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文化> 語言與文化的讀後感

語言與文化的讀後感

語言與文化的讀後感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語言與文化的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繼往開來的“一代宗師”——羅常培

  羅常培,字莘田,號恬庵,筆名賈尹耕,齋名未濟齋。北京人,滿族。191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國文學系,是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家、語言教育家。歷任西北大學、廈門大學、中山大學、北京大學教授,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北京大學文科研究所所長。新中國建立後,1950年籌建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並任語言研究所第一任所長,任中央民族事務委員會委員、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委員,一生兩次被評為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並出席會議。畢生從事語言教學,少數民族語言研究,方言調查、音韻學研究。與趙元任、李方桂同稱為早期中國語言學界的“三巨頭”。其學術成就對當代中國語言學及音韻學研究影響極為深遠。

  二、開拓性著作——《語言與文化》

  《語言與文化》共分為八章,第一章為“引言”,提出了聯絡社會和民族的文化及歷史來研究語言的宗旨,引言第一句話引用了美國語言學家薩皮爾的話:“語言的背後是有東西的。而且語言不能離開文化而存在,所謂文化就是社會遺傳下來的習慣和信仰的總合,由它可以決定我們的生活組織。”並簡要介紹了其餘七章的內容範圍。

  第二章為“從語詞的語源和演變看過去文化的遺蹟”,羅常培先生用漢語中和外國語中的一些例子來說明詞義演變與文化發展階段的關係,進而具體地分析了英語中“wan、window、fee、money”等詞的詞源以及所反映的文化印跡,幾種北美印第安語中幾個詞源所反映的社會經濟變遷,以及漢語中從“貝”的字和古代貨幣制度的關係、“紙”的偏旁所反映出最初的造紙原料、“安”所反映的古代女性的社會地位、“斬”和車裂慘刑、“家”的原始形式等有關問題。本章結尾還提出了語言學和社會學可以相互啟發的觀點。

  第三章為“從造詞心理看民族的文化程度”,用中國西南少數民族語言裡的例子、北美怒特邇語的例子、現代英語裡的畜牧詞語、中國古代畜牧詞語的死亡、漢語和印第安語中語義結構對應的詞等例子來討論造詞的心理過程與民族的經濟發展程度的關係。

  第四章為“從借字看文化的接觸”,包括“借字”(藉詞)的定義,漢語藉詞所顯示的中外文化交流、近代中國藉詞的'四種方式(聲音的借貸、新諧聲字、借譯詞、描寫詞)、漢語裡藉詞多於貸詞的四個原因、外國語裡的漢語貸詞研究、貸詞還原的誤會、研究貸詞的困難、英語裡的漢語貸詞的研究。

  第五章為“從地名看民族遷徙的蹤跡”,包括地名研究對於歷史學和考古學的功用、凱爾特語在歐洲的一條地名帶、地名所反映的斯堪的那維亞人在英國的殖民痕跡、北美的印第安語地名、中國地名所顯示的古代民族交通的蹤跡、僑置郡縣和民族遷徙、壯語地名所顯示的古今民族的差異、滇緬邊境上幾個地名的語源等內容。這一章關於少數民族的語言材料都是第一次發表的。

  第六章為“從姓氏和別號看民族來源和宗教信仰”,該章包括“從姓氏所反映的民族來源”、“從姓氏和別號所反映的宗教信仰”、“‘父子連名制’是藏緬族的文化特徵”等內容。這一章著重研究了“父子連名制”。

  第七章為“從親屬稱謂看婚姻制度”,該章包括“親屬稱謂在初民社會里的重要性”、“黑夷親屬稱謂所反映的交錯從表婚制”、“交錯從表婚制的分佈區域”,“親屬稱謂所反映的其他婚姻制度”以及用例說明從親屬稱謂推斷婚姻制度所應有的審慎態度。

  第八章為本書的“總結”。主要內容包括“語言跟著社會的程序而演變”、“語言學的有機聯絡”、“語言學的古生物學分析方法”、“文化變遷對於語音和語形的影響”、以及“中國語言學的新方向”。其實,這一章才是這本書有關語言學研究的理論成果。

  除了上面的八章正文以外,《語言與文化》還包括邢公蜿寫的再版序,陸志韋原來為該書第一版寫的序和作者的“自序”。羅常培的自序中回顧了該書的寫作過程;本書還包括四項附錄,分別為:“論藏緬族的父子連名制”、“茶山歌”、“從客家遷徙的蹤跡論客贛方言的關係”和“語言學在雲南”。這些附錄都是作者早些年所撰的論文和報告,也是產述書中一些觀點的基礎,附錄在書後,分別為前面不同章節的內容提供了更細的例證。

  三、讀後感想

  羅常培在少數民族語言研究、方言調查、音韻學研究各方面都作了許多開拓性的工作,並有突出貢獻。羅常培先生是中國現代語言學的奠基人之一,也是這門科學不懈的開拓者。中國語言學界將羅先生稱為“繼往開來”的“一代宗師”,可以說是對他一生的準確定評。

  (一)勇於接受新事物,開創新事物的精神

  該書中提及了大量的國外和國內的例子,將語言學與社會文化聯絡起來,這在當時的四十年代是個很大的嘗試和挑戰,為今後的社會語言學和文化語言學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這種勇於接受新事物,開創新事物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二)書中例證豐富、文字有簡單易懂

  在書中羅常培先生講到了許多有趣的事兒,一部十萬字的書,包含了豐富的例證,從古至今、從國外到國內,字裡行間體現出羅常培先生豐富的文化底蘊和知識積累,並運用簡單易懂的文字來說明,這樣讀起來很輕鬆,又體會了書中的樂趣。

  (三)架起語言學與文化學的橋樑

  在四十年代的中國,把社會文化與語言聯絡起來可以說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膽嘗試。書中從國外和國內少數民族的落後的語言來透視該民族的文化特點,把語言與文化聯絡起來作為本書的主要內容,為中國語言學的發展指明瞭一條一的道路。

【語言與文化的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