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觀後感> 聽《走進學生》講座有感

聽《走進學生》講座有感

聽《走進學生》講座有感

  我有幸參加了4月23日連雲港市贛榆區教師發展中心舉辦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對於好久沒有聽6小時課的我,身體是很累的,但心情是輕鬆的、快樂的。對於還不是專業教師的我,還沒有心理諮詢師等級的我,今天的收穫是滿滿的。對於心理學喜愛的我,在這裡找到了我的良師益友,為我今後的工作指明瞭方向。

  上午劉燕老師做了《走進學生---師生關係註解》講座,我的聽課記錄記了滿滿10頁,在這裡我找到了共鳴,找到了知音。劉燕老師從心輕者上天堂為引言,以互相拍拍背遊戲開始了講座,告訴了我們人際互動是有趣的,即使是無聲的,也會帶來美好的感受。講座從透視人際關係的面紗、關注孩子心靈成長、營造有效教育環境、掌握心理影響策略等方面詮釋了師生關係。下面作為初學者的我,談談自己不成熟的感受和感悟。

  一、人際關係的面紗

  亞里士多德曾說過:能獨自生活的人,不是野獸,就是上帝。這告訴我們人是有親和的需要,一個好朋友勝過好的心理醫生。在人際交往中,每個人是有偏好正性刺激、自我性、尋求歸屬性、受到他人尊重性和個別性的人性需求。因此,我們在人際交往中,尤其對待我們的學生要學會肯定他們,學會欣賞學生身上的真實優點。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尋求歸屬感和受到他人尊重的需求,我們的學生也不例外。他們需要我們老師的尊重,需要班集體對他的認可,需要有人和他一起分享。在人際交往中,除了認識到人的需求外,也要重視人的情緒情感。我們的學生,大多是未成年人,他的情緒具有必要性、兩級性、動力性、發洩性、非理性和轉化性。我們作為一名老師,一名成年人,要關注到學生的情緒,理解他的非理性和發洩性,轉化好學生的情緒尤為關鍵。

  二、關注孩子心靈成長

  顧明遠曾說過:一流的教師教人,二流的`教師教書,三流的教師教學生應試。我們的學生就像我們的孩子,在他們的成長中,是情感重要還是記憶重要?是行為重要還是知識重要?是交往重要還是學習重要?這三個問題應該值得我們每一位教師思考,值得每一位家長思考。人的手指長短不一,但各有各的優勢與劣勢。所以我們要開心地接納他們,因為他們每個人的身上肯定都有獨特的閃光點。他們每個孩子的成長經歷不同、人生歸宿不同、潛能開發不同,但同樣擁有快樂的權利!要讓孩子感受到被我們愛,讓他們覺得有人能進入他們的世界、理解他們。讓我們不要愛觀念中的孩子,而是愛這個孩子,愛他的全部,包括所謂的“缺點”。

  三、營造有效教育環境

  有人曾說過:我們要懂得欣賞,好孩子是誇出來的;我們要學做表率,讓孩子有個好榜樣。家長如此,老師也如此。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學生往往是老師的鏡子,言傳不如身教,我們想要學生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因此,我們要營造有效教育環境,要站在學生的視角,做到理解尊重他們,培養呵護他們的自尊心,建立良好的交流氛圍,做好師生溝通。當我們的每一個學生身邊有尊重他的人,欣賞他的人,值得學習的人,可以溝通的人,我們的學生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中,他們還會成長的不好嗎?

  透過今天的學習,作為初學者的我,心理學理論水平得到了提高;對今後師生之間的相處、交流,有了一定的理論指導;為我今後的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礎。我要利用這次培訓為契機,學習更多的專業知識,迅速成長為一名合格的專業心理學老師。

【聽《走進學生》講座有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