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師> 讀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有感

讀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有感

讀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有感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有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有感1

  有一本書,你讀了後,會有讀過50本書的收穫,那就是這本《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有一個人,你瞭解後,會不由自主地從他身上汲取力量,讓你找到前進的方向,那就是此書的作者常生龍。很多年前,偶然的機會,在新浪部落格讀到了他的文章,知道了他是一位日理萬機的教育局局長,卻每天更新部落格,每週讀一本書寫一篇讀後感,每月做個總結,每年做個回顧。博友們都尊稱他為船長,覺得是他在引領著大家航行。船長在此書的後記中寫道:“我將書放在自己的手提包裡,將旅途、會議間隙、飯前飯後、睡覺之前等各種零碎的時間利用起來,見縫插針就讀上幾頁。……有一次到韓國出訪,一整天的任務都安排得滿滿的,等回到房間放下行李時已經是夜裡 點了,可一本書的讀後感還沒有完成,怎麼辦?簡單地洗漱後,坐在地板上,將電腦放在腿上,熬夜趕寫文章。我心裡明白,只要對自己放鬆一下要求,所有的堅持都會泡湯。就這樣,十年下來,我閱讀了500多本書,為每一本書都寫了讀後感,這些讀書隨想累積起來已超過200萬字。”相信讀到這段文字的每一個人都會對船長的這份堅持和毅力而肅然起敬!那麼,這本書,就是從500多篇讀後感、200多萬字中挑選出來的50篇讀後感、20萬字!這是怎樣的精選,怎樣的精華?做為讀者,能讀到這本書,是多麼的幸運,多麼的幸福!尤其是教師,因為船長就是以一名老師的身份去讀書,去思考,去撰寫。

  他把這本書分為五個專輯:教學即創造、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理論即支點、變革即未來。還沒真正走進書本,我就被這五個觀點吸引:正如船長所說,“教師是改變課堂、提升教學質量的關鍵”,所以,教學,靠我們老師去研究,去探討,去探索,必定是創造;教育是為了人們生活得更美好,是要幫助人們正確認識和處理好“日常生活中的親子關係、家校關係、閱讀與寫作的關係等”,讓人們“過上快樂、幸福的生活”,所以教育即生活;一所學校就是孩子的社會,“讓學生愛上學校,在其中健康、快樂地成長”,所以學校即社會;做為教育的實踐者,我們需要掌握教育原則,需要歸納教育策略,我們需要理論做支撐,所以,理論是我們的支點;慕課、微課、翻轉課堂……教育的變革,一股腦兒地衝刷著我們的思想,這就是我們的未來,我們必須去接受。

  這本書中呈現的太多方面我都非常喜歡和認同,比如:第2至5頁於永正老師寫的《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我的為師之道》中的訣竅一“自己先變成孩子”;第27至30頁道格·萊莫夫著的《教無不勝:卓越教師的49個秘訣》中的“設定高的學習期望”和“有效組織課堂教學”;第3至34頁海姆·吉諾特著的《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中的“防止暴力”、“善用鼓勵”、“學會傾聽”、“拒絕偽善”;第67至70頁張貴勇著的《讀書成就名師——2位傑出教師的故事》中的“成長無捷徑,讀書很重要”、“閱讀有方法,成效見課堂”、第79至82頁蔡興蓉著的《下輩子還教書》中的“語文教師的使命”;第05至08頁羅恩·克拉克著的《羅恩老師的奇蹟教育:點燃孩子的學習激情》中的“給予高期待,收穫大進步”、“信任添力量,細節顯功夫”;第38至4頁蘇霍姆林斯基著的“把了解學生的工作落在實處”、“像醫生了解病人那樣去了解學生”;第42至45頁金林祥等著的《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師讀本》中的“新教育”、“新學校”、“新學生”、“新教師”等等。

  我特別有感觸的是船長在第52至55頁蘇珊·佩羅著的《故事知道怎麼辦:如何讓孩子有令人驚喜的改變》一書中的觀點:要善於講故事。我記得在幾年前和科組老師備課時,老師們都反映這屆五年級學生屬虎,調皮得很,學習習慣差,語言不文明,行為習慣也不好,想要針對這些問題開個級會教育學生。我想到了一個關於蘇東坡和佛印大師的故事,於是,這次級會,全級五百多學生就聽我講故事,學生們專注的眼神,我至今都無法忘記,他們被故事中蘇東坡的暗自得意和被蘇小妹點醒後的啞然深深吸引,在他們的心中,蘇東坡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一個大文學家,居然也會有語言不文明的時候。然而,透過才華出眾的蘇小妹說的“佛印大師心中如佛,說出來的是美言;蘇東坡心中有屎,吐出來的是粗話”時,學生們都會聯想到自己和身邊的同學而自慚形穢;但是當自己發現能和大文學家一樣犯錯誤時,內心不但沒有受到打擊,反而增添了自信:我是可以像蘇東坡一樣改正的。正如船長在文中所說,“故事可以滋養想象力”,“故事具有治療作用”。書中引用的愛因斯坦的話,相信每位老師或家長都認同:“如果想讓孩子聰明,就給他講故事;如果想讓他有智慧,就講更多的故事。為孩子唱歌、念童謠、講故事是父母和教師能給予孩子的禮物。”因為,每個孩子都喜歡聽故事,透過故事,可以讓我們走進孩子的心靈;透過故事,可以讓孩子健康成長;透過故事,可以帶給孩子諸多力量……

  另外,我還想特別說明的是20至23頁高萬祥著的《學校裡沒有講的教育》中,船長告訴我們“學校教育要關注的三個方面”:一是閱讀習慣;二是滿腔熱忱;三是人文關懷。“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是學校教育的首要任務”,而要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必須要求老師自身擁有閱讀的習慣。一是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二是透過閱讀,能“讓老師擁有思想”,“獲得更多的愛心、良心和責任心”,“收穫詩意和創造情懷”。作者還告訴我們,老師要“像寫情書那樣寫日記、隨筆”。熱忱,也是我一貫推崇的思想。我認為,一個老師,必須熱愛自己的事業,將自己滿腔的熱忱投入到教育當中來,才會不知疲倦、不計較得失、全心全意、發自內心的去愛學生,愛教學。船長在此文中,也強烈地表達他的觀點:“熱忱是一股強大的力量,熱忱是行動的動力”,“一個充滿熱忱的人,不管他從事什麼工作,都會認為自己的工作是一項神聖的事業,並有著濃厚的工作興趣;不論工作有多麼艱辛,歷經多少磨難,或者需要多少訓練,都會用一種不急不躁的態度去認真執行”。

  “讓我們都來讀書吧!”船長在自序中向大家呼籲。感謝船長付出的辛勤勞動,讓老師們擁有了一本智慧書——教學中發現了問題可以隨時到書中找到答案;讓老師們擁有了一本動力書——每天可以翻翻,洗滌自己心中的塵埃。

讀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有感2

  開啟常生龍編寫的《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第一輯"教學即創造",就被書中介紹的名人教育理念所吸引。這一輯一共介紹十位中外教育界的名人,他們無論在教育理念還是教學方法上,都有自己的創造。教學工作是最有創造性的工作,是我讀完這一輯後最深的感悟。

  在教學工作上,最容易做的是照本宣科。堂上,按部就班地按照本上,不會有錯,但如何把本上的知識融會貫通,讓孩子們喜歡上你的,卻需要老師的創造性。

  學生為何喜歡多才多藝的老師?因多才多藝的老師的堂是豐富的,是靈動的,老師自身的知識的博大和自身素養會影響到孩子。孩子欣賞博學多才的老師,也是自然的事情了。

  記得讀師範時,"選與寫作"是比較枯燥的,而那位老師,每節都是很快講完本上的知識,就會給我們講他心中的《紅樓夢》,講細節,講人物的`性格和命運,就是因老師的講解,才讓我用心去讀這部經典鉅作,注重書中的細節部分,甚至跑到圖書室尋找關於解讀《紅樓夢》的一些刊物和。看評論,會讓我讀得更深一些。寫作成了我的最愛,我喜歡老師的博學,期待他能給我們介紹更多的名著經典。

  如果僅僅是照本宣科,那些沒有多少吸引力。這位老師把選上得豐富多彩,激發了我們去讀經典名著的熱情。也是從那時起,我才深深地愛上閱讀與寫作。

  第一輯中寫到夏昆老師,他不甘於每天對字詞句篇的分析,想在常態化的教學之外,提供一些更有利於學生人素養提升的程內容。於是他開始了語、詩歌鑑賞、音樂鑑賞、電影鑑賞等四門程的教學探索。在高中繁重的學科學習任務之中,給學生們送上了一份份心靈雞湯。看似夏老師在不務正業,其實如果學生學會了鑑賞,從電影中,從歌曲中,從詩歌中體悟到不同的美感,提高了自身的人素養,學生們的語素養自然提升,我相信語成績也會自然提高的。

  特別是語教學工作,如果僅僅抱著本在教,那孩子們不會走得高遠,也不過是做題的機器而已。如果從多方面入手,逐步培養孩子們的讀寫習慣,看似老師在做與教學無用的事,甚至是多受累的事,但走到一定階段,你就會發現,所有的"無用"變得那麼"有用",甚至讓孩子的語素養達到了一定的高度。

  教學工作的創造性至關重要,它會讓孩子們看到不一樣的天空。在一堂看似平淡的堂上,老師的引領和發散思維,會讓孩子們看到更廣袤的世界。我喜歡多彩的堂,喜歡看似天馬行空,實則老師把手中的線收放自如,讓孩子們在蔚藍的天空上翱翔的堂。堂雖小,但我們的思維不能狹隘。老師在堂上的創造性就尤為重要了。

  在剛剛接觸孤獨症譜系的孩子後,我有一段時間很是迷茫,後因閱讀了一些理論專著,我突然領悟到,他們更需要靈動的堂。雖然是個訓,他們也需要豐富一些的語言訓練。本身孩子們就有刻板行為,如果僅僅運用ABA訓練方式,孩子們更是呆板。但運用VB進行語言訓練,就靈動了許多。每一節的個訓,我都設定了多方面的訓練形式,即便是接受性指令這一個環節,我也要設定多方面的訓練內容,既有身體部位識別,也有繪畫和粗大動作訓練。特別是手指謠,邊做動作邊填詞,孩子們很是喜歡。有時會根據孩子的情緒,調整程,只有讓孩子喜歡上我的個訓,我才能給予最佳的康復。

  我們的教育是充滿愛的教育。史沃普這位童書作家,僅僅是輔導孩子十天的寫作後,就愛上了孩子們,堅持為孩子輔導寫作,陪伴小學畢業。他用滿腔的熱情對待所教的孩子,做出了與眾不同的成就。僅僅有愛是不夠的,愛,是前提,重要的是要有智慧,也就是要有創造性。麥考特、雷夫、鍾傑就是這樣的老師。麥考特能讓最調皮搗蛋的孩子認可是最好的老師,雷夫能讓6號教室裡的每個孩子愛上閱讀,並在教室裡建立起世界上最小的經濟體,讓每個孩子學會遠足前做好準備。雷夫的6號教室充滿了魔力,我很早就買過這本書,讀了一遍又一遍,從中獲得了許多的啟發,佩服雷夫的創造性教學模式。(fsir)鍾傑在轉化問題生上有自己獨創的方法,僅僅靠愛是不夠的,關鍵是老師的智慧,有了教育智慧,才會讓愛變得有價值,有意義。

  吉諾特所說的這句話,對老師而言是一定要牢記心中的:"語言既能使人明,也能詩人野蠻;既能使人受傷,也能使人得救。"說出去的話,如潑出去的水。常言說的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最為老師,說話的方式尤為重要,罵人和訓話是語言暴力常見的表現方式,侵犯隱私是語言暴力的一種體現,但質問也是一種語言暴力。

  原我們教聾孩子,因手語的限制,可能老師的話語不能完全傳遞給學生,即便是有語言暴力,學生僅從表情和動作上也感受不那麼真切。而如今我們學校已經轉型,面對新的群體,我們真的要在說話藝術上下點功夫,如何把話說好,讓孩子們接納,讓家長們接受,這是需要下功夫的。孩子們需要我們鼓勵,家長們需要我們去傾聽。鼓勵,讓孩子們更加自信;傾聽,讓我們理解家長們的內心痛苦。理解、包容,接納,慢慢地我們會發現,他們也是一群可愛的孩子們。

  "當教育不是發自內心的時候,當教育的語言不帶著為善的情感的時候,教師那偽善的眼神和牽強的微笑就會很快被學生感受到。"這句話是不是在提醒我們,老師的語言至關重要?

  老師的認可,是一縷陽光,會讓孩子感到溫暖,會催孩子們上進。我們都從孩童走過,回想過去的時光,能讓我們深記心中的老師,往往是在學習和生活上給予關愛的老師。特別是那真誠的善意的話語,讓人牢記一生。

  特殊教育的教學工作是更需要有創造性的工作,一堂,不再是單一的程,需要多方面訓練融合在一起,語中融合著動作康復,體育中也滲透著語言康復。孩子們千差萬別,對孩子的要求也變得有梯度,需要根據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和成長需要,設計程內容,選擇教學方法,有針對性地給孩子最適合的康復教育。

讀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有感3

  不管是學校要求,還是職業原因,要求我們多讀書。閒暇時經常捧起書有意無意地讀,可以說是沒有壓力的閱讀,一本書經常二個月沒有看完。最近閱讀了上海虹口區教育局局長常生龍先生《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一書,用一週的時間閱讀完成,被文中的事例吸引。書中收錄了作者對50本書閱讀後闡發的感受。作者10年來堅持每週閱讀一本書並寫一篇讀後感,是在閱讀500多本書後500多篇讀後感中挑選出來的。分為五大塊內容,分別是“教學即創造”、“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理論即支點”、“變革即未來”。讓我感受到作為教師,我們真的需要讀書。只有讀書,才能滋潤學生求知若渴的心田;在資訊網路發達的今天更新我們的觀念;才能引領學生更好的閱讀;才能促進學生髮展。閱讀完了這本書,頗有感觸。

  一、教師閱讀書目推薦

  教師離不開閱讀,讀什麼書也很重要。作者推薦了50本閱讀書目,涵蓋了教師需要閱讀的不同類別的書。比如在“教學即創造”中,作者選取了雷夫·艾斯奎斯的《第56號教師的奇蹟: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雷夫是一位建設相互信任的教室文化的教師。20多年,他一直堅守在這所學校的56號教室裡,用自己的行動實現了一個夢想——讓每一個走進這間教室的學生都能找到這間教室的“信任”。儘管孩子的成長和家庭、社會因素有著密切的聯絡,成績差的不可想象,但只要教師自己不放棄,堅信每一個孩子心裡都是渴望學習的,都願意為自己的成長付出艱辛的努力,那麼也可以在自己的教室裡創造教育的奇蹟。再如《教室裡的電影院》是課程開發和拓展層面的,等等多角度闡釋了“教學即創造”的現代教學觀。

  在這個書籍浩如煙海的時代,作為教師選擇怎樣的書籍來閱讀,是我們每個人願望。如果有心,認真閱讀每一輯的書目,圍繞對應主題,相信一定收穫多多。

  二、如何閱讀

  看書,誰都會,閱讀,並不是人人都會。常生龍先生的閱讀態度是我們每個人應該學習的,定時讀一本書,讀完一本都有讀後感,有自己的觀點和感悟。我們應有這種態度,有壓力的去閱讀,漸漸形成一種習慣,就體會到讀書的美妙。

  還有閱讀面要廣,能讓我們視野開闊。作為教師,不僅僅停留在閱讀教育教學方面的書籍,包羅永珍的書籍都要讀。現在的學生透過網路、電視得到的資訊量很多,在平時教育教學中學生有些的問題稀奇古怪,如果沒有接觸到的一些問題真不知如何回答。

  土耳其小說家歐漢·帕姆克在《白色城堡》一書中寫道:“人生猶如單趟車旅,一旦結束,你就不能重來一次了。但是假如你有一卷在握,不管那本書是多麼複雜和艱澀,假如你願意的話,當你讀完它時,你可以回到開頭處,再讀一遍,如此一來就可以對艱澀之處有進一步瞭解,也會對生命有進一步的領悟。”讓我們都捧起書來,汲取越來越多的知識營養。熱愛讀書,知識不會老化。留一點時間給閱讀,陶冶我們的性情。作為一名教師,更要讀懂社會,讀懂教育,讀懂學生。才能為我們的教育服務。

【讀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有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