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電子技術/半導體/積體電路> 《不一樣的電路連線》教學反思

《不一樣的電路連線》教學反思

《不一樣的電路連線》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透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不一樣的電路連線》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不一樣的電路連線》教學反思1

  我執教的《不一樣的電路連線》是四下《電》單元的結束課。課前,我採用談話和題目測試的方式瞭解了學生的元認知。我瞭解到了學生對這方面的認識和能力:

  1、接線盒裡面和外面不能很好得聯絡。

  2、學生會把圖和實物脫離。

  3、學生難以完成從具體到抽象,從分散到組合的思維跳級。

  4、他們都會使用電路檢測器。因此本堂課的活動需要讓學生根據外在現象推測內部結構的方法,能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有關現象,解決有關問題。然而在實際過程中從直觀資訊(檢測)到抽象處理(推測)存在著困難,如何悉心引導學生經歷一個科學的探究過程,就是本科教學設計的關鍵所在。在這堂課中學生的探究活動圍繞著三個不同的連線方法的接線盒展開。

  我這堂課始終以“探究”為主線讓學生經歷了提出問題(哪幾個接線頭之間相連是通路?哪幾個接線頭之間沒有相連線是斷路?)

  進行猜測——設計方案(不開啟盒子,你能知道里面是怎麼接的?用什麼方法?如何測?需要檢測多少個接線頭?)

  ——觀察檢測(用電路檢測器檢測,記錄檢測結果)

  ——分析推測(根據檢測結果,推測接線盒裡面是怎樣接的,有幾種可能?)

  ——證實結論(開啟接線盒看看是不是像我們推測的那樣。)

  ——後續延伸活動(6個接線柱的接線盒。告訴學生檢測結果,讓學生推測接線盒裡面是怎樣連線的?)三個接線盒不僅激發了學生揭秘的興趣,還體現了探究的層次性。讓學生推測和解釋能力得到了發展。

  第一個接線盒的出現解決了前概念當中出現的實物與圖的脫離問題,讓學生明白接線盒通斷路情況裡外是不一樣的,並且為學生根據檢測記錄,推測盒內連線做了鋪墊。

  第二接線盒的探究目的在於讓學生藉助工具(電路檢測器)根據一定的方法收集暗箱資訊,然後整理分析推測。這裡的資訊不像第一個接線盒那樣簡單。它需要學生把所獲資訊進行組合,才能得到正確的推測。

  第三個接線盒是高難度的。可是在課堂上,由於自身的疏忽,給學生提供了一個錯誤的資訊,導致學生無法推測和推測出一些不可能的連線。當我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時,已成事實。

  最後用一個老師“忽悠”你們草草收場。事後想想,有很多方法可以給這節課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比如,我可以向學生說明老師提供的是錯誤的資訊,讓學生明白科學需要真實可靠的資訊,這樣才能得到真實的科學的結論。在此還可以薰陶他們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在則,可以進行更深層的思維訓練。提問:“老師提供資訊是真實可靠的,那麼按照這些連線點的通斷情況,還有哪幾個接線點之間也是通路的。”讓學生思考,在思考過程中促使學生運用剛學到的知識進行畫圖推理。這樣不僅鞏固了他們剛剛所學的知識,還進行了科學思維訓練,最終激發學生的科學探究的興趣。

  唉,只恨自己功力不夠沒能及時抓住教學契機。

《不一樣的電路連線》教學反思2

  這一課是《電》單元的最後一課,內容很多,共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裡面是怎樣連線的,就是用電路檢測器檢測接線盒,第二部分是比較兩種不同的電路連線,根據材料的不同,各可以連出2種電路。

  第一部分檢測接線盒內部連線,學生在檢測方法上不存在困難,我從最簡單的四個點只有兩個點連在一起匯入,讓學生自己檢測並記錄,當接線盒內只有兩個點相連時,推測的答案是唯一的。再教師在投影儀上演示一個內部有3個點互連的接線盒,這個時候推測結果將出現4種情況,大部分班級一開始都只有想到3個點全部連上的那種情況,給予時間思考後,當有個別學生能夠想到只連能亮的兩個點就行時,剩下來的2種情況大部分學生也都能想到了。教師演示的這個實驗目的是要學生了解檢測後推測的情況有時是唯一的,有時也會出現多種情況。

  第二部分比較兩種不同的電路連線,學生存在理解困難,首先是串聯和並聯的區分,我以糖葫蘆做比喻,像糖葫蘆這樣兩個小燈泡串在一起的電路稱為串聯電路,兩個小燈泡並列著連在電路中的稱為並聯電路。其次是哪一種連線方法小燈泡更亮的問題,由於教科書中安排的先比較兩節電池、一個小燈泡的兩種連法以前都沒有涉及過,因此我將教學順序調換,先在黑板上畫出學生熟悉的兩個小燈泡、一節電池的串聯和並聯電路,明確什麼是串聯什麼是並聯,然後請學生回憶下哪種連法小燈泡更亮,在這裡的回憶,其實更像是猜測,因為學生大多都記不起來哪一種連法更亮,我的目的只是要引起學生的意見不統一,然後透過投影儀演示小燈泡的串聯和並聯電路,透過驗證學生能很清楚地看到並聯要亮很多,然後教師講解,在串聯電路中電壓可以分開來也可以加起來,但在並聯電路中不可以。接著要求學生分組用兩節電池和一個小燈泡組裝電路,有了前面的活動,大大降低了組裝的難度,學生透過實驗發現當變成兩節電池後又變成串聯電路小燈泡亮,教師進一步要求思考原因,學生能回答出串聯電路中小燈泡上電壓可以由兩節電池加起來所以更亮。透過以上兩個實驗學生最終可以只要記憶“串聯電路電壓既可以加也可以分”這一句話就可以推測出哪一種連法更亮,減少了記憶內容。

《不一樣的電路連線》教學反思3

  《不一樣的電路連線》是教科版四年科學下冊第一單元中的第七課內容。很多生活電器其實外表眼花繚亂,但是不管多麼複雜的用電器,其原理都是由一些簡單的電路透過不同的連線方式組合而成的。在前幾課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學會了連線簡單電路並能夠使用電路檢測器檢驗電路中哪一部分出現了問題,這對於本課的學習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在本課的教學中,學生將繼續使用電路檢測器來探究接線盒內部的電路連線情況,並探究不同的電路連線對於小燈泡亮度的影響。教學本節課的`內容,我從中收穫了很多,總結如下:

  一、讓學生動手操作勝於教師單純講解

  在第一部分的教學過程中,要想弄明白接線盒內的電路是怎樣連線的,必須讓學生設計出切實可行的方案。這時候,學生自然會想到以前用過的電路檢測器。但是具體怎樣檢測,就要求實驗小組的同學們事先做好分工合作,記錄員、操作員、監督員、總結員各司其職,才能把實驗完美完成。學生透過這種方法獲得的知識,記憶深刻,而且更能夠應用於實踐中去。教師一味的枯燥講解,學生不但不容易弄懂,而且還會產生厭煩心理,不利於教學目標的完成。

  二、學會對比,從差異中找原因

  在學習並聯電路和串聯電路時,要求實驗小組的成員要認真觀察這兩種電路的不同連線方法。活動1是兩節電池的不同連線方法。活動2是兩個小燈泡的不同連線方法。發給學生足夠的工具材料,讓生動手去親自連線,看看能有幾種不同的連線方法?啟發學生思考:在不同的連線方法中,你有什麼發現?小燈泡的亮度有什麼不同?學生透過觀察後展開充分的討論,從而進一步瞭解了這兩種電路連線的異同。

  本課教學中也有缺憾,學生準備的電池並不是暫新的,這對實驗的結果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另外,學生課堂氣氛太不活躍,整節課顯得很沉悶,這些都需要我在今後的教學中加以改進和提高。

《不一樣的電路連線》教學反思4

  《不一樣的電路連線》教材包括兩部分內容,一是裡面是怎樣連線的,相當於解暗箱。二是比較兩種不同的電路連線,主要是讓學生了解並聯與串聯電路在連線方法上的本質不同。鑑於我校四年級學生比較多動,上課時總需要一定的時間約束紀律,再加上這兩部分內容在本質上沒有較大的關聯,因此安排兩課時教學。

  一、裡面是怎樣連線的

  材料要求是每組有2個四接線柱的接線盒,由於材料限制,實驗室只有12個四頭接線盒和12個六頭接線盒,因此為每組學生準備了1個四頭接線盒和1個六頭接線盒。

  活動分兩塊。第一塊是這樣安排的:先讓學生觀察1個六頭接線盒,告訴學生其中兩個接線頭用導線連線在一起,是哪兩個接線頭連在一起呢?你們在不開啟盒子的情況下準備怎麼做?在學生確認用電路檢測器檢測後,再讓學生說出所有的檢測可能,學生在數學中已學過基礎的排列組合,因此能比較快的列出所有的檢測路線。接著讓學生小組檢測,老師做記錄,共同推斷裡面的怎麼連線的。再開啟盒子,讓學生看看裡面是怎麼連線的。透過這個活動,讓學生明白盒子外面和內部的關係,為後面的檢測活動做鋪墊。

  第二塊活動是出示一個四頭接線盒,讓學生小組進行檢測和記錄,然後小組討論推測內部是如何連線的,將推測結果進行畫一畫。然後小組進行彙報,說出理由。這一活動充分放手給學生,教師只做引導。這一過程讓學生認識到:即使推測依據充分,得到的結論不一定是確定的。

  第一課時的教學效果從學生作業中看出,95%的學生掌握得較好。

  二、比較兩種不同的電路連線

  由於第3課簡單電路中學生已對兩個燈泡的不同連線方式已有了解,因此在第一塊活動中就是讓學生用兩個小燈泡、一節電池進行連線,再現燈泡的兩種連線方式,發現燈泡串聯時暗,並聯時亮。讓學生分析原因。再透過講解讓學生明白原因。第二塊活動是讓學生用兩節電池和一個燈泡進行連線,發現電池串聯時燈泡亮,電池並聯時燈泡暗。先讓學生來分析原因,再透過教師講解明白原因。

  第三塊活動是進行應用,一是給2個小燈泡、2節電池、5根導線,讓學生接亮最亮的電路,並分析原因;二是分析教室裡的電燈、電風扇是透過哪種方式的。

【《不一樣的電路連線》教學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