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資訊科技> 資訊科技課程教學計劃

資訊科技課程教學計劃

資訊科技課程教學計劃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說到書信,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書信是人們是人們傳遞傳遞資訊、交流思想感情的一種交際工具。你知道書信要怎麼寫才正確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資訊科技課程教學計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資訊科技課程教學計劃1

  一、指導思想:

  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明確本學期資訊科技課程的任務:培養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或掌握資訊科技基本知識和技能,使學生具有獲取資訊、傳輸資訊、處理資訊和應用資訊科技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資訊科技素養,為他們適應資訊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二、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本計劃針對全體學生,透過上學年的學習,學生對辦公軟體例如word、excel有一定了解,但是由於每一學期資訊科技課時比較少,每週只有一節課,學生的遺忘性大,大多數學生學過後沒有注意鞏固,學生掌握的情況不是很理想,參差不齊。有條件的學生家中有電腦,上機時間相對多一些,操作較熟練,有大部分學生純粹是上課時間聽課,課後練習鞏固的機會較少,所以,這一部分學生對所學知識遺忘較大,操作生疏;學生對本學科的學習積極性還是比較高,因為資訊科技課並不像語文、數學那麼枯燥、單調,也不像歷史、政治需要死記硬背。相對來說學生覺得比較新鮮。但是這又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學生感興趣的並不是學習,而是打遊戲、上網聊天。所以,學生對計算機的認識還有待提高。要進一步對他們進行正確的引導。

  三、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材是選自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資訊科技基礎》(必修),本學期的任務是繼續上完教材下半部分內容。

  四、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對計算機的感性認識,瞭解資訊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

  2、初步學會使用計算機獲取和處理文字、圖象、聲音、影片的技能。能熟練掌握其中的一些主要功能。

  3、養成良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

  4、透過學習,使學生了解並掌握一些學習方法和技巧,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鼓勵學生之間相互交流,進行某些創新設計。

  5、能夠做一個多媒體作品出來

  五、教學措施

  本期主要採取課堂教師授課方式、學生自學方式和動手操作三種方式進行學習,適當進行一些小競賽及課堂評價的方式進行教學。其中學生自學和動手是最主要的。

  一、基本情況

  本人本學期擔任高一級8個班資訊科技教學工作。高一(2、4、6、8、10、12、14、16)。本教材包括資訊與資訊科技、資訊獲取、資訊的程式設計加工和智慧化加工、文字和表格資訊加工、多媒體資訊加工、資訊整合與資訊交流、資訊資源管理共七章。其中第一章是概述性的,為後續各章節的學習做一些準備,其且各章是沿著培養資訊素養的主線(資訊的獲取、加工、表達、交流、管理的評價)有側重地展開的。

  二、本學期的教學目標

  1、樹立學生學習資訊科技信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加強計算機基礎知識教學(如打字、計算機基礎操作),為學習新知識打下基礎。

  3、根據新課標精神,加強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對資訊的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的能力;對資訊及資訊活動的過程、方法、結果進行評價的能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4、教學中培養學生遵守相關倫理道德與法律法規,形成與資訊社會相適應的價值觀和責任感。

  三、改進措施教學措施

  1)強調基礎知識,重視教學方法,教學技能

  2)注重教學生動形象,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3)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提高教學效果

  4)課堂中注重講練結合,充分發揮教師主導,學生主體作用

  5)加強學生上機實踐操作管理和引導教育措施加強學生上機紀律管理,完善機房管理條例,約束學生不良行為,嚴肅處理學生違法違紀行為,組織優勢生輔導後進生上機實踐操作,實現分層管理、分層教學。

  四、輔導形式、時間形式

  1)理論輔導:教師講解為主,可在教室和多媒體教室中進行。

  2)上機輔導:教師上機指導為輔,學生上機練習為主,優勢生幫後進生為補進行。

資訊科技課程教學計劃2

  資訊科技學科教學要以資訊科技課程標準、考試說明和教材為依據開展。資訊科技課程是一門知識性與技能性相結合的基礎必工具課程,教學應始終把如何提升初中學生的資訊素養作為根本性的教學原則,使學生在不斷的實踐中,實現技術素養與文化素養的雙重建構,資訊科技課程教師的教學應在此基礎上,完成上級有關部門和學校下達的各項要求。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初二級學生學生計算機基礎參差不齊,透過初一一年的學習,該問題有所緩解。但是隨著插班生的增加,每個班近60人,每個計算機機房不足60臺電腦,為避免有學生無計算機可用,每節課課前教師都要檢查除錯好每臺計算機,增加了上課難度。

  二、教學目標

  1、樹立學生學習資訊科技信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加強計算機基礎知識教學,為學習新知識打下基礎。

  3、根據新課標精神,加強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對資訊的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的能力;對資訊及資訊活動的過程、方法、結果進行評價的能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4、教學中培養學生遵守相關倫理道德與法律法規,形成與資訊社會相適應的價值觀和責任感。

  三、教學具體措施

  1、注重基礎知識,計算機的基礎知識操作教師要精講到位,讓學生適當訓練,樹立學生學習資訊科技的信心。

  2、進一步引導學生正確的學習方向,激發他們對計算機技術這一新興科學的學習興趣,讓其學有所得,學有所樂,拓寬其在計算機世界和網際網路時代的視野,適應現代社會的需求。

  3、以學生實際操作為主線,多練,多操作才能提高。每堂課基本的組織形式是:提出研究課題、講解簡單思路、生實踐、知識總結,每次總結可以放在課前,總結上一次課的知識,每次講課的時間控制在10分鐘以內,留出30分鐘讓學生上機實踐,充分保證學生的動手時間。

  4、靈活運用教材,對於教材上的內容,如果完全按照其程序來實施教學,知識反而不能更好地連貫,而且在課時不多的客觀條件上要對其有一定的篩選,選擇實際應用比較多的知識作為重點來教。

  5、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把各種最新最前沿的資訊帶給學生,讓學生坐上資訊科技高速發展的列車,而不至於閉門造車,總是學習那些已經過時的知識。

  6、加強集體備課和個人備課,領會新課程標準精神,抓住教學的重難點。積極參加各種教研活動以及各種競賽,多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

資訊科技課程教學計劃3

  一、學生情況分析

  1、任教班級學生學科學習情況(好、中、差)分析。

  2、學困生情況分析(含學困生名單、現狀和學習困難原因分析)。

  (新接任的班級,本欄目內容的填寫可在開學的第一週內完成。)

  任教年級學生學科學習情況分析。

  學生家庭基本沒有計算機,接觸計算機的時間只有在學校的一星期40分鐘,操作時間客觀上較少,計算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不平衡。大部分學生學習興趣較濃,上課能積極探索,主動求知。

  現有差生情況如下:

  各班都有部分學生因缺少操作機會,導致一些計算機基本操作都不熟練。

  針對本年級的不同情況,必須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特別在提補差上要多動腦子,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平時的教學中,應著重在實、廣、新上下功夫,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2、質量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

  1、初步瞭解Word20xx視窗結構及其功能;學會進入與退出Word20xx的方法;初步瞭解檔案儲存方法

  2、掌握智慧拼音輸入文字;學會輸入單字和片語;學會切換輸入法狀態

  3、學會開啟文件;學會用游標移動的方法修改文章

  4、掌握文章段落的複製、移動及刪除;

  5、掌握文章的查詢和替換

  6、掌握文字的字型、字型、字號及顏色設定等修飾的基本方法;

  7、掌握插入藝術字的方法,並能作相應的調整

  8、學會對文章段落的對齊、縮排等操作;掌握行距和字距的調整

  9、瞭解圖片工具欄的元件和使用方法;學會插入剪貼畫、圖片的方法和技巧;掌握圖文混排的方法

  10、學會用列印預覽檢視文章編排效果;掌握紙張大小的設定、頁邊距的設定方法

  11、瞭解PowerPoint20xx;學會啟動PowerPoint20xx、選擇版式的方法;掌握在幻燈片上文字輸入、格式設定

  12、掌握插入剪貼畫、圖片檔案

  13、瀏覽幻燈片、放映幻燈片

  (2)、情意目標:

  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在現代社會中的資訊化意識。

  (3)、質量目標:

  期末成績爭取學區A級。

  三、教材分析

  1、本學期教材的知識結構體系分析和技能訓練要求。

  2、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1)、本學期教材的知識結構體系分析和技能訓練要求。

  初步瞭解Word20xx視窗結構及其功能;學會進入與退出Word20xx的方法;初步瞭解檔案儲存方法,掌握智慧拼音輸入文字;學會輸入單字和片語;學會切換輸入法狀態,學會開啟文件;學會用游標移動的方法修改文章,瞭解PowerPoint20xx;學會啟動PowerPoint20xx、選擇版式的方法;掌握在幻燈片上文字輸入、格式設定。

  (2)、教學的重點、難點。

  初步學會使用繪圖工具箱掌握畫線的工具,讓學生能運用畫線工具作簡單的圖形;學會選擇及改變線寬。初步學會用橢圓、矩形、圓角矩形等工具的使用方法;初步學會運用畫圖工具作簡單的規則的圖形。

  四、改進教學的措施

  1、落實教學“五認真”的具體措施。

  2、提優補差的內容、途徑和方法。

  3、教研工作目標和計劃。

  (1)、落實教學“五認真”的具體措施

  貫徹落實教學常規,規範教學工作,認真學好課程標準,鑽研教材,明確教學目標,確認重點、難點,堅持做到教學有計劃,課課有準備,堂堂都上好。加強學生操作訓練,改革課堂教學,確立學生主體地位,著力最佳化課堂教學結構,根據教學內容,恰當選擇教法,激勵學生全面參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課內與課外合理安排,輔導點撥,做好防差工作。加強直觀和實際操作,加強學生能力培養,讓學生動手動腦。緊密聯絡學生生活實際,增強學生資訊意識。

  (2)、提優補差內容、途徑和方法

  提優:參加各類資訊科技競賽,以賽促教。

  補差:加強輔導。

  (3)、教研工作目標和計劃

  目標:

  本學期教研工作按學校資訊科技研究課題——《計算機輔助教學與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關係的研究》,著重研究在新課程標準框架內用好原教材,對學生的計算機能力與積極主動學習的關係進行研究,把新課標先進的教學理念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教學行為,促進其他學科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

  計劃:

  1、加強理論學習,發展多向思維,用創新思想指導教學工作。

  2、課堂教學中明確目標,用活潑有趣的形式輔助教學。

  3、及時做好經驗總結,理論和實踐相聯絡,撰寫教學論文,寫好心得體會。

  小學<下>第一學期資訊科技課程教學進度表

  周次章(或課)、節內容及課時主要教學目標與要求

  2第29課初識word20xx初步瞭解Word20xx視窗結構及其功能;學會進入與退出Word20xx的方法;初步瞭解檔案儲存方法

  3第30課文字的輸入掌握智慧拼音輸入文字;學會輸入單字和片語;學會切換輸入法狀態

  4第30課文字的輸入

  6第31課文章的修改學會開啟文件;學會用游標移動的方法修改文章

  7圖慶放假

  8第32課段落的調整(一)掌握文章段落的複製、移動及刪除;掌握文章的查詢和替換

  9第32課段落的調整(二)

  10第33課文字的修飾(一)掌握文字的字型、字型、字號及顏色設定等修飾的基本方法;掌握插入藝術字的方法,並能作相應的調整

  11第33課文字的修飾(二)

  12第34課設定段落格式(一)學會對文章段落的對齊、縮排等操作;掌握行距和字距的調整

  13第34課設定段落格式(二)

  14第35課插入圖片(一)瞭解圖片工具欄的元件和使用方法;學會插入剪貼畫、圖片的方法和技巧;掌握圖文混排的方法

  15第35課插入圖片(二)

  16第36課列印預覽學會用列印預覽檢視文章編排效果;掌握紙張大小的設定、頁邊距的設定方法

  17第37課初識PowerPoint20xx(一)瞭解PowerPoint20xx;學會啟動PowerPoint20xx、選擇版式的方法;掌握在幻燈片上文字輸入、格式設定

  18第37課初識PowerPoint20xx(二)

  19第38課在幻燈片中插入圖片掌握插入剪貼畫、圖片檔案

  20第39課瀏覽與放映瀏覽幻燈片、放映幻燈片

  21期末測試備註在期中要酌情搞一次測試

資訊科技課程教學計劃4

  一、指導思想

  根據學校工作計劃和中學資訊科技《課程指導意見》以及學生的具體情況,明確中學資訊科技課程的任務:培養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或掌握資訊科技基本知識和技能,使學生具有獲取資訊、傳輸資訊、處理資訊和應用資訊科技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資訊科技素養,為他們適應資訊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二、學情分析

  本學期本人繼續擔任中學部五個班的資訊科技教學工作,七年級透過一學期的學習,學生對電腦的硬體有一定認識和了解,簡單的熟悉了鍵盤,初掌握了滑鼠的操作,對一些簡單的程式也有了一定的使用基礎。八年級在前面的學習過程中基本掌握了電腦的.基本操作,會簡單的利用WORD處理文字工作,每週只有兩節課, 加之學生家庭條件較差,家裡幾乎沒有電腦,學生的遺忘性大,大多數學生學後沒有注意鞏固,學生掌握的情況不是很理想,參差不齊。可喜的是由於資訊科技課並不像語文、數學那麼枯燥、單調,也不像歷史、政治需要死記硬背。相對來說學生覺得比較新鮮,學生對本學科的學習積極性還是比較高。

  三、教材分析

  本學期仍使用華中師範大學科學研究所編著的教材,本學期七年級要學習的內容主要包括:資訊收集整理、加工文字資訊、加工資料資訊等。其中加工文字資訊部分是本學期的重點。八年級學習內容主要包括:瞭解資訊科技的應用環境和硬體的基本組成,學會安裝和解除安裝軟體。能簡單的製作修改美化電子表格並養成良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等。九年級重點從興趣出發,藉助範例,讓學生在動手過程中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基本技能,能用好計算機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四、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對計算機的感性認識,瞭解資訊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

  2、瞭解資訊科技的網路知識,並能利用網路搜尋資訊、加工、處理資訊。

  3、透過學習,使學生了解並掌握一些學習方法和技巧,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鼓勵學生之間相互交流,養成良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

  4、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機使用態度,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五、教學措施

  本期主要採取課堂教師授課方式、學生分組討論自學方式和動手操作等方式進行學習,適當進行一些小競賽及課堂評價的方式進行教學。針對班級學生多電腦少這一特殊情況,充分利用多媒體展示,每節課合理安排,充分利用有限資源,爭取讓每一位同學都有上機動手操作的機會。

  1、教學要切合初中學生實際,充分考慮中學生年齡、興趣、知識 、認知結構等特點,語言要通俗易懂,培養學生學電腦、用電腦的興趣,調動學生主動參與,讓學生敢用、想用、會用、善用電腦。

  2、加強機房管理確保教學順利進行,適時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讓學生從小養成愛護公物的習慣。

  3、充分發揮掌握的好的學生的作用,互相幫助、互相學習,共同提高。

資訊科技課程教學計劃5

  一、指導思想:

  人類社會已經進入21世紀,以計算機和網路為基礎的資訊科技已廣泛應用於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資訊科技的掌握與應用程度已成為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象徵之一。學會資訊的收集、儲存、分析、處理、釋出和應用是新世紀對第個公民的基本要求。原教育部長陳至立在中小學資訊科技教育會議上指出:"過去的十年中,網際網路的多媒體技術已成為拓展人類能力的創造性工具,為了適應科學技術高速發展及經濟全球化的挑戰,發達國家已經開始把注意力放在培養學生一系列的能力上,特別要求學生具備篩選和獲取資訊、準確地鑑別資訊的真偽、創造性加工和處理資訊的能力,並把學生掌握和運用資訊科技的能力作為與讀、寫、算一樣重要的新的終生有用的基礎能力。在知識經濟時代,資訊素養已成為科學素養的重要基礎。"

  二、本學期教學的主要任務和目的要求:

  1、瞭解資訊科技的應用環境和資訊的一些表現形式。

  2、建立對計算機的感性認識,瞭解資訊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

  3、在使用資訊科技時學會與他人合作,學會使用與年齡發展相符的多媒體資源進行學習,發展個人的愛好和興趣。

  4、知道應負責任地使用資訊科技系統及軟體,初步學會用計算機處理文字、圖形的技能,養成當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和責任意識。

  三、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1、學習漢字輸入,瞭解常用的漢字輸入法,最少精通一種漢字輸入法,特別是要正確的漢字的標點符號及其他一些常用符號

  2、感受計算機處理多媒體的魅力,學會一些常見的應用軟體。

  3、學會獲取資訊,並進一步加工、處理資訊。

  4、加強計算機的綜合應用能力。

  四、教學措施:

  透過講授,使學生在感性上對電腦有一個基本的認識,並且讓學生能夠學會一些基本操作。以淺顯易學的例項帶動理論的學習和應用軟體的操作,教學過程中可以從完成某一個詳細的"任務"著手,提出問題或目標,透過恰當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完成任務,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全書根據不同的模組可以分成幾個大任務、每個任務分解成多個小任務,每教程可以是一個或多個任務。利用機房電腦,為學生創造良好的上機學習機會,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透過演示和教授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掌握本學期的教學內容。課堂中穿插遊戲、競賽等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的主體交給學生,計算機的操作性強,應該多給他們練習的時間,提高他們的實際操作能力。採用分組合作的教學模式,培養他們互幫互助、相互合作的精神來提高學生的學計算機的愛好。

【資訊科技課程教學計劃】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