閱讀屋>歷史> 中國歷史讀後感

中國歷史讀後感

中國歷史讀後感(精選28篇)

  讀完某一作品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國歷史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國歷史讀後感 篇1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記得剛接觸中國歷史時,我就背誦過這樣的順口溜。短短几十個字,就概括了我們華夏五千年曆史的變遷。就算背誦得滾瓜爛熟,也只能知道朝代的順序。要真正瞭解歷史的興衰,感受它的“氣息”,還得從一本歷史書中感受。

  然而,許多歷史書對於我們來說都是枯燥乏味的,但《全景圖書中國歷史》卻不一樣,書中提到的史料非常豐富,並且裡面還引用了《詩經》《楚辭》《論語》的一些詞句,讀來讓人彷彿穿越時空,置身於古色古香的歷史場景中,也變成了古人中的一員了。一些重要的戰爭,因為有了圖片的解說,也讓我們彷彿參與了進去,變成了一位見證成王敗寇的人。

  五千年的華夏文明之所以沒有中斷過,那是一位位歷史記錄者用無畏的精神來記錄的。從司馬遷到班固,從《史記》到《資治通鑑》,沒有哪個國家能這樣撰寫自己的歷史,讓歷史從往昔傳承到今朝,從來沒有間斷過。

  我喜歡讀歷史,每當讀到一本歷史書,我都感覺會有一種厚重的香味撲面而來,在歷史的迷霧中,我彷彿看到了很多熟悉的場景。歷史是一面鏡子,一個重視歷史的民族才有未來和希望。所以說,讀懂自己的歷史,也是每個中國人的責任。從今天開始,讀歷史吧!就從《全景圖說中國歷史》開始!

  中國歷史讀後感 篇2

  今天,我看了《林漢達中國歷史故事集》中的一篇小故事——一鳴驚人,說的是楚莊王每天飲酒作樂,白天去打獵,晚上就喝酒,不務正事。大家都把他當做昏君看待,曾有幾位大臣勸他,可他就是不聽,後來他還下了一個命令,說:誰敢多嘴,誰就有罪!大家都不敢再勸他了。

  直到有一天,大夫申無畏來見楚莊王,楚莊王問他:你來幹什麼?來喝酒還是來聽音樂?申無畏就回答:有人讓我猜一個謎語,我猜不出來,想請您幫我猜猜。楚莊王很感興趣,於是就讓申無畏說。申無畏說:楚國山上,有隻大鳥,身披五彩,可真榮耀,一停三年,不飛不叫,人人不知,是什麼鳥?楚莊王告訴他:這鳥三年不飛,一飛沖天,三年不鳴,一鳴驚人!申無畏得到答案後,磕了個頭就走了。

  果然,楚莊王立即開始操練兵馬,向他的敵人反擊,沒過多久他就擊敗了相國,又打垮了晉國,作了霸主。原來,楚莊王飲酒作樂不務朝政都是裝的呀!其實他早有打算,他認為相國的權力太大,他剛即位,害怕自己沒有足夠的勢力與之抗衡,所以他是在故意麻痺敵人,使之放鬆警惕,等待時機,反戈一擊。看打這裡,我對楚莊王真是佩服極了!他真不愧是一個了不起的政治家!

  我覺得在學習上,我們也要戒驕戒躁、謙虛謹慎、認真仔細、勤于思考,踏踏實實地努力學習,只有這樣才能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中國歷史讀後感 篇3

  我利用了秋假的時間看了一套記載中國歷史的書,這就是共14本的《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書,這套書主要寫了中國從夏朝到清朝的精彩歷史故事,這套書使得我愛不釋手,因此我津津有味地一口氣讀完了。

  書中有許多我熟悉的故事如“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張騫出使西域”、“班超聯絡各國”、“鄭和下西洋”,也學習了不少原來不知道的知識。鄭和下西洋原本是為了尋找建文帝,新莽·由假皇帝到真皇帝是王莽建立的新朝區分東漢與西漢……這些讓我明白了不少歷史典故。

  但這套書也寫了中國人在清朝的時候忍受的屈辱。每次看到中國被戰敗簽訂了一個個不平等的條約,我都情不自禁為祖國捏一把汗;當祖國快要成功時,我會欣喜若狂,卻又由於某個原因又失敗了,我又十分沮喪;最後終於成功了,中華民國成立了,我才露出了燦爛的笑臉。

  我認為雖然現在祖國已經比較強大了,但是我依然會想起“圓明園毀滅”的恥辱,回憶起“中日甲午海戰”的悲壯,要讓這些慘痛的記憶刻入我們新一代的心中。警告年輕的一代人別隻顧享受先人留下的財富,而應該靠自己勤勞的雙手打拼出一片天下,不然歷史上的那些悲劇,肯定還會再重演。新一代的我們不能過著慵懶的生活,要時刻保持警醒。

  讓我們一起牢記歷史不忘國恥,愛我中華,把偉大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

  中國歷史讀後感 篇4

  一個人的氣質,決定他的格局;一個人的器識,決定他的成就。每一個朝代,每一個人,都在中國的土地上留下了一個個腳印。今天和未來,必將成為鮮活的歷史。讓我們走進《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這個中國的博物館,觀看中國曆代的成就和變遷!

  正如虎頭蛇尾,每個開國皇帝都是強人,但朝代全都不斷衰弱。比如說,周文王、周武王都是強人,深受老百姓愛戴,他們管理的國家井井有條。可到周朝末期的時候,周幽王卻不顧國家,只知道吃喝玩樂,不聽勸言。不僅如此,他還演出了一場真人版“狼來了”:烽火戲諸侯。周朝正是因為他而走向滅亡的道路。正如俗語所說“水能載舟,也能覆舟”。深受老百姓愛戴的君王能做到底;相反,不受老百姓喜歡的君王則會受到反抗。不過正是因為如此,國家的開國皇帝一個比一個強大。夏、商、西周、東周、秦、西漢、新、東漢、魏、西晉、東晉、北朝、南朝、隋、唐、五代、北宋、南宋、元、明、清,一個比一個強。但是,每個朝代的開國皇帝都受老百姓愛戴,每個朝代的滅亡,也是因為失去了老百姓的支援。開國皇帝百分之九十九都是老百姓。比如說朱元璋,他以前還是個窮人呢!那這些百姓,又是具備著什麼樣的條件,才能當皇帝呢?

  當皇帝,要具備兩個條件:能文能武、善於用人。如果只能“文”不能“武”的話就打敗不了敵人,但如果善於用人,像劉備一樣,還是能征服的。光“武”也只能打敗敵人,管理不好國家,但如果能用人,國家就能治好。可惜很多皇帝都把自己的好人殺了,怕他們搶奪自己的王位。劉備到後來也還是把“好”人殺了。

  中國多少千年的歷史,讓中華民族不斷強大。

  中國歷史讀後感 篇5

  時間就像坐飛機,“嗖”地一聲,幾千年就過去了。《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這本書則把這幾千年內發生的大事小事,全都記錄了下來。

  《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顧名思義,就是寫給兒童看的歷史故事。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第13冊《清。紳士賣鴉片—清。義和團與八國聯軍》,讀到《火燒圓明園》時我咬牙切齒,為英法聯軍的貪婪感到氣憤與羞恥;讀到《義和團與八國聯軍》時,我又垂頭喪氣,雖然我為義和團的奮不顧身感到高興,但又為慈禧太后的愚蠢而感到可悲。這本書中,我最感興趣的部分是,慈禧太后做了一個史無前例的舉動,她竟然在一天之內向八個國家宣戰。我本來以為中國人是可以打敗洋人的,沒想到我們不但沒打贏反而還“賠償”給洋人不少錢幣,還簽了許多不平等的條約,如《伊犁條約》《南京條約》等,為此中國失去了幾大塊陸地和幾個重要的海關。就是因為這麼多對我們不利的條約和賠償了這麼多金錢,使貧窮的中國更加一蹶不振了。讀到這裡,我真為當時清朝政府的腐敗和慈禧太后苟且偷生、僥倖的心理而感到懊惱,要是慈禧太后當時清醒一些,同意光緒皇帝的改革,並且把那些得過且過、上讒言的人處死掉該多好,也就不會有那麼多國家來侵略我們中國。也許那樣,我們的國家的土地會更寬廣,中國不會被外國人像強盜一般貪婪地瓜分著本來不屬於他們的土地,更不會有那麼多條鮮活的生命像煙塵一樣瞬間消失……

  哎!中國的歷史可真是曲曲折折呀!

  中國歷史讀後感 篇6

  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必須瞭解我們的歷史,讓我們在歷史盛衰中吸取教訓,做到知史達變,鑑之往來。我便翻開《中國歷史故事集》,學習那些偉人,在每一篇失敗的故事當中吸取教訓。

  《中國歷史故事集》是一套未完成的書籍,裡面分:春秋故事、戰國故事、西漢故事、東漢故事和三國故事。每一篇故事都有一個四字詞的小標題,如:千金一笑、一嗚驚人、寧死不屈……

  讓我最難忘的一篇故事就是《“仁義”大旗》這篇故事。這篇故事主要是講秦穆公要做霸主,齊國的國君還由宋襄公來立,楚國和鄭國反對,宋襄公決定先出去征伐鄭國。鄭國向楚國求,楚國立馬對付宋國。宋襄公一心認為空講“仁義”就可以當霸主,處處讓著楚國,講“仁義”。結果兵力不足,回了睢陽。

  我覺得,打仗不是一件好事,能和平共處必然最好。但是,如果當你決定了打仗,就要狠下心來,打個勝仗;如果當你決定了和平共處,就要講“仁義”。照宋襄公的講仁義的打仗,是不可贏的,因為兩者不能共存。文章中有一句話我很贊同:“要打仗必須利用一切的辦法打擊敵人,消滅敵人。如果怕打傷敵人,那還不如不打;如果碰到頭髮蒼白的就不抓他,那還不如讓他抓去!”

  當今社會竟爭激烈,假如你要面試這份很好的工作,又怕入選了朋友不高興,那還不如不工作。我覺得,只要是自已想要的東西,就要想辦法和透過自己的努力來完成任務!

  我們不能學習宋襄公的觀點,要透過自己的努力,想方設法地爭取到每一個屬於自己的機會!

  中國歷史讀後感 篇7

  我在幾天前讀完了《中國歷史故事》這本書。這本書分五個時期分別為:春秋時期,戰國時期、西漢時期、東漢時期、三國時期。我最喜歡的故事是“煮豆燃豆萁”。講的是曹操兒子的故事,他有四個兒子名叫:曹丕、曹彰、曹植、曹熊。可是曹熊早早就去世了。三個兒子中曹植最有才華曹操自己是詩人所以很看好有才華的人。所以很看好曹植。幾次想立他為王太子,可有些大臣不贊成說:“自古以來都是長子為先,要是破了這個例肯定會出亂子。”所以曹操把這事擱到了一邊。可偏偏曹植自己不爭氣做事總是隨隨便便不遵守制度。他愛喝酒每一次非弄個大醉不可。可有一次曹操讓人去叫曹植支援曹仁人們剛進去就看見他像泥一樣無法帶兵,因為這件事曹操就不喜歡他了曹操覺曹丕老老實實的比他的兄弟強多了曹操過世的時候把自己的地位傳給那曹丕,因此曹丕當了魏王。因為曹植個性傲慢屢次衝撞曹丕,被曹丕以國法論處可他們畢竟還是兄弟所以曹丕讓曹植在七步之內做一首詩。做出來就罷做不出來絕不寬容,沒想到曹植剛走了兩三步就隨口說了一句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然後曹植活了下來,應此是這首詩也流傳了下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長處我們只要好好觀察就可以發現別人的長處。不能因為自己才華出眾就變得傲慢不遵守規定到頭來還是自己吃虧。

  中國歷史讀後感 篇8

  《中國歷史故事集》主要講述了從春秋、戰國、東漢、西漢時期的重要歷史事件。比如《千金一笑》、,《退避三舍》、《三家分晉》、《統一中原》、《昭君出塞》、《投筆從戎》。每一個故事多令人難忘。

  掩卷沉思,裡面的無數英雄好漢無不令人折服。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項羽了。項羽有太多的遺憾,或者說本該成為英雄的人卻無法成為真正的英雄。但他在亂世中綻放了未有的光華,他的傳奇讓人覺得劉邦、韓信等只是這亂世的配角。

  在鉅鹿,面對秦軍,是他率領江東的子弟以少勝多,震懾諸侯,我彷彿看到了血染征衣的項羽揮戈於千軍萬馬,楚軍的吶喊響徹雲霄,看書從未有過這樣真實的感覺,不知是司馬遷傳神的筆抑或是那喊聲本存在於虛空之中。鉅鹿是他的一個起點,那時起,他註定是楚人的驕傲,“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誓言在項羽的振臂間得到應驗。

  面對危難,置之死地而後生,不退縮終將成功,是項羽為人們所立的榜樣。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生動的故事如,《張良拜師》讓我明白了,最人要謙虛並尊重他人。就像張良尊重老人一樣。

  有好人也有壞人,如《千金一笑》中周幽王為了褒姒一笑,不惜烽火戲諸侯。最後一直外族入侵時無人來救。這告訴了我們不要為了眼前的一些小利益而花“大價錢”。還有宋襄公為了“仁義”二字,以至於慘敗。這讓我們知道了為人處事要靈活變通,不要一味的遵守一些條件。否則,會導致失敗。

  歷史是一面活生生的鏡子,它可給我們知識,可給我們借鑑。讓我們一起去理解更多的歷史吧!

  中國歷史讀後感 篇9

  在這個暑假,我讀了《林漢達中國歷史故事集》,這本書很好看,語言通俗,易懂,是一本好書。

  這本書基本分為五個部分,分別是:春秋故事、戰國故事、西漢故事、東漢故事和三國故事。其中,我最喜歡的故事有:千金一笑、臥薪嚐膽、屈原投江、破釜沉舟、三顧茅廬和火燒赤壁。

  千金一笑中,只會吃喝玩樂的周幽王,為逗美人兒褒姒開一次笑臉,不惜重金請人出主意逗褒姒笑,貪財的小人虢石父想得到那一千斤金子,給周幽王出了一個餿主意,弄得周幽王手下的`大臣將軍都不信任他了,真是自作自受。我認為,周幽王應該把吃喝玩樂找美人兒放在一邊兒,認真處理國家的政事,才不愧對他這個“天王”的名號。虢石父也不能為了錢而幫周幽王出這種餿主意。

  臥薪嚐膽這個故事中,越王勾踐因敗給吳國,把軟綿綿的被褥撤下去,換成了柴草,在吃飯的地方,掛了一個苦膽,吃飯前舔一舔,先查一下苦味。等下次再進攻吳國的時候,不忘記上次敗給吳國的教訓,這樣才能讓越國真正強大起來。就是因為越王勾踐的明智,越國越來越強大,漸漸超過了吳國。等到恰好的時機,這位君王率兵攻擊了吳國,越國反敗為勝。越王勾踐的品質值得讓我們學習,只要及時發現錯誤,並虛心地改正,就還有迴旋的餘地。

  《林漢達中國歷史故事集》真好看,它裡面不但有豐富的歷史知識,還有做人的道理,多讀一點歷史故事,才能瞭解更多中國歷史和中國從古至今的文明。

  中國歷史讀後感 篇10

  《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是臺灣的陳衛平先生寫的。這套書(全14冊)用生動的語言、形象的文字,描繪出了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

  這套書有一個特點,就是每一章的末尾,都有“說來聽聽”這個欄目。它可以讓我們說出自己的想法或者感想,豐富我們的想象力。

  這14冊書裡的故事應有盡有:《知心的朋友》《遠方的親戚》《烽火戲諸侯》《唐人》等等。其中我比較喜歡《唐人》這一章。唐朝是一個很富強的朝代,到現在我們都因為中國歷史上有這麼一個國富兵強的朝代而感到驕傲。

  但是唐朝一開始卻很不光榮。唐朝開國皇帝李淵的次子李世民由於想要爭奪皇位,竟然在玄武門這個地方把哥哥和弟弟都暗殺了,並且還逼自己的父親李淵退位,自己當上了皇帝。有人說如果李世民不這麼做的話,長子和三子也會殺掉他的。事實也的確如此,因為當時大兒子和三兒子已經想聯合起來對付李世民了。

  有些人怕李世民當上皇帝以後會是一個暴君,因為他殺死了自己的親兄弟。其實李世民是一個很有才能的人,在他的統治下,唐朝變得十分富強,連好多外國人都跑來居住呢!

  我讀完了這套書,明白了:歷史是過去的事情,在有文字的時代,可以把發生的事情一件件記錄的清清楚楚。但是在很早以前是沒有文字的,而且那些以前發生的事情,是怎麼知道的呢?只能靠推測。比如這裡有一根香菸,就可以證明有人在這裡抽過煙,因為動物是不會抽菸的。我還知道了中國歷史的發展是悠久和曲折的。作為中國人的我們,應該努力學習,為建設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中國歷史讀後感 篇11

  最近我讀了一套很有趣的歷史書,它的名字叫《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這套書講述了中國上至夏朝下至中華民國的歷史故事。下面我就來介紹一下吧!

  這本書我認為寫得最形象的人物是商鞅,他乾的最著名的一件事就是變法時候“立木為信”的事情。

  話說那時社會非常不安定,憂國憂民的商鞅就打算變法。一天,他派人往在城頭上放了一根圓木,並召集老百姓站在一個坡頂上,他大喊:“現在,我在這裡立了一個木頭,只要有人把這根木頭搬到城的另一頭,我就賞金一兩!”受夠了官府欺騙的老百姓們當然不信,他們在城下議論紛紛:“嘿!夥計,你信嗎?”“這怎麼可能!算了吧,反正是假的!”“要是他真給這麼多金子,那我家的大花豬就有六條腿!”“我居然有一點兒相信!”商鞅見大家都不怎麼相信,又補充道:“一兩不夠,那就十兩金子!”“我願意!”一個聲音傳到了眾人的耳朵裡,“我來做!”“嘿,朋友,你瘋了,這樣的話你也信?別!”“俺娘病了沒有錢治,我也是無能為力了。”於是那個人便把這根木頭搬到了另外一邊,商鞅便痛快的把十兩金子給了那人,不料那人卻說:“大人,我只要五兩就夠了,多了也無用。”可是商鞅卻說,“不,我說十兩就十兩,絕不缺斤少兩,我要守誠信。”那個人以及老百姓都拍手叫好兒,一個誠信的念頭也已經種在了老百姓的心中。

  讀完這個故事,我覺得商鞅是一個守誠信的人,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我們依然要守誠信,只有這樣,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最後,我也推薦大家讀一讀《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這本有趣的書。

  中國歷史讀後感 篇12

  在這個暑假裡,我讀了林漢達先生編寫的《中國歷史故事集》,這本書是從周朝東遷一直講到晉朝統一全國為止,前後一千零五十年。它不僅幫我打開了知識的大門,更讓我知道了中國歷史的悠久。

  這本書有許多好的詞語,如:完璧歸趙、三顧茅廬、學萬人敵等。這些詞語充分體現出古代人民的足智多謀,有的體現了朋友間的深厚友誼……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要數“學萬人敵”這個故事了。

  “學萬人敵”講的是秦朝時楚人項梁想要復興楚國,但是秦朝太強大了。他見自己的侄兒項羽從小挺聰明,就親自教他讀書,但是項羽學了沒幾天就不願意再讀下去。項梁見項羽學文的不行,就教他學劍。項羽學了一點又扔下了。項梁氣壞了,直接當面批評項羽,項羽卻有他自己的想法。項羽說:“書讀好了,只不過記錄自己的姓名。劍學好了,也不過跟人家對打,有什麼了不起?我要學就要學一種真本領,能敵得過成千上萬人(文言文叫萬人敵),那才有意思。”

  這個故事讓我感觸很深,從書中,我明白了學習就要學有用的,不能半途而廢,這樣才能成功。

  書中,一個個栩栩如生的歷史人物都在教育著我。隨著一個個故事的閱讀,我彷彿穿越到了古代,看見了大思想家孔子,失敗的楚霸王項羽,統一全國的秦始皇嬴政等。這一個個大人物的英雄事蹟,令我感動。

  培根說過:讀史使人明智。今後我要多讀像《中國歷史故事集》這一類史書,長大以後做一個睿智理智的男人。透過讀《中國歷史故事集》,我發現偉大人物身上具有優秀的品質:善良、勤奮、智慧、勇敢、堅韌。正是這些優秀的品質激發和鼓舞了後人。我也一定要向他們學習,將來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中國歷史讀後感 篇13

  這個暑假,我讀了一本由我國著名的教育家和語言文字家林漢達編寫的《林漢達中國歷史故事集》,這本書是從春秋到三國的歷史故事合集,共講了五個系列:《春秋故事》、《戰國故事》、《西漢故事》、《東漢故事》、《三國故事》。故事中有千金一笑、韓信拜將、三顧茅廬、暗箭傷人、完璧歸趙......其中我最喜歡的是韓信拜將,韓信沒成名時,平時出門喜歡佩帶寶劍。別人看著韓信文不文、武不武的樣子,覺得很不順眼。有一個屠夫的兒子就要挑起事端,對韓信說:你敢跟我拼一拼?你敢,就拿起劍來刺我;不敢,就從我的褲襠底下鑽過去。韓信看了他一會兒,就從他的褲襠底下爬過去了。周圍的人都取笑他,還得了個外號,叫鑽褲襠的。韓信當時雖當眾受辱,可心懷大志,一心成就末來。後多虧遇到了承相蕭何,由於蕭何三番五次的向漢王劉邦推薦韓信,漢王同意重用,拜韓信為大將軍。韓信智勇雙全後來他就成為了大英雄。

  本書的內容雖是講述歷史,但故事情節卻深深的吸引著我,閱讀時一點也不覺得枯燥。透過閱讀讓我瞭解到了我國的一些歷史典故,豐富了我的文化知識。書裡的每一個成語故事都對應著一個耐人尋味的道理,我感覺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歷史故事書,特推薦大家都去讀讀這本有意義的書。

  中國歷史讀後感 篇14

  暑假裡我讀了《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這套書。之前我看過不少中國歷史的書籍,可是沒有這個書寫的讓我看了很入迷。我在看這本書的時候,裡面遇到不理解的字詞,都會去問爸爸媽媽,他們也非常耐心地給我講解。

  書裡有歷史事件、歷史上著名的人物、有藝術,列舉了以《清明上河圖》為代表的書畫藝術、四大發明、精美瓷器等等。書中的成語故事很多,我記住了“開天闢地、女媧造人、炎黃子孫、夸父追日、倉頡造字、后羿射日、精衛填海、大逆不道、富麗堂皇、烽火戲諸侯、傾國傾城、管鮑之交、禍國殃民”,一個個故事的來龍去脈。我不用死記硬背,尤其是書裡的“說來聽聽”更是激發我去思考。“如果你是岳飛,你會如何”,從歷史可以看出,很多事情沒有對錯,看從哪個角度來看待問題。

  這本書讓我認識了開天闢地的盤古,知道了哪一年發生了什麼事,哪一位歷史人物幹了點啥,學習古人的道德品質,智慧謀略,在掌握歷史變遷的脈絡中從多元的角度獲得做人處事的道理。這套書裡講的時間,我總在推算,書中的時間跨越了戰國、秦國及漢初,容納了“合縱連橫”、“統一六國”、“統一度量衡”劉邦項羽的楚漢之爭等重要歷史,介紹了戰國四君子、屈原、秦始皇等歷史人物和長城、兵馬俑等歷史遺蹟。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夏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啟是一個殘暴的暴君,古代有一種刑罰太可怕了,車裂之刑,我問媽媽,媽媽給我講後嚇的我心驚肉跳。還好我生活在現代,現在是和平年代,人人平等,沒有奴隸。透過對這套書的閱讀,歷史不再那麼枯燥乏味了。

  做為中國人的我將奮發圖強,努力學習,為建設祖國添磚加瓦貢獻自己的力量。

  中國歷史讀後感 篇15

  最近老是推薦我們讀幾本好書,當時我的目光就已經深深地落在了《中國歷史故事集》這本書上。這本書講了五個系列:春秋故事、戰國故事、西漢故事、東漢故事和三國故事。它使我瞭解了更多的中國歷史故事。

  就是因為這本書,我才認識到了最會拍馬屁的費無極,機智的晏子以及楚莊王等性格鮮明的人物、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我時而傷心,時而瘋女,時而又替人家著急…… 當我讀到負荊請罪時,我知道廉頗對藺相如的官級比他高不服並揚言要羞辱藺相如,藺相如知道後,有意不與廉頗會面。別人以為藺相如害怕廉頗,而藺相如卻說:“秦國怕我們趙國,這主要是因為有廉將軍和我兩個人在。如果我們互相攻擊,那隻能對秦國有益。我要以國事為重,把私人的恩怨丟一邊!”廉頗知道後十分感動,便光著上身,揹負荊杖,來到藺相如家請罪。他羞愧地對藺相如說:“我真是一個糊塗人,想不到你能這樣地寬宏大量!”兩個人終於結成誓同生死的朋友。 在生活中,我們也應該像藺相如那樣對人友善,更要像廉頗那樣知錯能改。如果在我和同學吵架的時候,我可以像廉頗那樣負荊請罪的話,那麼我們兩個的恩怨也不會發展到這個地步。看完負荊請罪後,我立馬和那位同學道了個歉,和她又成為了好姐妹。而這一切,都要多虧這本書啊!

  這本書使我明白了一個又一個的道理,我深深地愛上了這本書。同學們,你不相信這本書的魔力,那麼跟我來,和我一起體驗體驗吧!

  中國歷史讀後感 篇16

  歷史悠久,在這片富饒的土地上,我經歷了許多風雨,但我的中國名字不願向困難低頭,雨後會有彩虹!這也體現了我們中國兒女不屈不撓的精神!

  所以,我在這個學生寒假裡讀了《中國發展歷史》裡面還有很多傳統經典的故事,比如:開天闢地、文明的搖籃、炎黃子孫……但最吸引我的是大禹治水,說到大禹治水,就讓我來給我們你們講講吧。堯、舜那個社會時代,洪水資訊氾濫,到處汪洋一片,人們沒地方住,只好像沒有鳥兒一樣在樹梢上做窩避難。自從舜把禹找來進行治理城市水患問題以後,禹就決心要努力避免自己父親他們所犯的錯誤,不能同時再用一個圍堵的方法來提高治水了。

  於是,他決定用相反的方式來應對洪水 - 他採取了“轉移法”。讓洪水流入大海越好。他認為,我自己的勸說下,寫不行啊!於是,他選擇了一些能幹的助手,具有淹沒他的統治一起。

  為了治洪水,他結婚直到第四天就出門了,整整十三年,沒回家了。其中一個三次產業經過自己家門,但都沒有我們回去。

  第一次,他從家門口沒有經過,聽見自己妻子在痛苦呻吟,兒子一個呱呱墜地時的哭聲。第二次他從家門口過,孩子我們已經會喊爸爸了。第三次,孩子發展已經到了十三歲了,跑過來直接拉著他的手,緊緊挨著他,捨不得他們離開,他也沒法透過跟著學生回家去。

  於是,他忙得臉色發黑,臉色消瘦,下巴尖尖的。他手腳上都有老繭,腿上也沒有毛髮。但他最終成功了。

  中國團結的土地上的人,中國的歷史和未來也一定曾經輝煌!在那裡,我學到了很多東西,比如:只要你不放棄一切為了使事情。

  中國歷史讀後感 篇17

  假期,走近歷史

  我有一套書,《中國歷史》 ,是我媽媽給我的暑期精神食糧。一共有14本書,我壓力很大,但當我開啟它時,我立刻被裡面美麗的圖案和豐富的故事所吸引。

  以圖文的形式介紹了中國自古至清末的歷史變遷,內容博大精深。這套書裡有很多歷史故事,都發生在中國。你為什麼要看這個?我母親告訴我,因為這些生動的,美麗的,驚天動地的故事,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不可避免地會顯得陌生和遙遠,讓人們覺得“不關我的事”因此,作為一名黑髮、黃皮膚的中國人,作為一名炎黃子孫,瞭解祖國曆史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

  你知道中國人們研究最早可以怎樣進行記事的嗎?你知道是誰發明了透過文字?你知道我國最早養蠶抽絲紡布的人是誰?你知道世界第一位帝王是怎樣發展產生的嗎?這套書裡我們都有自己介紹。這裡有一個千古流傳的友誼——管鮑之交;有心懷社會理想,育人不誨的老師——孔子;有各有本領、施展才華的“春秋五霸”,還有企業為了實現富國甘做奴隸、臥薪嚐膽的勾踐……

  這套書不僅把中國歷史像一幅美麗的圖畫展現在我面前,而且讓我走進名人的歷史,感受他們的人格魅力、人文精神!

  中國歷史讀後感 篇18

  《中國歷史故事》是我的啟蒙書,是我“不說話的老師”,是它幫助我打開了知識的大門,是它讓我知道了中國的悠久歷史。

  這本書的內容很吸引人,裡面有許多歷史故事,比如說:晏子相齊、風流才子司馬相如、周武王伐紂等故事。這些故事有的充分體現了古代人民的足智多謀,有的表現了友誼的珍貴,還有的是講一些爾虞我詐的故事。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要數《女紡織家黃道婆》這個故事了。

  黃道婆善良、好學、誠實的品格,讓我欽佩。她家境貧窮,父母養不活她,就把她賣給別人當童養媳。黃道婆整天都要幹活,還要被公婆打罵,過著生不如死的生活。因為她的勇敢,她終於逃出了公婆家,到處去流浪。有一天,黃道婆偷偷地上了一條船,跟著船一起來到了海口市。她和當地居民一起學紡織。但她時刻不忘自己的家鄉,過了三十多年,黃道婆回到了自己的家鄉烏泥涇鎮。她把自己學到的紡織技術傳給了鎮上的婦女,從而生產出了大批的“烏泥涇被”。當時,“烏泥涇被”聞名全國。

  這個故事讓我有很大的感觸。從書中,我知道了黃道婆,瞭解了黃道婆為了家鄉的發展,她無私奉獻、自強不息。她真是我學習的好榜樣。

  我就讀了這麼一本經典的書籍《中國歷史故事集》,爸爸說,讀了這本書,就可以對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有了基本的瞭解。果然,一開啟這本書,我就被書中一個個精彩的歷史故事深深地吸引住了,這本書從春秋戰國故事講到了三國故事,而且所有的故事都用一個生動的四字標題,比如說:晏子使楚、完璧歸照、三顧茅廬等。這些故事有得充分體現了古人的足智多謀,有的表現了友誼的珍貴,還有的講一些不忘國恥的故事。

  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孟母搬家"。小的時候也背過"昔孟母,擇鄰處",但是不明白其中含義。今天,我終於懂了。書中說的是孟子小時候很調皮,他媽媽對他非常嚴格。為了讓他有個好的環境,能夠專心讀書,搬了好幾次家。慢慢的,孟子開始變得懂事了,愛看書,也有禮貌了。孟母還教育孟子"只有持之以恆,堅持不懈,才能成為有用的人,做事不能半途而廢"。孟子長大後,成為了天下文明的大師。

  這讓我想到了我的媽媽,媽媽也為了我能專心讀書,放棄了很好的工作,細心在家教導我,教育我。雖然有時我會嫌她嘮叨,但漸漸地我明白了她的良苦用心,都是為了我能夠成為有用的人。“不能辜負媽媽的期望“,“我一定要好好學習,爭取用好的成績來回報我親愛的媽媽”,我給自己定下了目標。

  這本書裡我喜歡的故事還有晏子使楚,說的是春秋末期,齊國大夫晏子出使楚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顯示楚國的威風,晏子用他的機智,巧妙回擊了楚王,維護了自己和國家尊嚴的故事。這樣有趣的故事還有很多,這一個個真實的歷史故事,一個個鮮活的歷史人物,讓我認識到了中華五千年文明的璀璨,中華民族崛起所遇到的艱難困苦,明白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如此的珍貴,我們一定要牢記歷史,才能使中華民族更加富強。

  中國歷史讀後感 篇19

  今天我閱讀了《中國歷史》中的六冊,其中一篇“寧可對不起天下人”是我印象深刻。主要講了漢武帝去世後漢獻帝繼位,因國家大亂漢獻帝無能治理不了國家,自己都沒吃沒喝的,跟普通老百姓一樣。曹操看見後幫助並且保護漢獻帝,讓他安穩的住在自己的國家裡,住在宮殿樓宇裡,讓他吃好的東西。可曹操卻帶領兵隊去征戰四方,佔領了大西北,他心懷遠大的夢想想要統一國家,不受打仗的戰亂影響,讓人們都過上安穩的日子。

  我覺得曹操是一個勇敢、有追求,能用智慧解決問題的人,他以前也是一個讀書人,憑自己的本事從一名讀書人變成一名戰士,從戰士變成將軍,我非常佩服他。他說過別人要對的起他,他可以對不起別人。從這句話中似乎覺得他是個壞人,但實際上在亂世中,這是一種生存方式,實際他是個保家衛國的將軍,是一個希望和平,希望沒有戰爭的人。

  讓我懂得做人要善良,要心胸寬廣,不能做壞事,保護好自己的同時也要保護好自己的同胞!

  中國歷史讀後感 篇20

  假期,走近歷史。

  我有一套書《中國歷史》,是媽媽送給我的暑假精神食糧。滿滿當當的14本書,讓我好有壓力,可是當我開啟它時,馬上被裡面精美的圖案、豐富的故事所吸引。

  它以圖片和文字的形式介紹了遠古時期到清朝末年的中國歷史變遷,內容博大精深。這套書裡有許多歷史故事,而且都是發生在中國的故事。為什麼要讀這套書呢?媽媽告訴我,因為這些生動美麗、驚天動地的故事,時間久了難免會顯得陌生遙遠,讓人覺得“不干我的事”,所以作為黑頭髮、黃皮膚的中國人,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去了解認識祖國的歷史。

  你知道人們最早怎樣記事的嗎?你知道是誰發明了文字?你知道最早養蠶抽絲紡布的人是誰?你知道第一位帝王是怎樣產生的嗎?這套書裡都有介紹。這裡有千古流傳的友誼——管鮑之交;有心懷理想,育人不誨的老師——孔子;有各有本領、施展才華的“春秋五霸”,還有為了富國甘做奴隸、臥薪嚐膽的勾踐……

  這套書不僅將中國歷史像一幅幅精美的畫一樣展現在我面前,更讓我走進歷史中的名人,感受他們的人格魅力、人文精神!

  中國歷史讀後感 篇21

  我最開始不喜歡看《中國歷史》,是老媽“騙”我看的,但看了幾天後,我發現了我以前的好多“認為”都是錯的,所以我一口氣看完了上冊。

  我以前一直以為是人類主宰了地球,其實人類出現才區區二三百萬年,地球形成後,早在幾億年前就生活過很多動物,比如在古生代的大海里的三葉蟲,筆石,甲冑魚,爬上岸的總鰭魚,中生代的大霸王恐龍,以及新生代的始祖象,三趾馬等,它們全部都要比人類早很多。

  你們知道嗎,在遠古時期,是媽媽當家做主,爸爸沒權利,稱為“母系社會”,後來由於耕田,打獵,勞作等都需要力氣,爸爸的地位一天比一天高,後來才當了一家之主,一直延續了幾千年,直到新中國成立才男女平等。

  後來還有秦始皇統一六國,越王臥薪嚐膽......太多了,在這裡我就不多說了,你們自己去看看這本書吧,雖然我也有很多地方看不懂,但這本書還是蠻有趣的。

  中國歷史讀後感 篇22

  作者以其宏闊的視野,獨到的見解來解析中國歷史。之所以把它稱為“中國大歷史”,是因為中國在過去的150年內經過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革命,從一個閉關自守中世紀的國家蛻變成為一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影響到13億中國人口的思想信仰、婚姻教育與衣食住行。本書從技術的角度分析中國歷史的程序,不是從道德的角度檢討歷史,它著眼於現代型的經濟體制如何為傳統社會所不容,以及是何契機使其在中國土地上落腳。

  首先,作者以短短的二十餘萬字的篇幅,勾畫了整個中國歷史長達數千年的全貌,實在需要很強的取捨功夫。但是,他不是以其短,或未能對於歷史的人與事件細細地加以描述來顯示其大歷史的特點的。大歷史之所以為“大”歷史的理由在於,作者一改以往中國歷史學家的著述歷程,不以史料的堆砌為著述的目的,也不以單一歷史事件的描述為著作的主要關注點,更不以對接近作者時代的歷史大事的歡呼喝彩為能事。他是以一種全新的手法,從長遠的社會、經濟、財政、社會思想、官僚制度、地理環境等多種視角來觀察中國歷史的脈動。在歷史的圖景中為我們描繪出了歷朝歷代的大政治,大財政,大文化,大軍事,大法令,而這些都是我們歷朝歷代興衰的根本所在。在著作的意圖上,作者先確立起一個大意向,利用歸納法將現有的史料高度的壓縮,構成一個簡明而又前後連貫的綱領。在文字中,他還加了很多與歐美歷史的比較,然後去做進一步的研究。可見這種大歷史的著述方式,注重的是對歷史宏觀線條的勾畫,注重的是歷史本身相沿成型的狀態描述,並且是在區域歷史的相互比較中凸現其歷史特質。因此,我們不必要將歷史讀作資治通鑑,不必要將歷史認作弘揚某種道德理念的工具。跳出歷史的價值旋流,滿足今天人們對歷史的好奇心。同時也能夠在其中給我們更多的借鑑。

  其次,在這本書中有很多非常形象的比喻。比如書中認為明朝是內向的;整個華夏古代史,就像是一部完整的農業文明;16世紀末的中國就像玉製的裝飾品,表面光鮮但內在異常脆弱。紛繁錯綜的社會現實,經他這麼一說,就清晰而簡單了。

  《中國大歷史》從小件看大道理,從長遠的社會、經濟結構觀查歷史的脈動;從中西的比較提示中國歷史的特殊問題;注重人物與時勢的互動作用、理念與制度的差距、行政技術與經濟組織的衝突,以及上層結構與下層結構的分合。歷史不是偶然的,每一次歷史轉向的背後,都是政治、社會等諸多因素相互交融的結果。歷史是需要客觀評價的,這點對於歷史學家來說尤難做到,因為作者在敘述的過程中或多或少會新增自己的主觀成分,但是當你讀了這篇書以後你就會有一種異樣的感覺。生動,形象,打破了以往教科書式的羅列,將歷史又一次展現在我們面前,對今日的現實有著很好的借鑑意義。相對於今,當代的許多重要事件,在宏觀歷史來看都顯得微不足道。如果將視野拉開,許多歷史上經歷之事在今日仍然存在或發生。尤其是中國人的政治、官僚體然依然存在,讀古驗今、令人驚詫。

  《中國大歷史》成功之處是作者把專業的歷史知識寫成了趣味讀物,卻又蘊含歷史沉重感與深刻的歷史的反思。特別是書中對當今社會的預言的兌現讓我們佩服不已。由此也實現了歷史的最根本目的:以史鑑今。《中國大歷史》對我的影響力還體現在另外一方面,王朝的盛衰,如同人生的輪迴,如果把自己置身於“人生大歷史”中來看,最大的收穫便是領悟在歷史的洪流中,每個人的生命極

  為渺小,因此對於生活中的許多紛擾,片刻的痛苦與偶爾的得失又算得了什麼呢?也許我們可以以一種更加寬容的心態去面對人生、笑看人生。

  中國歷史讀後感 篇23

  放暑假了,媽媽送給我一套《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一共十四本。起初我還覺得這套書的內容太多了,怕暑假裡讀不完。可剛開始讀第一本,我就被書中的內容給深深地吸引住了,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歷史故事,漸漸地變化成一幅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面,浮現在我的眼前。

  這一幅,是遠古時代從猿猴進化而來的原始人類,在華夏的荒原大地上求生存。他們群居組成一個個部落,團結互助,採野果、打魚捕獵、種植作物,在與惡劣的自然環境不斷進化。人類的智慧不斷衍生,母系氏族社會和父系氏族社會更迭,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學會用火、神農氏嘗百草學會用藥治病、炎黃爭霸華夏統一華夏大地的文明終於開始孕育。

  那一幅,是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爭鳴,討論如何建立一個文明而繁榮的社會。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大小諸侯國人才輩出。戰敗連國王都當了俘虜的越國,全國人民在國王勾踐的帶領下,臥薪嚐膽、勵精圖治,最後逆襲消滅了強大的吳國。戰國時期起初弱小飽受魏國欺凌的秦國,三代國君先後任用了商鞅、張儀和范雎這三位歷史英才,變法圖強、合縱連橫、遠交近攻,秦國漸漸強大起來,最終由秦始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統一王朝。

  又一幅,是明朝晚期以東林黨人為首的一幫儒生在朝廷上誇誇其談,脫離治理國家的實政,導致政令不暢,國防武備鬆弛。而遠在東北的一個角落,努爾哈赤帶領的建州女真部落,不斷勵精圖治,發展壯大,最後建立清朝,統一了全中國。一幫自以為讀了聖賢書就滿腹經綸的文人官僚,平時喜好唇槍舌戰,關鍵時刻卻貪生怕死,最後導致了大明朝的衰敗和滅亡。可見有真本領的人才對一個國家是多麼的重要啊!

  再一幅,是晚清開始中國飽受西方列強欺凌,鴉片戰爭、八國聯軍入侵,中國人民奮起反抗,譚嗣同、孫中山、毛澤東,一位位歷史偉人開啟了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和建黨偉業。最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歷經二十八年艱苦奮鬥,迎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

  《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這本書在結尾有這樣一句話:“世界歷史每天都在改變,你知道以後總有一天,我們這些目前活著的人,都會走入歷史,會被後來的人成為‘祖先’”。

  好吧,既然我們都有機會成為受後代人尊重的“祖先”,那就讓我們從現在開始胸懷志向,揹負理想,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升道德修養。時刻準備著昂首闊步邁入歷史的新時代,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鬥,為子孫後代創造福祉而奮鬥。

  中國歷史讀後感 篇24

  歷史的長河源遠流長,在這富饒的大地上,我中華經歷了多少風雨,但我中華人名卻不肯向困難低頭,風雨之後必有彩虹!這也體現了我們中華兒女的不屈精神!

  所以,我在這個寒假裡讀了《中國歷史》裡面很多經典的故事,比如:開天闢地、文明的搖籃、炎黃子孫……但最吸引我的是大禹治水,說到大禹治水,就讓我來給你們講講吧。堯、舜那個時代,洪水氾濫,到處汪洋一片,人們沒地方住,只好像鳥兒一樣在樹梢上做窩避難。自從舜把禹找來治理水患以後,禹就決心要避免父親所犯的錯誤,不能再用圍堵的方法來治水了。

  所以他決定用一種相反的方法來對付洪水——他採取“疏導法”。讓大水儘可能地流到大海去。他心想,我自己疏導,也不行啊!於是他挑選了一些能幹的助手,跟著他一起治水患。

  為了治洪水,他結婚第四天就出門了,整整十三年,沒回家了。其中三次經過家門,但都沒有回去。

  第一次,他從家門口經過,聽見妻子在痛苦呻吟,兒子呱呱墜地時的哭聲。第二次他從家門口過,孩子已經會喊爸爸了。第三次,孩子已經十三歲了,跑過來拉著他的手,緊緊挨著他,捨不得離開,他也沒法跟著回家去。

  禹實在太忙了,他變得又黑又瘦,下巴也尖了。他的手腳長出了繭,連腿上的汗毛都沒了。不過,他終於成功了。

  中華大地上的人們團結友愛,中華的歷史和未來也一定一次燦爛!還有我學到了很多,比如:只要你什麼事都別放棄,才能把一件事做成。

  中國歷史讀後感 篇25

  在我眼裡歷史是陳年往事,是破舊的書皮裡記載的某年某月發生了什麼事,是那些枯燥得讓人看到一半就不想看的事。

  寒假裡去同學朱軒民家玩,他向我推薦了臺灣陳衛平的一套《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這套書是彩繪本,共14冊。從夏朝到清朝,每一個故事都鮮活、真切、有血有肉,戰爭、權利、征服,或讓我熱血沸騰,或讓我扼腕嘆息。

  書中有這樣一句話:“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我不太明白這句話的意思,去詢問老爸。老爸跟我講解說這是越國大臣范蠡所說的話,在他幫越王勾踐滅掉吳國後,范蠡便離開了越王,做了個生意人。世人誇他:“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而另外一位跟他一樣立下汗馬功勞的大臣文種,卻自恃功高,不聽范蠡相勸,沒有選擇離開,最後因奸臣進讒,被越王殺了。

  伴君如伴虎,飛鳥和狡兔都是獵物,良弓和狗便是捕追獵物的東西。當獵物都死了,弓和狗也就失去了用處,忠臣最後被奸臣陷害,或皇上起了疑心而死。

  這也讓我想起介子推的事,他隨晉文公重耳在外足足流亡了19年,風餐露宿,歷盡艱辛,而且有過“割股救君”的壯舉,在重耳回國當了皇帝之後,他隱居山林,卻因晉文公放火燒山逼他出來的蠢辦法而被活活燒死。

  夥伴們,讓我們一起翻開中國歷史的瑰麗畫卷,品讀書中的人和事,感受前人蕩氣迴腸的脈搏和心跳吧!

  中國歷史讀後感 篇26

  暑假裡,我讀了一本書《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

  這本書是臺灣的陳衛平先生寫的,書中用生動的語言、形象的文字,描繪出了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和神話故事,其中我最喜歡的兩篇神話故事是《女媧造人》和《大禹治水》。

  盤古開天闢地之後,世界上還沒有人類。在茫茫的原野上,走來了一位上古大神——女媧,人首蛇身,是伏羲的妹妹。於是她照著自己的模樣,用泥巴和水,捏出幾個小東西來,還用雙腿代替了蛇尾。她稱這些小東西為“人”。女媧不停地工作,捏了一個人又一個人。但世界畢竟太大了,她工作了很久,雙手都捏得麻木了也沒有實現自己的目標。她想這樣下去肯定不是辦法,就順手從附近折下一條藤蔓,沾上泥漿向四周揮灑,結果點點泥漿變成了一個個小人,和用手捏成的差不多,女媧見新方法奏了效,越灑越起勁,不久,大地上就到處有了人。再後來,女媧又替人類建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男女相互婚配,繁衍後代。人類便一代代得在這個世界繁衍下去。

  古時候,洪水氾濫,面對滔滔洪水,大禹從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改變了堵的辦法,對洪水進行疏導,體現出他具有帶領人民戰勝困難的聰明才智,大禹為了治理洪水,長年在外與民眾一起奮戰,置家庭於不顧,“三過家門而不入”最後率領民眾,獲得了抗擊洪水的勝利。體現了大禹“舍小家,愛大家”的精神,我從他身上學會了堅持不懈和捨己為人的精神。

  暑期裡透過閱讀《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這本書的內容,我深深感到中國歷史的發展是悠久和曲折的,驚歎於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偉大,作為小學生的我,將奮發圖強,努力學習,為建設祖國添磚加瓦貢獻自己的力量!

  中國歷史讀後感 篇27

  寒假裡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書——《中國歷史故事》,我一看就愛不釋手了,裡面有很多的歷史故事,今天我看了《臥薪嚐膽》這個故事。

  《臥薪嚐膽》這個故事講的春秋時期,長江下游有兩個國家一個是吳國,一個是越國,他們為了使自己的國家強大起來,都一直想要征服對方。所以他們經常交手開戰。可是會稽一戰越國打了敗仗,越王勾踐萬般無奈只好派人向吳王夫差求和,吳王的大臣們紛紛要求殺掉勾踐,滅掉吳國,以免日後後悔莫及,現在必須剷除後患。可是得勝的吳王非常驕傲,於是就答應越王勾踐夫婦一起來做奴僕。勾踐夫婦來到了吳國,穿上了粗布衣,住進石頭房,給吳王養馬駕車被他們欺負,受盡屈辱。三年後勾踐得到赦免回國。回到越國以後,他決心報仇,於是他暗中訓練精兵,每天晚上睡覺只鋪些柴草(古時叫薪),又在屋裡掛了一隻苦膽,每天他都要嚐嚐苦膽的味道,為的是不忘過去的恥辱,後來經過了二十年的勵精圖治、臥薪嚐膽,越國終於滅掉吳國。

  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失敗了不可怕,只要不放棄,努力付出,總有一天會有收穫的,勾踐失敗了,他沒有放棄,臥薪嚐膽,努力奮鬥,最後他終於如願以償;同時成功還要勵精圖治,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勾踐做到了,所以他笑到了最後。

  《查理和大玻璃升降機》是一本極有趣的童話。它講述了小男孩查理、旺卡先生、還有查理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乘著大玻璃升降機來到太空中,遇見邪惡的克尼德蠕蟲,他們與克尼德蠕蟲較量,最後就出了360個人的故事。

  其中最讓我的難忘的是大玻璃升降機將要與太空旅館對接時,所有人都很驚慌,要求旺卡先生停止這樣做。“萬一他們捉住了我們怎麼辦?”“萬一他們開槍打我們怎麼辦?”最後旺卡先生大喊了一聲:“萬一我的鬍子是菠菜怎麼辦?不要總想‘萬一’‘萬一’的。如果哥倫布也這麼躊躇的話,他就不可能會發現新大陸了!更不可能去航海!”

  旺卡先生說的這句話讓我感觸很多——我們在做事的時候不應該總是躊躇不定。當我們決定好了,就要不顧一切、不計後果地去完成它。不管結果如何,只要是決定的,那麼過程就一定會精彩!

  “個性使然”這個詞應該說是貶義詞,但我非常喜歡這個詞語——我們的未來是由我們自己決定的,那麼就應該讓我們個性使然地去做。

  書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查理。他是一個臨危不亂、冷靜、堅強的男孩。他在克尼德蠕蟲將整個大玻璃升降機包裹起來時,他沒有絲毫的慌亂,而是沉思,想起了克尼德蠕蟲沒有辦法進入地球,於是他讓旺卡先生操作大玻璃升降機衝進了地球,拯救了他的血親和360個人。

  我想我應該學習查理,做到在危險來臨時不慌亂、震靜。

  中國歷史讀後感 篇28

  今天我看了《中國歷史故事》中《屈原投江》的故事。

  屈原是我國最偉大的詩人之一。他創立了“楚辭”這種文體,也開創了“香草美人”的傳統。他忠事楚懷王,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後,楚頃襄王聽信奸臣讒言和詆譭,罷免了屈原的官職,放逐到湘南。抱著救國救民的志向、富國強民的打算,一心為國,卻被奸臣排擠。放逐到湘南的他,常在汨羅江邊徘徊,一邊走一邊吟唱著傷心的詩歌。有一天,當漁夫問他怎麼會弄到這等地步時,屈原說:“許多人都是骯髒的,只有我是個乾淨的人;人們都喝醉了,只有我還醒著。所以我被感到這兒來了。” 漁夫勸他讓他不要自命清高,屈原又說:“我寧願跳進江裡,埋在魚肚子裡,也不能拿自己乾淨的身子跳進汙泥裡,去染得一身髒。”

  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那天,不願隨波逐流的屈原,抱著一塊大石頭,跳進汨羅江結束了自己憂國憂民不得志的一生。

  《屈原投江》的故事讓我看到了屈原強烈的愛國情懷,他寧可被放逐,甚至投江自盡,也不肯改變自己對於國家、對於百姓所應堅持的原則,他不會置國家、置人民的利益而不顧,他更不會去溜鬚拍馬,他的氣節、他的情懷、他的人格,永遠為後世的人們所敬仰,屈原雖然死了,但他的精神源遠流長,被後人一代代歌訟。

  馬克吐溫曾經說過:“十九世紀有兩奇人,一個是拿破倫,一個就是海倫·凱勒。”最近我讀了一本關於海倫的書——《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完這本書之後我的心被海倫的精神深深的震撼了! 在書中,海倫說:“知識給人以愛,給人以光明,給人以智慧,應該說知識就是幸福,因為有了知識,就是摸到了有史以來人類活動的脈搏,否則就不懂人類生命的音樂!”。的確,知識的力量是無窮的,正是知識使海倫創造了這些人間奇蹟!

  海倫是不幸的,但她又是幸運的,正是因為有了知識,她才如此幸運。在她19個月失去視覺和聽覺後,就與這個世界失去了溝通,失去了聯絡,這個的幼小生命不知道如何排譴與世隔絕的孤獨感,她古怪、粗暴、無禮,直至她的莎莉文老師走進了她的生活,教會她認字,才使她張開了心靈的眼睛,得以與人溝通。一接觸到了知識,孤獨的海倫意識到只有知識才能鋪就一條通向光明之路。當海倫感悟到“水”——這個她所認識的第一個字後,便開始了對知識、對世界強烈的渴求,開始了迫不及待地認字、閱讀,像一塊海綿不斷地從生命本身汲取知識。對知識的渴求,使她在常人難以想象的單調和枯燥中竟然學會了德語、拉丁語、法語等多國語言,閱讀了多部文學和哲學名著,吸取著那些偉人和智者的思想精髓。她把學習比做攀登奇山險峰,跌倒了再爬上去,每得到一點進步,就有一份鼓舞,逐漸看到更為廣闊的世界,直到璀璨的雲端、藍天的深處、希望的頂峰!這些知識,像一道道彩虹,點亮了海倫心中的燈,照亮了她的內心世界,也架起了海倫和這個世界溝通的橋樑!

  海倫,用她艱難卻幸福快樂的一生,詮釋了生命的意義。她的一生是人類的奇蹟,她的自傳,使我汗顏,也使我警醒。的確,我們太幸運了,我們擁有美好的一切——健全的體魄、良好的學習環境、優秀的老師……從今天起一定抓緊每一分一秒,不要讓光陰虛度,不要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要像海倫·凱勒那樣,不埋怨、不放棄,好好珍惜自己所擁有的,奮發學習,以微笑面對厄運,以頑強的毅力克服困難,以傑出的成就顯示生命的價值!

【中國歷史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