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科普知識> 幼兒大班七巧板遊戲案例分析

幼兒大班七巧板遊戲案例分析

幼兒大班七巧板遊戲案例分析

  “讓幼兒從遊戲中學習”是在幼教界頗為普遍的一句行話。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大班七巧板遊戲案例分析,歡迎閱讀。

  一、案例背景

  “七巧板”又稱“智慧板”,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拼板工具。七巧板遊戲可以有效地讓孩子掌握對形狀和色彩的區分,鍛鍊孩子的數學思維。基於大班年齡的特點和學習能力,考慮到七巧板作為一個特色專案,把七巧板引入大班的區域活動中,讓幼兒自主學習、自主拼搭,處於自主積極狀態,探索到一些關於七巧板的秘密,發展大班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二、案例呈現及分析

  畫面一:

  一天早上,幼兒們都陸陸續續到教室了,跟老師問好之後,他們都玩自己的遊戲,有摺紙、有玩泥塑,可在教室區域的一角,我發現七巧板遊戲沒有人選擇,我走到區域角,拿起一塊七巧板在手裡邊搖邊問:“有沒有人想玩七巧板呀?”小朋友們看了我一眼就繼續玩積木、繪畫……我有點心急了,問:“有沒有人想玩七巧板呀?”這回他們連頭都懶得轉過來看我,我忙把濤濤拉過來說:“濤濤,你來玩七巧板遊戲好嗎?”濤濤說:“老師,怎麼又是七巧板啊,我不想玩!”我又拍了一下韻韻的肩膀,韻韻好像意識到我要讓她玩七巧板,她看都沒看我回答:“老師啊,我也不想玩七巧板!”“為什麼不想玩啊?”韻韻抓抓腦袋說:“七巧板沒意思,沒有什麼好玩的,我已經都會拼了。”我問她:“你真的都會拼了嗎?”她遲疑了一下,我接著問她:“那你知道七巧板是怎麼來的嗎?”她聽了我這麼說頓時很好奇,抓著我的手問:“怎麼來的呀?怎麼來的呀?”其他玩遊戲的幼兒聽到我們的對話,也湊過耳朵聽了,他們很好奇,我暗暗地想:原來大家都想知道七巧板是怎麼來的。等他們安靜下來後,我就講了七巧板的來歷:“七巧板”又稱”智慧板”,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拼板工具。七巧板中有長方形、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它的數目不多,卻能拼出很多種圖形,如能拼出從0到9的十個數字,或拼音字母,也能拼出幾何圖形、動物、建築物……聽了七巧板的來歷後,小朋友們都覺得很神奇,都你一句我一句地發表看法。看到這場面,我想,再次激發幼兒玩七巧板興趣的成功率有一小半了。

  分析:七巧板遊戲從大班第一學期就開始玩,到第二學期我班幼兒對它已經司空見慣、熟視無睹。大家都不願玩七巧板遊戲,是否到了該終結七巧板遊戲的時候了呢?如果總是一看到孩子不想玩某個遊戲,就立即開設別的新遊戲,就只會導致遊戲情節停滯不前,幼兒遊戲興趣不穩定。難道七巧板遊戲真的無法產生有價值的新的生成點了嗎?如果結合一些例項,利用幼兒的作品再增加一些遊戲情節,使遊戲賦予情景性,那麼會不會重新激起幼兒對七巧板遊戲的熱情和願望呢?我決定試一試。

  措施:平時在評價幼兒七巧板的時候,老師經常看看幼兒拼得怎麼樣,但這次,我請幼兒到上面展示作品,然後讓其他幼兒觀看。進行評價時,我請幼兒自己介紹,之所以讓幼兒自己研究這七巧板,是想讓他們更多地自己體會、瞭解七巧板的神奇之處。我決定讓幼兒自己嘗試製作七塊板,當然不可能用木板,孩子們沒有這個能力用木板,我和小朋友一番激烈討論,終於有結果了:“紙板”。

  畫面二:

  第二天,小朋友手裡都拿著紙板,我特意走到濤濤和韻韻身邊問他們:“怎麼樣,七巧板神奇嗎?”他們倆連忙點著頭說:“恩,真的很神氣呢。”我暗暗地笑了一下。等我走到區域角的時候發現椅子上悄悄坐了兩位小朋友:楊楊和晨晨,我留意觀察了一下,發現楊楊想拿紙板又不想拿,我走上前問:“怎麼了,會製作嗎?”楊楊撓撓頭:“好像會哦。”我跟他們說:“你們先自己嘗試製作,遇到不會的再問老師。”楊楊點點頭,這時晨晨對我說:“老師,製作這個絕對沒問題。”晨晨是我們班既乖又很聰明的孩子,聽他這口氣,我想他肯定能完成,我說:“老師相信你肯定會成功的。”果然,到晨間遊戲快要結束的時候,晨晨拉著我的手說要給我一個驚喜,“驚喜”,由於我說得太大聲了,其他幼兒都轉過頭來問:“什麼驚喜啊?”晨晨插著腰,偷偷笑了一下說:“你們想看嗎?小朋友們一邊喊一邊揮手說:“當然想。”可愛的晨晨還以變魔術的語氣說:“見證奇蹟的時刻到了。”“哇,真漂亮”,底下傳來一片“哇哇哇”的聲音,小朋友看到了晨晨做的七巧板都誇他真能幹,看到小朋友氣氛這麼高漲,我在邊上拍著手說:“晨晨真棒,你終於成功啦!”看到這一幕後,小朋友都議論紛紛,韻韻說:“我明天一定要製作一個比他更好看的。”

  分析:利用幼兒完成的作品,增加了遊戲情節,確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適時調整材料可以激發幼兒繼續遊戲的'願望,促進遊戲主題的深入。以前幼兒玩七巧板侷限於拼動物,這次我提供了一套有趣的圖片“唐圖”和“動物圖”讓幼兒欣賞,激發幼兒拼七巧板的興趣。

  三、案例反思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教育以遊戲為基本活動,遊戲的拓展不是無止境的,結束原有遊戲或主題的理由很多,最明顯的就是幼兒對原有的遊戲材料不再感興趣,甚至表現出粗野行動破壞材料。這種排斥和破壞的現象,意味著幼兒已厭倦舊有的題材或環境佈置,他們需要新的材料、新的構想滿足遊戲慾望。

  從玩七巧板遊戲的無人問津,到大家都玩,七巧板遊戲經過了不斷完善和調整。透過觀察,我理解了幼兒的活動意圖、思維方式,對幼兒的遊戲水平做出了正確判斷。區域活動中提供的材料本身不一定吸引幼兒,但其功用可能吸引幼兒。

  教師要充分挖掘七巧板更深層的內容,讓幼兒更主動接觸這項益智遊戲,有更濃厚的學習興趣。教師在一個比較適宜的時機引發了孩子新的思考,激活了孩子的經驗和思維,讓七巧板遊戲自然延伸、轉化、衍生出了新的內容,發揮了其更大功能。

【幼兒大班七巧板遊戲案例分析】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