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其他>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詩歌賞析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詩歌賞析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詩歌賞析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出自唐代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表面看來這兩句詩全是寫景,其實卻有著詩人李白鮮明的形象。下面是本詩的詩歌賞析,歡迎閱讀!

  一、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的意思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表面看來這兩句詩全是寫景,其實卻有著詩人李白鮮明的形象。

  出處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註釋

  孤帆:一條船。

  碧空盡:在碧藍的天空消失。盡:消失。

  唯:只。

  天際流:流向天邊。天際:天邊。

  釋義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表面看來這兩句詩全是寫景,其實卻有著詩人鮮明的形象。“孤帆”絕不是說浩瀚的長江上只有一隻帆船,而是寫詩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感情只集中在友人乘坐的那一隻帆船上。詩人在黃鶴樓邊送行,看著友人乘坐的船掛起風帆,漸去漸遠,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了,只剩下一點影子了,最後終於消失在水天相接之處,而詩人仍然久久佇立,目送流向天際的'江水,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託付江水,陪隨行舟,將友人送到目的地。這兩句詩表達了李白與友人多麼深摯的友情,然而在詩句中卻找不到“友情”這個字眼。詩人巧妙地將依依惜別的深情寄託在對自然景物的動態描寫之中,將情與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餘味無窮。

  二、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全詩賞析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出自唐代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唯 通:惟)

  譯文及註釋

  作者:佚名

  譯文

  老朋友向我頻頻揮手,告別了黃鶴樓,在這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去揚州遠遊。

  友人的孤船帆影漸漸地遠去,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只看見一線長江,向邈遠的天際奔流。

  註釋

  ⑴黃鶴樓:中國著名的名勝古蹟,故址在今湖北武漢市武昌蛇山的黃鵠磯上,屬於長江下游地帶,傳說三國時期的費禕於此登仙乘黃鶴而去,故稱黃鶴樓。原樓已毀,現存樓為1985年修葺。孟浩然:李白的朋友。之:往、到達。廣陵:即揚州。

   ⑵故人:老朋友,這裡指孟浩然。其年齡比李白大,在壇上享有盛名。李白對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稱之為“故人”。辭:辭別。

  ⑶煙花:形容柳絮如煙、鮮花似錦的春天景物,指豔麗的春景。下:順流向下而行。

  ⑷碧空盡:消失在碧藍的天際。盡:盡頭,消失了。碧空:一作“碧山”。

  ⑸唯見:只看見。天際流:流向天邊 天際:天邊,天邊的盡頭。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三、創作背景

  作者:佚名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李白出蜀壯遊期間的作品。李白是一位熱愛自然、喜歡交友的人,他“一生好入名山遊”,在漫遊和飄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跡遍佈中原內外,留下了許多歌詠自然美、歌頌友情的作品。

  唐玄宗開元十五年(727年),李白東遊歸來,至湖北安陸,年已二十七歲。他在安陸住了有十年之久,不過很多時候都是以詩酒會友,在外遊歷,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酒隱安陸,蹉跎十年”。也就是寓居安陸期間,李白結識了長他十二歲的孟浩然。孟浩然對李白非常讚賞,兩人很快成了摯友。開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今江蘇揚州),便託人帶信,約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漢市武昌區)相會。幾天後,孟浩然乘船東下,李白親自送到江邊。送別時寫下了這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於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詩歌賞析】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