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後感> 在反思中成長讀後感

在反思中成長讀後感

在反思中成長讀後感5篇

  教師並不是理所當然的教育者,也不是做好了充分準備才去做教師的,而是需要在實踐中持續不斷地學習,“教學相長”,逐漸地形成實際的教育教學能力,領悟教育的真諦。下面是小編我為您準備的“《在反思中成長》讀後感”,歡迎參考,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在反思中成長讀後感篇1

  著名教育家葉瀾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可能成為名師。”這句話非常實在,俗話也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在日常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們常常會萌生一些好的想法,有時偶然的教育情境會激發出獨特的教育教學策略。

  有人曾經說過,經常反思的教師會放棄一些不太有效的教學方法,而接受最新教研成果。但自己在備課時或與同事聊下節課的時忽然出現一個好的方法,當聽完之後卻沒有記下來,到過了一段時間後卻又忘記了,恢復原來的教學方式。幾次的經歷讓我意識到教學效果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但也給了我不斷奮鬥的動力,在以後的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提高。以前曾聽說過,靈光的閃現如果不及時記錄和整理,稍縱即逝,教師智慧的結晶將被無情地埋沒。當我們開始重視反思的時候,大家會發現,我們的理論水平慢慢提升了,教學中的不足之處漸漸改善了。所以,我們應該養成“記下一句話”的習慣,當有好的構想閃現或是教學策略有效時,我會用一句或一段話來記錄,等有空的時候,稍加整理,就是一篇隨筆,日積月累,便成文章。

  我認為每天應從以下幾點反思,相信會有改變。

  1、列舉課堂中的三個優點,列舉要改變的事情,以及如何改變。

  2、關於教學內容的反思:課程的主要目標是什麼;學生對什麼內容學的比較好,什麼內容學的不好,為什麼;課堂的內容是否有趣,是否適合課堂教學。

  3、關於授課課程的反思:我講了多長時間;學生講了多長時間;誰說得多,為什麼;還有沒有能幫助學生學到更多知識的活動或方法。

  4、如何使一名優秀的學生做到更專心聽講;如何使一名後進生做到認真聽講。

  成長是一個過程,永無止境;反思也是一個過程,永無終點。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反思,努力提高教學反思的水平和能力。

  在反思中成長讀後感篇2

  《在反思中成長》是一本由幼兒園一線教師寫的可讀性較強的書。書中的一篇篇案例體現了作者的真心和細心,體現出一線教師在平凡的工作中發現的不平凡,融合了他們對教育現象的理解和對事件深層意義的思考。一個個富有教育意義的小故事,給人以啟發,讓人產生共鳴。

  一、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是幼兒園教師的第一要務

  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去理解孩子,體會童心,是當好幼兒園教師的第一要務。書中有許多案例都說明了這一點。比如《讓你再咬我!》這則案例中的孩子因為口腔潰瘍,吃餃子時嘴巴疼而對餃子生氣了,說這是餃子咬了她的嘴巴,這正是孩子幼稚可愛的想法。一般的人聽到這句話可能會覺得很奇怪,甚至會覺得這是孩子不想吃飯故意搗亂,但是案例中的這位老師卻非常細心,她能夠從孩子的角度出發,想到孩子這樣做肯定是有原因的。

  經過仔細觀察,她發現了孩子口腔潰瘍的真相,從而理解了孩子的行為,避免對孩子妄加批評,不僅使孩子的健康得到了保障,而且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沒有使孩子受到委屈。孩子對世界充滿好奇的特點決定了他們的很多言行在大人看來可能是很怪異的,有時甚至會覺得是不可理喻的,但是隻要你把自己放在孩子的位置,從他們的角度思考問題,你就會明瞭一切。這需要教師有耐心,當發現孩子有異常行為時,教師第一反應不應該是生氣和責備,而應該是冷靜觀察和分析。比如在《種子發芽了》這則案例中,孩子“拔苗助長”的行為在大人看來是非常荒唐的,但是這種貌似“荒唐”的行為背後隱藏著孩子的好奇和探究的願望。幸好案例中的老師能夠巧妙地引導孩子,幫助孩子認識到自己行為的後果,還幫助孩子認識到了植物生長的客觀規律。

  書中還有許多短小精悍的案例反映出孩子們非常喜歡與老師親密接觸,但他們常常會為此發生爭搶。如爭拉老師的手,爭站離老師最近的地方,爭讓老師梳頭等。如果老師不理解,可能會埋怨孩子在故意搗亂或不聽話。但老師如果能夠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那就會是另外一種解決辦法,比如在平時的活動中增加一些與孩子身體接觸的動作,摸摸孩子的頭,拉拉孩子的手,或者用眼神和孩子交流,讓孩子感覺到老師是關注他的,老師是喜歡他的。老師時不時地向孩子傳遞老師愛他的訊號,會使孩子獲得滿足感和安全感,有利於良好的師幼關係的建立。

  二、孩子的背後有一個家庭生態系統,家園合作是尋求問題解決的有效途徑

  孩子是生活在家庭這個生態系統之中的,孩子的行為會受到家庭生活的影響,比如孩子待人接物的態度和舉止會受父母教養方式的影響,孩子的情緒狀態會受到父母情緒的影響等。所以,不能孤立地看待孩子的某些行為問題。對孩子出現的異常行為,教師不要輕易下結論,要廣泛收集資訊,深入查詢背後的原因,尤其是要和家長溝通,家園合作才能真正解決孩子的問題。

  《不願認錯的東東》中寫道,東東異常調皮搗蛋,經常惡作劇嚇唬別的小朋友,對老師的批評和要求從來都是滿不在乎的,可以說這是一個老師眼中的“問題兒童”。但是案例中的老師非常細心,她能夠查詢到孩子異常行為背後的原因,深信每一個傷害別人的孩子都隱藏了一顆受過傷的心。於是,老師對東東伸出了愛心之手,透過家訪瞭解到孩子出現問題的原因是家庭教養方式不一致。透過不斷地與家長溝通,以及在幼兒園給予孩子及時的肯定和鼓勵,園所和家庭的教育形成了合力,雙管齊下,這個孩子慢慢發生了改變。

  教育實踐中,有些孩子身上經常會出現一些問題行為,老師要做好家長工作,一起尋找問題產生的原因。家長工作做得細緻了,家長就能全面關注孩子的發展,孩子的問題也能迎刃而解了。

  這本書啟示我們要善於從小事情中總結和思考,感受和體會。這裡,關鍵是要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善於把握事件的意義,做一個生活中的有心人。教師將自己的教育實踐和身邊發生的小事記錄下來,在寫作的過程中對事件進行梳理,引發思考,從而將理論與實踐結合,把行動的過程作為研究的過程,持之以恆,就能夠從簡單的事情中看出端倪,使自己的思想和認識更加深入,增強自身的職業敏感度。只有讓思考伴隨平凡的日常教育工作,伴隨教育行為的記錄,教師才能在反思中獲得專業的成長。

  在反思中成長讀後感篇3

  經常聽到家長們反映,說自己家的寶寶把老師的話視為聖旨,無論老師發表什麼樣的言論永遠都是“真理”。在日常生活當中,作為老師的我們,也難免會有這樣的語言習慣,即能怎麼樣或者必須不能怎麼樣,對錯都在老師的話語之間得出了鑑定。

  我們班級裡的昆昆是個特別有正義感的孩子,很勇敢。如果班級裡某某小朋友受到別人的欺負時他總會像個小英雄一樣,保護別人。但他的方式總是會引起別的小朋友的反感,甚至有的時候會傷及到別人。一面為了想要發揚昆昆的正義感,但另一方面又想讓昆昆能夠換一種方式去“伸張正義”,我感到一些棘手。終於一件事情的發生,使得這個問題不得不去面對了。那天,昆昆正在和別的孩子一起觀察小烏龜呢,小烏龜爬在烏龜爸爸的身上,真有趣。也許是出於對烏龜寶寶的喜歡、可能也許是為了保護烏龜爸爸,突然,洋洋的小手不自覺的伸向了那兩隻烏龜,想要把它們拎出來,昆昆看見了,顯得特別的憤怒,一下子就把住了洋洋的手,並且把洋洋往自然角外面拽,想讓他趕緊離開小烏龜。洋洋被他都拽到地上了,可昆昆還是沒有一點鬆手的意思。我看到了這一情景趕緊制止了昆昆,昆昆特別著急地對我說:“老師,洋洋他傷害烏龜,我要保護他!!!!”看到這裡,我有點生氣,要讓昆昆道歉,可是昆昆依舊重複著那句話,他覺得他的想法和做法是非常正確的。可此時,我轉念一想,那句想要保護動物的鏗鏘有力的話語把我想要批評昆昆的話先吞了回去。我明白,簡單粗暴的方式去面對眼前的昆昆是什麼作用都起不了的,甚至還會引起他的反感。

  我拉著昆昆的手,微笑著讓他坐到我的旁邊,輕輕地拍著他,剛剛還情緒激動的昆昆,此刻變得安靜了。我與昆昆討論起了這件事情,昆昆也很樂意把事情的經過講給我聽,在集體中,我表揚了昆昆的勇敢、正義,同時也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夠和睦相處,知道動武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讀《在反思中成長》一書時,也發現了類似這樣的案例,面對調皮的孩子,捉弄同伴無所不能,並且不認錯,細心的老師的做法給與了我處理此類事件的啟發。

  首先可以利用家訪瞭解孩子的家庭環境,也許這樣“調皮”孩子的家長也可能是非常權威性的,管教嚴厲,認為不打不成才,所以處理一切事情都是以武力來解決。這樣不正確的教養方式,一定要讓家長清楚地瞭解到這對孩子的成長是有害無利的;其次,老師還要抓住這個寶寶的“閃光點”,如我們班級的昆昆是個非常愛幫助別人的人,那麼老師可以讓昆昆擔當起“樂於助人”小標兵,給他戴上我們班級裡特有的標誌頭飾,讓昆昆繼續幫助別人,同時也鼓勵別的孩子努力幫助別人,爭取也當上“樂於助人”小標兵。讓昆昆經常得到表揚,以正面的方式教育他。

  筆者所舉的這個例子,雖然很常見,雖然很簡單,但處理的方式卻值得我們去深思,如果我們反其道行之,簡單粗暴的對待孩子的“傷害行為”,相信孩子不僅不會有所改變,甚至還會“變本加厲”的更加粗暴。也許他的初衷是好的,但是這樣的方式會使得一個善良的孩子變得陌生。任何一個人都不希望孩子變成那樣,我們不需要單純直接地告訴孩子對或錯,只要你、我多用心、用愛心、用耐心,使孩子得到一些轉變。

  在反思中成長讀後感篇4

  孩子的世界有自己的規則,孩子們純真,無數人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嚮往。它比成人的世界更加清純聖潔,比天堂更無憂無慮、繽紛多彩,充滿神話色彩和童趣,充滿著快樂和朝氣……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做過一首詩:“人人都說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倘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還要小。”可見,孩子的世界是值得我們去探索,值得我們去解讀。作為一位幼兒園老師,我有的時候也會產生許許多多的疑問。

  為什麼有的孩子會一直尿褲子?

  為什麼有的孩子不願意安靜地入睡?

  為什麼有的孩子會把別人的玩具放進自己的抽屜?

  這些行為不是盲目的,而是代表了孩子們內心的需求,透過這些看似有點不太正常的表達需求的方式,我們從中可以瞭解到許多關於幼兒的資訊。

  面對犯錯的孩子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每一個孩子都可能犯錯,原因有所不同,教師不應該一味地責罵幼兒,而是應該用親切的態度詢問幼兒具體原因,瞭解孩子們心中真正的想法,才能找到真正的解決方法。

  面對敏感的孩子:

  有的時候,我們在放學的時候與家長聊起寶寶在園的一些日常表現,就在這不經意之間,給孩子的心理也可能造成一些變化。老師的一個眼神、一句話語、一個疏忽,都會帶來很深刻的影響。每一位孩子都很敏感,幼兒與成人之間的認知水平不同,成人眼中的大事可能是孩子們認為的小事,而成人認為的小事在孩子們心中卻是大事,因此教師不能以自己的尺度或角度衡量幼兒,更不能將自己的想法強加於孩子。

  面對行為反常的孩子:

  面對行為反常的孩子,我們往往處理起來不那麼容易。《在反思中成長》這本書中,都呈現出了許多這樣的現實案例。透過集中的歸納,我總結了一些方法:

  1、透過與家長的溝通,瞭解孩子的反常行為,以及行為背後的原因;

  2、向幼兒表明自己心目當中對其更多的關愛,使幼兒產生安全感和自信心;

  3、善於用孩子能夠理解的語言幫助孩子解答各種問題;

  4、在同伴面前肯定孩子的進步,給予鼓勵。當然具體事例還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處理。

  犯錯、敏感、反常的孩子並不是讓人頭疼的孩子,只是要求我們老師要多一份寬容、包容,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孩子帶來的許多種可能性。

  《在反思中成長》讓我懂得了成長的目的、成長的方法、成長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及如何去解決。孩子就像是一隻等待生長的小種子,需要我們耐心的照料、呵護,它才會發芽、開花、結果。重要的是不能帶給小種子一絲傷害。所以,我們幼兒園老師要理解孩子、觀察孩子、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享受快樂!

  在反思中成長讀後感篇5

  在禮炮滿天,牛氣沖天的新年裡,感覺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又大了一歲,總感覺是不是讀的書也應該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呢?這時我偶然發現書桌上放著一本新書,那是自己在放寒假前網上郵購的書籍《在反思中成長》,因為自己當時也在關於寫閱讀反思的筆記,所以看到這本書是關於寫反思的,而且和自己的專業領域又相符合,二話沒說的就把它買了下來。

  我翻開目錄已及選讀了幾篇文章,大致先了解了此書的寫作方向,發現書中呈現的案例都是活生生的真實事件,分為“走進孩子篇”“教師成長篇”和“家園同心篇”三大部分。

  突然發現書中的這一個個案例深深的吸引了我,這些故事無論對於幼兒教師還是家長都有借鑑和啟示作用,而且貼近生活,容易理解和效法。書中的內容都是以個人的方式描述、記錄自己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特定的教育情景、事件,以及其中相互作用的人際關係,並加以分析、思考,可以使自己個人經歷的情景與職業產生聯絡,從而認識自己的行為和自身專業發展。我也很快的將此書用了3天的時間將它讀完,其中一篇案例《我喜歡老師,老師喜歡我》,教師透過孩子的這句話,意識到老師的一顏一笑,一舉一動,甚至一個眼神直接影響著孩子。因此,“任何表面的、口號的、形式的愛都不是我們的追求”,所以,我認為教師應當更多關注孩子的情緒和心理,努力調整和改進自己的教育行為。在“教師成長篇”這一章節的案例,主要是透過發生在班級裡的事情,教師怎樣去解決問題,使我學會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和途徑,提高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孩子不見了”“面對家長的投訴————”等案例中,教師能以心靜的狀態與家長溝通,化解了雙方的矛盾。教師倖幸苦苦的工作,誰都不想被家長投訴。但是我認為面對家長的不理解,抱怨、鬧情緒都是教師不成熟的表現。此時,作為專業化的教師就應該要控制自己的情緒,積極地想辦法和家長溝通,解決問題,促進與家長關係的進一步發展。這一點也能反映教師成長的足跡。

  讀完此書,我也發現我們教師要有一雙發現的眼睛,培養思考問題的意識。多觀察身邊的小事,進行分析和反思,不斷調整教育行為和改進教育實踐,不斷地成長。每天可以把自己印象和感受深刻的事情記錄下來,這一點不能忘記,因為在文字的背後,是老師的耐心和智慧,我們可以在樸素、平凡的語言中體會到一些深刻的道理。

  在此,也要祝大家在新的一年裡工作順利,牛年大吉!

【在反思中成長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