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電影> 《放牛班春天》的電影觀後感

《放牛班春天》的電影觀後感

《放牛班春天》的電影觀後感(精選8篇)

  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後,一定有不少感悟吧,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放牛班春天》的電影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放牛班春天》的電影觀後感1

  不必悽婉哀惻,無須生離死別,一種柔和的、溫婉的、詼諧的生活故事同樣可以給我們以感動和心靈的震撼,這就是法國影片《放牛班的故事》給予我的最直接的啟示。感動,因為平凡的小人物克萊門特·馬修那顆博大的愛心;震撼,因為藝術的力量竟是如此巨大,讓多少冥頑的靈魂得到救贖。

  《放牛班的故事》,是這樣一部影片,沒有任何一丁點的色情和暴力,而是那樣的陽光和健康,卻同樣的扣人心絃、引人入勝。這是一部關於事業與成功、教育與成才的影片,在欣賞著優美音樂的同時,相信為人父母和為人師長者還都會有思想上的不菲收穫。

  我不懂法語,不知道“放牛班”是法文的直譯還是綜合了中文的意譯,但是我們都知道,在中國常把對學生不加區分、放任自流的教育和管理稱作“放羊”,並且當我們這麼說時,可能同時也意味著教育者的不負責任和被教育者的不可救藥。我想“放牛”當與此相類。

  的確,“池塘底學校”雖然名為學校,實際卻是“教養院”,這裡聚集了眾多的問題少年,偷盜、說謊、抽菸、搞惡作劇對他們而言都是家常便飯;同時,這裡還有一個淺薄、勢利而冷酷的“鐵血”校長,一個把“犯規——處罰”奉為圭臬的教師。在這裡你看不到教育、教化的影子,那厚重的大門、特定時間特定地點的會客安排、關禁閉罰勞役的處罰等近乎軍事化的管理使這裡更像是一座監獄而不是學校。

  但這一切,都因為一個“失敗”的音樂家,“小小”的帶課老師克萊門特·馬修的到來而改變。馬修是這樣的其貌不揚,他沒有魁梧的身材,沒有英俊的面容,再加上禿頂的腦袋讓他看起來甚至有些滑稽,但正是他創造了奇蹟。他從這些讓所有人都失望的孩子中培養出來世界著名的指揮家“皮埃爾”,並讓受他教化的學生在幾十年後滿懷著敬慕和熱愛的心情來懷戀他,這本身就是作為一個教育者的無上光榮和莫大成就。

  平凡的小人物馬修之所以如此令我們感動,恰恰正在於馬修的平凡和普通。他給予我們學習的可能性,而並不簡單是當作一個偶像或榜樣而遠遠的膜拜敬仰。“池塘底”在“鐵血”校長的統治下彷彿罩上了一面密不透風的鐵幕,任何的變革和嘗試彷彿都是不被允許的,而馬修在這種“制度下”進行了自己的探索。當他發現這群孩子有唱“歪歌”的愛好後因勢利導,成立了合唱團,並在被發現後冒著丟掉飯碗的危險進行了“制度內”的抗爭,而成效是顯著的:當皮埃爾內心深處對音樂的愛好被喚起,而獨自在角落裡唱歌;當那一群散漫不羈的孩子被音樂俘虜,而馴服的聽從了馬修的指揮,並大大減少了搗亂和惡作劇;當皮埃爾平生第一次懂得了感激,並因為獲得原諒而竊喜……這時候,在我們感慨音樂的神奇力量的同時,也不能不想到,無論多麼叛逆、任性、看起來無藥可救的孩子,其實都有一把可以開啟他們內心之門的鑰匙,關鍵是教育者有沒有這種願望、有沒有這種耐心來尋找這把鑰匙;在今天中國的教育現狀下,我們聽多了一線老師對應試教育的不滿、對教育積重難返的無奈,馬修提供了我們思考的另一個角度:可否在無力改變大環境的情況下進行力所能及的探索?

  教育者固然需要技術上的探索和創新,但同時更需要博大的胸懷、寬廣的愛心和對任何一個受教育者永不放棄的耐心。馬修用他博大的胸懷包容所有的孩子,包容他們所有的過錯並給他們改過的機會;馬修用他寬廣的愛心熔化了孩子內心如冰雪般的冷漠;馬修永遠對每一個孩子都深懷信心,給他們最基本的信任。一個成功的教育者必然是一個寬容而富於愛心的人,十惡不赦的孩子是沒有的,即便墮落固執如蒙丹的孩子,他也自有其坦率和可愛的一面。而鄙視疏遠他們、對他們以暴制暴只能換來他們對社會的更猛烈瘋狂的報復,這不能不令教育者引以為戒。

  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作為教育者,擔負著救治靈魂的重任。如果那些不諳世事的幼童都是純潔而無知的羔羊,教育者就是他們的守護者和牧羊人。我曾經寫過這樣的詩句:

  我們是否都是

  被放逐的羔羊

  慈愛的牧羊人啊

  請你指引我抵達上帝的牧場……

  牧羊人啊,一定要慎用手中的牧鞭:把迷途的羔羊喚回,更不要把他們趕入歧途……

  雪萊的《西風頌》中有這樣的詩句: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放牛班因為克萊門特·馬修的到來而迎來了自己的春天,我相信,如果中國的“放羊班”上也多一些馬修式的人物,我們也將能迎來自己的春天!

  《放牛班春天》的電影觀後感2

  音樂,是浸潤問題少年心靈的甘露;音樂,是感受人性本善溫存的陽光;音樂,是正視內心世界節奏的律動。陰晦的“池塘之底”因為有了馬修而閃出一絲耀眼的光芒,他的寬容與獨特在潛移默化的改變著孩子們的心靈。

  生命是一場偶然的邂逅,馬修的到來給予的處於池塘畔底的孩子們一縷安靜的陽光,每個孩子都是擁有純淨心靈的天使,只是現實扭曲了孩子們人心本善的一面,他們逃學、打架、侮辱老師,只是因為曾經孱弱的心靈沒有經過美好,便在哈珊校長的無情鞭笞與踐踏下,變得扭曲而充滿仇恨。馬修初來乍到時驚恐的目光,人性的質疑,不解的詢問,讓這個才華橫溢的學監老師彷彿處於邊緣地帶,幾乎感到窒息,他一直不明白他在到來之前,這群原本活潑天真的孩子,又怎樣在沒有愛的教育下一天又一天的長大。

  當他在第一節課讓孩子們寫下自己的姓名、年齡以及未來的理想時,原本鬧哄哄的教室瞬間變得安靜下來,他們一改往日的調皮,全都認認真真的寫著。馬修頓時很是感慨。這群被外界一致認為問題少年的孩子,竟從來沒有正視過自己最本質的靈魂、人與動物都屬於地球上的生物,只是因為人們有高貴的靈魂,擁有純正的追求,所以才會比動物更高一等。但這群可憐的孩子們每天過著渾渾噩噩的生活,根本沒有人去關注他們的內心,因為他人的忽視而禁閉了自己的內心世界,他們把脆弱的心靈保護的很牢固,他們不容任何人踏足他們柔軟的內心世界。但在仇恨的最底處,他們仍舊保留著一點愛的渴望,他們需要慢慢的挖掘,找回生命的永恆。

  陰晦的上空出現一絲縫隙,溫暖的陽光透進來,照耀著孩子們的內心。他們未來的理想滑稽搞笑,卻打開了心靈之門,一點一點的接受著馬修的到來。馬修給了他們人格尊嚴,不再是關禁閉,不再是鞭子抽,而是透過其他的方式改掉錯誤,重新獲得心靈的慰藉。馬修成立的合唱團,找回了孩子們的歡樂與自信。用黑色之晴尋求光明,輕快活潑的節奏帶動著孩子們的目光,原本的仇恨在馬修的改變下一天天的變得溫和,馬修具有人性化的處理方式讓每個學生都心服口服,他在用愛打動著這群孤僻的孩子們,讓他們在音樂的感染下,享受愛的美好。

  夏丏尊曾說:“教育沒有了情愛,就成了無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罷,圓形也罷,總逃不了一個虛空。”刻薄威嚴的哈珊校長就是一個虛空的人,他也曾經有過夢想,卻被現實無情的打磨,曾經奮鬥的利刃,被磨得沒了原有的激情。他開始把這一切的恨都發洩在這群無辜的孩子們的身上,問題少年原本是沒有問題的,它們是上帝賜予這個世界的天使,他們曾有過最簡單的追求,得到愛的憐憫,可是吝嗇的現實是這些孩子們變成了仇恨世界的惡魔,他們的心中沒有愛,他們不懂得愛是什麼,但是馬修卻用愛包容著孩子們,他沒有孩子,但早在他的心中這一群渴望愛的孩子們早已成了他的全部。

  皮埃爾天籟一般的嗓音簡直是一個奇蹟,馬修用心挖掘著這個自我封閉極強的孩子,皮埃爾的母親讓馬修這個落魄男人第一次感到愛,卻在皮埃爾這個有嚴重“戀母症”的情況下,窘迫而又尷尬的結束了這段生活,他對皮埃爾潑墨水的事情感到生氣,停掉了他的獨唱,卻在最後的演出中伸出寬容的手,給予了皮埃爾一個機會,一個展現自己的機會。因為他分明從皮埃爾的目光中讀到了深深地悔過,他認真的唱著,唱出了自己對馬修的感激,他唱出了自豪,唱出了被諒解之後的快樂,唱出了自己的心。

  一束陽光總會在轉瞬即逝中消失,即使他在強烈,也會有被烏雲遮蓋的時候,馬修因擅離職守而被開除,可他出遊的點子卻救了六十多個孩子性命,哈珊校長最終否認了這位太有主見的老師,他曾經為了前途不顧一切爭奪馬修的榮譽,得到良好的形象,無情的不讓他見孩子們最後一面,而隨風飄來的紙飛機,卻訴說著孩子們那難以割捨的情意,句句離別之言難言他們心中的悲傷,簇滿了窗戶的小手是他最好的告別禮,轉身的悲涼,留下了他深沉的背影,小小貝比諾的追隨於等待,和這位倉皇的藝術行俠,一起離開了這個悲涼之地。

  愛,可以喚醒一個人最純粹的本性;愛,可以成就皮埃爾最深處的天賦;愛,可以換回問題少年最明媚的笑容。是愛,讓池塘之底多了陽光,仍舊是那個電閃雷鳴分雨夜,回憶著馬修的點點滴滴,皮埃爾深沉的冥想著……

  《放牛班春天》的電影觀後感3

  一天,克萊門特。馬修來到一所學校任教。這所學校被稱為“池塘之底”,它由問題學生、嚴厲的制度、苛刻的校長構成。馬修確信自己走到了人生的低谷,這時,他看見了兒時的派皮諾,派皮諾的父母被二戰奪去了生命,派皮諾受到了極大的打擊,為此,他常在週六的時候等候在學校門口,希望父母能來接他回家。此時馬修想用愛來溫暖派皮諾……

  馬修以真愛換來了孩子們的信任。孩子熱愛音樂,馬修也是,他迎合了孩子們的興趣,創作出了一首又一首的歌曲。他對哈森校長制定的“行動——反應”制度,深惡痛覺,對校長的教育思想也有些反感,他便用愛感化了校長,校長也在他的感召下,接受了他的教育方法。有了校長的支援,馬修組建了一個合唱團。其中最有音樂天賦的是莫朗奇,他有一副好嗓子和內向的性格。後來,在一次表演中,莫朗奇因過錯而被晾在一邊,他一臉的無奈與孤獨。在第一輪演唱之後,馬修忽然轉身示意他唱歌,這位孤獨的歌手先是一愣,然後他帶著驚喜的心情成功的完成了演唱。馬修的這個“圈套”,也使孩子們唱這支歌曲時有了幾分開心、幸福的感覺。

  後來學校進來一個插班生,他是心理學家放在這裡做實驗的,他叫蒙東,有暴利傾向。蒙東簡直無藥可救,他在校內吸菸、打架、罵人,最後被校長指控偷了10萬法郎。但就因為校長用種種極端的辦法來懲治蒙東,最終導致蒙東也以極端的行為回贈給了學校——他放了火,燒了幾間房子。然而,真正偷錢的並不是蒙東,是蒙東唆使別人。後來,馬修知道了事情的真相,而他並不想將真兇交給校長或是警局處理,他“包庇”了蒙東。但他自己最後卻被無能而殘暴的校長趕走。

  馬修與學生的情誼之深是不可以用語言描述的,不信,請看片段:馬修在即將離開學校之際,孩子們站在教室的視窗,探出腦袋、伸出小手揮揮,與馬修老師告別。並做了紙飛機,把對馬修老師說的話寫在紙飛機上,從視窗飛出來。那一隻只充滿真摯祝福的紙飛機為馬修送行,那一雙雙揮動的小手與馬修告別,那一雙雙充滿留戀不捨的眼睛目送馬修離開。藍天為證,大地為憑,誰能說學生們不喜歡馬修呢?紙飛機雖然普通,但此時卻是最珍貴的禮物。馬修彎腰撿起地上的紙飛機,看著上面的字跡微笑了,因為他知道這是孩子們送給他的禮物。馬修帶著孩子們的禮物,幸福地離開了。看到這一幕情景,我也情不自禁的流下了眼淚,被孩子們與馬修老師的深厚情誼和真摯的愛深深感動了!

  馬修從未想過成名,後來一直向他人傳授音樂技術,直到去世……

  《放牛班春天》的電影觀後感4

  電影中對於莫翰奇的描述有“天使般的面孔”、“魔鬼的心靈”、“天籟之音”,可見他是個不一般的孩子。他心中對母親的依賴卻不願表露,想唱歌卻又故意逃避。“池塘之底”的壓抑氣氛,讓他把自己緊緊的保護起來,以桀驁做外衣。一切的叛逆只是想獲得母親更多的愛和關注。

  莫翰奇發現自己的母親和馬修老師在一起的時候,把墨水潑灑到了馬修的臉上。

  馬修老師取消了他在合唱團中的獨唱部分,把他撂在了一邊。當最後的真正的表演時,公爵夫人看到站在一角的孤立的莫翰奇時,馬修告訴她,“他是個特例。”回答沒有多一個字,輕描淡寫中,彷彿莫翰奇壓根就是一個不起眼的角色,一個可有可無的人。

  這對於莫翰奇來說,懲罰已經很重,而他那一貫無所謂的神情所掩飾的內心,其實是後悔的,怨恨的。他身體斜靠在柱子上,雙手插在褲子的口袋裡,微低著頭,看與不看之間,希望被諒解的內心,一直在掙扎著。

  而這些,馬修是瞭解的,他比任何人,甚至比莫翰奇的媽媽都更瞭解他。這種瞭解是從馬修發現沒有參加合唱團的莫翰奇,獨自一人在教室裡盡情歌唱的那一刻開始的,表面上平靜的馬修,依然難以抑制內心的狂喜,他斷定,自己發現了一個天才,一個在音樂方面絕對有天賦的孩子。這個發現之後,馬修一直在幫助莫翰奇,幫助這個孩子改掉不好的習慣,幫助他往這條光明的路上引。他的努力,即便在莫翰奇把墨水潑灑到他的臉上也沒有停止。所以在這裡,在回答公爵夫人“他是個特例”時,馬修這只是說給莫翰奇聽的,他已經原諒這孩子了,或者說從一開始,馬修就壓根沒責怪過他。馬修只是想讓莫翰奇知道,自負驕傲,都是沒有意義的。所以當馬修轉過身來,準備開始之前,對著“樂譜架”郭邦擠了擠右眼時,我知道他是輕鬆的,快樂的,因為馬修知道,莫翰奇已經在求得諒解,這足以說明他的進步。

  在前段演唱完之後,馬修讓孩子們安靜下來,像什麼事情也沒有發生過一樣對莫翰奇發出了邀請,提示他,下面該是最最出彩的男聲獨唱。莫翰奇從驚訝,到直起身,手從褲袋裡拿出來,到滿是疑惑,再到確認輪到自己獨唱時的那種驚喜,投入,進而微笑感激。正如馬修的畫外音所說的那樣,“我突然讀到了很多東西,自豪、被諒解後的快樂、還有,對於他是第一次的,懂得去感激。”

  這一生動的情節為我們做了一次學生過激行為處理的示範,我們教學中也可能會遇到做出過激行為的學生。我們應該學學馬修老師的處理方法,不發火,不批評;先進行冷處理,讓學生有自己悔悟的時間;然後充分了解過激行為發生的深層原因和學生心理上的問題;最後選擇合適的情境,表現出你的寬容與期待。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有時寬容引起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強烈。”所以,要用寬容的心去發現孩子們的閃光點,用愛讓閉塞灰心的孩子們看到了美好和希望。

  《放牛班春天》的電影觀後感5

  這是一部優秀的法國電影,是每一位身為教師的人必看的經典電影。“最失敗的音樂家”,“小小小小的代課老師”——馬修就是我們的榜樣。那主題曲《眺望你的旅途》久久地在我的耳邊迴盪,男孩們的合唱是夜鶯的天籟之聲。

  馬修把他的學生真正當成人來對待、來尊重。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春天,那就是我們記憶中的童年。每個人的童年都應該是快樂活潑的,就想春天一樣,而這幫“放牛”班的孩子的春天就是馬修老師帶給他們的。這部電影的譯名很有意思,“放牛班”中的“放牛”二字其實指的就是我們常說的`“對學生不教不管”也就是所謂的“放牛之意,”而電影中的這群孩子就是這樣一批讓老師頭痛不已的只能“放羊(牛)”的問題學生:打傷馬桑大叔的樂格克,頑皮搗蛋的佩皮諾,古怪固執的莫杭治以及其他無心讀書整日胡鬧的孩子。面對這樣一群幾乎不把老師放在眼裡,一味胡鬧的孩子,輔育院的人都採取體罰、緊閉,如果是其他很多老師面對這群孩子,恐怕都只能撓頭表示無能為力,怎麼辦,只能“放牛”唄。有多少人能相信,他們也有春天。

  但有人相信了,他或許懷疑過,猶豫過,但他最終做到了,他就是一個名叫克萊蒙馬修的失業的音樂教師,而且,那時的他僅僅是一名代課老師,還不是一名正式的老師。他來到這個學校代課,原本只是想著餬口謀生,但是沒想到他甚至改變了很多孩子的一生。這個貌不驚人的老師,發現這些問題學生幾乎都很喜歡唱歌,而且那個叫皮埃爾的孩子還擁有一副好嗓子。這就是黃金,但它被埋在了土裡,如果沒人把它刨出來,就永遠無法顯示它的光芒,對於皮埃爾而言,這個刨土人就是馬修老師。對於一個音樂家來說,心中沒有愛,就不能作出有生命的音樂,對於一個老師來說,心中沒有愛,他的教學生涯就像沙漠一樣荒蕪。克萊蒙馬修正是心中有愛,所以他作出了有生命的音樂,也改變了許多學生的一生,使他們獲得了屬於他們的春天。

  影片中的這幫孩子都是10歲左右的年紀,馬修相信,即使有惡,又能夠壞到哪去?他們缺少的正是愛,諸如貝比諾是個孤兒,而莫翰奇也只有殘缺不全的母愛,只需要一點點愛,就足以點燃他們的心火,讓他們明白,自己原來不是活在地獄中,原來自己也是天使。當馬修老師把這些孩子組建成為一個合唱團,他們那宛如空谷黃鶯般的美妙合聲在電影中流淌了一個多小時,特別是皮埃爾天籟般的聲音,使我完全沉醉在其中了。看著孩子們那因為受到肯定鼓勵而分外專注的眼神,那一刻的感動真的難以言喻,也許我們中有人想起了自己童年時曾經遇到的這樣的好老師,當然也有人遺憾:唉,我的童年為什麼就沒有碰到這樣的老師呢?他們僅僅只是孩子,他們天真無邪,他們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夢想,他們是如此真摯的寫下了自己的願望,有消防員、有牛仔、有馴虎員,甚至是拿破崙將軍。也許為了實現這些願望,在沒有正確的鼓勵和引導下,孩子們難免走了一些彎路。當藏於地板縫中的錢和口琴被發現時,馬修老師在氣憤中找到孩子時,得到的答案出乎每個人的意料,也讓老師感到心如針扎。“我想買一個熱氣球!”望著如此真摯的目光,馬修老師和我們的心靈都被震撼了。

  面對孩子們一次次的惡作劇,馬修老師都用一顆寬容的心來接納他們,正是這種寬容如一縷陽光直射“池塘之底”。終於喜歡惡作劇的孩子在照顧病人的過程中,漸漸產生了悔意。受懲罰的孩子在母親面前保留了自尊心。自閉症的孩子在老師的關懷下慢慢打開了心扉,一次又一次馬修老師用他的愛和寬容之心幫助了這些孩子,這是這份善良與偉大,改寫了孩子們原本那充滿晦澀的童年記憶,留下了一串歌聲與歡笑,盼來了“放牛班的春天”。

  當昔日的照片變得昏黃,昔日的頑童已成為音樂家,我們看到了早已滿頭銀髮的皮埃爾、貝比諾對老師克萊蒙深情的懷念,往事並不如煙,因為改變了這些放牛班孩子命運的人留下的記憶,註定不會被風輕易吹散。“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這對教育而言,不僅是一種磅礴的氣勢,而且體現一種寬容的態度。寬容是一種境界,是一種教育的智慧。它是從善良心靈中流淌出來的愛的泉水,它是從睿智頭腦中昇華出來的美的綠蔭。

  學生之為學生,就是因為他們還是孩子,有缺點,不懂事,甚至會犯錯誤。老師之為老師,就在於我們年長於學生,涵養勝於學生。寬容能使我們看到快樂的曙光,享受教育的過程,感悟人生的成長。只有寬容,才有真正的理解;只有理解,才有會心的溝通;只有溝通,才有真誠的信任。教育用相容幷包的方式,呈現“萬紫千紅才是春”的美景,而做為一個教師應該用寬容的心接納每個孩子,讓他們在教育的土壤中,生根、發芽,茁壯成長。馬修正是這樣,在院長面前一次次包容了孩子們的過錯,有一次次寬容他們的過錯,一次次耐心的教導他們。為了使傷害校工的學生免於被關禁閉,他“包庇”了他,並把它作為教育的契機,讓他去醫務室服侍校工直到他痊癒,讓這位孩子在內疚中悔悟。即便是他發現了那位偷了20萬法郎的孩子,他也沒有簡單化地將他移交校長或警察局,他冷靜、耐心地找他談話,瞭解那位孩子的作案動機——僅僅是為了買一個熱氣球,那是他的理想。

  同樣,馬修把這位孩子的簡直是不可饒恕的錯誤當作了教育的資源。在每一個孩子的童年中,每一個老師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有的甚至影響孩子的一生。孩子的心靈是稚嫩的,容易受傷的,他們有調皮、貪玩的天性,難免會犯些小錯誤,每當這時,就需要老師的耐心教誨,這樣的教誨,需要講求方法,針對不同的學生採用不同的方法,但無論什麼方法,作為老師都要有一顆包容、寬容的心。在很多人的一生中,和老師相處的時間遠比和自己父母相處的時間還多,老師對其產生的影響是相當巨大的,然而這種巨大的影響卻又是不明顯的,因為這種影響是在很多年中慢慢積累形成的,一個老師留下一點,在你一生中走過的無數老師,所留下的所有影響也許就是你人生改變至此的原因。影片中把校長與馬修對比起來刻畫,他們的教育理念有著天壤之別,最後校長一敗塗地。

  插班生孟丹,心理醫生把他放到這所學校作實驗。孟丹無惡不作,人性幾乎已被泯滅殆盡,他被校長指控偷了學校的20萬法郎後被送進警察局,在校長準備因竊取了馬修的成功而摘取勳章時,孟丹從警察局逃出來一把火燒了學校的某幾間房,同時也燒掉了校長的勳章。在影片的最後,孟丹還是沒有走上正路,可以說,孟丹是教育的失敗。十多歲的孩子就邪惡到無法挽救?這很明顯是教育方式的不對。再冷酷的人心中總有柔軟的地方,就如再強大的敵人也有弱點一樣,只要耐心的找到這一點,專攻這一點,就沒有挽回不了的遺憾。然而那位校長的暴力無疑是雪上加霜,致使孟丹的劣行越來越惡劣,忽視他人的生命,到達殺人放火的地步。影片中的校長也代表了現實生活中的一類教師,他們追求名利,不把學生當成和自己等同的人來尊重,不把他們當成自己孩子般來愛護,因此,這種教師註定一敗塗地。而馬修取得了某種意義上的成功,他得到了學生的認可、同事的認可。

  在他被校長解僱時,害怕被關禁閉而不敢出來送行的孩子們在視窗揮動著小手,帶著祝福的紙飛機從視窗不斷地飛出來,宛若花兒朵朵。而那個在二戰中失去父母的小不點貝比諾,在馬修即將踏上離開的巴車時,跟著來了,乞求馬修老師帶他一起走,最終,出人意料地,馬修果真帶他走了。縱觀全片,教育是要有愛的,父母般的愛,手足般的愛,朋友般的愛。如今的教育理念是以人為本,這樣人性化的教育方式更需要有愛。正如母親不會因為孩子的美醜存在偏袒和私心一樣,做為老師,雖然一個班級幾十個孩子,他們的家庭環境、先天素質與自身努力程度都不同,但一定要做到一視同仁,尊重,信任,理解,熱愛每一個學生。

  老師的愛應該是一種博愛,愛你的每一位學生,關心他們的身體,關心他們的生活,關心他們的學習,關心他們的思想。誰都知道,老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是不可比擬的,一句鼓勵,可以讓學生感到無比的激動和自豪,天下的母親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樂,那麼老師也應該讓學生看到自己點滴的進步,體驗進步成長的快樂,增強繼續進步的信心。但教育又不是隻要有愛就可以的,也許誰都可以作一名教師,都可以去教授課程,但要教育學生的全面發展卻不是多數人做的來的。

  其實,教育也是一門高深的學問,需要你去慢慢的、小心的探索、發現。要像母親一樣容忍孩子一次次地“舊病復發”,還要針對不同的孩子,不同的性格採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要像母親一樣善於發現孩子們的長處,充分肯定他的點滴進步,對他們的長處要“小題大做、無限誇張”,永遠不說“你不行”,而是毫不吝嗇地說:“嗨,你真棒。”讓孩子在充滿鼓勵與期待的沃土中成長,決不能因為一點過失而讓孩子在指責聲中自卑地抬不起頭來。對於即將為人師表的我們來說,馬修給我們樹立了一個最好的榜樣。

  《放牛班春天》的電影觀後感6

  今天,學校照例又上了一節電影課,這節電影課我們看的電影是《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內容很奇妙而且又很感人,可以給人永久的回味。下面,就讓我來介紹一下這部電影的主要內容吧!

  它的主要內容是這樣:一個指揮家在他母親的葬禮中無意發現了馬修的日記。原來馬修是一名老師,一次馬修來到一個兇惡的校長、嚴厲的老師、頑皮的學生和嚴格的教學制度組成教養院進行代課。他偶然發現了孩子們的音樂天賦,於是他成立了一個樂隊。可是他最終還是被教養院開除了。但電影的結局是美好的,馬修和他的孩子們都找到了屬於他們自己的幸福。

  《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是使用了倒敘的方法來描述的。雖然這一部電影沒有華麗的道具,也沒有美麗的背景,可是,它依舊是深深的感動了我。我很喜歡這部電影中的馬修,我喜歡他的仁慈,更喜歡他的寬容。

  馬修的行為舉動,讓我想到一直在學習和生活中不斷的幫助和鼓勵我們的老師。雖然,有時老師是很嚴厲,對我們要求很嚴格,可是老師們肯定像馬修對他的學生一樣喜歡我們、愛我們。

  觀看了《放牛班的春天》這部影片,故事情節不僅使我們十分感動,從中也獲得了很多的收穫。

  《放牛班春天》的電影觀後感7

  《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已感動了無數人,因為這部電影有許多我們平時學不到的東西。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都有發光的那一面,只要你用心去挖掘,問題再大的人,也一定會成才。

  故事發生在四十八年前,一個叫馬修的人被派到“池塘之底”去做學監。“池塘之底”是一所專門收養問題少年的男子住宿學校。這個學校,有著無比厚重的鐵門,幽暗的教室,令人窒息的環境。在“池塘之底”,採用“行動-反應”的殘忍理念,體罰,關禁閉是最平常的事情,同學老師們已經失去了愛。而馬修改變了一切。他用一顆充滿愛的心來關愛,教育孩子們,他對學校殘忍的教育制度深惡痛絕。他辦了合唱團,讓孩子們在歌聲的感染下充滿歡笑,充滿愛。但是,幸福的生活也有結束的一天,當馬修被開除時,孩子們的歌聲伴隨紙飛機落下來,那一刻,我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馬修不是聖人,他只是一個小小的學監。但是,他用他的愛,他的無私,他的寬容,以及他的音樂去感染了那些表面上看起來調皮的問題學生。他使他們懂得了愛,他使他們懂得了生命的美好,他使他們懂得了勇敢去追求夢想!他用他純淨的音樂挽回了那些孩子們冰冷的心。他不求任何回報,他將他的愛獻給所有的孩子。而孩子們也在他的音樂中找到了人生的價值,懂得了人與人之間的尊重,友愛,與信任。老師可以造就學生,也可以毀滅學生。若馬修是前者,那麼殘忍的哈森校長無疑就是後者。哈森校長用暴力,用強權制度壓迫孩子們。愛玩是孩子們的天性,但是哈森校長殘暴的教育制度將他們的天性壓迫得可憐無助。雖然人無完人,但是人之初,性本善。只要用正確的方法引導他們,那效果一定比暴力、懲罰好得多。

  電影中的皮埃爾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皮埃爾,一個因為經常鬧事而被公立學校開除的單親家庭的孩子,有一些戀母情節。他自卑,他孤傲,他調皮,一個被稱為“有著天使的外表,但有著惡魔的內心”的孩子。他可以說是最大的麻煩製造者。但是,他並不壞,只是缺少愛。他有著驚人的歌喉,但是因為孤傲,他不在別人面前唱歌,還常常以戲謔的樣子讓自己出局。但是,他經常跑去無人的地方,讓自己的歌聲穿過教室,躍過學校,直達自由的天堂。直到有一天,他獨自唱歌被馬修發現,馬修督促他參加合唱團。馬修在適當的時候取消了他的獨唱部分,當在重要場合時,馬修讓他重新獨唱時,我們從他的眼中讀到了自豪,寬恕後的快樂以及一點點的感激。皮埃爾那異於常人的音樂天分,在馬修精心培育下,發揮得淋漓盡致!

  看完了影片,哈森校長的殘忍使我憤怒;馬修的善良使我欣慰;皮埃爾的改變使我感動;派皮諾的可愛執著使我高興。也許,這就是愛吧!有些東西是表面上看不到的,要用心去挖掘。就像裡面的孩子們,雖然表面上像一群壞學生,但是他們的心靈卻是最美好,最純潔的!正是他們,讓我們懂得怎樣用心靈去挖掘,怎樣用尊重去感化!

  《放牛班春天》的電影觀後感8

  《放牛班的春天》感動了大多數人,因為這就是電影藝術的魅力,好電影就是能讓人感動。

  事業失意落魄的禿頭音樂老師馬修來到“池塘底畔教育輔助院”任教,以一種完全不同的方式融入行為差池的孩子之間,給他們父親般的愛。組建合唱團,用音樂喚醒這些孩子們冷漠已久的心,也喚醒了他們對生活的渴望和熱愛。在表演等活動中找到自我,找回自信。馬修的理念是:“體育和音樂可使國家團結。”音樂和愛能使人得到教化,集體活動可以增強責任和使命感。歌聲滋潤了同學們的心田,讓善良與愛得到復甦,班級秩序得到恢復,調皮的孩子成為“學生”。該片將諸多理念,如“愛與尊重”、“讚美與期望”等都融入其中裡面有幾個鏡頭令人難忘:

  鏡頭一:笫一堂課調皮的莫翰奇在黑板上畫禿頭的馬修,被馬修發現後,並沒有大發雷霆,而是拽住學生莫翰奇說:“看我比你畫的更象”,在黑板上誇張式的幾筆就把莫翰奇的肖像勾出,一下就把學生們給鎮住了。

  鏡頭二:在課堂上馬修蹲在第一排與沉默寡言的小貝比諾交流,這樣更能開啟孩子的心扉。

  鏡頭三:多次孩子調皮,而校長要懲罰學生時,馬修都當面護著他們,超乎一般教師的對學生過錯的寬容。為了使傷害校工的學生免於被關禁閉,他“包庇”了該生,並把它作為教育的契機,讓其去醫務室服侍校工直到痊癒,讓這位孩子在內疚中悔悟。

  鏡頭四:每個孩子都感受倒自己的價值。最調皮的(後來成為指揮名家的莫翰奇嗓音非常好,擔任了合唱中的獨唱部分,孤獨不肯唱的小貝比諾擔任指揮助理,五音不全的一個男孩當“樂譜架”——讓每個人都有位置。

  鏡頭五:無惡不作的插班生馬丹,被校長冤枉偷了學校鉅款,遭到校長毆打,該生從警察局逃出來跑到學校放火,差點釀成大禍,充分說明冤屈會使人走極端,何況還是個無賴。

  影片結尾最感人的鏡頭是,當馬修被自私的校長開除離校時,儘管校長禁止孩子們送馬修老師,但當馬修從教室樓下走過時,從樓上教室視窗雪花般飛出一個個“飛機”——一封封感恩的紙條,在一陣悠揚的和唱聲中,只見教室視窗伸出了一排排天使班的小手在飛舞…看到這一幕,我不由得被震撼了,這不就是教師所能體會到的最高境界嗎?

  電影是浪漫的,是理想化的,但是卻是受歡迎的。因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遇見這樣一位老師,這樣一位給自己最多幫助的人。能夠遇上便是一種幸福,儘管這種幸福在現實中顯得這樣的奢侈,但是我們仍然會渴求得到。

  “池塘之底”裡的每一個孩子,他們擁有太多同齡人不曾體會的冰冷和無助。他們中有人每個星期六都會倚靠在鐵柵欄前,企盼著已去的父親來接他回家;有人害怕被拒絕,習慣性地用毫無奢求的眼神,不屑地看著這個世界;也有人點燃一支菸,把自己的希望和渴求全部燃盡,再用一切暴力和憤怒反抗冷酷和不公平。他們的父母在戰爭中死亡,他們的母親是未婚媽媽。壓抑在心靈最柔軟的地方的,是一種渴望被接納、被理解、被關懷的像薄霧一樣飄忽不定,轉瞬即逝的東西吧。只是長久的失望甚至絕望讓他們明白,這些,沒有可能光顧他們。

  不幸中的萬幸,“池塘之底”也光臨了馬修老師這樣一位太難得的光明使者。他用音樂催開了他們心中的花。我想這些孩子這麼小,即使有惡,又能夠壞到哪去?只是因為從來沒有人告訴他們怎樣才是正確的行為,沒有人願意用一點點的耐心教導他們所以才一錯再錯罷了。他們缺少的正是愛,就像佩皮諾是個孤兒,而莫杭治也只有殘缺不全的母愛,只需要一點點愛就足以點燃他們的心火,讓他們明白,自己原來不是活在地獄中,原來自己也是天使。

  當馬修老師把這些孩子組建成為一個合唱團,聽著他們那宛如空谷黃鶯般的甜美清亮的童聲合唱,看著他們那因為受到肯定鼓勵而分外專注的清澈的眼神,我的感受只剩下了心靈的沉醉:悠揚的歌聲中,放飛的童心、夢想、感激、懷念……這一切無不美得令人動容。

  馬修老師的寬厚仁慈,善良耐心,就像一縷縷春天的陽光,撫慰照耀孩子們殘缺受傷的心靈,還給他們了一個明媚溫暖的未來與世界。

【《放牛班春天》的電影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