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歷史> 讀書從讀歷史開始

讀書從讀歷史開始

讀書從讀歷史開始

  歷史書熱銷,書店裡各種歷史讀物擺在最顯要的推介位置上,被湮滅數十年的許多歷史學家如呂思勉、錢穆等人的著作紛紛重新出版、萬卷出版公司的八卷本普及圖文版《中國通史》熱銷、當年明月的明朝系列受熱捧、路衛兵的歷史部落格每有新文上博就動輒上萬點選……這都說明這種書好賣,讀者的需求很大。

  《百家講壇》為什麼火?也是同一個道理,人對歷史閱讀的需求量大了。所謂當今的“國學熱”,首先是歷史閱讀熱,人需要補充一下歷史常識和知識,進而展開歷史思考,促進歷史認識。

  有人講過一個故事:前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參觀一所大學,她問一位大學生:你讀什麼系?那學生回答:歷史學。鐵娘子羨慕地說:真奢侈啊!——讀歷史怎麼成了奢侈的事兒?您想啊:您走上社會,首先要謀生,為生存而讀書,您不會選擇讀歷史,一般會選擇實用的書,書籍好比師傅,要教你如何學習技藝,以技藝謀生。因此,廚師會讀菜譜、醫生要背藥方、裁縫要學設計、記者要拿新聞獎就要讀歷代獲獎前輩們的新聞作品集和採訪編輯經驗。總之這個階段需要讀的,無不是實用性的閱讀,有目的的閱讀。深圳讀書月最初幾年的讀藏書目,實用性的書是佔很大比例的,近些年曆史人文類的比重慢慢上來了,加大了。據說在西方,只有真正富裕的家庭才讓子弟讀歷史、文學和藝術,一般家庭都是讀謀生類的書:金融、技術、工商管理之類。

  現在教育的分科、教材的設定編寫方法,將原本一體的.文史哲分成三科,且在教學中有意區分,加大三者的區別。在教育上,還荒謬地將歷史長時期作為可有可無的副課。這種荒謬的制度性設定,造成了一代又一代學生對歷史的輕視、厭棄,最終導致文化記憶中斷、中華歷史文明被厭倦與拋棄。應試教育制度的殘酷和壓力,使得歷史教育在學校至今處於非主流的次要地位。

  歷史教育的輕視、歷史認識的荒蕪、文化記憶的中斷,導致了許多可笑荒唐的事兒。現今出現了“國學熱”只是一個說法而已,其實還沒有真正熱起來,因為教國學的教師不夠,過去所說的“讀書種子”很稀缺。“國學熱”不斷遭到各種各樣的批評和指責,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歷史教育的長期缺失,使得社會失去了對傳統文化的基本判斷能力。其實,所謂的“國學”學習,一定要從歷史入手,沒有歷史的起碼認知,“國學”無從談起。所以說,讀書從讀歷史開始。其實,這在過去根本不是問題,哪個讀書識字的,不大概熟悉歷史的脈絡和輪廓?

  這裡所說的讀歷史,是指一個人要讀通一套基本的普及型歷史書,而不是讓人人都當歷史的研究者。畢竟大眾閱讀還是以實用性為主流,中國那些先富裕起來的人已經到了二代了,也還是忙著如何更富,還沒有到研究歷史、學習哲學、熱愛藝術的地步。

  讀正史如二十四史,能讀下來的沒有幾個人,年少時如果對此感興趣,必是這方面的天才。一般人需要那種編寫認真嚴謹、表達輕鬆明晰的普及型歷史書,如萬卷圖文版《中國通史》。我覺得一個人,要在中學階段將這套書讀完的話,你的歷史知識就足夠考大學用了。說實話,一般的大學人文類畢業生,未必具備這樣多的歷史知識。我沒有輕視當今大學生的意思——一位80後讀書人,書讀得極好、寫得極好,令人喜愛!我不無玩笑地讚美他:你是大師!他真誠地拒絕。我說:你其實已經晚了,你想想劉師培,他算是國學大家或大師吧?可他30多歲就死了。所以,你也不必謙虛。

  其實,如果不再出現大的文化變故,或者往更好的方面迴歸或改變的話,今後的歷史教育慢慢地會比現在好,人們的歷史知識和歷史認知程度會比現在高。果真如此,現在很多走紅的歷史讀物,將來會沒那麼火,因為讀者的閱讀層次會提高的。歷史閱讀在校外,也就是所謂民間吧,已經這麼火了,可是,教育體制內,怎麼還沒給歷史教學以應有的比重和地位?那些搞教育的大人先生們,怎麼看不到這個反差呢?難道真要學生到課外去讀歷史,而教材的歷史就是用來讓學生厭惡和逃課的?

【讀書從讀歷史開始】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