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論語高中課堂實錄

論語高中課堂實錄

論語十則高中課堂實錄

  論語是我國儒家思想的代表作,下面就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論語十則高中課堂實錄的相關文章,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小夥伴哦!

  論語十則高中課堂實錄

  第一課時

  一、 匯入

  問:學習《論語》對今天的我們有何意義?

  現在談《論語》有人會覺得有點“酸”或者說有點過時了。其實不然,在兩千餘年的封建社會里,儒家思想及文化,一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而《論語》則是孔子學說的主要經典。雖然新文化運動以來,儒家學說成了被打倒的物件,但是儒家某些思想仍然在我們的生活裡或多或少地影響著。儘管西方文化一直在向我們這個東方古老的國家不斷滲透,國人中受其影響甚眾,但國學作為中國固有的學術和文化,仍然是占主導地位的。近幾年來,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漢學不斷成為世界各國學術界要了解和研究的物件,今年就有許多國家興辦了孔子學院,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但是自新文化運動以來,白話文逐漸興起,我們的傳統文化的確是靠了邊,試問現在的年輕人,對於國學瞭解多少?如果不在青年人中大力宣揚國學,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就不可能得到有效地傳承,中華文明之所以沒有象世界其他古老文明一樣滅亡,就是因為文化傳承起了很大的作用。現在重提國學教育,宣揚儒家文化,就是文化傳承的一部分。《論語》作為儒家的經典著作,代表了孔子的主要思想,雖然今天我們不可能把儒家思想和著作作為教育的主要部分,但至少要了解,相信通過了解,我們一定有所收穫。

  師:“宋臣趙普曾經告訴宋太宗說:“臣有論語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的確,我國兩千年來,不論立身處世以及政治社會,皆以儒家思想為中心,而論語便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書,所謂“半部論語治天下”,便是這個意思。

  二、學習儒家經典《論語》十則

  1、讀準字音,讀清句讀。(教師板書)

  2、結合句釋自讀,讀清句意。

  3、質疑,答疑。

  4、師引導深入學習。

  “學而”篇

  [原文]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

  焉,可謂好學也已。”

  [譯文]孔子說:“君子,飲食不求飽足,居住不要求舒適,對工作勤勞敏捷,說話卻小心謹慎,到有道的人那裡去匡正自己,這樣可以說是好學了。”

  [感文]:君子可以不求食飽、食好,居住環境不追求舒適,居住環境較好的話會有一種依賴性,會對個人修養道德沒有幫助反而使自己變得很懶惰。做事、對工作要勤勞、敏捷、認真,而且要小心說話,俗話說得好:“飯可以亂吃,話不可以亂說。”到有道德的人那裡去匡正自己,能讓自己像那些有道德的人一樣。孔子認為好學,首先學業要精於是得勤奮,學會居安思危。這樣就可以算是孔子所說的那樣。這句話可謂與我們現代人的追求是反過來的,我們的教育制度現在給大家的教育就是讀好書才能有好職業,不斷拿學位才能有好的生活、“娶美女(帥哥?)買房買車”,這也是現實的,能拿在手裡的。這可並不是孔夫子古板,而是揭示了一個重要的道理,我們的一生,終是精神生命的一生,物質追求和感官享受終有限,而精神的昇華才是人生的最終之道。外在的追求會導致衝突緊張而矛盾的一生,精神的昇華卻會呈現心理的平安與人生的順遂。並不是把兩方面矛盾起來,而是把重心放平衡,人生就有無限的寬裕,而物質的追求,實在會讓生命總是緊張煩惱。

  第二課時

  一、 誦讀前四則,然後學生質疑。

  二、師引導學生學習,先疏通文意。

  “為政”篇

  [原文]“吾十又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譯文]孔子說:“我童年學習,到了十五歲時立下了求學的志向,三十歲時學問和處事都可以在社會上立身了。四十歲時學問上的問題都能清楚明白,立身處事有堅定的原則,不會被外界左右。五十歲時我知道了天命,知道了天給予我的使命職責和命運。六十歲時我聽到順耳話能夠分辨是非,聽到逆耳話能夠理解他人,對各種人的各種話都能分辨取捨。七十歲時我的心靈和行為都達到了自由王國的境地,行隨心至,從不越過仁的規範。”

  [感文]孔子是自學成才的典範,勤奮不倦的學習是貫穿孔子一生的主題。正是透過刻苦的學習,孔子才掌握了淵博的知識,並授徒講學,成為一位大教育家、大思想家。正是透過學習的積累,在不斷的學習中,孔子一步步得到提高,從而達到了“從心所欲”的境界。孔子學習如飢似渴,不斷的尋找機會充實自己,“入太廟,每事問”。孔子認為學習要有正確的態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為政》)。孔子以學習為樂,並對學習有很深的體會。 “公冶長”篇

  [原文]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蔽之而無憾。”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願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譯文]顏回、子路侍立在孔子身旁(顏淵:名回,字子淵。季路:名由,字子路或季路)。孔子說(子:男子的尊稱,這裡指孔子):“何不各自談談你們的志向呢(盍:何不)”子路說:“願將我的車馬、衣服和朋友共同享用(衣[輕]裘:泛指衣服。“輕”字為衍文,是因《論語?雍也》中有“衣輕裘”而誤衍。“裘”:本指皮衣。共:動詞:指共同享用),用壞了也不抱怨(敝之:指把車馬、衣裘用破,用壞。敝:使動用法。憾:抱怨,不遠)。”顏淵

  說:“(我)想的不是誇耀自己的.好處[輕聲](伐:誇耀),不誇大自己的功勞(施:張大,誇大)。”

  子路說:“願意聽聽您老人家的志向。”孔子說:“老年人,使他們安逸;平輩的人(朋友),使他們信任我;年輕人,使他們歸依我(安、信、懷:都作使動用,賓語‘之’分別指代‘老者’、‘朋友’、‘少者’。安:安逸。懷:歸依

  “顏淵”篇

  [原文]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視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譯文]顏淵問仁。孔子說:“抑制自己,履行禮,就是仁。一旦這樣做到了,天下的人就會稱讚你是個仁人了。實行仁,全憑自己,難道憑別人嗎?”顏淵說:“請問實行的條目。”孔子說:“不合禮的現象不看,不合禮的聲音不聽,不合禮的話不說,不合禮的事不做。”顏淵說:“我顏回雖然遲鈍,也要求實行這些話。”

  三、作業:任選一則寫感受。

  第三課時

  一、 讀背課文。

  二、學生談學習任一則的感受。

  三、課堂練習:翻譯下列句子。

  1、君子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

  2、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3、克已復禮為仁。一日克已復禮,天下歸仁焉。

  四、做練習一,要求寫在練習本上。

  孔子所處的時代,社會上出現了“禮崩樂壞”“春秋無義戰”的混亂局面。為了建設理想的社會,孔子提出了具有完美人格的知識分子形象——君子,希望透過這種最理想的人去改造現實社會。孔子把人格分為小人、士、善人、成人、賢人、君子、聖人等不同層次,分別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孔子認為一般人都可以修養為君子,他以君子人格為標準,認為君子中居於高位。為治國安民作出重大貢獻的人,就是聖人;而與君子相對,只關心一己之利,心胸狹窄,不明事理,只知道隨聲附和,當官時驕傲凌人,喜歡吹牛拍馬,窮困時便胡作非為的人就是小人。而君子人格通過歷史的演繹,對中華民族與世界各國的文化與精神影響是極其深刻與廣泛的。

  《論語》中有關“君子”語錄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君子泰然自若而不傲慢無禮,小人傲慢無禮而不泰然自若)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

  思念的是鄉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

  君子固窮。(有教養、有德行的人安守貧窮。指君子能夠安貧樂道,不失節操)

  君子之過如日月之食。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

  君子責己多能,而責人專能。

  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君子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

  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君子不以人舉人,不以人廢言。(君子不以言論為舉人標準,不以狀貌為取人依據)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一個人的內在質樸勝過外在的文采就會粗野,文采勝過質樸就會浮華。只有文采和質樸配合恰當,才是君子)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團結群眾而不互相勾結,小人互相勾結而不團結群眾)

  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做一個君子,要老想著這九個方面:看到一個現象時,要想一下,是否透過現象看到了本質,是否真正理解、明白所看見和看到的東西;聽到什麼的時候,要考慮一下,偏聽了沒有,輕信了沒有;說話處事時,要老想著自己的臉色不要冰冷地板著,任何時候臉色都要溫和才是;要到考慮自己的態度是否恭謹,不論貴賤,自己的態度都得恭敬;說話時,要想一下,自己是否在撒謊。是否說了實在話;做事時,要想一下自己是否在敬業、認真;有問題或疑問時,是否馬上問人了,以求得正解。人非聖賢,孰能無惑?惑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自己要發脾氣時,要想一下所帶來的不良後果。想一下你自己也反感別人發怒;若是可以不勞而獲時,要想一下是否取之有道、得之有義,是否自己應該得到。)

【論語高中課堂實錄】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