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職業規劃及測評> 做好職業規劃

做好職業規劃

做好職業規劃4篇

  歲月流逝,流出一縷清泉,流出一陣芳香,相信大家都對即將開始的工作很有信心吧!我想是時候好好地做一份職業規劃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做職業規劃頭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做好職業規劃4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做好職業規劃 篇1

  HR們希望幫助員工做好職業規劃,為企業更好地保留人才。然而,近年來HR從業人員越來越多,但做好自身職業規劃的人卻不多。

  事實上,HR職業的發展前景雖好,但發展如何卻是因人而異。並不是所有的HR都能成為招聘經理、培訓經理、人力資源總監,大多數人都只是普通的專員,每天應付大量簡單乏味的行政事務性工作。

  最終,每天為他人做職業規劃的HR,自己的職業發展卻出現了問題。讓我們來聽一聽專家給予HR從業者的五大職業生涯發展建議:

  人力資源總監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良好的工作平臺和豐富的工作經驗,加之HR從業者本身出眾的個人素質,使他們的眼界更開闊,思維更具有全域性性、前瞻性,也理所當然成為企業高層的候選物件。許多企業HR專員認為,“成為企業決策層或者職業經理人”是他們努力工作的動力源泉。

  而在其他人眼裡,HR豐富的與人打交道的經驗和閱歷,在有了機遇之後更容易把握和適應,所以HR管理者可以做職業經理人,朝著人力資源總監的職業目標發展,而且更有實踐經驗和閱歷。事實上,許多企業的行政副總、董事長秘書等副總級高層人物都出身於HR。

  企業培訓師

  在企業日益注重培訓的今天,隨著企業培訓市場的升溫和火爆,培訓師已經被視為“金領”般的職業。但要成為培訓師,進入門檻還是比較高的。首先,最好具有國外留學經歷或國內名牌大學碩士以上的學歷;其次,最好有著名外企或大型企業的工作經歷,如做過中高層管理人員更佳;三是,要有豐富的培訓經歷和相關工作業績(比如為X企業做過培訓);第四,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和口才;第五,在某一領域具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或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這往往是成為高階培訓師最重要的一點)。作為企業內的HR,如果你的公眾表達能力較強,個性與培訓師的職業性格相匹配,那麼不妨有意識地加強該方面能力的培養。

  人力資源專家(內部)

  人力資源內部管理專家包含了諸多領域,如:員工招聘、績效考核、薪資管理、企業培訓、人力資源規劃、企業文化建設、高績效團隊管理、溝通管理、時間管理等等,這些都可以結合自己的特長、興趣發展成為自己的專長。不過,要成為某一行的專家就必須要做得足夠專業。比如,成為以下方面的專業人士:

  薪酬福利專家,薪酬在企業的作用不可忽視,人力資源管理者的豐富薪酬管理經驗和知識,作為薪酬專家一定能有所發展。

  績效經理,績效管理的核心作用使得它可以獨成一家,擁有豐富績效管理經驗的HR管理者做績效管理會更有發揮的精力和時間,更能提供獨特的管理工具和管理經驗。

  勞動爭議處理專家和法規諮詢 豐富的法律法規知識使他們完全有理由成為這方面的專家。HR從業者完全可以依據自己所處層次和所擅長的尋找最佳位置。

  人力資源顧問(外部)

  隨著國內管理諮詢行業的迅速發展,HR人員發展也出現了另外一條路子,就是當HR 管理者在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之後,憑藉自己的豐富閱歷和實踐經驗,為企業提供管理診斷諮詢,轉向從事專業諮詢工作,成為外部的人力資源顧問。以企業工作經驗為依託,諮詢會更有底氣,並且有實戰性,也容易得到企業的認可。當然,要從事諮詢工作,對各種管理案例必須很熟悉,特別是要有自己的一套良好的可操作的解決辦法。同時,最好有著名公司的工作背景和較高的學歷。

  職業規劃師

  據中國職業規劃師協會統計表明,在近2年的CCDM中國職業規劃師培訓中,企業HR的比例正不斷攀升,最近半年達到了53%。可見,掌握職業規劃的知識理論和專業技能,獲得職業規劃師專業資格,已是今天HR從業者的必備資質,更是眾多企業HR實現職場華麗轉身的最佳捷徑之一。

  專家提醒,每一位HR在決定進入人力諮詢工作領域以前,最好先為自己做一個科學理性的職業規劃,明確自己的職業發展目標以及未來的長遠發展規劃;而對於已經身處HR崗位上的人來說,要提升自我價值,明確未來的發展方向,找出最佳的職業生涯發展通道,則需儘快補上職業規劃這一課,更好地為員工做好職業規劃,也為自己做好規劃!

做好職業規劃 篇2

  近年來,隨著中國研究生不斷擴招,研究生就業、研究生培養等相關問題逐漸浮出水面,引發了公眾熱議。那麼,中國研究生就業問題難在哪裡?在筆者看來,有這麼幾個原因:

  第一、研究生職業規劃欠缺

  筆者身邊有很多研究生,經過了解,很少有學生在大學本科階段就做職業規劃。到了研究生階段,有一部分學生想好好學習;一部分學生想學習實踐兼顧;只想混個文憑的也有不少。我建議研究生們要在好好學習的基礎上與將來的工作聯絡起來。但問題是,好好學習和好好工作的標準是什麼?人還是需要先解決了生存問題,再去逐步解決發展和最後實現職業夢想。每個人都是要靠自己的力量生存下來的,在目前大學生就業還不那麼容易的時候,你來讀研首先要考慮的就是畢業後自己怎麼在社會上生存下來--是繼續讀博將來做研究或者高校的老師還是畢業後就去工作?去什麼地方工作?人家需要什麼樣的研究生?需要考什麼證書?需要具備什麼相關職業經驗?這些其實在讀研前就是要考慮的,這點我們要向西方發達國家學習,他們的職業教育在高中就開始設計和考慮就業問題了。

  由於中國的職業教育和職業規劃教育的滯後,使得很多研究生在本科階段的職業教育和職業理念欠缺,到了研究生階段如果自己再不重視,導師也不關心,相關的教育和培訓再沒有,那結果就是很難控制的。到就業時你可能才發現,你學到了知識,但是可能已經遠遠脫離了社會和職場對你的基本要求了。甚至有的研究生畢業時就連一個簡單的職業態度都沒有修煉出來。這樣的畢業生就業肯定是很難的。

  社會和職場很務實,不養閒人,所以你需要先解決自己的問題,使自己在研究生畢業時成為一個可以被配置的人才。

  第二、研究生職業修煉不夠

  既然研究生畢業後都要解決自我生存的問題,那我們就要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考慮到將來的職業要求,並完成自己的職業修煉。這些職業修煉包括你的職業習慣、職業素養、職業技能、職業精神等。據筆者調查,找到比較滿意工作的研究生,都是初步具備了一些職業要求的。不然你的臉上只寫著要工作,或者要錢幾個字,用人單位可未必買單。

  筆者的學生小劉,研究生畢業後順利留在北京東城區一家事業單位工作,是被錄用的唯一的應屆畢業生。在讀研期間,我經常帶她去各地做培訓講座和社會調查,曾經為了一次小的失誤,我批評了她多次,我對她的要求就是“戰戰兢兢地做事”,“做事儘量做到零風險”,“做什麼事情都要有3個預案”,“做事情不給別人添麻煩”。同時要求她讀研期間自己解決生活費。小劉很努力,在讀研期間養成了做事的好習慣,積累了不少經驗和方法。研究生畢業時,本來她準備去南方發展,但是當那個唯一的工作機會給她時,她才明白了在研究生階段我對她看似很嚴格的職業要求和她自己一直的努力其實是正確的。

  筆者最近接觸了一位就讀研三的學生,他的導師一直把他摁在校園裡做課題,不讓他接觸社會和職場。此時他又不想讀博,與導師的設計路線完全相反。而在找工作的時候,他才感到很頭疼--因為他連說話到底應該怎麼說都要重新學習。由於實踐經驗很少,在面試失敗了幾次以後,他都沒有底氣再去面試了。我一直在幫助這個學生儘快地適應職場的要求,平時工作的時候就帶著他做助手修煉自己,但是很多東西是突擊不出來的,還是要有個修煉的計劃。對那些計劃一畢業就去工作的研究生來講,利用好讀研期間的寒暑假和閒暇時間多去接觸社會,接觸職場,多去實踐是很重要的。實在沒有時間的時候,在校園裡也是可以實踐的。再不行,你的頭腦和思維是應該不受限制的。就業的問題始終是一個必須解決、必須思考的問題,不能單純寄希望於學校和社會為我們更好地解決,我們自己還是要多做準備,多去修煉。

  第三,研究生教育應該更貼近社會發展的要求

  教育最終是要解決學生的生存問題,這是教育的一個基本目標。一個人連生存都解決不了的時候,又何談其他高層次的目標呢?目前中國的研究生教育已經開始注重和職場、社會需求的聯絡與匹配,從專業的設定、教學方法的改革、教學實踐的進行都越來越體現出了研究生教育是要和社會、國際的發展接軌的。

  但同時我們還應該看到,中國研究生教育與先進國家相比還存在著不足和很大的發展空間。西方國家的研究生教育更注重實踐和務實的精神,更強調學生自主創新和自己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他們的研究生教育質量依據的是本科、中學教育的基礎。比如西方國家在小學、中學教育階段就很重視職業教育,而我們的職業教育現在還很少在中學裡進行,在大學裡還沒有普及,在研究生階段也是十分缺乏的。一個研究生可以順利就業,是很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國際因素、國家發展、社會環境、家庭意願、職場要求和個人因素等很多都影響到了一個人的就業。所以,研究生教育要更適合時代和社會的發展,這個目標的實現是漸進的,效果也是逐步出來的。

  另外,很多研究生自身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過分挑剔工作和待遇,職業發展目標模糊,只學習專業知識,忽視其他知識的學習,重視理論忽視技能,沒有堅強的意志力和很好的職業習慣,沒有實踐的經驗,很少接觸社會,認為去社會實踐就是浪費時間,另外沒有一雙發現就業前景的眼睛等等。舉例來說,筆者身邊就有一個研究生班都在考證,一個班都想進金融機構的現象。其實客觀地想想,這是不大可能實現的。扎堆就業現象的出現,恰恰說明了我們沒有自己的主見和職業目標。

  筆者常說,中國這麼大,什麼工作做好了都是有前途的。研究生是我們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他們的教育、處境、就業和發展,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很多事業的發展和進步。

  我們在看到研究生就業難現狀的同時,還應該看到整個社會一直在努力,不過任何問題的出現都是要逐步解決的。現在筆者所在的經濟學院就很注重對研究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和訓練,也有研究生“五分鐘講話比賽”這樣訓練職業能力的課外活動。

  研究生們在找工作的時候,不要過分挑剔工作的環境和待遇,不要只關注大城市和熱門職業,要看到這個職業的發展空間和前途。在讀研開始的時候,同學們就要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充分利用好時間,兼顧學習和實踐,要知道生存永遠是第一位的,發展和實現夢想那是第二位的。

  在我們抱怨就業的寒冬到來的時候,還是應該先想想你為了順利就業之前到底做了什麼準備,手無寸鐵的人是無法去戰鬥的。就業的準備應該提前,而不是在就業難的時候再去抱怨。另外,每個人的職業生涯有幾十年,還是應該好好考慮和設計好自己的職業生涯。很多事情的解決需要時間,但生存是不能等的,研究生和大學生就業問題的良好解決,需要我們一起去努力。

做好職業規劃 篇3

  世界500強不一定是最好的,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有一個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才是最重要的。

  首先我們要討論的是,選擇外資企業還是選擇內資企業。本人認為要結合自身情況權衡利弊,任何一件事都有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同時任何決定都必須要有前提。

  去外資企業,首先你的綜合素質要高,否則不會錄取。在外資企業(如可口可樂),由於其運作了上百年甚至幾百年,所有企業營銷的體系很健全,也很規範,不論什麼崗位都會接受到專業化的培訓,同時其有一整套完善的銷售模式和方法,你只要按照他的規則做事就行。因此,好的方面是:第一,你可以接受良好、規範和系統的培訓;第二,掌握先進的銷售模式和方法;第三,還可以給自己的職業生涯鍍鍍金。不好的方面是:第一,固有的模式限制了個體的創新;第二,強勢品牌讓銷售人員在銷售中始終佔據主動,無法鍛鍊銷售人員在弱勢狀況下的市場解決問題能力;第三,由於要求高,人員變動相對較小,個人晉升的空間有限。

  而內資企業的狀況正好相反。不好的方面是:第一,很難接受到系統的培訓;第二,銷售模式和方法需要自己摸索;第三,鍍金效果沒外資企業好;第四,由於品牌相對處於弱勢(如可口可樂和娃哈哈),銷售難度相對較大。好的方面是:第一,銷售人員可以很好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新意識;第二,鍛鍊銷售人員在弱勢條件下的市場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三,憑業績說話,相對考核公平,晉升機會多,空間大。

  因此,一個外資企業的銷售經理到內資企業就不一定能做好,一是不適應,認為企業不規範;二是品牌既處在弱勢,還要面對和解決比在外資企業多得多的各種疑難問題。一個外資企業的銷售經理的市場操作能力不一定比內資企業的銷售經理強,外資企業好的'銷售業績是建立在外資企業的品牌和好的營銷模式上,而內資企業好的銷售業績通常是建立在優秀的銷售經理身上(相對而言)。因此,人力資源部在 招聘 銷售經理時,選擇優秀的內資企業從業人員可能比選擇外資企業更好。

  討論完去外資還是內資後,要討論選擇目標企業的基本條件。例如你選擇的是快速消費品行業,那麼這個目標企業應該具備以下特徵:年銷售額在億元以上(至少五千萬),企業所處的細分行業正在高速發展,企業產供銷一體化,企業發展勢頭強勁,老闆謙虛敬業。這樣的企業首先基礎好,同時經過幾年的發展企業趨於規範不至於太亂或變數太大,同時企業處於積極實現規模經濟中,企業薪酬也比較可觀(比起剛起步或成熟的企業),其次,企業有進一步發展空間,個人發展機會更多。當然,一個新企業、商貿企業或一個規模較小(年銷售在一千萬以下)的企業,也並不是不可以選擇,但選擇時相對的風險和對你的判斷力要求更高。

  古語說先謀而後動,這是有道理的。要給自己30歲前的5—8年的營銷生涯進行規劃,形成一個清晰的職業脈絡並按此脈絡一路前行。

  在規劃中要考慮到重要的四點。

  第一點,慎重選擇,求穩為先。就是說在選擇企業時一定要慎重,哪怕多花些時間,一旦選擇了不宜跳槽。為什麼這麼說,第一,跳槽會讓你再一次花時間去熟悉新的環境,出業績時間顯然要推後,這叫耽誤時間;第二,由於經驗不足,職務不高,跳過去不是主管,等於從頭再來,浪費時間。第三,到新環境人員不熟,遇到企業關係複雜,或許幹不長久,留下敗筆(企業的人力資源部門可不喜歡頻繁跳槽的人)。第四,人脈資源需要時間去建立,或許無法建立,缺少支援的營銷你如何發力,最終主動走人。而在一個企業做的時間長一些(一般至少3年),以上的問題就或許不會發生,同時更重要的是,只有你用較長的時間深入到一個企業後,你才能真正掌握一個企業營銷的精髓,走馬觀花,看到的只是表面現象。

  第二點,任何企業都有問題。 不要以為到了一個新企業,企業就沒有問題。每個企業都有問題,每個企業都有每個企業的問題,只是問題不同罷了。

  第三點,搞清時間長度和時間密度的問題。舉一線銷售人員的例子來說明,通常情況下,一個銷售人員在銷售職業中要遵循1235的職業發展時間規律,即做1年業代,做2年銷售主管,做3年區域經理,做5年省區或分公司經理。為什麼這樣安排?前3年是基礎,要打牢;後7年是帶團隊、做管理,要紮實。其後再做大區經理或銷售總監、營銷總經理就駕輕就熟多了。但時間的長度不是衡量經驗和能力的標準,這要看營銷人員的學習力和悟性。有的人做1年區域經理等於別人做3年,因此我說看的是時間的密度,是看你對老崗位知識的掌握多少和對新崗位的勝任能力。

  第四點,在規劃中設定不同階段的崗位及時間目標、知識掌握目標、能力目標和薪酬目標。

  崗位目標就是你各個階段所有達到的崗位層次。如用1年的時間從銷售代表做到銷售主管。知識掌握目標就是在不同的階段你所需要掌握的知識,如在銷售代表階段,所要掌握的知識是終端拜訪和生動化等;在區域經理階段,所要掌握的知識就是經銷商開發和管理、區域市場促銷策劃等。能力目標就是你能真正管理多少人和多大的區域。所以不要被職務頭銜的光環繞昏了頭腦,一個企業給你一個銷售經理的頭銜,你卻只負責一個城市的一個片區,做著與業代相同的工作,這不叫銷售經理,就是個業代。薪酬目標可以給你增加一些前進的動力,也是你能力和價值的體現,所以薪酬的目標也是要定的,如第一年年薪2萬元,第四年年薪6萬元等。

  目標決定你的方向,方向決定了你的結果。

做好職業規劃 篇4

  形勢總離不開“嚴峻”,描述過程的滿紙都是“淒涼”。這景象已經持續了十多年,如今已沒有什麼值得好奇、感嘆或者恐懼的了。既然“嚴峻”和“淒涼”已成常態,坦然地接受和麵對它吧,不用再想“就業形勢怎麼樣”之類的問題了。

  今年的就業形勢很正常,明年的就業形勢也很正常,後年的就業形勢依舊很正常,正常的“難”!

  對個人而言,真正的就業難是機會少、過程複雜和競爭激烈,忍受過程才能得嘗勝果。

  宏觀就業機會嚴重不足,全國的畢業生一定會有部分人失業。從歷年資料來看,失業的比例約在30%。而這30%並非在所有高校中平均分配,重點大學、經濟發達地區的大學以及歷史悠久的專業學校的畢業生就業會好很多,這些學校的畢業生未就業率通常只有5%,換言之有大量其他高校的畢業生失業率高於30%。試想一個班超過三分之一的人找不到工作是什麼狀態?

  找工作就是一個搶凳子游戲,肯定有一些人沒有凳子,而且沒有凳子的人還不在少數。你想做有凳子的人還是沒凳子的人?你下了多大決心或者壓力一定要搶到凳子?是否有雄心壯志不僅要搶到凳子,還要坐沙發?決心是成功的基礎!

  就業的另一種難是應聘難度越來越大。應聘簡單看起來似乎不外乎簡歷、筆試、面試,但當中任何一個環節都可以玩出不少花樣。比方說網申,常規只需要填寫個人資料、經歷,回答一些開放式的問題,但複雜的則除了以上內容還會放智商測試、情商測試、數學推理或者心理測試,任何一個意外狀況都可能壞了你的好事。現在不僅招聘的方式複雜,而且招聘的流程、時間也越來越長,好點的公司面試至少三輪,週期可能延續兩個月。所以求職應聘越來越像馬拉松比賽,拼的不是爆發力而是耐力。

  好工作競爭激烈,使得求職者的感受更糟糕。不管企業還是事業機關招聘,一個崗位隨隨便便就能收到成百上千的應聘資料。求職之路一定是失敗多於成功,十次八次面試如果能有一次成功,已經算很高的勝率了。都說失敗是成功之母,為了求職成功,顯然得認不少乾媽,經歷九九八十一難還活著的終將修成正果。

  機會不足、過程複雜、競爭激烈——這就是所謂的就業難!

  恐懼和無知都是找工作的大敵,比嚴峻的形勢更可怕。20xx年,某大學畢業生寫了十萬字求職日記,因求職不順自殺了,該新聞曾經轟動一時。新聞裡說該同學進入大學就開始擔心找不到工作,導致後來得了抑鬱症。

  ——對此,我想說的是:我小時候生活在農村,那時候山清水秀天很藍,天空中經常有老鷹飛過。老鷹出現過後村子裡就會有些雞再也站不起來,老人家說是被嚇破膽了。同學們,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千萬不要做那被嚇破了膽的小雞!

  怎樣把自己“賣”出更高的身價?

  如果把畢業後的狀態分為“失業、勉強有工作、普通工作和理想工作”四種,相信大多數正常人都希望自己是擁有“理想工作”的那個,那麼訣竅就是:至少提前一年開始準備找工作!

  有些求職經驗帖也許會寫求職者從零基礎開始,忙亂投簡歷,應聘兩個月也找到了看起來令人不錯的工作——這種事的確會發生,但道理就像中大獎,全國幾乎每天都有人中獎,但理性的人也不能把“中大獎”作為謀生的手段。

  更保險的方法是按照找工作的規律認真準備,努力行動。有兩句古話特別適合用在求職上,一句是“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另一句是“凡事為之則難者亦易,不為則易者亦難”。從考慮職業目標開始,儲備應聘的軟體和硬體、拓展人際網路、寫簡歷、找實習、開始正式應聘……直到最終選定工作,認真最好每一步,一年後再回過頭看,你會覺得付出都是值得的。

  案例:有位大三的同學對將來找工作比較擔憂,所以週末去了人才市場應聘,嘗試找工作的滋味。結果出乎他的意料,投了十幾份簡歷就得到了三個面試機會,還有一家企業邀請他去實習。他頓時自信滿滿,對未來也充滿了期待。

  分析:看來找工作並沒有想象中難。我問這位同學,人才市場上給他機會的那些單位,會去工作嗎?他說自己並不想去,因為都是小公司和低層崗位。可見還是那句老話:找一份工作不難,難的是找到自己想要的工作。

  通常你樂於接受的工作的要求都會比自己當下的條件高一些。有的人只想找一份普普通通的工作,有的人想進入最頂級的公司,這兩者的難度表面上看不能相提並論,但找普通工作並不比進入頂級公司更容易。

  普通工作對於很牛的畢業生來說可能一蹴而就,但很牛的畢業生並不想找普通的工作;菜鳥畢業生找普通的工作,很牛的畢業生找頂級的工作,兩者難度其實差不多。

  你追逐的目標永遠都是實現起來有難度的,請做好充分準備。

【做好職業規劃】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