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職業/專業/職能> 教師職業道德議論文

教師職業道德議論文

教師職業道德議論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論文吧,論文一般由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你知道論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師職業道德議論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師職業道德議論文1

  做為一名新教師,師德是一門務必課,要明白師德是教師必備的基本道德素養和職業要求,是一種有感染力的品行,是一種自覺內化的高尚情感。自古以來,師以德為本,育師先育德。所以一名合格的教師,既是一名合格的傳道、授業、解惑者。所以我總在摸索中成長,在老教師的帶領下漸漸學習她們身上所在的亮點。

  幼兒教師是人生的第一位啟蒙老師,是第一開智者,是教幼兒如何做人的先行者。我們老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們,我們是幼兒效仿的榜樣,所以,我們幼兒教師務必正人先正己,加強自身世界觀的改造,不斷提高自身的師德修養。

  幼兒園的幼兒可塑性大,模仿性強,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回對他們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甚至能說,幼兒教師的道德水平,決定著幼兒的道德水平。因此,我們做幼兒教師的必須要嚴於律己,以身作則,時時處處給幼兒以楷模之影響。日常工作中注重自身的修養,做到禮貌、禮貌,善於與人合作,待人真誠,有耐心、不急躁,談吐文雅,樸素,活波大方,端莊、整潔,誠實有自信,表裡如一,動之以情,以情育人,曉之以理,以理塑人。

  從學習幼兒園的綱要的同時也有必須感觸。對待孩子不體罰,不變相體罰等。變相體罰包內含罰站、辱罵孩子、威脅孩子等等。相對而言,罰站是教師普遍採用的一種體罰方式。從學生習以為常的表情來看,罰站絕不是一種偶然現象。有教師認為:我既不打學生耳光,又不拉學生頭髮,更不毆打學生,罰站學生,根本不算體罰。罰站這種教育方法,學生雖然最能看懂,但效果甚微。

  而羞辱孩子,不僅僅傷了孩子的人格和自尊心。更容易讓孩子對學習失去興趣、對學校產生害怕的感覺,甚至是排斥來園上學等。而威脅孩子的行為更是讓孩子產生了反感心理,表面上學生感到無所謂,內心卻是十分痛苦的,勢必會造成學生各種反抗心理的產生,給學校教育帶來負面的影響。體罰和變相體罰不是師德問題,是心理疾病,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師才能夠修煉高尚師德。

  愛崗敬業、獻身幼教事業是師德的基本要求。

  熱愛幼兒,教書育人是師德的核心。

  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是師德的人格力量。

  用於開拓,不斷進取是師德的昇華。

教師職業道德議論文2

  論文關鍵詞:教師師德職業認同

  內容摘要:受儒家精英化道德價值觀和現代社會多元價值觀的影響,我國新修訂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自身存在困境。《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應劃分不同的師德層次,其實施應有法律和制度保障,還要提高公眾對教師的職業認同。

  教師被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春蠶、蠟燭。社會要求教師無私奉獻、甘為人梯。人們所熟知的師德典範也大都是常年有病,帶病上課,耐得住寂寞和貧窮,除了工作還是工作,甚至以身殉職。而近年來,教師的表現不再那麼盡如人意,有償家教、開辦輔導班,範跑跑、楊不管事件等,讓師德討論達到高潮,禽獸教師挑戰著師德的底線。20xx年9月,教育部再次修訂頒佈《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以下簡稱《規範》),但規範尚存困境。

  一、我國師德現狀的影響因素

  (一)精英化價值取向對師德的影響

  受儒家道德價值觀的精英化取向的影響,人們對師德的要求也存在著精英化取向。儒家的人格追求是“內聖”“外王”:這是孔子要培養的“聖人”、“君子”,孟子所稱道的“大丈夫”,荀子所謂的“大儒”所應具備的共同特點,道德修養沿著“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路線,即儒家推己及人的“忠恕之道”,他們“道德修養的任務並不止於自身的道德完善,更重要的是將完善的道德人格向社會和國家轉化”。在追求這一境界的道德實踐過程中堅持重義輕利,安貧樂道,道德修養高的君子取義去利,甚至殺身成仁,以身殉道。這一道德至上主義“肯定了高尚道德具有超越於生命之上的價值,成就道德不但要求在現實生活中貶低物慾,棄絕自我利益,而且必要時要不惜犧牲生命。在對教師職業道德的要求方面則體現為以春蠶、蠟燭來歌頌教師的奉獻精神,鼓勵教師為教育事業勇於自我犧牲。“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人們歌頌感嘆教師的偉大和無私奉獻,而感嘆之餘不免悲壯和淒涼,轉而對教師道德修養望而生畏。教師這一職業具有特殊性,教師作為道德教育者應該對其提出特殊的道德要求,但是人們往往把這種特殊的道德要求理解為更道德的要求。“道德的崇高本來就是一種偶然性的東西,更不是某種經由理性規劃而得以培養起來的東西,那麼,如何能利用某種偶然性的東西來要求人性的必然性的道德行動呢?”用個別教師的崇高來要求所有教師,本身就是一種不道德。這是《規範》自身存在的理論困境。

  (二)多元價值觀對師德的影響

  我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時期,價值觀念也發生著深刻的變化:“與計劃經濟相適應的依附觀念、平均觀念、螺釘觀念正讓位於自主觀念、競爭觀念、自我設計觀念;與農業社會相適應的安貧思想、自足思想、保守思想正被致富意識、創業意識、開拓意識所取代;與封閉社會相關聯的閉鎖心理、排拒心理、狹隘心理正被開放意識、協調意識、全球意識所替代。這一系列觀念的變化,必然伴隨著大量是與非、得與失、善與惡、美與醜等的重新判斷。”在此過程中,教師的價值觀也不免受到衝擊,他們不再安於貧困,有的下海,有的多校兼職,開辦輔導班,進行有償家教。獨生子女的增多,學生中心論的提倡,隨之而來的是教師權威的消解,教師為了保住飯碗而敷衍塞責。這些現象都引來社會的不少非議,過去人們心目中崇高而無私的教師不再是無私奉獻、認真負責的榜樣。

  時代在變,人們的價值觀念在變,不變的是人們對教師的職業道德要求,這是《規範》實施操作困難的根源所在。

  二、對《規範》的反思及建議

  師德規範的制訂一定程度上是精英化師德取向的反映。師德的精英化取向忽視了教師的自然生物性,忽視了教師個體道德修養的差異性,忽視了祟高道德的偶然性,造成了《規範》的理論和現實困境。

  “我們擁有的是不完美的天性和有限的道德能力,人性除了德性之外還有更豐富的內涵,正確的認識人的本質屬性,是制訂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的邏輯起點。道德應該根據人的道德修養水平劃分為“社會性道德”(受一定環境、條件、時間、空間以及不同民族背景、風俗習慣、經濟條件變化所決定的那種道德……與政治、法律關係密切,經常要求社會成員遵守)和“宗教性道德”(先驗的或普遍的、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道德,它經常與一定的信仰、理想有關……常是個體的終極關懷所在,是對自己生命意義的一種寄託……宣傳的是個體犧牲自己以提升到更高的精神境界。《規範》作為指導教師道德行為的條文,也應該考慮到教師個體道德修養水平參差不齊,對教師職業道德的規定劃分為不同的層次;此外,對教師的有些道德要求應該體現時代性,與時俱進,加強法律、制度保障;教師職業道德水平的提高還需要來自社會的價值認同。

  (一)劃分師德的層次

  “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決定了師德規範要有理想性,又要有現實性,對教師群體來說要具有職業理想的導向性,對教師個體來說要有可操作性,《規範》的規定應該區分為不同的層次。應然的師德規範應該包括師德理想、師德原則和師德規則三個層次的內容。師德規則是中小學教師道德行為的底線,是教師必須遵守的規定,具有約束性;師德原則是教師應該並且能夠遵守的規定,而師德理想則是教師對教育事業不懈地追求中所表現出來的祟高的敬業精神和無私的奉獻精神。這樣的師德層次“一方面說明師德不是空洞的師德理想,而是具體的行為規則,它可以直接約束教師個人的從教行為與教師群體的道德修養;另一方面則體現出師德規範的不同結構將發揮不同的功能:理想發揮激勵功能,原則發揮指導功能,規則發揮約束功能”。

  (二)加強法律和制度保障

  師愛和奉獻是教師職業道德永恆不變的主旋律,也是教師被奉為人梯的原因,但是教師首先是一個普通人,然後才是他的教師角色,社會對教師的評價和描述往往只重視教師德性,忽視其作為人的其他屬性。在講求效率與公平、權利與義務,提倡教育民主化的今天,不僅要對教師道德水平提出要求,還應該維護教師的生存權、生命權等基本權利,改進相關制度。 第一,維護教師的生存權。教師首先是一個自然生物的存在,然後才是社會歷史的存在,教師的自然屬性決定了教師追求物質的需要,這也是教師生存和工作的基礎和前提。如果有償家教、開辦輔導班是教師在不耽誤本職工作的前提下進行的便無可厚非。我們應該看到,大多數教師的生存狀態並不樂觀,而邊遠農村山區教師的生存狀況更令人擔優。全社會都在追求財富,教師沒必要格守清貧。“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用之有度”,教師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前提下,透過勞動提高收人和地位是應該允許的。從另一方面說,“有恆產者有恆心”,教師也要養家餬口,滿足了自我儲存的本能需要之後,教師才可以安心的從事教育事業。對於有償家教、校外兼職應該區別對待,不能採用一刀切的方式禁止,應該在教師首先是普通人然後才是教師的前提下討論教師的信用問題和師德問題。

  第二,維護教師的生命權。《規範》要求教師“對工作高度負責,不得敷衍塞責,但是在要求教師承擔責任的同時,卻沒有賦予教師應有的權利,教師的正當權益得不到維護。X老師因課堂上管理不到位,人送外號“X不管”,其同行深諳“不管”的原因—不是不管,而是不敢管。現代教育強調要尊重學生,不準體罰,提倡賞識教育、成功教育;另一方面,現在的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個性較強,家長也往往聽信孩子的一面之詞,因此在教育教學管理中教師常常動輒得咎,人格、利益時常受到侵犯,甚至有生命威脅。當然這些案例中不乏教師行為過當,但更多的卻表現為教師權利保障的缺失。未成年人是應該受到保護和尊重的,但是單方面的保護最終傷害的還是青少年,傷害教師的案例中我們看到的是自私的性格和扭曲的靈魂。對學生進行賞識教育、成功教育的同時,還需要發揮教育懲戒的作用,因此我們應該借鑑國際經驗,賦予教師教育懲戒權,實行師生平等保護。教育懲戒既可以避免教育的權力濫用,又可以強化學生的規則意識。有多大責任就有多大權利,“責、權、利”三者有機結合,教師的生命權才能有保障,他們才能夠對工作高度負責。

  第三,變革相關制度。《規範》對教師提出“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川,是為了保證學生的全面發展,但不變革相關制度,僅對教師提出這一要求,教師也只能陽奉陰違。高考至今還是大多數人,尤其是偏遠農村學生改變命運的重要途徑甚至唯一途徑,再加上現在獨生子女增多,孩子的教育成為家庭的重頭戲,都想讓孩子有更好的發展,這就為有償家教提供了市場。學校為了吸引生源,也非常重視升學率,對教師的考核也與學生的分數掛鉤,分數不僅是學生的命根,也是教師的命根。教師職稱等級評定、評優以及獎金等,都以學生成績和升學率為依據,教師也不得不緊盯學生的成績。改革高考制度,改變以升學率為依據、片面評價教師的評價制度,真正實施素質教育,才能改變“唯分是論”的局面,教師也才能真正做到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

  在西方,教師、醫生、律師是高社會地位、高收人的三大職業。德國教師不但社會地位高,平均收人水平也高於國內其他行業。韓國教師也是既富又貴。在韓國,教師被尊為“國家的典範”、“一國精神的傳承者”,中小學教師的收入被稱為“移動著的中小型企業”,人們非常尊敬教師,身為教師是一種榮耀。當然這兩個國家對教師都有嚴格的師德要求,從兩國經濟發展,特別是韓國經濟的騰飛來看,教師為社會發展培養了大批高素質的人才。教師自身的道德修養固然重要,來自社會的尊重和認同,又是促進師德修養提高的必不可少的外部因素。得到社會的肯定和尊重,教師便會以自己的職業為榮,全身心地投人到教育事業中,更好地回報社會。在我國,“文革”後教師的地位逐漸提高,教師這一職業被稱為“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教師被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但這只是表面上的尊重。大多數教師收人低微,勉強夠養家餬口,經常被稱為“窮教書匠”。在現實中,教師常因囊中羞澀而頻遭白眼。教師一方面被冠之以令人羨慕的光環,而另一方面卻是社會的弱勢群體,這樣的落差往往會打擊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導致教師心理疲乏和對工作敷衍塞責。只有將尊重教師落到實處,使教師的社會地位進一步提高,讓教師職業成為令人羨慕的“鐵飯碗”,這樣教師才能夠更嚴格地要求自己,自覺地提高道德修養水平。

  師德不是一個孤立的命題,師德水平的提高不僅需要個體自我的嚴格要求,還需要法律和制度的支援和保障以及來自社會的尊重和認同。此外,人們還需要站在教師的角度考慮問題,而不是責難。

  總之,《規範》不應該是空洞的口號和乾癟的教條,而應真正在教師提高自身道德修養的過程中發揮導向作用。人們應該以新的觀念對待師德,對教師基本道德的要求也應該與時俱進,而來自社會的保障和支援也是《規範》順利實施的條件。

教師職業道德議論文3

  教師在教育中究竟處於什麼樣的地位,起著什麼樣的作用?我個人認為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這是教育工作者應樹立的基本觀點。因為教師的特定活動物件是學生們,他根據一定的社會委託,對學生們身心施加某種影響,他跟學生們的關係是據此而產生的。社會對受教育者的要求,主要透過教師來體現,教師是一定社會教育方針、政策去培養人,使學生們的身心朝著社會的要求方向發展,在教育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其次,教師術有專攻,受過專門的教育訓練,教師知之在先,知之較多,在知與不知的矛盾中教師處於矛盾的主導方面,教育計劃、大綱主要靠教師去組織實施。而學生們則知之在後,知之較少,教師要針對學生們實際,對前人的文化成果,加以消化,進行一番取捨、組織、加工、轉化為學生們的知識、能力和觀點,教師不僅用豐富的知識觀點哺育學生們,還要教給學生們獲得知識能力的正確方法,他是教育活動的組織者和引路者。美國的心理學家科克實驗證明:“學生們的成優劣與指導多寡成正比,指導越具體、細緻,成績越優,缺乏指導,成績最差,各組的成績均因指導的增加而上升。”

  第二,教師又是年青一代心靈的啟蒙者和塑造者。加里寧曾說過:“教育是什麼意義?這就是影響學生們的心理和道德面貌,要在整整十年的學生們期間內,從一定方向上影響學生們地就是說,要把學生們造就成人。”

  兒童步入學校後,他的知識,智力的開拓和發展,道德觀、人生觀,個性的形成都與教師的啟蒙和塑造密切相關,不僅如此,教師對兒童的健康成長也有重要作用,教師是塑造學生們心靈的工程師,是使學生們健康成長髮展的保健師,是社會精神文明建設者,這種建設者將直接影響到社會物質文明的建設,正因如此,黨和國家對教師寄予莫大的希望。

  此外,“凡是學生們都感到自己是學生們,都有一種‘向師性’,都會產生‘學生們感’,他要學習,要聽教師的指揮。”這種屬性,在學生們的學習、生活起著主導作用,這有客觀上也要求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起主導作用。 但是教育起主導作用並不屬於教師說的算,教師可以包辦、代替,教師可以把學生們當成“白紙”、“瓶子”、“罐子”,將前人積累的文化科學成果移植到他腦中去,因為教師的教育物件是具有主動性、積極性的學生們,肯定教師的主導作用並不意味著否定學生們在教育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相反,學生們的主動性、積極性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精心培育的結果,所以,學生們的主動性、積極性是衡量教師主導作用的觀點的重要標誌。

  可見,無論從教與學的全過程看,或者是從認識的角度上看,教師在教育過程中都起主導作用。這就是我們應樹立正確的教師觀,顯然那種認為教師應該放棄主導作用的觀點是錯誤的'。

  然而,教師主導作用的實現,是有條件的,其主導作用能否發揮或發揮多大,與教師自身的業務水平、思想水平、工作水平和客觀的工作條件密切相關。

  教師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的作用,是和教育這一活動在人類社會發展中所起的作用密切相關的。人類要把歷代長期積累的社會精神財富,包括文化科學知識、文學、藝術、社會思想、哲學思想等一代地傳下去,不能沒有教育,沒有教師,否則人類文化遺傳的傳遞就在中斷,人類社會也就無法延續和發展。

  教師是人類文化科學知識和社會道德準則,行為規範的傳播者,他在人類社會有繼承和發展中啟著承先啟後的橋樑作用。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教師是過去歷史上所有高尚而偉大人物跟新一代的中介……他感到是過去和未來之間的一個活的環節”。人類由於有了這個環節,才有光輝的未來。

  但是,由於一定社會的教育總是受一定社會的政治、經濟制度所制約,因此,在階級對立的社會里,教師對社會所起的作用,同樣體現了一定階級的要求。教師在客觀上總是自覺不自覺地為當時的統治階級的需要培養他們所需要的繼承人。儘管這樣,我們也不能因此從總體上否定教師在傳播和發展人類文化中所起的作用。

  在人國社會主義條件下,由於教育的性質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教師的作用也發生了性質上的變化。教育在實現社會主義四個現代化建設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為社會主義現代化需要大批的人才,而“一個學校能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的人才,培養德智體全在發展、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教師”,所以教師的工作將直接影響著社會四個現代化的成敗,影響著民族的素質和祖國的未來。

  教師對於社會發展所起的作用是永恆的,這是由教育的永恆所決定的。 列寧把教育現象稱之為永恆的範疇,因為只要人類社會的存在,就需要教育,教師的職業出就不可缺少,即使階級消滅,教師職業永存,教師的職業與社會其存亡。

  教師的勞動任務和勞動特點,決定了教育必須具備一定的素質,才能完成任務。

  教師的職業是教師在教育活動中必須履行的行為規模和道德準則,它是教育道德結構中的主體部分,它在調節教師全部道德品質中起重要的作用。教育職業道德的主要內容有:

  1、對待教育事業的道德

  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是教師的基本教育準則。如前所述,教師的勞動特點是長期複雜的,它不是單憑經濟招待會手段、行政命令及立法措施所能奏效的,教師為認識自己的勞動物件並能掌握和改變他們,所需付出的社會必要勞動是無法估量的,它的工作量往往超過社會規定的時間和空間,甚至有時還要超越他們自身的負荷,傾注了全部精力和心血,而所得的勞動報酬卻往往和他們的勞動支出不相適應。因此,教師只有具備高尚的革命理想和獻身精神,充分認識自身工作在“四化”建設中的重要意義,才能樹立從事教育事業的光榮感和責任感,以自己的知識和修養去點燃學生們智慧的火花。

  2、對待學生們的道德

  熱愛學生們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也是教師忠於人民教育事業具體表現。熱愛學生們與否是對教師道德評價的重要標誌,不熱愛學生們的教師決不是好教師。

  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教師熱愛學生們,是基於學生們是革命的後代,他們的成長,直接關係著民族的素質和祖國的未來,正因為如此,教師熱愛學生們應該表現在對學生們的全面關心,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把自己的全部情感傾注到每個學生們的身上,對他們做到既嚴格要求,又尊重信任。不侮辱學生們人格,不諷刺,挖苦學生們,教師要熱愛每一個具有不同性格的學生們,使他們發展各自正當的興趣、愛好和特長。不只以成績作為衡量學生們的唯一標準。教師對學生們要做到嚴慈相濟、情理結合,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在各自原有基礎上提高。

  3、對待教師集體的道德

  一所學校要強而有力,首先靠的是團結一致的教師集體,學生們的塑造也靠教師集體的勞動智慧。教師集體是一個由共同的教育任務組成複雜的整體,要使這一集體能夠作為一個統一整體有效地進行工作,所有成員力量的協調一致非常必要。集體中的每個成員不僅要對自己的本份工作負責,同時,彼此之間還要對整個“事業”負責。如教師所教的每門學科都是形成學生們完美的個性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各科教師就不能採取貶低其他學科的方式來提高本學科的威信,每個教師勞動的顯著特點之一,教師鑽研教材主要依靠個別勞動,進行教育,教學活動也往往是面對學生們單獨進行,這就容易造成一種假象,似乎工作的成績僅僅取決於教師個人的努力。可是這種個別性勞動的形式更需要教師確立正確的產物道德觀點,這樣正確處理好教師之間以及個人與集體之間的關係,做到彼此尊重,相互支援,心理相容,通力協作。

  4、對待自己的道德

  教師的勞動始終具有示範性,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僅以自己的知識,技能去影響學生們,他的品德修養、道德情操、作風儀表,治學精神以至勞動態度都起著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影響,這種表率作用是任何其他教育因都無法代替的。正如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固然許多事有賴於學校的一般規章,但是重要的東西永遠取決於跟學生們而對面交往的教師個性,教師的個性對年輕人的心靈影響所形成的那種教育力量,是無論靠教科書、靠道德說教、靠獎懲制度都無法取代的。”可見教師自身的修養和業務的提高顯得特別重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嚴於律已是對教師的基本要求,教師應該在自己的一切行為舉止中,以身作則地成為學生們的表率,成為其有高尚的共產主義品德、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廣泛的文化修養和淵博的知識的楷模。只有這樣才能說服學生們。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身教重於言教”。教師只有不屢提高自己的職業道德和智慧素養才能做好教育工作。

教師職業道德議論文4

  育是以人育人的事業,教師作為這一特殊的職業,直接負擔著培養下一代健康成長的歷史重任,因此,教師職業道德比其他職業道德,有著更加強烈的典範性,高尚的職業道德和良好的教師形象是每個教師做好教育工作的先決條件,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教師不斷進取,贏得成功的力量所在。下方就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樹立教師新形象談一談自我的點滴感受。

  在眼下這個社會,教師的職業道德和素質越來越有點讓人寒心了。每當看到新聞某某老師褻瀆學生是在是太讓人們幹到寒心。家長有心送孩子去上學卻不想羊入虎口。由此可見當今社會充分認識提高師德師風的重要好處。教育關乎我們國家、民族的未來,教師作為教育的實施者,首先要充分認識到自身的歷史使命,要認識到自我身上肩負的社會職責。當前受當今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教師的社會認可度有所下降,教師自身職責心顯得不足。因此,提高學校師德師風十分必要。

  教師作為廣大學生的啟蒙者和培育祖國的花朵和棟樑之才的引導者,就務必具備好的職業技術道德和搞得素質。在中國這種教育制度裡,教師不僅僅代表學校的形象更在必須程度上代表著祖國的素質形象。所以作為一個合格的老師就必須要具有職業道德規範認識。要做到愛國守法。熱愛祖國,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權利。愛崗敬業。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志存高遠,勤懇敬業,甘為人梯,樂於奉獻。對工作高度負責,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學生。不得敷衍塞責。

  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學生是由一個個鮮活的個體組成的,教師在施教過程中,要個性注意學生的個性差別,使學生個性得到健康和諧的進展。只有這樣,才能夠為社會培養出有革新潛力的人才。這要求每一位教師要了解學生、關心學生、信任學生、熱愛學生。教師對事業的熱愛就是透過傾注在對學生的熱愛上,教師對民族、對人民的感情融匯於對學生的培養上,教師對社會的職責與對學生健康成長的關注是息息相關的,教師把自我的才智、精力、熱情獻給社會是以獻給學生開始的,又落實在桃李滿天下的偉業中。教師對學生感情的加深,一方面不僅僅會激勵自我更加精益求精,而且會為了學生而更加註意錘鍊自我的品德素養。師徳最重要的資料之一就是謙虛和無私奉獻,教師對學生的感情會促使教師把各種完美的道德在教學過程中以隱性的或顯性的方式傳遞給學生,教師對學生的感情是促使教師教書育人的關鍵因素。另一方面,教師對學生的用心感情也會增強教師的教學效果,縮短教師與學生在空間和心理上的距離,使教師更準確地認識學生、把握學生、親近學生,以而溝通知識傳播的渠道,使之更加通暢。

  師生心理相通、感情相融,學生也會親其師,信其道,學其理,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還有應對日新月異飛速進展的世界,教師不能夠墨守陳規,固步自封。現代社會、現代教育的急劇變革向教師提出挑戰,要求教師承擔多重主角,要求教師具有多方面、綜合性的潛力,因此,教師應樹立起"終身學習"、"永遠探討"的思想,在教育實踐中,潛心學習論述,運用論述,鑽研業務,掌握現代科學知識,發揚探討和革新精神,為教育事業不斷攀登,終生奮鬥。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潛心鑽研業務,勇於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

  加強師德師風教育。師德的養成,除了教師本身的基本素質決定外,很重要的一點在於教育引導。要透過崗位培訓、職業道德教育、教育法、教師法等相關知識的學習,採取集中學習與日常工作相結合、師德師風教育與業務活動相結合、師德師風建設與制度建設相結合等不一樣方式,使教師明確自我的工作職責和任務,明確自我在培養未來國家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任務中所肩負的重大歷史使命,自覺把我既不打學生耳光,又不拉學生頭髮,更不毆打學生,罰站學生,根本不算體罰。罰站這種教育方法,學生雖然最能看懂,但效果甚微。

  而羞辱孩子,不僅僅傷了孩子的人格和自尊心。更容易讓孩子對學習失去興趣、對學校產生害怕的感覺,甚至是排斥來園上學等。而威脅孩子的行為更是讓孩子產生了反感心理,表面上學生感到無所謂,內心卻是十分痛苦的,勢必會造成學生各種反抗心理的產生,給學校教育帶來負面的影響。體罰和變相體罰不是師德問題,是心理疾病,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師才能夠修煉高尚師德。

  愛崗敬業、獻身幼教事業是師德的基本要求。

  熱愛幼兒,教書育人是師德的核心。

  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是師德的人格力量。

  用於開拓,不斷進取是師德的昇華。

教師職業道德議論文5

  我想,大家每個教師的師德就如同那裡的“榜樣”和“陽光”。俗話說,親其師,則信其道;信其道,則循其步。所以說教師是旗幟,學生如影隨形般地追隨;教師是路標,學生毫不遲疑地順著標記前行。

  孔子說過:“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大家教師若不是路標,縱然你的理論再高,教育的形式再好,藝術性再強,都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每個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態,都清晰而準確地印在學生的視網膜裡、心光屏上,這就是無聲路標的示範性,這種示範性將在學生的心靈深處構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內化力。

  我從小就喜歡教師這一職業。此刻是一名普通的教師。從教至今已經有幾個年頭,我深深地感到教師的物質生活相對清貧,但精神生活卻無比充實。每當看到那一雙雙渴求的目光,一張張專注的面容,不由得讓人身心激動,似乎融入到無比聖潔的情境,生命也因此贏得了壯麗的昇華。大家的奉獻雖然不見什麼轟轟烈烈的壯舉,但卻是用平凡與崇高的師德之光,照亮了一片清純的天地。課堂內外淳淳的教誨,一點一滴,潛移默化,日積月累,耳濡目染,久而久之,教師的道德品格便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正如古詩所云:“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是的,教師的職業是平凡而瑣碎的,教師的生活清貧而艱辛的。但是大家也看到了,老師們臉上卻永遠掛著晨曦般的笑容,正是因為老師們都願自我像一片綠葉,默默地去成就果實的輝煌,才有這天的桃李滿天…有一個曾做過教師的人說:教師這工作是少有的淨土,如果能在光榮感之餘再多點幸福感,是值得一向幹下去的。

  說起來,教師這職業到底給了大家許多,比如一份能夠矜持一些的心態,一種相對安定的生活,一個三餐準時的習慣……所以,那些多年不見的朋友聽說我做了老師,往往都會問:你的薪水高嗎?你的待遇不錯吧?

  但是,即使是再關心我的好友,也無人問及,你幸福嗎?

  我幸福嗎?

  幸福是什麼?也許大家記住了許多快樂

  的場面,可幸福卻是一種自我靈魂的問答。

  當然,你完全能夠選取愛自我的親人和朋友,獲得幸福。但當你身為一名教師,就有了一份以愛為主題的職業,那就去愛你身邊的孩子吧,像寬容你親人的小脾氣,和原諒你的孩子的惡作劇一樣,去接納他們的優點和缺點。關愛別人,是一種發自靈魂的芬芳,一種深入骨髓的甜蜜,日子久了,它就會縈繞成一團幸福,緊緊裹住你的心靈。

  多少次,當你辛勤的工作日見成效,當你發現孩子們一個小小的進步時,無不歡欣雀躍,這樣巨大的幸福感難道還不夠嗎?

  幾年的工作經歷,使我深深懂得,教育是愛的事業,教師的愛不一樣於一般的愛,她高於母愛、大於友愛、勝於情愛。不是嗎?母愛容易出現溺愛,友愛需要回報,情愛是專一、自私的愛。而師愛是嚴與愛的結合,是理智的科學的愛,是用心主動的愛。這種愛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職責感。

  在我的工作生涯中,最大的事就是用愛滋潤每一個孩子的心田。雖然有時也會因學生的調皮而埋怨,因他們的退步而急躁,因他們的違紀而失態,雖然有時也感到很累,很煩,但這時心中總會湧起一種強烈的職責感:我是老師,我要給這些尋夢的孩子引路,在他們心裡寫一本最美的書。這強烈的意識不斷激勵我以真誠去擁抱每一個學生。與孩子朝夕相處,我始終想著兩句話,那就是“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這樣的情感使我對孩子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寬容;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指責,多了一份尊重。家長把天真爛漫、聰明伶俐的孩子交給大家培養,這是對大家的極大信任。我又怎樣能不全身心地去愛他們呢?我堅信,大家也必須能以一片至真至誠的愛心感動我應對的全體學生。

  “起始於辛勞,收結於平淡”。這是大家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寫照。但是,我既然選取了這個職業,就會無怨無悔,當清晨走進校園,應對一個個標準的隊禮,一聲聲清脆的“老師早”;當走進聖潔的課堂,看到一雙雙渴求甘霖的雙眸,一顆顆等待塑造的無邪的心靈;當課間跟孩子們泡在一齊,看到一個個生龍活虎的身影,一張張天真爛漫的笑臉;我又是那麼激動,那麼滿足,終而丟不下九月的承諾,離不開那笑靨的花朵。

  這天,網路時代和知識經濟的並駕齊驅為教育賦予了全新的內涵,“育人”已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傳授知識,而是要教在這天,想在明天,以明日建設者的素質要求,做好今日的教育教學工作。我能夠培養他們紮實的自學潛力、獨立思考的潛力、探求新知的慾望、動手實踐的潛力和創造的本領。我願以一個平凡教育工作者的誠摯,投身於教育改革的風尖浪頭,與時俱進,改革創新,不斷地豐富自我、完善自我、發展自我,贏得世人的尊敬,社會的肯定,努力實現我真誠的育人理想。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大家的教育事業是常青的。我的生命在學生身上延續,我的價值在學生身上體現。我無悔於我的生命,更無悔於我的選取,在這三尺講臺上,閱歷春秋,苦苦耕耘,用我的愛心、誠心、細心、耐心、操心去換取學生的開心,家長的放心,祖國的振興!

教師職業道德議論文6

  隨著時代和社會的發展,特殊教育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和重視。作為特殊教育事業中教師的職業道德問題也日益受到關注。而當前,我國並沒有對特殊教育教師職業道德的具體規範。結合特教工作實際,對當代特殊教育教師職業道德提出了無歧視性、客觀準確、保護隱私、注重合作、提高專業水平、與時俱進、為人師表等規範性建議。

  教師職業道德(以下簡稱師德)是一般社會道德或職業道德在教師職業生活中的具體體現,它在教師的職業實踐中形成,反過來又指導著教師正確地處理教育工作中的各種關係,成為教師在教育工作中必須遵循的行為準則。

  20xx年,教育部修訂頒佈了新版《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提出了在經濟、社會和教育發展等新形勢下中小學教師應有的道德品質和職業行為的基本要求。然而,截止當前,我國對特殊教育教師的職業道德要求並沒有出臺具體的法律法規。各地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在具體實踐過程中,要求不一,標準不一。因而出現了諸多師德問題。隨著時代和經濟的不斷髮展,社會對特殊教育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對特殊教育教師的職業道德給予了重點關注。如何建立和完善當代特殊教育教師職業道德標準,筆者結合特教工作實踐,認為特教教師職業道德應當具備以下幾點。

  一、無歧視性,以人為本

  特殊教育的物件是特殊兒童,他們或在生理上、心理上和行為上存在差異性和特殊性。這就對特教教師提出了最基本的職業道德要求:無歧視性、公平公正。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1)在教育教學實施過程中,不以種族、膚色、信仰、性別、國籍、年齡、政治活動、家庭、社會背景、性傾向或異常方面的不同而歧視特殊人群;(2)在測量和評價過程中,以人為本,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兒童,而非因人而異,隨性而為。

  二、尊重人格,維護兒童自尊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指出,人有尊重的基本需要。每個人都應得到應有的尊重,其中當然包括特殊兒童。作為社會的弱勢群體,可以說特殊兒童對於自尊和尊重有更加明顯的需求。在教育實踐中,特殊教育教師應該更加關注特殊兒童的尊重需要和心理需求,保障他的人格和尊嚴,切忌簡單粗暴對待、諷刺挖苦、冷漠、無耐心、管教過嚴等行為。

  三、客觀準確,實事求是

  特殊教育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中起主導作用,對特殊兒童的成長、發展和評價具有重要影響。這要求教師必須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堅持客觀準確的基本原則。特別是在教育訓練、管理和諮詢過程中,必須做到以事實資料、準確資料為依據,客觀準確地對特殊兒童進行評價,向行政部門、同仁和家長提供資料。

  四、保護隱私,堅持原則

  我國法律規定,個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寧與私人資訊秘密不被他人非法侵擾、知悉、收集、利用和公開的權利。隱私權是一種基本人格權利。特殊兒童的個人隱私更應得到應有的保護。因此,特殊教育教師的一個重要操守是保護特殊兒童的隱私,對特殊兒童的各項資料進行嚴格保密,絕不向任何商業機構、非法團體或個人洩露特殊兒童的隱私資訊,或以非道德的方式以特殊兒童的隱私來獲利,而是在尊重彼此隱私的基礎上,與他人進行交流與合作。

  五、注重合作,暢通渠道

  特殊教育的最終目的在於促進特教事業的發展,服務特殊兒童和特殊群體。特教事業的發展離不開社會各界的關注和支援,也離不開特殊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因此,特教教師應和其他專職者、相關人士、特殊兒童家長和社會機構等,相互合作,相互鼓勵,共同努力,不斷提高特殊教育質量,暢通特殊教育服務渠道,促進特教事業發展。

  六、提高專業,激發潛能

  特殊教育教師是一個專門化的職業,也是一個隨著時代發展不斷變化,要求不斷提高的職業崗位。特殊教育教師應根據學生的需求和特點,運用專業的知識和技術,營造合適的環境,採用恰當有效的教育教學方法,向特殊學生提供高質量的教育,最大限度地激發他們生活和學習的潛能。這也就要求特殊教育教師必須不斷提高專業知識和技能水平,以更好地適應和促進特殊學生的發展。

  七、終身學習,與時俱進

  為保證更好的教育教學效果,特殊教育教師應透過參加專業培訓、研討會、專業會議等繼續教育計劃,參加專業學術團體的活動等來保持對特殊教育和相關教育領域先行研究和文獻學術動態的瞭解,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

  八、為人師表,愛崗敬業

  在特殊教育工作中,教師的道德水平集中體現在對待特教事業的態度上,這既是黨和國家對教師的根本要求,也是根本的師德要求。因此,熱愛教育事業是特教教師必備的基本素養,也是搞好特教工作的前提和動力。特殊教育教師應該時刻牢記自己的職業操守,用行動踐行特殊教育教師的職業道德準則,絕不容忍、也不做違紀違法違規、有損職業操守的事。

  特殊教育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區別於其他行業,究其原因是教育物件的特殊性和差異性。特殊學生作為參與主體,其自身的特點直接決定了特殊教育教師的職業性質和要求。如何更好地促進特殊學生的發展,規範特殊教育教師的職業道德還有很多問題需要深入探討和思考,才能不斷適應時代和社會發展的需求。

【教師職業道德議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