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中秋節> 中秋節的傳統美食有哪些

中秋節的傳統美食有哪些

中秋節的傳統美食有哪些

中秋節的傳統美食有哪些1

  1、月餅

  中秋吃月餅,是我國流傳已久的傳統風俗。風清月朗、桂香沁人,家家嘗月餅、賞月亮,喜慶團圓,別有風味。月餅作為一種形如圓月,內含佳餡的食品,在北宋時期就已出現。詩人兼美食家蘇東坡就有“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詩句。而作為一種食品,稱為“月餅”,則始見於南宋《武林舊事·蒸作飲食》。當時,杭州民間就有“又月餅相饋,取中秋團圓之意”。到了元朝末年,月餅已成為中秋節日美點。

  2、桂花糕

  中秋之際正是桂花飄香的時候。中秋節時許多人家都會用桂花最桂花糕或者浸桂花酒。無論是桂花糕還是桂花酒都無一例外地散發出桂花特有的香味。

  3、田螺

  中秋前後,是田螺空懷的時候,腹內無小螺。因此,肉質特別肥美,是食口螺的時節。而且螺肉營養豐富,所含的維生素A又是眼睛視色素的重要物質。

  4、柚子

  柚子是中秋節的必備品之一,因為“柚”與“佑”諧音,也是希望月亮保佑的意思。吃了甜月餅,再吃點甜酸的柚子,既開胃,又解油膩,讓口腔有清爽感。

  5、鴨肉

  元末時期,蒙古統治者欺壓漢人,漢人決定_元人。但當時統制嚴厲,不能明著組織鬥爭,就用暗語。當時漢人稱蒙古人為“噠子”,就取諧音“鴨子”。大家約定,中秋節吃鴨子,就是中秋節大家一起採取行動,_元人統治。而且,中秋前後的鴨子整好肥瘦適宜,口感很好,有滋陰補血的功效。

  6、餈粑

  餈粑是圓的凝聚,它始終與圓相伴。蒸糯米的蒸籠,打餈粑的碓窩,放餈粑的簸箕,做餡的黃豆、花生、芝麻等等無不與圓同在,在四川民間一些地方,在餈粑中加入桂花搗製成月桂餈粑,蘸上炒黃豆麵和白糖吃,味道清幽淡雅、甘甜爽口,別具一番風味。

  7、石榴

  中秋正是石榴成熟時。因其紅似瑪瑙,白若水晶,入口如晶粒玉漿,石榴便成為桌上供品之一,象徵長壽、團圓和吉祥。這個東西沒剝開的時候可玩性大於可看性,摸在手裡涼涼圓圓滑滑的,剝開之後可看性又大於可吃性,像一粒粒小寶石攢在一起,也是取個團圓的意思。

  8、藕盒子

  中秋食藕,也是寄團圓之意也,尤其是吃“藕盒子”。江浙人多將藕切片,每兩片間下端相連,中間夾肉、文蛤等調製而成的餡,外拖面煎至金黃,此又稱藕餅,與月餅有異曲同工之妙。

  9、烤肉

  在我國臺灣省,中秋節幾乎家家戶戶都要吃烤肉,在內地現在許多商場中秋前夕也搞起了烤肉特賣會,所以很多人光顧。在不知不覺中,中秋節吃烤肉也變成了家家戶戶不可缺少的菜餚。

  10、麻餅

  四川人過中秋除了吃月餅外,還要打粑、殺鴨子、吃麻餅、蜜餅等。有的地方也點桔燈,懸於門口,以示慶祝。也有兒童在柚子上插滿香,沿街舞動,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縣中秋節祭土地神、扮演雜劇、聲樂、文物,稱為“看會”。

  11、吃南瓜

  在江南地區非常盛行中秋節吃老南瓜,不僅是因為中秋正值南瓜豐收之時,而且還有一個關於“八月半吃南瓜”的故事。傳說,南山腳下住著一戶窮苦人家,雙親年老,膝下只有一女,名叫黃花。那時連年災荒,黃花的父母病在床上,八月十五那天,黃花在南山雜草叢中,發現兩隻南瓜。她採了回來,煮給父母吃。兩老吃了後食慾大增,病體也好了。所以在八月十五的那天吃南瓜,也寓意健康成長、延年益壽。

  12、麥箭

  山東慶雲縣農家八月十五日祭土穀神,稱“青苗社”。諸城、臨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墳祭祖。冠縣、萊陽、廣饒及郵城等地的地主也於中秋節宴請佃戶。即墨中秋節吃一種應節食品叫“麥箭”。麥箭乃是即墨中秋節吃的一種應節食品。它先用白麵攤成煎餅,再加上肉餡或素餡,然後用秫秸捲成筒狀蒸熟,吃時加上調料,味道十分鮮美。

  13、芋頭

  在江浙一帶,芋頭的發音與“運來”相近。所以中秋節吃芋頭,不僅僅只是享口福同樣也表示希望能夠好運連連。

  14、吃菱角

  中秋節是一個非常傳統的節日,有很多飲食習俗,而吃菱角就是其中很常見的一種飲食習俗。在江浙一帶,每到中秋節,街上到處都是賣菱角和買菱角的人。菱角長成於七月,但中秋期間,正是菱角最為飽滿成熟之時。菱角甘甜,清脆,既可生吃,也可以熟食。而且中秋吃菱角有“聰明伶俐”的寓意,所以很多大人都會在中秋節這天給自己的孩子買菱角吃。

  15、毛豆

  在江浙一帶中秋節除了芋艿外還會特地蒸些毛豆。毛豆在當地又稱毛豆莢,而莢又與“佳”、“吉”等字諧音。所以吃毛豆是希望能夠吉祥如意,萬事順心。

  16、大閘蟹

  中秋正是“蟹膏肥,稻花香”的季節。一輪滿月,一壺清酒,幾個老友,一盤大閘蟹,箇中滋味讓神往。回到世俗的生活:不過今年的大閘蟹一定夠貴,不妨吃點別的。

  17、桂花酒

  每逢中秋之夜,人們仰望著月中丹桂,聞著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閤家甜甜蜜蜜,歡聚一堂,已成為節日的一種美的享受。桂花不僅可供觀賞,而且還有食物價值。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驥鬥兮酌桂漿”“奠桂酒兮椒漿”的詩句。可見我國飲桂花釀酒的年代,已是相當久遠了。

中秋節的傳統美食有哪些2

 餈粑

  溫故:餈粑比月餅更重要

  中秋節吃餈粑在書上極少記載,但是在廣西的許多地區,確有這樣的習俗。一些地區甚至中秋節可以沒有月餅,但是卻不能沒有餈粑。家住桂林市的龍雪嬌記得,從小家裡過中秋之前,家裡就會做餈粑。做法是,把新收回來的糯米淘淨,用飯甑蒸熟。放到石臼裡搗,足足要搗一個多小時才能做好,一個個圓餅被晾乾放置。到了中秋那天,母親就會取出幾個,放在火上烤給兄弟姐妹們吃。烤熟的餈粑外皮酥脆,內裡卻是很黏糊的米漿,吃起來口感特別。在桂北地區,還有吃米糕的習俗。米糕和餈粑一樣都是用糯米做的。《中國民俗大系》一書記載,桂北的年輕小夥子在中秋之夜,就會結伴唱歌走寨。姑娘有選擇性地給男方分贈米糕,如果米糕是淡的,證明姑娘對小夥子沒有興趣;如果微甜或者甜,則表示有希望。這一傳統現在在農村裡也漸漸消失,只是米糕還繼續留了下來,年年中秋都隆重登場。

  吃新:餈粑烤著吃

  在壯族地區,餈粑是傳統食物,逢年過節必備。有的餈粑也有餡,有花生芝麻、白糖等餡,後來出現了紅豆沙、綠豆沙等餡。有一種新吃法是,把白餈粑烤熟,撕成兩半,往裡加入芝麻花生、紅豆綠豆。總之,食者想吃什麼餡料,就往裡加,加完後再把餈粑合在一起吃掉。

  大廚指點:餈粑是廣西一道傳統食物,吃了幾百年的食物要想吃出新意還得動些腦筋。南寧某酒店總廚許東平介紹,糯米本身就有獨特的清香,所以新增輔料的味道無需太濃重。既然是中秋節,可以結合一些當季特色,比如桂花蜜、玫瑰蜜,清香加糯香,味道更佳。

中秋節的傳統美食有哪些3

 芋頭

  溫故:中秋節“剝鬼皮”

  清乾隆《潮州府志》中記載:“中秋玩月,剝芋頭食之,謂之剝鬼皮。”可見吃芋頭這個習俗由來已久。廣西出產的芋頭品質好,中秋餐桌往往少不了這道菜。春節時吃的芋頭扣肉,隆重又油膩;相比之下,中秋節的吃法就簡單一些。

  今年56歲的南寧人王萍回憶,以前小時候過中秋,常有芋頭仔吃。一個個小芋頭仔整個放進蒸籠裡蒸熟,不放任何配料,剝了皮蘸醬油吃,當時覺得這就是人間第一美味了。王萍記得,她每次都不愛蘸母親準備的醬油,喜歡自己的那一套吃法,即用芋頭仔蘸白糖或者鹽吃。後來她發現,還有人拿芋頭仔蘸陳醋或辣椒醬、蜂蜜吃,據說味道也不錯。

  吃新:荔蓉香酥鴨

  喜歡看卡通片的人,應該都還記得《麥兜的故事》裡春田花花幼兒園校長教小朋友說的“荔芋火鴨扎”。許多人都不明白是什麼,但廣西廚藝界大師王堂豪一聽就明白了。他說,這道菜其實就是“荔蓉香酥鴨”。早在20年前,王堂豪經常做這道中秋宴席必備的菜品,它的做法即使放到今天也算新潮,因為畢竟不容易見到。做法是,用做扒鴨的方式把鴨子燉爛,切成兩半,取掉鴨骨;將芋頭切片蒸熟後,用勺子碾成芋泥;在芋泥裡拌上油、鹽、味精等佐料後,平鋪在扒鴨裡面。鋪好芋泥的鴨子放入油裡炸,炸到鴨皮酥脆後起鍋切塊。這道菜外酥裡嫩,芋頭的清香和鴨子的油膩相結合,一口咬下去,滿口留香。只是這菜的工序太複雜,現在的'餐館裡已經極少見到。

  大廚指點:所謂新菜不過是觸類旁通,主婦們在家裡也可以當大廚,只要自己發揮一下想象力,把鴨子換成雞、扣肉或是其他肉類,都能做出一道好菜。挑選芋頭的時候,要選外皮略帶一點紫色的。剝開後,芋肉上佈滿像紅筋一樣的花紋為最好。只要挑選好芋頭,無論如何烹調,都會很美味。

中秋節的傳統美食有哪些4

  田螺

  溫故:八月食螺

  中秋吃螺,完全是因為這個季節的螺實在太肥美。沒有小螺,尚未產卵的田螺此時的肉質最好。老南寧人王碧珠說,以前老人家曾告訴她,對著月亮吃田螺,越吃眼睛越明亮。顯然是老人家哄孩子的玩笑話,但吃田螺的記憶一直儲存在她的腦海裡。提及田螺歷史,清咸豐年間的《順德縣誌》有記載:“八月望日,尚芋食螺。”

  吃新:田螺也能釀

  炒田螺不算是新吃法,紫蘇加上辣椒、酸筍,把螺那麼一兜炒,就是一盤美味上桌,如今在夜市常見。田螺釀就不那麼好做了,其中經歷多道工序才可以完成。這道菜是桂林平樂、陽朔一帶的特色菜,相傳已久。但是在廣西其他地區,很難吃到正宗。廚師許亞東向記者詳細介紹這道菜的製作方法。中秋時節的螺有一個好處,腹中無小螺,很適合做田螺釀。把田螺殼的尾部敲碎,把螺肉掏出。將螺肉、豬肉、香菜、薄荷、紫蘇、假蔞等一起剁碎,拌勻之後填入空螺殼裡。用湯汁把田螺煨熟,再加入紫蘇、酸筍等佐料炒香,一盤鮮香的田螺釀就出爐了。

  大廚指點:市民到市場採購田螺,因不知其來歷,最好提前一天購回,放在清水裡,待田螺把泥吐盡再食用。

中秋節的傳統美食有哪些5

  柚子

  溫故:月亮保“柚”

  中秋吃柚子,是中國傳統習俗之一。近期,有大量柚子湧入南寧市場。許多人只把柚子當成是一種當季水果而已,其實中秋吃柚子還有其中緣由。“柚”與“佑”諧音,是希望月亮保佑的意思,所以,中秋祭祀時,人們喜歡用柚子。柚子還有一個用處,就是解膩。月餅吃得多了,吃一片酸酸甜甜的柚子,會有一陣清爽的感覺。

  許多人吃柚子,剝皮吃果肉。建議把皮也留下來,做成各類菜餚。中秋宴席上,柚皮扣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老南寧人林謝介紹,把剝下的柚子皮先放在火上烤,把青色外皮烤焦後,用刀片刮掉,然後放到水裡浸泡,取出切片燜炒,放些碎肉和辣椒,就成了一道美味。

  吃新:柚皮為主,肉為輔

  傳統吃法許多人都知道,新吃法就需要創意了。經營桂菜的南寧某餐館總廚吳志強從業多年,年年都做柚皮菜,摸出了不少經驗。過去吃柚皮,是因為生活苦,不捨得浪費東西,就連皮都吃了。但是現在再吃柚皮,反倒是為了解膩、消食。“大魚大肉的,客人反倒不愛吃,這柚皮一上桌,大家讚不絕口。”吳志強說。要想做出好吃的柚皮,還得不吝嗇用肉。豬油不夠香,用雞鴨油更好。燜雞、炒鴨的時候,把柚皮放入一起烹調。柚皮的吸油能力非常好,能把雞鴨的油都吸收掉。雞鴨油本來就很香,配上柚皮的清香,那真是絕頂美味。

  大廚指點:柚皮主要有兩種處理方法:一是直接用刀把外層的青皮削掉。這樣處理的皮能保持原味,缺點是易爛。千萬不能拿來燜,否則,還未等入味,柚皮就溶爛,筷子無法夾起。應該過滾水焯熟後,迅速取出浸泡在調配好的汁水裡,待入味後立即取出;另一種方法是,把柚皮曬乾,或者用火烤。烤過的柚皮比較香,且吃起來更有嚼勁。經過處理,柚皮無論是煎炸蒸煮都可以,不易爛,易入味。挑選柚子皮做菜也有講究,沙田柚皮薄,吃起來沒有嚼頭,最好選擇厚皮柚。大廚的經驗是,果肉甜的柚皮會苦,果肉酸的柚皮微甜,所以,家裡買到了不甜的柚子,另有一個好處,它的果皮可是個美味。

【中秋節的傳統美食有哪些】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