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育> 《教育的理想與信念》讀後感

《教育的理想與信念》讀後感

《教育的理想與信念》讀後感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育的理想與信念》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育的理想與信念》讀後感1

  從教十五年,已經漸漸習慣了教師的各種工作,上課、備課、改作業,一天都在忙忙碌碌中度過,漸漸的,看書的時間也少了。最近總在想,現在的孩子到底需要什麼樣的老師,教師的工作是教書育人,但是怎麼樣才能更深入地瞭解他們,走進它們,讓他們在學校裡學到更多的知識。我想我該看看書,在書中尋找一下答案了。現在有幸拜讀了《教育的理想與信念》,捧起這本書自己感受到,彷彿在傾聽名師的教誨,獲取得智慧的真經,細細品味,體會頗多。

  我體會到了“教育就是服務”。這是書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表面看似很平常、很簡單、很短短的六個字,其實含義很深分量很重。我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的教育就應該為學生服務。簡單地說,作為教育工作者,你必須先得有愛,先得愛自己的學生,讓你的學生從你的身上感受到愛心、溫暖、真誠、寬容。教師隨時隨地一句溫暖的話語、愛意的眼神、真情的微笑、會意的點頭、寬容的擁抱、親切的拉拉手,都是對孩子最大的愛,都可以讓孩子快樂幾天甚至成為一生奮鬥的動力。

  我體會到了教育的意蘊。肖川先生提到教育即解放,他也提到,教育意味著探索,意味著啟蒙,而不是宣傳和灌輸;是平等對話和自由交流,而不是指示和命令;是豐富認識,而不是統一思想;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消極防範。我們應該把人的解放、自由、超越、完善都帶入自己教育的範疇內,引領學生用自己的眼鏡去觀察,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用自己的頭腦去判別,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讓學生永遠都充滿希望和自信。

  我體會到了什麼才是良好的教育。書中說道:“如果一個人從來沒有感受過人性光輝的沐浴,從來沒有走進一個豐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如果從來沒有讀到一本令自己激動不已、百讀不厭的讀物,從來沒有苦苦地思索過某一個問題;如果從來沒有一個令自己樂此不疲、廢寢忘食的活動領域,從來沒有過一次刻骨銘心的經歷和體驗……那麼他(她)就沒有受到過真正的、良好的教育。”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一顆沒有被黑夜與習慣所摧毀的童心在跳動。讀了這樣的充滿理想與激情的文字,誰又會無動於衷呢?

  我體會到了愛對於教育之重要。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家長和老師都是愛學生的。但完整的愛、健康的愛,應包括五個方面:瞭解、尊重、關懷、給予、責任。這五者是一個整體。倘若缺乏瞭解,愛就是盲目的;倘若缺乏足夠的尊重,愛就會變為支配與控制;倘若缺乏關懷和給予,愛就是空洞和蒼白的;倘若缺乏責任,愛就是輕薄的。

  教育的道路上,真的有太多的學問需要去學習,去研究。孩子們也需要我們不斷的去了解,去傾聽,去真正站在他們的角度去教育,去給其所需。而這本書,僅僅是我教育道路上的一點啟發,自己的將在教育生活中始終保持一種率真的勇氣和向善的本性,讓學生感受真正的、良好的教育。

《教育的理想與信念》讀後感2

  最近讀了肖川的《教育的理想與信念》一書,頗有收穫,《教育的理想與信念》讀後感。這本書收錄的是肖川近年來創作的教育隨筆。我們每個月也會寫幾篇教育隨筆,讀了這本書後,才覺得自己原來對教育隨筆理解有誤,以為以自己對孩子的教育實踐的點滴故事寫成的略帶有一些觀點的文章就是教育隨筆了,現在看來,那是很膚淺的認識。在那樣一種思想的引領下所寫作的教育隨筆顯然不太得要領,也不夠有底蘊。在解讀肖川對教育隨筆的理解時,我也對教育有了新的認識。

  肖川說:"良好的教育一定致力於引領學生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用自己的.頭腦去判別,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良好的教育使得一個人成為真正的人,成為他自己,成為一個不可替代的、立於天地之間的大寫的人。"

  "現實生活中,機構的職能錯位卻有時發生。正如監獄可能成為一所學校一樣,學校也完全可能成為一所監獄。"

  "不要把教育變成一把雕刻刀,按照某種意志把人塑造成為'標準件'和'工藝品'。

  肖川在《教育的理想與信念》中多次提到關注孩子的個性發展,讀後感《《教育的理想與信念》讀後感》。他認為教育首先應該是"人"的教育,而不是知識、文化等的傳授和灌輸。然而,剖析我們當今的教育,似乎更多關注的是學生對文化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對規章制度的依從態度,而他們本該養成的作為"人"的基本素質卻有意無意地被忽略了。我們的教育過早過多地給予孩子們約束,不準幹這,不準幹那,課堂上只有舉手才能站起來發言;不喜歡音樂,卻硬是被家長拉去學樂器;不喜歡美術,卻硬是讓家長按者在宣紙上潑灑筆墨;明明孩子喜歡擺弄些科技製作什麼的,卻認為那是在浪費時間…熟不知,人的發展需要足夠自主的空間,這樣更宜於個性的自由的發展。人人都企盼被欣賞,而不被雕塑,被拿捏,被打壓。

  "不聽話的孩子不是好孩子。"我們中國的教育被人稱為"聽話的教育",我們培養了許多天才與神童,許多專家與學者,在他們身上卻很難找到真情的流露,個性的釋放。學生們沒有了自己的主張,習慣於人云亦云了,隨波逐流成了一種大趨勢。這難道不是我們教育的悲哀嗎?

  由此看來,人必須成為自己的解放者,並在倫理意義上成為自己的創造者。我們能做到的就是要使學校變得有吸引力,成為人們舒展心靈,放飛想象的處所,還學生真正的自由,讓他們每個人都個性張揚。

  《教育的理想與信念》讓我看到了教育隨筆所散發出來的獨特魅力,也讓我對這種記錄教育的形式產生了興趣。這種對理性世界的感性表現讓人在欣賞中華文字之美的同時汲取著豐富的專業營養。

《教育的理想與信念》讀後感3

  讀了肖川的《教育的理想與信念》,書中肖博士從與經典為友、教育的意蘊、教育給了我們什麼、審視教育目標、教育的靈魂、教師的學習與成長、完美的教學、教育的期待、有所執著和真誠的言說等幾個方面對教育世界中那些習以為常的現象,給予了學理上的闡釋,併發掘出其中的文化內涵與精神底蘊,從而收到以小見大的效果。

  肖博士在教育的意蘊——教育的力量這一章節中這樣寫到 “而 ‘凡是教師缺乏愛的地方,無論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的發展’。沒有任何真正的教育是可以建立在輕蔑和敵視之上的,也沒有任何一種真正的教育可以依靠懲罰和制裁來實現。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和信任的基礎上,建立在寬容與樂觀的期待上。真正的教育存在於人與人心靈距離最短的時刻,存在於無言的感動之中。”

  肖博士的這段話讓我感受深刻,是的,沒有種不好的莊稼,只有不會種莊稼的農民;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教師與父母!農民怎樣對待莊稼,決定了莊稼的命運,教師或家長怎樣對待孩子,決定了孩子的一生!農民希望莊稼快快成長的心情和教師希望孩子早日成才的心情完全一樣,但做法卻截然不同:莊稼長勢不好時,農民從未埋怨莊稼,相反總是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我們孩子在某方面表現不好時,有的教師或家長卻更多的是抱怨和指責,很少反思自己的過錯!作為一名教師我們對學生更應該進行賞識教育,要及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賞識他,給他以信心,學生的自信無論對學生的學習還是一生的發展,都至關重要。我們班有位張清瑜同學儘管他學習比較薄弱,但是他有一個非常大的優點,就是非常勤勞,他們家是從外地過來的,父母在杭州開一家小飯館,他還有一個妹妹。因此張清瑜同學每天除了要完成家庭作業以外還要照顧自己的妹妹和包攬所有的家務。我就把他的愛勞動的情況在班裡跟所有的同學講了,同學們聽了以後都很佩服他,我就以這個為教育契機,鼓勵

  他好好學習。以後每次他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我都以他成功的那次鼓勵他,一個學期下來,他的自信心得到了提高,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也逐漸加強。還有我們班的鄭修遠同學,儘管在學習上也是一般,但是這個同學有個優點就是非常的熱心,每當同學遇到困難,他會非常樂意地去幫助,每當班級搞大掃除或者舉行什麼活動的時候都非常熱心的參與其中,因此每次在評班級小主人的時候,同學們總是會推選他。因此我在教學的時候也時常以他的熱心為教育契機不斷鼓勵他,近一段時間來,他的學習成績有了明顯的進步,對學習的積極性也提高了。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每個人都希望得到表揚和肯定,學生尤其如此,因此我覺得我們教師不要吝嗇自己的表揚,多給學生表揚,以賞識的眼光看待學生,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育的理想與信念》讀後感4

  近來讀了肖川博士的《教育的理想與信念》一書,被他的深刻的思想、細膩的筆觸和感性的鋪陳所深深吸引。該書猶如“理論的麵包上塗抹上詩性的乳酪”。此書的獨特之處就在於:對教育世界中那些司空見慣、習以為常的現象,給予理論上的解釋,併發掘出其中的文化內涵和精神底蘊,從而得到以小見大,見微知著的效果,使讀者在學習和掌握教育理論的同時,領略到文章的理趣、情趣、與文趣,既有助於豐富教師的文化底蘊,又有助於教師們確立對於教育的理想與信念,幫助教師生成教育的智慧和提升對生活的熱愛。

  其中“教育就是服務”這是書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話。短短六個字其實就在告訴我們,我們的教育就應該為學生服務,為了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書中這樣寫到:“牢固確立教育就是服務的觀念,就是要使我們的教育在制度、目標、措施與方法層面真正做到: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真正做到為了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特別是能夠公正地對待每一個人,向他們提供最恰切的教育,使具有不同天賦、潛能,不同氣質、性格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以便他們在社會生活中能夠找到他們應處的位置,最充分地實現他們作為“大寫的人”的價值。”

  是的,我們的教育就是“以人為本”的教育。教育服務和傳統意義上的服務,有著很多不同,從目標上看,教育服務追求學生成長與發展;從方法來看,教育服務是複雜和多元的;從成果看,教育服務是看學生髮展的滿意程度。我們要用教育就是服務的理念來指導我們的工作。

  1、規範教育行為,使我們的師生共同進步和發展,教師要善於調節自己的心理,控制自己的情緒,用循循善誘的方式和科學得當的方法來改變學生的不良行為。教師所從事的是一種直接能夠影響學生身心的活動,其方法的選擇首先符合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未成年人保護法、義務教育法等法律法規。使學生在教師的教育過程中能夠做到學習進步和心理健康同步發展。並透過教師的職業行為影響學生,真正讓學生言傳身教。

  2、尊重學生家長,使學校的服務成為一種滿意工程。檢驗學校工作的好壞是社會、家長。社會輿論是一把雙刃劍,新時代家長是有文化、有思考的家長,對教師的行為監督能力很強,鑑別能力也很強,家長不再屈服於學校的上級行政式的角色定位。所以我們要改變過去的教師觀,變被動接受家長的諮詢為主動與家長的聯絡,變高高在上的教師觀為全心全意為家長和學生提供滿意的服務。

  3、注重個性發展,讓每個孩子在不同的起點上都有不同的發展。齊步走是一貫的教育方法,以前我們都用同一的標準來評價學生,用同樣的方法來指導學生。我們要注重學習目標的個性化,學習內容的個性化,學習方法的個性化。只有教師有了願意改變單一模式的教學願望,問題學生的處理才會有科學的方法。

  4、上下齊抓共管,注重學生每個階段的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學生的習慣培養,是讓學生終身受益的事。

【《教育的理想與信念》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