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後感> 《背影》讀後感

《背影》讀後感

《背影》讀後感(通用3篇)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背影》讀後感(通用3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背影》讀後感1

  大多數人對朱自清的詩並不是很瞭解,但說起散文,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那篇《背影》。

  文章的主題是父子之間的感情。故事開始的時候,是描寫父子處身於艱難的困境中。作者的祖母去世了,父親也剛剛失業。辦了喪事後,他們到了南京。父親要在那裡找工作而他度過幾天后就要從那裡回北京唸書。在車站上,當作者看見父親託茶房照應他的時候,作者心裡認為他很婆婆媽媽。可是,看看父親那麼辛苦地替他買橘子,他的淚很快就流了下來。之後,接到父親的信,令他想起父親當時的背影。

  《背影》所以能感動讀者之處,在於對父親的這種回憶,最重要的是他寫出了自己的真情實感。和許多讀者一樣,印象最深的是兩個片段:一是胖胖的父親蹣跚地穿過鐵道,跳下去又爬上來,就是為了給兒子買橘子;二是父親的來信:“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厲害,舉著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寫得平靜自然,我們吟於心間,會與作者發出一樣的感想。我們不能忘記這兩個動人的情景,我們不能忘記那父慈子愛的誠摯之情。

  我覺得這篇文章給了讀者一個十分重要的'啟示:父母常常再三地告訴我們要小心或努力讀書,他們始終都是為我們著想、希望我們能做一個好人。所以我們要好好對待他們,不要辜負他們對我們殷切的期望。

  《背影》讀後感2

  打開臺燈,靜靜地坐了下來,抬手輕輕地翻著從圖書館借來的《朱自清散文名篇》。集子中的第二篇,很熟悉——《背影》。初中時讀這篇文章內心似乎沒有什麼波瀾,也許已經成了一種慣性的麻木:分段、解析句子、歸納中心……每篇課文都進行如此反覆地解剖。

  夜,有些陰冷。零點。在心裡最敏感和脆弱的褶皺處,思緒像斷了線的風箏,漂在空中,遙望著家鄉的方向,一種無力的思眷。最終,風停了,悠悠,蕩了幾圈後,慢慢地落在了陌生的環境中。此時,想起了父親點點滴滴的好,哪怕曾經兩者間的空氣是如何的靜得撩不起些許漣漪,可不管離得有多遠,隔了有多久,心中依然無法對經歷風雨而日益斑駁的面容只淡然而已。以前多的是倔勁,如果當我七歲後的環境仍未改變的話,也許我的脾氣會更衝,而不光是不滿時的頂嘴。每次憤悶之後又開始後悔,只不過是一件小事而已。因為年幼的原因,我可以理解。慢慢長大後,才多了一份理性,逼自己客觀地憑心而論。父親沒有做過過分的事,他是理性的,母親是感性的,我的內外就如此繼承了。當自己終於有一天認真地體會父親臉上每一道歲月的刻痕的深涵與辛酸時,我是多麼憎惡時間的殘酷。縱使,當我們越加抓緊它時,它仍會毫不留情地試圖在你身上留下它的痕跡,之後匆匆而去。

  《背影》之所以讓人產生共鳴,只因它的每字每句都流淌著作者自己最深刻最真切的感動,特別是文中父親買橘子的片段,作者望著父親蹣跚的背影,眼淚忍不住撲簌了來。那一刻,我感覺那已不是作者的父親而已,從他父親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父親的影子,感受到了我曾經有過但已模糊的感動。父親從來不會打我罵我,但會語重心長地訓誡我,而我似乎總會多少有些本能地牴觸。當父親說母親不可理喻時,我是很贊成的。可一旦到自己身上又會不由自主地犟起來,表面越是平靜,內心越是反抗得支離破碎,雖然知道父親是在糾正我錯誤的態度,提醒我在平時點滴中被遺忘的道理。現在終於學會了由衷地接受。慢慢地長大時,才會深刻明白,才會知道去珍握,只希望不要太遲,沒有彌補機會的錯失是人生中最沉重的心靈枷鎖,特別是在已經意識到的情況下。

  在心靈一個寧靜的深夜,慢慢地再從小長大一次。真的一次深刻的清醒。

  《背影》讀後感3

  讀了朱自清的文章《背影》,我深深地體會著。文章的內容很簡單:一位父親送兒子上火車去遠方讀書,並爬過臺階,幫兒子買了幾隻橘子,待火車要開時,不斷的要求茶房照顧好我,也不斷的叮囑我“路上小心”。

  朱自清的《背影》我讀了很多遍,每讀一遍都會被深深感動著。天下的父母都是一片心意,為了兒女,心甘情願吃苦頭。已長大的我們,請細細想一想。當我們還是嬰孩的時候,我們的父親母親,是不是曾為我們的成長日夜操勞?父母的養育之恩,父母常常再三地告訴我們要小心或努力讀書,他們始終都是為我們著想。父母的教育:希望我們能做一個好人。做子女的怎樣報答父母,要努力學習,要好好對待他們,不要辜負他們對我們殷切的期望。而我們大氣的父母,也不需要我們來償還,他們盡最大能力來送給我們他們的情,讓無論做兒女的即使身在天涯海角,也能感受到。

  我們現在只需要好好學習,用自己的成績來報答父母,這是一種最大的動力!讓我們行動起來吧!

【《背影》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