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歷史> 歷史與社會教學計劃

歷史與社會教學計劃

歷史與社會教學計劃

  時間過得飛快,我們迎來了新的學習生活,立即行動起來寫一份教學計劃吧。相信大家又在為寫教學計劃犯愁了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歷史與社會教學計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歷史與社會教學計劃1

  一、本學期七年級歷史與社會課的總目標是:

  本學期歷史與社會課程是在掌握必要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體驗對歷史、社會現實問題進行綜合探究的過程和方法,正確面對人生和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各種問題,逐步樹立集體主義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初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價值觀,理解人們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的豐富內涵,學會恰當地展示自己,關愛他人與人合作。幫助學生提高道德素質,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樹立法律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和社會實踐能力。

  二、課程資源的利用與開發:

  1、文書資源:圖書,教材,報紙,雜誌,照片,地圖。

  2、音像教材:電影電視節目錄像,VcD,磁帶,各類教材軟體。

  3、實物資源:圖書館,閱覽室,實驗室,視聽教室,對媒體裝置,

  博物館,紀念館,文化館等。

  4、人力資源:學生,求職人員,教師,鄰居等社會人士。

  三、學生分析:

  初一年級是學生生活的一個新的轉折點,學生從此跨入初中,跨入一個新的學習階段。為了珍惜新的起點,為了更好地成長,要認識新環境,提高自己的各方面適應能力,因此,在教學中藥充分利用學生對事物新奇的特點,促使他對本學科產生興趣,進而珍惜這個學習機會;這一階段的學生有比較活潑好動,因此在教學中就要抓住這一特點進行有效教學。

  四、教學措施:

  1. 認真專研課程標準,熟透教材,透過聽課等方法吸取經驗。把握每一節學生互動的內容,讓學生真正動起來。

  2. 課堂上,讓大多數學生都有機會參與發言,發表見解,教師從中點拔。

  3. 指導學生做到課前的收集資源,資料和圖片的準備。養成積累知識,做筆記的良好學習習慣,課堂上多讓學生髮言,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五、教材分析及課時安排:

  本冊教材共劃分四個單元,每個單元后有一課綜合探究活動,每一課為四課時,探究活動兩課時,具體安排見進度表。

  本學期增補《地理讀本》為擴充套件學生的視野知識的積累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七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共四個單元,總授課36課時。

  1. 第五單元:講授六課時,活動課二課時。

  2. 第六單元:講授十課時,活動課二課時。

  3. 第七單元:講授六課時,活動課二課時。

  4. 第八單元:講授六課時,活動課二課時。

  《地理讀本》共四單元,總授課28課時。

歷史與社會教學計劃2

  一 教學任務及目標

  1、完成七年級下冊所學內容;

  2、提高教學質量,期末測試綜合評價力爭進入全縣鄉鎮中學中等行列。

  二、基本情況分析

  1 學生情況分析

  七年級歷史下冊期考成績如下:平均分 及格率 優秀率。多數學生對學習歷史不感興趣,沒有課外閱讀材料。

  2 教材分析

  第一個單元“繁榮與開放的社會”,教科書內容的安排和教學活動的設計,無不緊扣隋唐時期的“繁榮”與“開放”。“繁榮”與“開放”,是反映一個積極向上的社會的兩個側面,具有同一性。這一單元的8節正課,在人教版舊教材中大多能找到對應的內容,也能在新課標中找到對應的知識點。只有第1課《繁盛一時的隋朝》和第4課《科舉制的創立》略顯例外。 新課標中,有關隋朝的內容比較少,只是在科舉制度和科學技術部分略有涉及。但是,想要學生明白唐朝為何“繁榮”、如何“開放”,僅僅從唐朝歷史的角度去陳述,恐怕略顯蒼白。因此,教科書設定了《繁盛一時的隋朝》這一課。課文用“南北重歸統一”“大運河的開通”兩個子目,從政治、經濟兩個方面介紹了隋朝的發展情況,為學生更好地理解唐朝的繁榮與開放打下了基礎。

  關於科舉制的創立這一內容,原有的教學大綱和教材雖有涉及,但一般不會展開。鑑於新課標將科舉制作為內容標準中相當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教科書特意安排了一整節課來講述科舉制的誕生、完善與影響。與以往的教學大綱不同,新課標此前沒有談到中國古代官制的內容。瞭解中國古代如何選官、如何任官,對學生學習其他知識很有幫助。例如,對本課內容的探討,能夠幫助學生深入瞭解唐詩成就為何輝煌,唐詩創作為什麼能夠步入黃金時代。

  為了突出主題“繁榮與開放”,這一單元的課,對隋煬帝的暴政、隋末農民起義以及唐朝中後期的歷史,包括安史之亂、藩鎮割據、朋黨之爭、宦官專權、唐末農民戰爭等傳統教材經常寫到的內容,較少涉及。

  第二個單元“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係的發展”,實際涉及“民族關係的發展”和“經濟重心的南移”兩個主題。它們不像第一單元的“繁榮”與“開放”那樣,從字面到內容都具有同一性。這裡“民族關係的發展”,既涉及民族融合的內容,也有反映民族政權並立與民族矛盾的一面,都對“經濟重心的南移”有影響。但要在有限的篇幅裡簡單明瞭地說明它們特別是後者與“經濟重心的南移”之間的關係,卻並非易事。因此,教科書調整了課標內容標準的順序,採取了先概述民族政權並立時代的情況,後分析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列舉經濟重心南移的表現,然後再剖析宋代的社會風貌、介紹元朝大一統的出現及民族大融合的發展情況。如此安排,既增強了課文內容的邏輯性,又為教學提供了方便。

  與以往的教科書相比,本單元課文在講中外友好交往的同時,突出了明清時期中外的矛盾與衝突;在列舉經濟發展成就的時候,沒有忽略“閉關鎖國”給中國社會帶來的隱憂。這種設計,與課標主題中“社會的危機”相呼應,也為學生學習中國近代史,理解近代中國為何被動挨打作好鋪墊。

  三、擬用的教學方法

  講述式、談話式、啟發式、提問式等。

  四、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1、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和常規管理,重視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對“學困生”既要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習的自覺性,更要對他們進行學法指導。

  2、強化理想前途教育、學習目的性教育和形勢教育,學生學得好,以確保考試取得圓滿成功。

  3、強化質量意識,最佳化課堂教學結構,課堂上做到精講多練,課後認真做好培優補差工作。

  4、加強對薄弱學生的檢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5、複習階段,要認真制定複習計劃,精心組織複習,以書為本,講清概念,提示規律,指點迷津,提高學生的審題、解題的能力及速度。

  6、引資料、學經驗。經常向老教師學習,經常聽課。

  7、認真組織測試,強化綜合訓練,抓住學科的薄弱環節,及時補救。

  8、運用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技術作為教學輔助手段。

  五、七年級歷史下冊教學進度表

  周 日期 教學內容 節

  1 3.1——3.5 1課,2課 2

  2 3.8——3.123課,4課 2

  3 3.15——3.19 5課,6課 2

  4 3.22——3.26 7課8課 2

  5 3.29——4.2 月考 2

  6 4.5——4.9 9課,10課 2

  7 4.12——4.16 11課,12課 2

  8 4.19——4.23 複習 2

  9 4.26——4.30 期中考試 2

  10 5.3——5.7 13課,14課 2

  11 5.10——5.14 15課,16課 2

  12 5.17——5.21. 17課,18課2

  13 5.24——5.28 月考 2

  14 5.31——6.4 19課,20課 2

  15 6.7——6.11 21課,22課 2

  16 6.14——6.18 期末複習 2

  17 6.21——6.25 期末複習 2

  18 6.28——7.2 期末考試 2

歷史與社會教學計劃3

  一、指導思想

  九年級《歷史與社會》全冊,既抓住了歷史發展的主脈,更突出了與現實生活實際的聯絡。歷史付予學生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既要認清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又要客觀面對未來社會的機遇和挑戰。這是《歷史與社會》教學應該培養的學生具備的素質。

  二、基本情況分析:

  九年級《歷史與社會》全一冊較以往的教材,突出歷史與現實的聯絡。靈活、實用、可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九年級學生因為缺乏歷史學習的興趣,所以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就顯得更重要,由於課時少,內容多,課前教師的投入就更重要了。

  三、具體措施

  九年級《歷史與社會》全一冊共六個單元19課,按學校每週2課時的教學安排,預計結束新課要到11月底。

  第一單元: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時代(4課時)

  第二單元:建設可持續發展的社會(3課時)

  第三單元:走向新世紀的政治文明(3課時)

  第四單元:與經濟成長、科技進步同行(3課時)

  第五單元:生活在國際社會(3課時)

  第六單元:面向未來,揚帆運航

歷史與社會教學計劃4

  一、指導思想:

  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規範教學全過程,全面提高歷史與社會的教育教學質量,及培養一支業務精幹、團結協作的團隊。

  二、工作目標:

  1.努力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把各項常規落實到位。

  2.在20××屆中考成績上保持穩定。

  3.建設一個團結和諧,積極向上的教研組集體。

  三、主要工作:

  1.制訂學科組計劃。

  2.加強集體備課活動,同時兼顧整個教研組的集體教研備課活動。

  3.認真按照5+30+10的課堂教學模式上好每一堂課,注重45分鐘的課堂實效。

  4.上好學校人手一課的錄影課

  5. 加強教學常規的督察落實,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到實處。深入研究近三年的中考試題,在科組教師評議、篩選、組合的基礎上組織編寫應知應會,建立教學資料庫。

  6.開展互相聽課、評課,及時總結。

  7.參加學校和市、區教研室開展的各項活動,認真完成學校佈置的各項任務。

  四、活動安排

  九月份:

  1、教研組、備課組制訂學科計劃。

  2、召開科組會議,講解工作重點。

  3、隨堂聽課。

  4、區初三複習備考會。

  5、配合出好月考卷。

  十月

  1、配合教導處進行常規檢查,如教案、進度、作業批改等。

  2、繼續推門聽課。

  3、學科活動:研討效益課堂

  4、全國中學多媒體教學課件大賽

  5、參加區觀摩課

  6、期中考試

  十一月份

  1、備課組集體備課

  2、準備德育評估的相關材料

  3、優秀教案評比

  4、優秀作業展

  5、說課和命題比賽

  十二月月份

  1、初三歷社學科備考會

  2、備課組經驗交流會。

  一月份

  1、學科沙龍:如何培優輔差。

  2、教學常規檢查。

  3、複習備考:期末複習備考研討。

  4、期末複習公開課。

  5、期末閱卷。

  6、期末結束工作。

歷史與社會教學計劃5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課改”的精神,以新的教育思想和課程理念實施,以學生髮展為本,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圍繞區發展中心的工作要點和學校的工作總目標,探索有效教學的新模式,實現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

  二、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仍擔任七年級(1)、(2)兩個個班級的歷史與社會課任老師。這兩個班級的成績在整個年級段中屬於中等,去年期末成績分別位列全年級段第3和第4名。其中2班成績相對較好,班課堂紀律也比較有序,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意識較1班都要優秀,但部分學生學習動力不足,對自我的要求不高,課後的知識落實大多沒有做。1班的課堂較為散漫,學習動機不強的學生較多。初一學生正處於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過渡階段,雖然掌握了一定的地理基礎知識、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但大部分學生還沒有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也不紮實,學生對地理較感興趣,但學習的自覺性較差,尤其是男生的自覺性更差。

  三、教材總體(章節)分析

  本冊教科書總共為四個單元,第五單元《中華各族人民的家園》概述中國地理的總體特徵,說明各地在自然環境和發展程度上的差異,並表達區域聯絡的意義及優勢無補、相互合作的道理。 第六單元《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第五單元的基礎上,以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為基本格局,在四大地理區域內,選擇既能體現區域總體特徵又能反映各自獨特自然與人文特色的地區,來展現我國不同區域人們豐富多彩的生活。第七單元《生活的變化》圍繞生活的變化,繼續讓學生從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去認識生活的世界。第八單元《文明探源》追溯我們的文明生活是如何而來的,探討“歷史中的生活”。

  四、教學目標

  透過教學,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識,對我國的基本國情有更清晰明瞭的瞭解。同時透過地理教學,提高學生的觀察、探究能力,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互助合作的精神。使學生知道我國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徵、人類活動和自然環境的關係,初步掌握學習區域地理的基本方法。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地圖,初步學會分析區域地理特徵和地理事物的內在聯絡,從而發展地理思維能力。學會閱讀地理景觀圖和地理統計圖表。使學生懂得人類共同生活在一個地球上,必須共同保護地球。

  五、各章重難點

  第五單元重點

  1、中國地理位置的特點和優勢;中國主要的行政區劃

  2、中國地形、氣候的基本特徵,長江黃河的基本概況

  3、中國南北方、東西部的差異

  難點:掌握中國34個省級行政區的名稱、簡稱、行政中心以及他們的位置情況;能夠從各種圖表資料中總結分析。第六單元重點:掌握我國不同地區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特色的差異。難點:養成人地和諧的觀念,能夠說明不同地區的人文特色與該地區自然環境特徵之間的聯絡。 第七單元重點:讓學生從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去認識生活的變化。 難點:讓學生從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去認識生活的變化。第八單元重點:掌握人類早期文明誕生的概況難點:掌握人類早期文明誕生的概況

  六、各章具體教學方法及措施

  1、要反覆學習新課標,深入理解新課改的基本精神,加大探索創新的力度,儘快摸索出一條既適應新形勢要求又切合我校教學條件和教學物件實際的教育教學的新路子。

  2、要加強與同科教師的合作,共同開展好教學科研工作。

  3、課前要深入鑽研教材,深入分析學生情況,確定好教學環節的重點難點,科學安排教學過程。

【歷史與社會教學計劃】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