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長城課後反思

長城課後反思

長城課後反思(6篇)

長城課後反思1

  隨著語文教學的改革,我們已逐步摒棄了傳統教學中教師講,學生聽的被動式的教學方法。現在倡導的學習方式是探究性學習。探究性學習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讓學生在學習的活動中去發現和探究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發展創新精神。我在上《長城》一課時,就運用了這一學習方法,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懂課文,掌握知識。

  一、創設情境,確定研究的主題

  一篇課文要解決的知識點很多,如果老師帶著學生一段一段去分析,不但要耗費很多的時間,學生學得也很被動。這樣下去,學生將會缺乏創新的精神,沒有自己的主見。所以,我認為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提煉出一篇課文的一個知識點或一個話題,再讀課文和閱讀課外的資料。當學生自己讀透、想好之後,與同學交流時,就會有自己的見解了。並且交流時,大家還可以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掌握到更多的知識。教學《長城》時,我由一組長城的圖片和音樂──《長城謠》匯入,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感受到了長城的雄偉、壯觀,然後學生談自己感受到了什麼。我出示幾位外國元首對長城的讚譽之詞,還叫學生從課文中找出作者對長城的讚歎。這樣很自然地引出這節課要研究的主題:為什麼說長城是世界歷史上一個偉大的奇蹟?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圍繞“為什麼說長城是世界歷史上一個偉大的奇蹟?”這一研究的主題,學生提出學習的方法。接著學生結合課文和自己收集到的資料進行理解分析,進行自學,然後在小組中交流學習收穫。最後大家彙報自己學習的收穫,或者提出沒弄懂的問題。在此過程中,作為教師的我是學生學習活動中的指導者、幫助者、諮詢者和學習夥伴。我引導學生抓住“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牆上的條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築長城的勞動人民來。”和“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這兩個重點句子,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的方法和讀書的方式,或單獨思考,或組成小組合作學習,體會句子的含義,深入理解“長城是一個偉大的奇蹟”這一主題,整個過程突出了學習者的主體地位。“為什麼說長城是世界歷史上一個偉大的奇蹟?”這一問題在自主、合作、交流的學習氛圍中很自然地解決了。

  三、調動和保護學生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激發潛能的動力。教師在課堂中,要展現自己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智慧,及時點撥指導學生的學習,多用鼓勵性的語言去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在教學中我創設了輕鬆愉快的環境,富有激勵性的點撥,及時到位、恰如其分的評價,都使學生全程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去。

長城課後反思2

  歷史性文字是中華文學的經典。所謂的經典,是指其為人類與本民族文化的精華,人類精神文明的凝聚點。引導學生從經典閱讀入手,可以培育其高尚的審美情趣,從人生一開始就佔據精神的制高點。經典閱讀會影響學生終身的學習和精神的發展。但由於歷史性文字無論是時間上還是故事背景方面,都與學生相距甚遠,因此,每當面對此類文字時,我們往往會發現學生的學趣驟然降低,甚至還會產生"厭學"的學習狀態。故,如何有效地發揮歷史性文字在教學中的作用,不得不成為了擺在老師們面前的一大難題。無獨有偶,我有幸聽了周老師的《長城》一課,讓我受益良多,現結合此堂課,淺談一下自己對教學歷史性文字教學的幾點想法:

  即讓學生有充分的知識準備。以前,許多教師習慣讓要上的課文先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等破題時才把它揭開。面對歷史性文字,我則認為完全沒有必要。學生有權利知道自己的學習內容並進行預習,或提前拜讀原著,或提前收集資料等,這樣的學習才是真正自主地學習,有效地學習。如這篇課文教學前,老師就可以組織學生圍繞"長城"課前收集資料,透過翻閱課外書,採訪,上網等方式多渠道地獲取了大量知識,間接地瞭解了許多事實。在此過程中,使學生由此及彼,不侷限於一節課,一本書,從而擴大學生資訊量的交流。這樣做,可充分發揮語文課本為工具書的作用,不僅加大了教學密度,而且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學習歷史性文字的興趣。

長城課後反思3

  讓孩子在“自己的世界”裡學習語文

  開學第一課——《長城和運河》,要讓學生了解萬里長城之雄偉、京杭大運河之壯麗、中華民族祖先之聰慧,我便帶了學掛圖、生字卡片走進了室:

  師:在我們,有兩大建築工程,一個像巨龍。穿行與東西,另一個像綢帶,連線著大陸南北,她們蔚為壯觀,堪稱“人間奇蹟”。你們知道她們的名字嗎?

  生齊答:長城、運河。(透過預習,孩子們早已知道了她們的名字)

  師:看看圖,結合你的預習內容,說說長城或者運河給你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出示學掛圖,指導觀察,意在讓孩子們感受到長城與運河雄偉、壯麗的特)

  生:長城很長!

  生:運河也很長!

  ……(對於孩子那簡單的回答我並不滿意)

  師:能不能說得具體一些呢?

  生:長城像一條巨龍穿行在大地!

  生:運河像一條飄落在大地的綢帶!

  ……(請了幾個孩子,都是拿課文中的原話來回答!對於長城的雄偉、運河的壯麗並沒有自己的體會。不禁有些失望!)

  我想:也許是初讀課文吧,學生對文字內容還不能徹底的感悟!於是乎,我和孩子們一起品讀了課文!學完課文後:

  師:誰來說說,長城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生:奇異。(還是有些失望)

  師:奇異具體表現在哪裡?請大家看看圖,然後結合課文內容說說。

  生:長城接連不斷,連綿起伏,像一條長長的龍。

  師:你講得真生動!她……還像什麼?(生興高采烈地看圖)

  生:像一條遊動的蛇。

  生:像一條彎彎曲曲的大街!

  師:太短了!(學生敞開思路,各抒己見。)

  生:像一條遊動的大蟒蛇。

  生:像一條穿行在大地的高速公路。

  生:像飛機劃過天空留下的一條白色的絲帶!

  ……(這時,孩子門的臉神采飛揚!我想:這時他們才是真正體會到的長城之奇異!)

  師:你們的想象太精彩了!但我覺得還是像“巨龍”好,請同學們幫老師找找理由!

  生:(沉思,翻開書本,再次閱讀文字,觀察插圖,尋找理由,這無疑又是一個探究的過程!)

  ………………

  反思

  我們的孩子大多生活在農村,許多孩子並沒有見過長城和運河。在他們的生活經驗中只有寬闊的街道、田間的小河……而這些與長城和運河又差之千里,學生對長城和運河的直觀感受唯有從書本的插圖中去獲取!但是插圖又未能盡顯其風姿,學生從單純的語言文字中又很難體會到其雄偉、壯麗,更難以激發真正的喜愛之情,更別說是產生互動,故學中感覺十分之遺憾!我們的材中有許多類似的與學生生活經驗脫節的學內容,我們師不妨寬容一些,不要急著加以否定,讓孩子們在“自己的世界裡”學語文,讓他們根據自己的想法,大膽的進行表達!可能把長城比作街道、高速公路並不合適,但是在孩子們的世界裡,那是感受新事物的又一方式!

  在我們的學中,多設身處地地為學生想想,讓孩子在“自己的世界裡”,在十分和諧、愉悅的氛圍中,讓學生自談、自探、自創、自得、自樂。在課文學活動中,讓他們在敢想敢說的空間裡長大,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自然會水到渠成!

長城課後反思4

  教材分析:《長城贊》是一幅長對對聯,敘述了長城悠久的歷史,描繪了綿亙萬里,雄偉壯麗的風光,讚美了“黎民百工”的聰明才智和堅強毅力,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認識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蹟,增強同學的民族自豪感,培養他們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學習作者從不同的觀察點抓住事物特點、由遠及近、由整體到區域性、按一定順序觀察事物的方法,並在觀察中展開聯想,培養同學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仔細體會文章字裡行間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背

  教學重點、難點: 1.指導同學掌握觀察事物的具體方法和如何在觀察的基礎上展開聯想。

  2.引導同學聯絡上下文,體會“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等重點句子的意思及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2課時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啟發談話,匯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都知道我國有世界聞名的萬里長城,有哪些同學去過長城?誰能把自身親眼見到的長城給大家描繪出來?並說說你在遊長城時有什麼感受。

  好,萬里長城的雄偉堅固給我們每一個到過長城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們深深地感到作為一箇中國人的自豪。那麼,今天讓我們透過《長城》這篇課文的學習,再次遊覽一下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吧!

  (二)檢查預習。

  (三)出示放大的長城彩圖或放映幻燈片,播放配樂朗讀,讓同學邊看邊聽,激發同學對課文學習的興趣。

  交流研討:對聯是從哪幾個方面讚美長城的?同學介紹自身蒐集到的資料與大家共享。

  指名讀課文 1、放映長城的圖片,播放歌曲《長城頌》讓同學形象感知長城的氣勢雄偉。

  2、精讀品味,語言賞析

  鼓勵同學充沛自讀,理解大意,瞭解對聯的對仗工整,音韻和諧,體味對中華長城和中華民族的讚美,洋溢著濃厚的民族豪情,注重有感情地朗讀和同學自主性學習的激發。

  (體會作者是如何將觀察畫面時發生的視覺形象與語言文字相結合,準確描述事物特點的 )

  (四)作業。 1.複習詞語。 2.讀課文。

  第二課時(一)匯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從中瞭解了長城的氣勢雄偉、高大堅固。現在,我們繼續學習課文進一步瞭解作者是怎樣在觀察中展開聯想,表達自身的感受的。

  (二)指名朗讀課文,邊讀邊想,作者是怎樣描述長城的?

  1.這一段共有幾句話? 2.默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聯絡上下文說說加粗字的意思。

  3.齊讀,再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討論:為什麼說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蹟”?

  (提示:因為:①長城是那樣氣勢雄偉;②長城是那樣高大堅固;③長城顯示了我國勞動人民偉大的智慧力量。所以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獨一無二的,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五)齊讀課文(六)指導背誦。

  (背誦方法提示:兩個自然段共四句話,按句子背誦,第1句話背熟後,再背第2句,依次背第3句、第4句,然後再串連背誦,邊讀邊考慮邊記憶。)

  (七)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背誦課文第3、4自然段。

  板書設計形態 像條長龍

  長城 構造 高大堅固 氣魄雄偉、偉大奇蹟

  聯想 血汗、智慧凝成

長城課後反思5

  《長城》這課主要是讓學生了解長城是世界文化遺產,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但我感覺到,長城對現在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在情感上,空間上還是有一定的距離的,所以在設計這一課的教學時,我把著力點放在拉近學生和文字之間的情感距離上,透過教學實踐,我感覺到這種處理還是比較恰當的。

  課堂中我採用了迴文教學的設計,引導學生理解“多少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蹟。”這句話。那麼,這句話就成了我課堂教學中的中心句。接下來,引導學生從遠看長城、近看長城、建造長城的偉大人民三個方面一次次地理解感悟這個句子。在教學中,學生對中心句子的理解是層層遞進,朗讀也是一次比一次更有激情。

  課文重點介紹了長城的兩個特點,遠看像長龍,近看高大堅固。在讓學生學習這兩個特點時,我嘗試先從圖入手,再回到語言文字中咀嚼、品讀。如學習長城的長時,我先讓學生看圖,談感受,再抓住語言文字“一萬三千多里、蜿蜒盤旋”等進行品讀感悟。對於“一萬三千多里”課文中僅僅以數字的形式出現在學生的眼前,我感覺太單薄了,於是我設計了從兩方面入手理解這個詞語。一是抓住課文中“從東頭的三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讓學生到地圖上去找一找長城經過的省市,讓他們感受這個數字有多長。二是補充資料,曾經有一個人徒步走長城,共用了508天。這樣這個數字的概念一下子就在學生心中厚實起來了。

  在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時,我透過板畫先讓學生了解了長城的結構,“垛子、嘹望口、射口、城臺”分別在什麼地方?幹什麼用?這為學生理解後面“勞動人民的智慧”埋下了伏筆。抓住“條石、城磚”補充澆築的東西來感悟長城的高大堅固。

長城課後反思6

  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尤其是對於歷史性文字,由於學生對書本內容的背景瞭解是甚少的,很難有效的投入到此情境中,這就要求老師透過一系列的語言和肢體表達引導學生學會"身臨其境",同時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在這堂課中,周老師那親切的教態,嚴謹的教學語言,層層遞進的教學環節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無怪,整堂課上時時讓我們欣賞到了孩子們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的動人姿態。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而孩子們的"情"一旦激發,他們口中的答案必將是一個個預想不到的驚喜。"激情"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為了實現實踐的有效性,周教師就針對學生的喜好進行了課外實踐題:請學生們去收集"長城到底給我們中華民族帶來了什麼"的有關書籍。為了解決自己熱衷的問題,相信學生定會做很多自己願意的工作,如到圖書館,網上搜集資料等等。由於這些活動多是學生自己選擇的,所以在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同時,也帶給學生由衷的快樂。對問題的答案教師並不做統一要求,而重在有自己的思考觀點。學生可以探索,可以懷疑,可以批判,也可以標新立異。也許正是這種自主的精神,孕育出創新的火花,也使語文對學生產生了巨大吸引力。

【長城課後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