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金融/投資/銀行/保險/財會> 基金投資不適宜頻繁操作

基金投資不適宜頻繁操作

基金投資不適宜頻繁操作

  基金投資,是一種適合中長期的投資。它投資的核心是對市場中那些中長期的戰略投資品種進行佈局和把握,藉助基金公司的專業優勢,挖掘質地優秀的上市公司,並進行持續的跟蹤。基金會根據行業或公司實際情況的變化,對所持有的證券品種進行調整和最佳化,進而實現比較穩健的投資收益。所以,基金不適合進行頻繁的波段操作。

  1、獲利空間較小

  通常,一隻基金會投資幾十種甚至上百種股票,可謂是一籃子股票的組合投資。因為基金的投資比較分散,所以短期收益不會像單隻股票一樣高。此外,股票型基金倉位是有限制的,一般只有60%-95%的倉位用來投資股票,同時會保留一定量的後備資金,以便應對市場中不確定因素的影響。那麼在短期內,如果股票漲了10%,那麼倉位為80%的股票型基金因為倉位限制的關係,只能獲得80%的投資收益。

  可見,短時間內基金的獲利空間要比股票小,那麼投資者高拋低吸、波段操作的空間也要小於股票投資。

  2、交易成本較高

  基金申購和贖回的'手續費比股票的交易費要高。股票交易一次僅需要0.2%-0.3%的手續費,而基金買賣一次就需要支付2%左右的手續費。如果一隻基金的年收益達到15%,但是投資者在一年之內買賣5次,就要支出10%的投資成本,投資這隻基金的實際收益就降低到了5%。在美國的基金市場,1984年到1998年的14年間,美國共同基金平均收益超過500%,但是一般投資者的收益僅為186%,餘下的那314%的收益則是由頻繁的買賣而損失掉的。這就是市場給“勤快人”的教訓。

  3、短線交易的收益把握不準確

  開放式基金是採用未知價法進行交易的。投資者在買賣的時候並不能確切地知道自己能夠買到多少基金份額或賣出後能得到多少現金,即買入和賣出時不知道交易價格,因此對短線交易收益的把握是不準確的。可見,基金不是一種讓人透過投機獲得短期收益的工具。投資基金,只有在相對長期的投資過程中,市場波動的風險才能被較大化地稀釋;投資者才能更充分地分享社會經濟增長的成果,讓投資資金實現複利的增長。

  4、股市牛、熊轉換,不可捉摸

  股票市場呈現牛、熊交替不斷變化的過程,沒有規律可言。以中國A股市場從1991年到2012年發展歷程為例,大致經歷了7波牛、熊轉換,平均一波轉換頻率為2-3年。但具體的時間點,即使是專業的機構投資者都很難把握,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更是難上加難。因此,試圖透過波段操作來獲得超額收益,風險還是明顯較大的。

【基金投資不適宜頻繁操作】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