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育> 教育個人禮儀從培養習慣開始

教育個人禮儀從培養習慣開始

教育個人禮儀從培養習慣開始

  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

  這幾句話相信大家一定都很熟悉。這是美國著名的哲學家、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的,意思是說習慣是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對於小學生特別是一年級的孩子來說,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比他能學到了多少知識重要的多的多。這一點大家有認識但不重視。一個具有良好習慣的孩子,是一個讓人放心的,可以走遍天下的孩子;一個沒有良好習慣的孩子,是一個一輩子都會讓你操心的孩子。所以無論是我們做老師的,還是做家長的,都要從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做起,這是教育的起點和源點。其實“習慣的培養”這個話題很大,內容也很多。今天面對的都是一年級孩子的家長,所以今天在這裡我想談這樣幾點習慣的培養。

  一、做人的習慣

  1、講誠信

  我把講誠信放在了最首要的位置。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具有誠信的習慣,不喜歡孩子撒謊。但是,許多孩子卻是說的一個樣,做的另一個樣;當面一個樣,背後又一樣。例如:我教過的一個孩子,當著老師和家長的面保證週末一定完成作業,決不拖到週日晚上再寫作業。可以回到家裡,不是看電視,就是玩,拖拖拉拉不願寫作業,氣的家長直給我打電話。我也常聽家長說,孩子也沒把考試卷紙給我看呢?(肯定是孩子考得分數太低,不敢)我甚至還看到過幾次這樣的行為:(換名換卷)等等。面對孩子的這些行為,有的父母是無所謂的態度,輕易的就過去了,有的父母則是訓斥、懲罰,這兩種方法無論是哪種有時都會促使孩子更擅長於撒謊了。因此孩子是否誠信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的正確引導。

  建議一:給孩子樹立誠信的榜樣。要糾正孩子的不守信用,家長首先自己要做到言行一致。如果父母言行不一,不履行承諾,孩子就會受到暗示,跟著模仿。在日常生活中,許多父母為了誘導孩子做某件事,總是輕易地許諾孩子某些條件,但是事後卻沒有兌現。孩子的希望落空後,就會發現父母在欺騙自己,他就會從父母身上得到一些經驗,一旦這些經驗轉化為孩子說謊的行為時,父母恐怕要後悔莫及了。

  建議二:常和孩子簽約。為了某些事和孩子簽定條約,一方面是培養孩子守信的手段,另一方面也是約束家長自己對承諾的兌現。每到假期,我都會和女兒簽約。放假初期,我都會和女兒商量在假期裡每天要做些什麼,雙方達成共識後就一條一條寫下來形成計劃,並制定好獎懲條例,然後雙方簽字生效。然後每天她就會按計劃做事。做到了獎勵,做不到按約懲罰。從小學一年級一直堅持到現在。我感覺孩子不僅在養成言而守信的習慣,更重要的是她也養成了做事有計劃的好習慣。在初四最緊張的一年,她每月還要為自己定計劃,每天做什麼,每週做什麼。這都是簽約帶來的。要經常大聲對你的孩子說:不兌現承諾是可恥的行為;光說是不管用的,要採取果斷措施讓孩子接受懲罰,懲罰的目的是讓你的孩子去自己發現:不兌現承諾是要吃苦頭的。別忘了在懲罰孩子之後,和孩子“重新簽約”。重新簽約是給孩子臺階下,也是給孩子新機會。

  2、有愛心

  如今的父母對孩子都很有“孝心”,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要啥給啥,天冷送衣服,甚至每天中午還要到校看看自己的寶貝,父母的悉心,培養了孩子的毛病:吃獨食,想幹啥就非得去做,不管別人的感受。“我的”、“給我”、“我要”,這是孩子最常說的幾個詞,由此可見孩子的自我意識非常強烈。他們從小在父母、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全身心的愛中泡大,卻從不覺得愛的珍貴,認為給予他的是天經地義的。反映最明顯的是我們老師在指導寫“我的媽媽”的作文時,讓學生說出自己媽媽對自己愛的典型事例,學生不是冥思苦想想不出來,就是模仿別人的事例顯得蒼白空洞。這是為什麼?因為他們不知道長輩對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愛他,他們並沒有因為這些愛而有感受,有感動。這樣的孩子心中就缺少愛。那麼如何培養這人類最寶貴的情感呢?

  建議一:愛他要讓他知道。不要說母愛是無私的,要告訴你的孩子這是媽媽對你的愛。要讓他體會到身邊的人是在愛他,要讓他體會到幸福,受到感動,從而學會感恩,學會回報。

  建議二:培養孩子學會愛。父母是孩子第一位“愛”的老師,父親要教孩子愛母親。當然,做母親的也應該教孩子愛父親。父親應該教孩子尊重母親,不要對母親高聲大嚷,不要嫌棄母親的嘮叨(因為這也是母親的愛);父親應該教孩子關心母親的身體,體貼母親的困苦,在母親遇到困難時站在她身旁說:“媽媽,不怕,有我在這裡”;父親還應該教孩子感謝母親,感謝母親為了他付出了自己美麗的青春和寶貴的一生。愛母親是“愛”的萌芽,“善”的開始。

  建議三:愛要留一半看過一篇文章。題目是《女兒,請為媽媽讓座》。大意是母親在女兒十歲生日時慎重地提出:以後在公交車上,如果只有一個空位,那麼,請為媽媽讓座。多麼了不起的母親,對孩子的愛從長計議,藏起一半,以激發孩子的愛心,責任感。

  3、講禮儀

  現代的社會比較自由開放,許多家長希望自己孩子有個性,有創造性的思維方式,敢說敢做。這些觀念固然很好,但有些家長看到孩子有不良的行為則認為那是小孩子天真無邪,頑皮,長大了就會懂得文明禮儀的。其實,這都是誤解。孩子的'文明禮儀需要從小培養,否則就會形成壞習慣,一旦形成壞習慣,再改就很難。現在隨意跟父母頂嘴的孩子不在少數,不少孩子唯唯諾諾,不能大方得體地與人交流,敢說話的有的孩子又很沒禮貌。例如面試一年級的孩子,不少孩子說話時渾身亂動,眼睛不看著你,一會摸這,一會摸那,手腳不停地動,在一年級的課堂經常會看到不雅的坐姿、站姿:家長在與老師溝通時,孩子甚至坐在媽媽懷裡撒嬌等等,孩子小,不懂該怎樣做,但家長應該懂,應該教,應該從細節著手,一點一點地訓練。其實人與人之間互相觀察和了解,一般都是從禮儀開始的。一個舉止優雅、彬彬有禮的人,更容易交到朋友。越是懂禮儀的孩子,越能獲得自由發展的廣闊天地,因為他會受到他人的尊重和歡迎。

  建議一:為孩子樹立榜樣。父母良好的行為舉止是對孩子最生動、最有效的教育。父母應該利用家裡來客的有利時機提醒孩子,並給孩子做出榜樣。

  建議二:淨化孩子的語言環境。父母如果出口成髒,孩子肯定也會滿口髒話。

  建議三:培養孩子注重個人禮儀。孩子的行為舉止應該把“站如松,行如風,坐如鐘,臥如弓”做為目標,要求孩子與人交往要避免無精打采、聳肩、塌腰,千萬不能半躺半坐,要自然微笑,千萬不要出現隨便掏耳、挖鼻、搔癢等不良習慣動作。經常要求孩子使用文明禮貌用語,如“您好、謝謝、請、對不起、沒關係”等。學校老師平時很注重這方面的培養,在學校很好,可回到家,家長不重視,結果等於零。

  推薦《教育的55個細節》,這是一位美國優秀教師的教學心得,他從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中總結出了55個細節,小到餐桌禮儀,大到積極心態的培養都提出了自己獨特的教育方法,方法簡單易行,並行之有效,建議家長看看這本書,相信對您孩子的培養大有益處。

  二、做事的習慣的培養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說到這,我想請在座的各位家長反思這樣幾個問題:現在你的孩子是自己吃飯嗎?每天他能自己獨立穿衣,自己洗漱嗎?孩子能在遊戲後自己把玩具物品整理好嗎?孩子的書包每天都是自己按課表收拾嗎?收拾的怎樣?孩子能自己獨立睡覺嗎?每天上學放學誰在背書包?孩子能幫你做點力所能及的家務嗎?擦擦桌子,自己獨立去買袋精鹽?如果你的答案都是不能,那就請你趕緊放開你的手吧。你處處對孩子包辦代替,這不是在愛孩子,而是在害孩子。不要說孩子太小,他不會。孩子太小就需要你來耐心細緻地教。

  建議一:做個“懶”媽媽。就從整理自己的書包開始。剛開始要耐心細緻地教他如何看課表,如何給書本分類,如何擺放,細緻地迴向有沒有遺忘東西。習慣的養成要堅持13次以上才行。然後要狠下心來,即使孩子因忘帶東西被老師批評也不要妥協,即使孩子哭著求你也要懶到底,否則將前功盡棄。

  建議二:有一定的“教育機智”。一位出差在外的家長,因為孩子習慣了每天有人叫醒才起床,不得不定點給家打電話完成“任務”,否則孩子很有可能上學遲到。另一位家長則眼睜睜看著孩子在鬧鐘響過依然沉睡,一直睡到兩節課過後自然醒來,面對孩子的驚慌失措,家長平靜地告訴他:自己的問題就得靠自己解決。孩子從此再沒有將自己的事“分攤”給大人。

  2、有耐性

  一位教育家做過一個實驗:他和孩子在一個房間中玩,房間中放著一些孩子喜歡吃的糖果,還有一隻鈴,一會兒他對孩子說他有事要出去,如果孩子能夠耐心地等他回來,可以得到一些好吃的糖果,如果等不及,可以按鈴,他會馬上回來,但只能吃一粒糖果。結果,有的孩子耐心地等了20分鐘教育家才回來,有的孩子2、3分鐘都等不及就按鈴了,以後經過跟蹤發現,有耐心等20分鐘的孩子讀書成績都很好的,而那些等不及的孩子功課都比較差。可見,從小培養孩子剋制、耐心是非常重要的。

  建議:三分鐘耐性訓練。

  在《卡爾威特教育》這本書中介紹了一種“三分鐘”耐性訓練法,在這裡介紹給大家。皮奈特是一個缺乏耐性的孩子,他只愛看電視和玩遊戲,對書本不感興趣。一天,父親拿著個沙漏,告訴他說,這是古時候的鐘表,裡面的沙子全部漏下去時,整好是三分鐘。皮奈特想玩玩這個沙漏,這時父親說,以沙漏為計時器,你和爸爸一起看故事書,每次以三分鐘為限。皮奈特很高興地答應了。

  第一次,皮奈特果然靜靜地坐下來聽爸爸講故事。但事實上他根本沒有留意看書,而是一直看著那個沙漏,三分鐘一到,便跑去玩了。但是父親沒有氣餒,他決定多試幾次。這樣數次之後,皮奈特的視線漸漸由沙漏轉移到故事書上了。雖說約定三分鐘,但三分鐘過後,因為故事情節吸引人,皮奈特聽得特別入神,他要求延長時間,但父親堅持“三分鐘”約定,不肯繼續講下去。皮奈特為了早點知道故事情節,就自己主動閱讀了。

  這裡皮奈特的父親用了一種循序漸進的訓練,對孩子進行了潛移默化的教育。這實際上是透過孩子感興趣的東西,使孩子的注意力在一定時間內專注於某一物件,久而久之,孩子形成了習慣,也就提高了耐性。

  三分鐘的時間,正好適合孩子注意力的特點,三分鐘後立即打住,這樣不僅使孩子覺得父親守信,而且還利用了孩子的好奇心,引發了他主動學習的動力。當然,培養孩子的耐性父母要有耐心和恆心,不要試了一兩次後覺得沒效果就放棄了。

  3、會與他人交往

  孩子上學後,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在學校是快樂的,特別是能多結交幾個朋友。但有的家長又總擔心自己的孩子沒有朋友玩,或受到別的同學的欺負,那麼如何培養孩子會與人交往呢?

  建議一:培養孩子樂觀的性格。樂觀的孩子是比較受歡迎的。樂觀來自良好的心態,父母在平時要教孩子每天面帶微笑,出門之前打點好儀容儀表,帶著愉快的心情上學校。這些都能幫助孩子自信地面對同學。告訴自己的孩子:在與同學交往中,要儘量少麻煩別人,多幫助別人。要學會平等地與人相處,不能要求別人聽自己的,幫助自己做這做那,如果事事要順自己的意其他的孩子是不會喜歡你的。

  建議二:教給孩子一些交往技巧。

  (1)使用禮貌用語,如“謝謝”,“再見”,“對不起”,“沒關係”等,不對別人說粗話、做不禮貌的動作;

  (2)孩子主動和同學打招呼問好,幫助可以開啟友誼大門;

  (3)在與同學的交往中,寬容同學的缺點和過錯,不為區區小事而斤斤計較;

  (4)與人交往要注重給予,而不凡事注重回報;

  (5)不在背後議論他人,也不打聽別人的秘密和隱私;

  (6)真心誠意待人,講信用,不欺騙說謊;

  (7)不對自己的成績得意忘形,要體諒他人的感情;這些交往技巧能夠幫助孩子與人交往中獲得他人的好感。

  另外想提醒一點:有的家長喜歡教育孩子“在外可不能吃虧”,甚至只聽孩子回家說被xx欺負了就氣的自己去批評訓斥那個孩子,甚至和對方家長產生矛盾,大打出手,這種不冷靜的行為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同時也會讓您自己孩子變得自私自利。作為家長應該引導孩子首先看看自己能不能解決與同學之間的矛盾,如果解決不了,可以告訴老師解決。做父母的應該努力讓孩子養成寬容大度的胸懷,學會換位思考,這樣做,不僅會讓他感到快樂,同時也給他更大的生活空間與成功的機遇。

  三、學習習慣的培養

  1、專注

  兒童教育專家認為,孩子只有先形成一種專注的習慣,才有可能在日後對自己的事業全身心投入,不會被其他事情所幹擾。培養學生專注的習慣是一年級孩子最為重要的學習習慣。目前從一年級的課堂上來看,有的孩子上課聽講的專著程度幾乎能達到40分鐘,孩子上課的思維始終為著老師轉。這樣的學生只能佔到一個班的10%。但有的孩子只能聽10分鐘,還不是連續的,需要老師不斷地提醒。學生在寫字做題時有的同學能始終如一地專注地寫,有的學生則常常不是東瞅西望,就是停筆發呆,快的孩子十分鐘完成任務,慢的一個小時也不誇張,差異性較大。

  建議一:給孩子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孩子學習或做作業時,家裡一定要保持安靜。

  建議二:要求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作業。這一點太重要了!現在很多家長包括中高年級的家長對孩子寫作業拖拖拉拉,晚上寫到9點、10點的現象十分頭疼,不一定是老師留的作業多,主要是孩子養成了磨磨蹭蹭的壞習慣。因此一年級的孩子在起步階段家長就一定要把握住,現在你用心培養孩子好習慣,將來你就會脫離陪寫,陪讀的苦海。現階段家長應該陪寫,但要講究方法,現在的陪是為了將來的不陪。家長首先根據孩子的作業量和他商量完成的時間,要嚴格要求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集中精力一氣呵成地完成作業。讀、寫的作業可穿插著完成。如果孩子的作業量超過了孩子注意力穩定的時間,應該讓孩子分割作業,一部分一部分地來完成,這樣不僅有利於集中孩子的注意力,而且能夠使孩子的學習有張有弛,提高學習效率。如果父母不允許孩子中途休息,長時間地讓孩子做作業,甚至在孩子的旁邊嘮叨沒完,容易使孩子產生牴觸心理,從而失去學習的興趣,注意力自然也不能集中。另外孩子在寫作業時堅決杜絕他邊寫邊玩,一會喝水,一會上廁所,一會又吃東西,一會又和父母講話。如果你現在狠不下來心杜絕,將來有你愁的。

  建議三:培養孩子的有意注意。培養孩子的有意注意很重要,如果孩子在上學初期不能形成良好的聽講習慣,他以後的學習生涯會遇到很大困難。家長不能到學校的課堂上提示監督,那麼就可以利用課外課來進行督促培養。我記得我女兒小時侯上英語課我整整陪了一年,別的家長陪讀時是拿個小本在聽課,在記筆記,課後進行輔導。我卻什麼也不幹,專門看我女兒的聽講狀態,看老師的問題提出後她是否能馬上反映,是否能舉手回答,別人回答後她是否能從另外一個角度再回答。每次下課都要和她交流總結她這節課的收穫和表現,表現好了鼓勵表揚,不好就批評教育。從很小時候我就很注意培養她的有意注意,關注她的聽講狀態,我認為孩子剛上課初期,學會了雖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孩子要會學,會聽課,這將是她一輩子受用的財富。

  建議四:訓練孩子的注意力。

  比較專業的注意力練習就是玩“圈字遊戲”。這種遊戲可以訓練孩子注意力的廣度、穩定、分配和轉移四個方面的品質。例如,在下面給出的數字中,把4後面第二個數字全部打圈。為了提高孩子玩這種遊戲的興趣,父母也可以準備兩張一樣的圖表,與孩子一起玩,並計時計分數,這樣孩子就會比較喜歡玩這種遊戲,注意力也就不知不覺地提高了。讀書複述、經常讓孩子重複剛才媽媽說的話等等。

  2、獨立思考

  常見到這樣的媽媽,孩子從早晨一睜眼,到晚上閉上眼睛睡覺,幾乎所有的時間都卡在母親的手裡,什麼時間幹什麼,學什麼,都是經過細細推敲,精打細算的,遇到問題一律媽媽來解決,時間長了,孩子沒有了自我,沒有了自己的思維,喪失了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一點是最可怕的。一個人智力水平的高低,主要透過思維能力反映出來。孩子學習有雙重的目的:

  一是掌握知識,二是發展思維技能。大多數父母和教師往往只注意前者而忽略了後者,因此出現了許多學習成績較好,但思維能力較差的“高分低能”的孩子。可見,培養孩子廣闊、靈活、敏捷的思維能力,對開拓孩子的智慧極為重要。

  建議一:家長不要做到有問必答

  許多孩子在遇到疑難問題時,總希望家長給他答案。如果父母對孩子有問必答,雖然解決了孩子當時的問題,但從長遠來說,孩子會養成依賴父母的習慣,遇到問題時不會獨立思考,不會自己去尋找答案,這對發展孩子智力沒有好處。

  建議二:讓孩子自己來處理問題。

  孩子的學習、生活中,經常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如與同學有矛盾了,想當小幹部啦,有不明白的地方想問老師啦等等,對於孩子的問題家長不要去替孩子解決,而是應當與孩子一起討論、共同設計解決方案。在這個過程中,孩子需要分析、歸納,需要設想解決的方法與程式,這對於提高孩子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大有好處。

  3、閱讀習慣

  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孩子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我們家長不要只看眼前孩子的成績考了多少分,他學會了多少字,會算多少題,培養孩子應該從長遠的角度去考慮,凡是優秀的學生,並不是老師教出來的,幾乎所有的優秀學生都有著共同的好習慣,那就是閱讀,大量地閱讀。讀書是所有功課植根的土壤,它的貧瘠與豐厚,關係到孩子一生的發展。一位名師說好“把魚兒養到大海里,想它小都很難呢!”我們的孩子雖然是一年級,但現在開始,老師和家長就應該共同努力,想盡一切辦法來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帶領孩子走進閱讀的大門。一旦走進去了,你就可以站在一旁看著他不斷地前進。

  建議一:營造一個閱讀的環境。父母應該為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父母可以為孩子建立一個小書架,擺上孩子自己的圖書,例如童話傳說、兒童畫報、名著等。一旦有了自己的書架,孩子就會願意在自己的書架下停留更長的時間。能夠擁有自己藏書的孩子在以後有可能成為一輩子熱愛圖書的人。

  建議二:圖畫書,最好的閱讀起點。

  圖畫書,又叫繪本,是以圖畫為主體,配合簡單的文字,以精妙的圖畫來講故事的一種形式。(小時候我們看過的小人書、連環畫)。以前總認為繪本很幼稚,只是閱讀的一個初級階段,總是期待孩子能早日白紙黑字地閱讀,似乎只有這樣,才有真正的鑑賞和思考。抱有這樣想法的人那是因為還不夠了解繪本,很多篇關於貧苦地區失學兒童狀況的文字的報道,其衝擊力,都趕不上蘇明鵑那雙渴望讀書的大眼睛更讓希望工程深入人心。圖畫書不僅能引領孩子感受閱讀的快樂、增進想象力、體驗空間表現能力,而且還能促進孩子注意書中那些細微的、幽默的、有趣的細節變化,豐富孩子解決問題的開放性思維,讓孩子學會在故事的發展過程中發現更多的價值。讓我們的孩子(不管低齡和高齡的)都時常與圖畫書相伴,讓他們從那些經典的圖畫書中汲取童心獨有的快樂、溫暖和創造力。

  建議三:和孩子一起閱讀。

  和孩子一起讀一本書,分享書中的樂趣和收穫是作為父母引領孩子走進閱讀最有效的方法。和孩子一起讀一本書可以做:步驟一:介紹故事。討論圖書封面上的標題和圖畫。請孩子猜猜看故事是講什麼的。介紹文字作者和圖畫作者。步驟二:大聲朗讀故事。朗讀要生動,對故事情節和語言表現出明顯的興奮。在適當和方便的地方,暫停一下,請孩子猜猜看後面會發生什麼。問簡短的問題,看孩子理解了多少,並激發其好奇心。

  步驟三:階段小結 ?問問孩子故事的哪些部分是最喜歡的或最不喜歡的。問問有關故事情節的問題,比如某些事件為什麼會發生。問問與故事相關的問題,比如他們是否有過類似的經歷,或如果故事的主人公換了他們,他們會怎樣做。

  建議四:持續默讀持續默讀應作為孩子每天在家必做的事情,它是培養孩子對閱讀終身熱愛的必要手段。每日設定15—20分鐘,在這段時間讓孩子放開手頭上的任何事情,純粹為了快樂去閱讀,可以選擇閱讀圖書或者雜誌。在持續默讀時間,家長自己也要來享受閱讀,這非常重要。如果我們只單純地告訴孩子讀書很重要,書中有樂趣。但是,如果在他們“真實的”世界裡從未見到一個大人在讀書,那會形成理解上的鴻溝。我們要讓孩子們看到我們家長在持續默讀時間是如何閱讀而且如何享受的。15—20分鐘的時間往往足以引起一個人對某一本書的興趣,所以一旦持續默讀時間結束後,孩子往往會迫不及待,一有機會就會把書找來讀下去。

  建議五:經常帶孩子去書店或圖書館。每週應該帶孩子去一趟,一次性不要買太多的書,低年級階段儘量尊重孩子的選擇,如果你買了你認為有價值的書而硬逼著孩子看的話,讀書便成了一種負擔,如果你的強迫使孩子喪失了讀書的興趣就得不償失了。因此千萬不要這樣做,要和孩子商量著來,用你的智慧去誘惑他,引導他。如果家長要逛街,你就可以把孩子放在書店或圖書館,告訴她一個小時後來接你。

  建議六:讀經典的書。隨著孩子讀書興趣的增加,家長要引導孩子讀經典的書。什麼是兒童閱讀的經典?就是經典的兒童文學作品。當前,許多教育專家們都在積極倡導、推廣兒童閱讀這項事業,他們提出的口號是“讀經典的書,做有根的人”。比較有名的兒童閱讀推廣人:朱自強、阿甲、梅子涵、彭懿、徐冬梅、薛瑞萍、竇桂梅等。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現在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是學校,家長考慮更多的也是學校,從而忽視了家長自己才是真正的教育基礎,才是決定孩子命運的關鍵。良好的習慣是父母能夠和應當給予孩子的最好、最重要的饋贈。養成良好的習慣是要付出心力的,它不僅需要愛心、耐心,也需要理智、意志和智慧。為了孩子,讓我們共同努力吧!

【教育個人禮儀從培養習慣開始】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