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演講稿> 勵志故事演講稿

勵志故事演講稿

關於勵志故事演講稿範文彙編5篇

  演講稿是在一定的場合,面對一定的聽眾,演講人圍繞著主題講話的文稿。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中,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演講稿,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份恰當的演講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勵志故事演講稿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勵志故事演講稿 篇1

  20年前,一位來自德國的太極拳愛好者托馬斯,慕名找到我國著名太極拳師李大師拜師。托馬斯一見到李大師,當即就雙膝跪地,用一口不太流利的漢語請求李大師收他為徒。

  熟悉李大師的人都知道,他收徒的條件極為苛刻,可謂寧缺毋濫。如果沒有十二萬分的虔誠,沒有良好的體質,沒有很高的悟性,縱然你自認為自己是一匹千里馬,卻依然很難得到伯樂的賞識。

  托馬斯的虔誠心倒是十足,體質也很健壯,但就是悟性不高,這一點非常致命。習武之人如果沒有很高的悟性,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活學活用,別說將來有所創新了,就是發揚光大也很難。

  李大師搖搖頭,對托馬斯說你走吧,現在太極拳在中國正日漸普及,街心花園裡有的是太極拳愛好者,你去和他們學一學,能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就行了。至於想做太極拳傳承人,你的悟性不足以能讓你擔此大任。

  托馬斯見狀,辭別李大師就匆匆走了。誰知一年之後,托馬斯再次來到李大師面前,請求收他為徒。與上次不同的是,托馬斯再回來漢語水平提高了很多。李大師好奇地問你不是走了嗎,怎麼又回來了?

  托馬斯說我沒有走,上次您考我的問題我之所以答不上來,不是因為我的悟性不高,而是我的漢語不過關,對中國的太極拳歷史瞭解得也不夠全面透徹。我這一年在北京專門學習漢語,也讀了不少有關太極拳方面的著作,請大師重新考我,再給我一次機會。

  一年?一年的時間就算你不吃不喝不睡,對於博大精神的中國文化來說,你托馬斯又能學到多少東西,李大師心存疑惑。可當他考問托馬斯時,卻讓他大吃一驚,托馬斯不僅每個問題都能對答如流,而且還有自己對太極拳獨到的見解。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何況還是中國著名的太極拳師,說出去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不能言而無信再收回來了。就這樣,托馬斯拜師成功了。拜師成功後的托馬斯,學拳十分用功,用李大師的話說,托馬斯持之以恆的毅力,比他那些國內的徒弟都要驚人。

  這一年裡,學拳,讀書,交流心得,托馬斯把每天的生活都安排得井井有條。有時一個姿勢,托馬斯能整整保持上一天,滴水不進,飯也不吃。當李大師問托馬斯短短的一年怎麼就把基本功練紮實了,托馬斯說他每天清晨都要在北京的一些街心花園裡觀摩別人練習太極拳,如果遇到一些有實力的高手,就觀摩得更仔細些,晚上回到宿舍再反覆練習。

  哦,一邊學習漢語,一邊研讀太極拳著作,還要觀摩並習練太極拳,你每天睡幾個小時?李大師問。四個小時,雖然這一年吃了不少苦,但想起要向您拜師,就不覺得苦了。托馬斯回答李大師時,看到了師父的眼睛裡亮晶晶的。

  托馬斯回國後,每天都要打一個越洋電話問候師父,繼而又問哪一套拳法哪一個姿勢應該怎麼做。師父問你工作那麼忙每天都堅持練拳嗎?托馬斯說,中國不是有句古話叫“學習就像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嗎,我沒有過目不忘的本領,也不能每天與師父見面親自請教,所以就只能在電話中麻煩師父了。

  麻煩?對於勤奮好學的徒弟,這世上哪一個師父的心裡會覺得麻煩,他高興還來不及呢。待一年後托馬斯再來到中國,一招一式居然練得絲毫不差,在推手時,居然把入門較早的.一位師兄給推倒了。

  師兄不服,再來。再輸。師兄向師父抱怨,當初您不是說托馬斯悟性不高嗎,我看他悟性一點也不低。師父說,托馬斯的悟性的確不高,但他做事比你們任何一個人都要認真。為師有個問題這麼多年也沒搞明白,我一直認為人的悟性是天生的,卻忘記了“勤能補拙”這句良訓,人啊,只要認真,就沒有做不成的事,這世上哪有那麼多天才,許多大成就,不都是普通人通過後天的認真努力完成的嗎?

勵志故事演講稿 篇2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我是xxx,來自管理學系XX級財務管理1班,我的格言是保持一如既往的熱情,微笑向前看!

  我來自一個普通的家庭,家境雖不算貧困,同時他們很嚴格要求我的學習,所以從小成績就不錯,中考時考上了市重點高中,三年的目標就是高考,考上理想大學是我從小到大的夢想。但是天意弄人,可是我不會放棄,我會透過考研來實現自己的夢想。時到現在,兩年了,放榜的那刻和那晚的情景時時刻刻地浮現在我的腦海中,那種罪惡感時時刻刻警惕著我向前跑,從那時候開始,我變得不愛說話。很慶幸的是,開學初受到輔導員和很多老師的鼓勵,他們鼓勵我積極勇敢面對生活的挫折,勇敢地接受現實,勇敢地生活。

  在那段黑暗的時間裡,為了防止自己胡思亂想,我每天都往書店跑,看過一本書叫《談悔恨》裡面有一段很深刻的話——時間是往前走的,鐘不可能倒著轉,所以一切事只要過去,就再也不能回頭。這世界上即使看來像回頭的事,也都是面對著完成的。我們可以轉身,但是不必回頭,即使有一天,你發現自己走錯了,你也應該轉身,大步朝著對的方向去,而不是回頭怨自己錯了。

  再苦再累,只要堅持往前走,屬於我的風景終會出現,只要是自己選擇的,那就無怨無悔。青春一經典當,永遠無法贖回。過去只能用來回憶,別沉迷在陰影中。每個人的人生都是充滿挫折,沒有誰的人生是平平坦坦,我們要感謝挫折給予我們的磨練。

  不管什麼事情,我們都不必遺憾,若是美好,叫精彩,若是糟糕,叫經歷。其實我是應該感謝自己有這麼一個經歷,讓我知道人生並非一帆風順的。

  為了消磨內心的消極情緒,我全身心地投入到大學裡面,給自己制定了一個詳細的計劃,每個階段要做什麼,都滿滿地規劃好。 接下來我將從工作學習思想生活實踐素質六個方面講述一下大學兩年的所得。

  1、路漫漫其修遠,皆上下而求索。大一我加入了學生會、小組、協會三個不同性質的組織,大二的時候競選當上了數學建模協會副會長一職,班上連續兩年擔任班長一職。一直以來,恪盡職守是我工作的準則,“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是我做人的準繩。工作上認真負責熱情,“在其位、謀其職”是我工作的宗旨。擔任班長期間,帶領班級向前衝,不管是學習成績、考證透過率,還是文娛活動和各種比賽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班級英語四級透過率全校最高。班級獲得了先進班集體稱號,現在正申請先進團支部稱號。而所在的宿舍被評為文明宿舍。

  2、學業精於勤奮,行動成於思考。學習一直都是我最看重的,為了掌握專業知識,堅持做到不遲到不曠課,上課認真聽講,鑽研專業課知識。此外,要求自己多看書,學習一些其他專業的知識,爭當一名符合時代要求的複合型大學生。在參加3個部門加上班長一職,還要不落下學習,這兩年我都是和時間賽跑,為了擠出時間閱讀來增長見聞,每天我會選擇在中午放學的半個小時,先不去吃飯而走去圖書館閱讀報刊雜誌。也許我們會覺得六點起床很困難,背單詞很困難,靜下心很困難。但是總有一些人,五點可以起床,背單詞,讀書。誰也沒有超能力,但是自己可以決定一天去做什麼事情。

勵志故事演講稿 篇3

  很多人都讀過這樣兩句詩: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王、謝是晉代聞名遐邇的兩大家族。王家是以王羲之為代表,是名流千古的一代書聖。“清風入袖,明月入懷”,人們用絕妙的比喻形容王羲之的書法,他作品的筆法、墨氣、行款、神韻,無不為後人讚歎景仰。他是一個沒有真跡存世的大書法家,然而後人對他的書法作品卻是推崇備至,如痴如醉。他的故事也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王羲之7歲練習書法,勤奮好學。17歲時他把父親秘藏的前代書法論著偷來閱讀,看熟了就練著寫,他每天坐在池子邊練字,送走黃昏,迎來黎明,寫完了多多少少的墨水,寫爛了多多少少的筆頭,每天練完字就在池水裡洗筆,天長日久竟將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這就是人們今天在紹興看到的墨池。

  王羲之練字專心致志,達到廢寢忘食的地步。他吃飯走路也在揣摩字的結構,不斷地用手在身上劃字默寫,久而久之,衣襟也磨破了。王羲之小的時候,有一次吃午飯,書童送來了他最愛吃的蒜泥和饃饃,幾次催他快吃,他仍然連頭也不抬,像沒聽見一樣,專心致志地看帖、寫字。飯都涼了,書童沒有辦法,只好去請王羲之的母親來勸他吃飯。母親來到書房,只見羲之手裡正拿著一塊沾了墨汁的饃饃往嘴裡送呢,弄得滿嘴烏黑。原來羲之在吃饃饃的時候,眼睛仍然看著字,腦子裡也在想這個字怎麼寫才好,結果錯把墨汁當蒜泥吃了。母親看到這情景,憋不住放聲笑了起來。王羲之還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呢!聽到母親的笑聲他還說:“今天的蒜泥可真香啊!”

  提到王羲之不得不提到《蘭亭序》,東晉有一個風俗,在每年陰曆三月三,人們必須去河邊玩一玩,以消除不祥。東晉永和九年的三月初三,王羲之邀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位文人雅士聚於會稽山陰的蘭亭飲酒作詩。42位名士列坐溪邊,由書僮將盛滿酒的羽觴放入溪水中,隨風而動,羽觴停在誰的位臵,此人就得賦詩一首,倘若是作不出來,就要罰酒三杯。正在眾人沉醉在酒香詩美的回味之時,有人提議不如將當日所做的三十七首詩,彙編成集,這便是《蘭亭集》。這時眾家又推王羲之寫一篇《蘭亭集序》。王羲之酒意正濃,提筆在蠶紙上暢意揮毫,一氣呵成,名噪天下的《蘭亭序》由此而生。

  每每提到王羲之,大家都會羨慕他的成就、驚歎他的天賦,但是他成功背後更多的是汗水與勤奮。愛迪生說過:“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充分證明 “天道酬勤”這個自然規律,它決不虧待勤奮的人。一個不願付出艱苦勞動的人、一個甚至不肯揮灑汗水的人只能虛度年華空白少年頭。人類歷史創造了兩類天才:一類聰明絕頂,一類終生勤奮。而歷史對後者格外垂青。因此,你若立志創造一番事業,那麼,勤奮之舟則是萬萬不能棄之不用的。

  最後,我想用《周易》裡的一句話作為結語,與大家共勉: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勵志故事演講稿 篇4

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後,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助知縣緝拿兇手,為民除害。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為長大以後斷案如神,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矗

勵志故事演講稿 篇5

  張海迪1955年出生在山東半島文登縣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裡。5歲的時候,胸部以下完全失去了知覺,生活不能自理。醫生們一致認為,象這種高位截癱病人,一般很難活過27歲。在死神的威脅下,張海迪意識到自己的生命也許不會長久了,她為沒有更多的時間工作而難過,更加珍惜自己的分分秒秒,用勤奮的學習和工作去延長生命。

  她在日記中寫到:“我不能碌碌無為地活著,活著就要學習,就要多為群眾做些事情。既然是顆流星,就要把光留給人間,把一切奉獻給人民。”

  1970年,她隨帶領知識青年下鄉的父母到莘縣尚樓大隊插隊落戶,看到當地群眾缺醫少藥帶來的痛苦,便萌生了學習醫術解除群眾病痛的念頭。她用自己的零用錢買來了醫學書籍、體溫表、聽診器、人體模型和藥物,努力研讀了《針灸學》、《人體解剖學》、《內科學》、《實用兒科學》等書。為了認清內臟,她把小動物的心肺肝腎切開觀察,為了熟悉針灸穴位,她在自己身上畫上了紅紅藍藍的點兒,在自己的身上練針體會針感。功夫不負有心人,她終於掌握了一定的醫術,能夠治療一些常見病和多發病,在十幾年中,為群眾治病達1萬多人次。

  後來,她隨父母遷到縣城居住,一度沒有安排工作。她從保爾·柯察金和吳運鐸的事蹟中受到鼓舞,從高玉寶寫書的經歷中得到啟示,決定走文學創作的路子,用自己的筆去塑造美好的形象,去啟迪人們的心靈。她讀了許多中外名著,寫日記、讀小說、背詩歌、抄錄華章警句,還在讀書寫作之餘練素描、學寫生、臨摹名畫、學會了識簡譜和五線譜,並能用手風琴、琵琶、吉他等樂器彈奏歌曲。現在她已是山東省文聯的專業創作人員,她的作品《輪椅上的夢》問世,又一次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 認準了目標,不管面前橫隔著多少艱難險阻,都要跨越過去,到達成功的彼岸,這便是張海迪的性格。有一次,一位老同志拿來一瓶進口藥,請她幫助翻譯文字說明,看著這位同志失望地走了,張海迪便決心學習英語,掌握更多的知識。從此,她的牆上、桌上、燈上、鏡子上、乃至手上、胳膊上都寫上了英語單詞,還給自己規定每天晚上不記10個單詞就不睡覺。家裡來了客人,只要會點英語的,都成了她的老師。經過7、8個年頭的努力,她不僅能夠閱讀英文版的報刊和文學作品,還翻譯了英國長篇小說《海邊診所》,當她把這部書的譯稿交給某出版社的總編時,這位年過半百的老同志感動得流下了熱淚,並熱情地為該書寫了序言:《路,在一個癱瘓姑娘的腳下延伸》。

  以後,張海迪又不斷進取,學習了日語、德語和世界語。海迪還盡力幫助周圍的青年,鼓勵他們熱愛生活、珍惜青春,努力學習為人民服務的本領,為祖國的興旺發達獻出自己的光和熱。不少青少年在她的輔導下考取了中學、中專和大學,不少迷惘者在與她的接觸中受到啟發和教育變得充實和高尚起來。張海迪在輪椅上唱出了高昂激越的生命之歌,這支歌的主旋律是:一個人生命的價值在於為祖國富強、人民幸福而勇敢開拓、無私奉獻.

  路,在一個癱瘓姑娘的腳下延伸……你是否能跟上?

【勵志故事演講稿】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