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後感> 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

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

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精選3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精選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1

  最近在網上有幸拜讀了雷夫·艾斯奎斯的《第56號教室的奇蹟》這部作品,一個普通的最基層的教師,竟然獲得了總統頒發的“國家藝術獎章”,感動了整個美國社會,我充滿了好奇。

  因此我用心的品讀著《第56號教室的奇蹟》,自己的內心不時的被感動、共鳴充斥著:雷夫的教育歷程和教育信念是那樣熟悉而新穎;雷夫的教育觀點和信念是那樣獨特與執著。他的成長經歷,對於我們每一個教師都非常有借鑑意義。他的獨特的教育方式和班級管理形式,值得我們實踐和探討。

  它就像一面鏡子,告訴我們在我們的教育實踐生活中,在什麼地方做的不對,哪裡需要改進,哪裡可以做得更好。讀的過程中,我發現雷夫老師對孩子的愛,在書中隨處可見,充分體現了“愛是教育的根本”,沒有愛,便沒有教育。

  雷夫·艾斯奎斯在自序中寫著:“像所有真正的老師一樣,我經常失敗。我睡眠不足,我在凌晨時分躺在床上睡不著,為著一個我無力教育的孩子而感到極度痛苦。當一個老師,真的會很痛苦。”我讀到這句話的時候,我十分好奇。因為他已經是個非常優秀的教師了,身上已經被照上了許多美麗的光環,但他依然能把自己心底裡的話真實地表達出來,這讓我既好奇又崇拜,一下子我的內心就產生了強烈的閱讀願望,有一種很想要去閱讀它的心理需求,是因為我從這本來自大洋彼岸的、以前從未知曉的教師的書中,竟然讀到那麼多熟悉的東西。

  一直以為,中美兩國的教育差異巨大,以為我們在教育中的種種現實問題人家不存在,甚至以為人家的教育價值觀、思維方式都和我們不一樣。這本書卻讓我第一次知道,那個教師在校園中遇到的種種,和我遇到過的差不多;那個教師在教學和學生相處中產生的困惑,在我們的校園中也正困擾著一些教師;而那個教師對教育的理解,對教育價值觀的剖析,其實都可以來我們這裡進行一番驗證;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也是自己最想說的一句話就是:這真的是一本好書!

  閱讀中我總是不由自主地發出輕輕嘆息:“教師原來可以這樣來當,原來可以做得這樣好!”他在洛杉磯市中心一間會漏水的小教室年復一年地教同一個年齡段的學生長達20多年,這間教室被稱之為56號教室。他創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變成熱愛學習的天使;他熱情的教育態度,把教室變成溫暖的家。

  第56號教室的孩子大多貧困,來自移民家庭,英語也不是他們的母語,這些似乎註定平凡的學生卻在一個充滿愛心與智慧的老師的培養下,成績優異,長大後紛紛就讀於哈佛、斯坦福等頂尖大學並取得不凡成就。正因為一些孩子,他們有幸從這間教室走過,他們的人生,因此改變了走向,改變了高度……

  從他的身上我學到了很多,讀《第56號教室的奇蹟》使我精神上受到了洗禮。“第56號教室”為孩子們打造了一座躲避暴風雨的天堂,第一章中“給我一些真相”裡面講述的故事,在我的教育生活中也曾遇到,但我比艾裡克斯的老師幸運,孩子的家長並沒有找到學校來找我算賬。

  其實,現在看來我和那位老師犯了同一個錯誤,就是錯失了一個絕佳的教育機會,對這個孩子造成了傷害。如果當時,我像雷夫對待麗莎一樣,那事情會有另外一種結局,也許這個男孩自己就會不好意思的來向我承認他撒謊了,也可能以後都會完成作業,或許……

  隨著教學年齡的增長,我已不再那麼衝動,學會用積極的態度與耐心來面對問題,處理事情時能夠經常站在學生的立場去想,建立了與學生的信任,平和、友善、誠實、公正而又通情達理的對待每個人、每件事,盡力為學生營造一個像家一樣的避風港。我學會了為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多做加法,以此激勵學生,帶動其他的學生來競爭,而不是處處針對他們的缺點做減法,努力成為一個令人喜愛的老師。

  透過對《第56號教室的奇蹟》的研讀,我還明白了,不管是教導學生還是子女,一定要時時從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害怕當作教育的捷徑。第56號教室之所以特別,不是因為它擁有什麼,而是因為它缺乏了這樣的東西——害怕。雷夫老師用信任取代恐懼,做孩子可以依賴的依靠,講求紀律、公平,並且成為孩子的榜樣。正如他所說的:“孩子們以你為榜樣。你要他們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學生和氣待人、認真勤勉,那麼我最好就是他們所認識的人之中最和氣待人、最認真勤勉的一個。”

  這本書讓我深深的感動,書,還在品讀;收穫,卻很多很多。我一定要向雷夫老師學習,做一個有愛心的老師。我真誠的祝願所有的老師都能夠開心、快樂地工作,所有的孩子都能夠快樂的學習、茁壯的成長,成為社會的棟樑!

  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2

  這次寒假學校專門安排的假期共讀書目是《第56號教室的奇蹟》。對於雷夫·艾斯奎斯的瞭解並不多,如果不是學校安排,我還真是不會去查閱有關的材料。還沒有拜讀過外國教師這麼專門的教學心得,細讀之後,我的內心翻騰起不小的“浪花”,從他坦率和剛正的敘述中獲益良多。下面從幾個方面簡單談一談自己的感觸。

  在文章開始有這麼一個案例:一個年輕教師班裡出現了一位邋遢的孩子,書包整天都是亂糟糟、髒兮兮的。為了讓他改掉這個毛病,年輕教師當著全班學生的面把這位學生的書包抖摟出來,並拿出相機拍照,揚言要在家長返校日公開,還說出了“誰那裡有垃圾,就丟到這位同學的桌子上,反正他那裡已經是垃圾桶了。”的話語。其結果是,家長十分的氣憤,告到了校長處。最可悲的是當事教師還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反而認為自己做的對,說現在這個孩子已經指導整理好自己的書包了。雷夫先生認為“不要把害怕當成教育的捷徑”。

  工作中,我也經常會遇到這樣“不遵守秩序”的孩子,通常會軟硬兼施、絞盡腦汁地去“對付”,正如雷夫老師所說“為達目的,不擇手段”。而第56號教室,孩子很沉靜,而且文明、有禮到一個難以置信的程度,這裡就像是塊綠洲,並不是因為它擁有什麼,而是因為它缺乏了這樣的東西——害怕。用信任取代恐懼,做孩子可以信賴的依靠,講求紀律和公平,並且成為孩子的榜樣。

  與鐵腕管理相反,雷夫老師提倡的是“沒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信任;與“小紅花”獎勵不同,他則反覆強調知識本身就是最好的獎品……優異的教學質量,孩子個個謙遜有禮、誠實善良。這樣的成就,追溯其根源則是雷夫反覆強調的“道德培養的六階段”理論:我不想惹麻煩——我想要獎賞——我想取悅某人——我要遵守規則——我能體貼別人——我有自己的行為準則並奉行不悖。近25年的教育實踐,雷夫深信:著力孩子的品格培養激發孩子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

  雷夫老師認為,老師可以帶班級,但決定這個班級優秀或平庸的是班上的學生。他總結出了教育的“六個階段”:

  第一階段:我不想惹麻煩。這一階段的思維是以恐懼為基礎的,而我們要孩子們有良好行為表現的最終目的,是讓他們相信這麼做是對的,不是因為害怕懲罰才去做的。

  第二階段:我想要獎賞。用獎賞的思維鼓勵學生完成作業。但這樣,學生的交作業方面做得很好,卻對作業的內容理解得很少。雷夫說:用禮物或金錢換取孩子良好的行為的做法很危險,要讓孩子知道,行為得宜是應該的,不需要給予獎賞。

  第三階段:我想取悅某人。不要讓孩子整天忙於討好老師。

  第四階段:我要遵守規則。能做遵守規則的孩子也好,其實,有時可以超越規則。

  第五階段:我能體貼別人。學生做到這一點是讓人欣慰的,可是做到這點是很難的,雷夫的學生卻做到了,受到了代課老師的好評。

  第六階段:我有自己的行為準則,並奉行不悖。

  雷夫用了好幾個方法來教學生第六階段。他用很多真實的感人的故事教導他的學生,讓學生認識到哪些行為是對的,而且一直那樣去做。

  在這本書裡,雷夫老師對班裡一位不交作業的孩子的教育同時也給我很多的啟示:麗莎在開學的第一天就在交作業時找不到了自己的作業,並當著老師的面到處翻自己的書包和資料袋。作為老師我們很清楚這是怎麼回事,看到一貫這樣的學生很多時候可能就忍耐不住了,會大發雷霆,會在全班同學面前變成一位“大惡人”的形象。但是雷夫老師低下身子說他相信她,相信他寫了作業只是找不到了,不過有一個大問題需要麗莎注意,那就是亂放東西。

  然後告知她可以在兩位同學中挑選一位,中午幫助她整理資料袋。結果,從此以後麗莎的作業再也沒有找不到過,這就是信任和不走捷徑的教育,這也是沒有害怕和榜樣的教育。我的工作中還會遇到類似的情形,我想我知道該怎麼做了。

  第56號教室不可複製,雷夫老師不可複製,雷夫老師的執著、愛心和智慧將影響著我、指導我努力去做一位學生信任的好老師。我們都不是雷夫,但是我們可以慢慢地學著做雷夫。感謝學校為我們推薦了這麼一本好書!

  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3

  《第56號教室的奇蹟》的作者雷夫·艾斯奎斯老師是美國霍伯特小學五年級的老師,在這個出自貧困家庭且非英語系移民的學生佔多數(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生源不好”)的學校裡,雷夫老師卻以他獨特的教學方法,培養了大批成績優秀、人品出眾的學生。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但是,如果只用奇蹟二字來概括,似乎又不夠貼切,因為,這實際上是一種必然是付出了愛、付出心血的必然結果。

  《第56號教室的奇蹟》告訴我們,教育其實很簡單,只有三個字:愛、方法。但是,《第56號教室的奇蹟》同樣也告訴我們,要做到這三個字,卻也不簡單。

  1、分享“道德六階段”

  雷夫老師就如同一般老師一樣時也會用一些“錯誤”的方式去教學孩子。例如:用高壓的方式,讓孩子懼怕而遵守規定。然而他的心裡一直認為一定有更好的方法。給學生上第一堂課時,他會與學生分享柯爾伯格的“道德六階段”。

  第一階段我不想惹麻煩。

  第二階段我想要獎賞。

  第三階段我想要取悅某人。

  第四階段我要遵守規則。

  第五階段我能體貼別人。

  第六階段我有自己的行為準則並奉行不悖。

  第56號教室是學生的避風港,雷夫老師是上帝送給他們的禮物。學生們可以盡情享受莎士比亞、經濟學與搖滾樂班上獨有的經濟制度等。他讓孩子們瞭解團隊合作、語言的力量以及正確處理金錢的態度。對這些孩子來說他就像是一位心靈導師。導學生一生受用的.技巧以及人格、信念的培養。

  雷夫深信:著力孩子的品格培養激發孩子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他一再提醒學生人生中最重要的問題永遠不會出現在標準化測驗上,他們的品格、誠信、道德或胸襟都是教育的根本。“不會有人問他們第56號教室所重視的議題‘品格’、‘誠信’、‘道德’與‘胸襟’。我們為什麼會如此漠視這些人生重要課題?或許是因為稍稍提高分數很容易教導誠信和道德的難度卻很高。然而,我們如果想培育非凡的學生,就必須正視這些議題。”他的學生不但成績優異,而且個個謙遜有禮、誠實善良,他們會在旅行途中幫助清潔工撿垃圾、放學路上幫助受暴力威脅的同齡人。

  2、以信任取代恐懼

  在他的教室裡沒有“害怕”這兩個字他用信任取代恐懼做孩子可以信賴的依靠講求紀律處罰合乎邏輯並且成為孩子的榜樣。就像雷夫老師說的“孩子們以你為榜樣。你要他們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學生和氣待人、認真勤勉,那麼我最好就是他們所認識的人之中最和氣待人、最認真勤勉的一個。”與鐵腕管理相反他提倡的是“沒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信任;與“小紅花”獎勵不同,他強調知識本身就是最好的獎品……雷夫老師告訴學生:“只要盡力,考試不是那麼重要,就算考壞,明天太陽照樣升起,地球也不會毀滅。考不好只代表一件事,你還沒有弄懂這個題目,老師再為你講解一次。”

  雷夫老師的“以信任取代恐懼”引起了我對這件事的反思,不是嗓門越高,就越能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聲調和記過往往成反比,並且在全班同學面前,如此聲色俱厲的責罵,不僅把老師的修養咆哮的無影無蹤,也是孩子感覺不到尊嚴的存在,甚至於對所有的批評刀槍不入,它的另一個直接後果是:你用什麼樣的方式對待學生,孩子就會以同樣的方式對待周圍的人。對大聲呵斥的模仿是輕而易舉的,由於老師的壞榜樣,孩子在獨立面對自己和同學的衝突時頭腦中的第一反應不是寬容體諒,而是大聲呵斥。

  3、成功無捷徑

  雷夫的教育生涯也並非一帆風順。雷夫一直精心構想著如何做一個好老師,但“三劍客”還是傷害了他的感情。並使雷夫先生陷入艱難的境遇。但雷夫先生並沒有因此而氣餒,並沒有因此離開他所鍾愛的教育事業,而是領悟到要想教育孩子的前提是首先了解自我。雷夫給全班學生定的座右銘是“好好表現,勤奮學習”教室正面的牆上掛有“成功無捷徑”標語。雷夫說,我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就首先需要做什麼樣的人。我希望他們成為一個友善、勤奮的人。因此,我必須是他們見到過的最友善、最勤奮的人。雷夫把自己的熱情傳染給了孩子們,可以說雷夫是上帝送給孩子們的禮物。

  雷夫老師堅持“成功無捷徑”多麼利落又有力的一句標語。對孩子來說,學習的成功無捷徑,對我們成人而言,事業的成功無捷徑,對所有人來講,一切的成功無捷徑。只有堅持並不斷付出,才能淬鍊出卓越的成果。

  雷夫老師為了讓孩子們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所付出了努力與艱辛讓我真正體會到了成功無捷徑的真諦。雷夫每天為了自己的學生早上三點多從家裡出發,倒好幾次車在早上六點多趕到教室晚上六點離校。節假日還帶著學生到學校去上課,這些都是免費的。他那所謂的“魔鬼式訓練”、學習“8法則”——解釋、示範、模仿、重複、重複、重複、重複、再重複都是建立在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出於對學生的那份愛的基礎之上的。

  愛好孩子是很容易的,但要愛那些調皮的孩子,就真的需要我們老師的愛心了。對於班上的任何一個學生對他們的態度,雷夫先生都是不放棄,不拋棄。再反思自己,由於我校是一所農村村小,家庭教育存在差異。仔細回想一下,真的是當局者迷,我一直認為自己是一個有責任心的好老師。其實我在抱怨孩子之間的差異的同時卻忽視了他們的起跑線並不一樣。我應該再多點耐心。尤其是班級裡家庭環境複雜的孩子,讓人難以琢磨,行為粗野過於放縱,我應該拿出更多的時間來關注他們、幫助他們讓他們不輸在起跑線上。

  讀罷此書我感受到雷夫·艾斯奎斯他創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變成熱愛學習的天使他熱情的教育態度把教室變成溫暖的家。怪不得雷夫·艾斯奎斯老師創造了轟動全美的教育奇蹟被《紐約時報》尊稱為“天才與聖徒”,《每日新聞》則譽他為“當代的梭羅”。

  感謝雷夫·艾斯奎斯老師的“奇蹟”!奇蹟創造著天使!

【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