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書筆記> 《蘇霍姆林斯基選集》讀書筆記

《蘇霍姆林斯基選集》讀書筆記

《蘇霍姆林斯基選集》讀書筆記

《蘇霍姆林斯基選集》讀書筆記1

  我在看完朱永新教授寫的《我的大學理想》與《我的閱讀觀》之後對教育這個神聖的詞有了更多的渴望。書中大量引用了烏申斯基、馬卡連、昆體良、加德納、孔子、蘇霍姆林斯基等著名教育家與學者的著作,使得我深深的感受到自己對於教育的理解如此淺薄,沒有體系。

  因此我決定拜讀《蘇霍姆林斯基選集》,在20xx年國慶長假裡,我把自己鎖在屋子裡,過著“吃飯—看書—休息”加上晚上鍛鍊的簡單而充實的生活,也讓我掀起了對於教育理解的那份狂熱,還有一夜夢見蘇老對教育的狂熱所散出那燦爛光輝的光芒。在這近4500頁的長卷裡,掩藏著蘇霍姆林斯基傾注著所有的心血:《全面發展的人的培養問題》、《學生的精神世界》、《培養集體的方法》、《年輕的一代共產主義信念的形成》、《怎樣培養真正的人》、《給教師的100條建議》、《我把心給了孩子們》、《公民的誕生》、《給兒子的信》、《帕夫雷什中學》、《和青年校長的談話》、《論文集》。

  我不想對每本書做總結,腦子裡總是映著蘇霍姆林斯基對於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所需因素的系統性研究。從學習認知、情感、信念、道德、性格、心理、學習、愛情觀、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等角度做出了系統的分析;另外從集體責任感以及對家庭、社會、祖國的熱愛等角度分析如何讓學生擁有這種情懷;從善與惡、勤與惰、孝與逆、善良與冷漠等角度分析如果讓孩子擁有一種健康的處世態度;從閱讀的影響、勞動的價值、思考的作用等方面分析一個人成長所需的關鍵因素。從教師能力培養、教學能力、學生溝通等角度分析教師這份神聖的工作。

  “愛學生,瞭解學生,進入學生的心靈世界”,是對學生最真誠的職業態度;尤其是《我把心給了孩子們》與《公民的誕生》,是蘇霍姆林斯基對教師的熱愛最真實的寫照。讀這兩本書也許是平淡無奇,但是那種對學生真誠的愛,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把教育視為生命卻在字裡行間時刻體現。《公民的誕生》詳細論述了少年叛逆期的心理過程,以及如何培養少年在這階段的成長。

  《怎樣培養真正的人》、《給教師的100條建議》、《帕夫雷什中學》堪稱蘇霍姆林斯基的代表作,我想我定會重讀這三本著作。其中《給教師的100條建議》是經典中的經典,成為教師行業的標杆,我在圖書館能看到國內很多類似的書籍,比如《給老師……建議》,以傳承這一經典。這三本書把教師推向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扇崇高的大門。蘇霍姆林斯基非常強調勞動、閱讀、思考三者的作用,他詳細的論述了勞動、閱讀、思考在學習與生活中的地位。“勞動,是培養良心的重要源泉”、“讀書,讀書,再讀書——教師的教育素養的這個方面正是取決於此。要把讀書當作第一需要,當作飢餓者的食物”、“要思考,不要死背”。

  他的名言能喚起一位老師激盪的心,《帕夫雷什中學》是他35年工作濃重的縮影。他曾瞭解全校570個學生中每個學生的成長環境、性格特點與學習狀態;他堅持每天聽課,如果有一天不聽課,一定會在下一週補回來;他和女兒蘇霍姆林斯卡婭藏書有1。95萬冊;他建立了“思考之室”;他拒絕了高官厚祿,在帕夫雷什中學工作了35年,並擔任22年的校長;他深入研究過178位稱為“難教”的學生的曲折的學習成長曆程……

  他認為,教育最高的境界是自我教育,讓學生學會自我教育是教育最崇高的任務;教育最佳的方式是讓學生感覺不到教育與訓話的同時能收穫良多,並引起學生的思考;教育最好的結果是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展現自己的特長並不斷積累自己的信心與能力去發揮自己的特長;對於教育學校的領導,他認為:“對學校的領導,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領導,其次才是行政的領導。”這句話成為教育職業的至理名言。

  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學是實踐的科學,在其著作中無處不體現著這一點。勞動的力量如此之大,是我以前沒有意識到的。他用無數例項說明了人在成長過程中所體現出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學是心靈的科學。不去研究學生的心靈,就不能瞭解學生,就無法教會學生,也就沒有教育。因此,教師,必須情感細膩、見多識廣、語言能力強。蘇霍姆林斯基說道:“任何教師,首先也必須是語文教師”,他非常強調語言的力量。

  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學是唯物、辯證的科學。他反對古板、陳舊與沒有變化的教育觀。“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也不可能有統一的教法,最重要的還是在於教師”,他倡導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發揮自己的特長,反對刻板、單一的教學。“沒有惡,也就沒有善的存在”,因此培養善良,就必須知道和了解惡的存在。“懶惰,是一切罪過之母”……

  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學是迴歸人本性的科學。他不斷探索兒童成長最本源的認知規律,並努力使用符合這種認知規律的教學方法去實施教育,並讓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在《全面發展的人的培養問題》這篇優秀的博士論文中對人科學的成長做了詳細的論述。

  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學是發展的科學。他的光輝教育思想沒有也不會停止,他戰鬥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刻。當它在衛國戰爭中重傷住院4個月被問到工作的時候,他毫不猶豫的回答:“回學校”。他的生命獻給偉大的教育事業,同時也推動了一個時代的教育的發展。

  人的一生,精力總是有限的,蘇霍姆林斯基沒有來得及對於成長心理做系統研究,限於當時的道德水平與社會發展,蘇霍姆林斯基對於教育的論述已經達到當時至高的境界了。因此後世會不斷的進行繼承與發展。

《蘇霍姆林斯基選集》讀書筆記2

  在這段時間,我拜讀了《蘇霍姆林斯基選集》。蘇霍姆林斯基是前蘇聯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是當代出類拔萃的偉大教育實踐家和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選集》是他一生心血築就的紀念碑。在此我們可以汲取到許多用來豐富和指導自己工作的理論和經驗;它可以作為一面如何做人的`鏡子,給人以啟迪;它更是一部全面培養人的教科書、素質教育的教科書,給人以借鑑。下面來談談我讀書的心得。

  一、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好的教師意味著什麼?首先意味著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好人,善於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瞭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經是個孩子。"

  作為一名教師,很少人不愛自己的學生。但是,在教育中,儘管有時我們為他們的成長付出了很多,可他們並不領情,甚至常常事與願違,收到相反的結果。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沒有把他當做一個平等的人來對待。其實孩子也有自尊心。作為一名教師,只有在教師關懷學生人格尊嚴時,教育才能成為教育,就本質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關懷學生,愛學生,讓他經常具有作為智力勞動者的自尊感,作為公民的自尊感,作為自己父母兒女的自尊感,作為因自己崇高的意向、激—情和成績而變得美好起來的個人的自尊感。我們要讓學生經常看到自己的成功,讓他們感到每一天都不白費力氣,每一天自己都有新的收穫。

  二、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教師不想辦法使學生形成情緒高漲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那麼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使不懂感情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

  我們上課時有時常常會感覺到學生學的沒勁,教師也感覺講得沒意思,究其原因我認為主要原因是教師講課時激發不出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對教材研究不深,沒有抓住學生的年齡特點,除對教材講述的含糊不清,針對性不強外,不注意調節課堂氣氛,以至於孩子們有的聽不進,有的聽不懂,也因此形成了一種沉悶的感覺。教師的這種淡而無味的課堂教學,對教材鑽研不精的態度,立即會傳遞給學生,這樣一來,教學內容似乎成了架設在師生之間的一條鴻溝。面對著難以逾越的寬度,學生怎麼能精神得起來,興奮得起來?

  學生對學習的熱切願望,明確的學習目的,是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的動力。培養這種願望與學校整個教學工作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而它的實現首先得依靠課堂教學,需要教師的不斷引導與激勵,作為教師的我們,更要時刻注意克服那種令學生昏昏欲睡的課堂語調,用飽滿的熱情激發學生求知的動力。

  讀了這本書後,我不但對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對他的偉大人格也充滿了深深的敬意。它讓我謹記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努力改進並完善教育方法,貼近學生的心靈,給他們搭建發揮發展才能的平臺,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成功。

《蘇霍姆林斯基選集》讀書筆記3

  蘇霍姆林斯基是教育史上的傳奇英雄。懷著敬畏,我閱讀了《蘇霍姆林斯基選集》,其中“思考的過程是解決問題的過程,才能成為名副其實的腦力勞動。”讓我久久不能平靜。我認為教師一定要有思考力。教師備課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目標知識(學科),有關學生的知識,學科教育知識。這些都是由上而下的進行的。而學生學習則是從個人經驗、前備知識、知識表達方式解答三方面由下而上進行的。教師以一定的方式表達目標知識,並透過教學活動促成學生形成的期望的理解。這就引起師生對接矛盾。因為學生是經由自主建構興盛“學生理解的知識”,主要透過課堂提問,課堂練習,回家作業,測驗考試等形式在一定情境下表達“學生理解的知識”。教師與目標知識對照發現差異,修正教學材料或過程。教師用重複練習,提供變式,澄清概念,關聯強化等形式提供反饋及採取措施,修正偏差。所以教師要思考,要從學生經驗出發設計課堂。課堂教學應以教學目標為本,不管教學理念如何轉變,教學方式如何變革,但教學手段和教學形式一定要服從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這一點是永遠不會改變的。課堂的每一個教學環節都要緊緊環繞教學目標展開。

  有一點應該銘記:教師只有提升自己的素質,加強各方面的學習才能防患於未然,一以概之就是要會讀書,有思考力。

《蘇霍姆林斯基選集》讀書筆記4

  蘇霍姆林斯基是前蘇聯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是當代出類拔萃的偉大教育實踐家和理論家。

  《蘇霍姆林斯基選集》是他一生心血築就的紀念碑。人們在這紀念碑面前,可以玲聽到許多燴炙人口的有益教誨;可以汲取到許多用來豐富和指導自己工作的理論和經驗;它可以作為一面如何做人的鏡子,給人以啟迪;它更是一部全面培養人的教科書、素質教育的教科書,給人以借鑑。我選了其中三段著名的話,來談談我讀書的心得。

  一、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教師不想辦法使學生形成情緒高漲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那麼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使不懂感情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我們上課時有時說"這堂課上得很沒勁"。原因也許不同,但教師講課時激發不出學生的真正的激—情可能是最重要的。教師對教材講述的含糊不清,針對性不強,以至於在孩子們那裡形成了一種沉悶的感覺。教師對教材無所謂的態度,立即會傳遞給學生,這樣一來,教學內容似乎成了架設在師生之間的一條鴻溝。面對著難以逾越的寬度,試問學生怎麼能精神得起來呢?在這樣的課堂上,比起那些需要注意力集中和內容豐富的課來學生本不需要緊張,但卻前所未有的感到疲憊,也許只有下課鈴才能讓他們更興奮一些。

  學生對學習的熱切願望,明確的學習目的,是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的動力。培養這種願望與學校整個教學工作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而它的實現首先得依靠課堂教學,需要教師的不斷引導與激勵,作為教師的我們,更要時刻注意克服那種令學生昏昏欲睡的課堂語調,用飽滿的熱情激發學生求知的動力。

  二、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們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這種需要特別強烈。

  學校裡會有這樣的場景:教師正講解一個新的教學內容,學生們認真聽著,講述結束了,教師問學生:"有什麼問題嗎?"教室裡一片沉默,於是教師得出結論,新內容學生們都搞懂了。但是當教師把學生單個叫起來,讓他複述的時候,往往又根本講不出個所以然來。於是,教師不得不把剛才講述的內容重述一遍。但是,在講述之前,教師常常不無憤怒地對學生們說:"既然你們一點都沒懂,為什麼剛才不提出問題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常常氣憤學生的不懂裝懂。可是,在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分析之後,我不得不承認是錯怪學生了。其實,在當時那種情況下,學生們根本無法判斷他們對新內容是理解了還是沒有理解。在學習這一新內容時,他們應該理解什麼,在思考過程中應達到什麼目的。

  思考的過程是解決問題的過程,才能成為名副其實的腦力勞動。教師越是善於把學生的思維活動賦予解決問題的性質,學生的智力也就能越加積極地參與到這項活動中來,學習中的阻力和困難也就越加清楚,因而腦力勞動的過程也就在某種程度上成了克服困難的過程。那種認為把教學內容講得越清楚,越明白,學生的問題就會越少,他們的知識就會掌握得越牢固的教師,是大錯特錯的。好老師決不會越俎代庖地替學生解決難題,他們對學生的關心首先表現在讓學生明白擺在他們面前的困難是什麼,要想克服困難,不僅僅需要孩子們集中極大的注意力,而且需要他們付出極大的意志力。要想真正地掌握知識,不僅僅要在學生面前揭示教材內容的本質,而且要教給學生怎樣思考,讓他們獨立地,自覺地深入到教師的詳細講解中來。

  學生被動,消極地掌握住的知識,對學生思維發展起不到多大的影響,而是讓他們扮演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積極主動收穫的知識,不但讓人深信不疑,更會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熱情。

  三、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好的教師意味著什麼?首先意味著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好人,善於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瞭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經是個孩子。"

  作為一名教師,很少人不愛自己的學生。但是,在教育中,儘管有時我們為他們的成長付出了很多,可他們並不領情,甚至常常事與願違,收到相反的結果。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沒有把他當做一個乎等的人來對待,其實孩子也有自尊心。作為一名教師,只有在教師關懷學生人格尊嚴時,教導才能成為教育,就本質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關懷學生,讓他經常具有作為智力勞動者的自尊感,作為公民的自尊感,作為自己父母兒女的自尊感,作為因自己崇高的意向、激—情和成績而變得美好起來的個人的自尊感。我們要讓學生經常看到自己的成功,讓他們感到每一天都不白費力氣,每一天自己都有新的收穫。 讀了這本書後,我不但對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對他的偉大人格也充滿了深深的敬意。他用赤誠的心、火熱的血、堅強的毅力、辛勤的汗水樹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讓每個教育工作者不忘己任,努力完善教育方法,貼近學生的心靈,給他們發展的空間,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熱情,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有用的人才。

《蘇霍姆林斯基選集》讀書筆記5

  每次開啟蘇霍姆林斯基,每次細讀蘇霍姆林斯基,每次重讀蘇霍姆林斯基,總會為之怦然心動,總會不時地被震憾。

  在我的書房裡,有《蘇霍姆林斯基選集》第一部,有《給教師的建議》。讀蘇霍姆林斯基,我讀得並不快,也並不急,但每次捧起蘇霍姆林斯基,總會得到許許多多新的啟迪,總會忍不住玩味再三,當然,用蘇霍姆林斯基來看今天教育中的種種弊端,也會感覺很多很多的遺憾與無奈;用蘇霍姆林斯基來看自己昨天的教育,也會感覺更多的不安與後悔!

  我自是沒有能力來整體地評價蘇霍姆林斯基,但我努力地思索:蘇霍姆林斯基何以能對教師、對教育產生巨大的影響力?

  真理總是簡單的。我得到的第一個字是:實在。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一切是為了孩子。就是那麼實實在在的思想。在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中,我們清晰地感覺到才華的湧動,但我們看不到才華的買弄;我們清晰地體會到理性的精闢,但我們看不到晦澀的“學問”;我們清晰地看到了生活的豐富,但我們並不感覺紛雜而煩人。

  在蘇霍姆林斯基面前,很多的忙碌而無為的教師低首沉思,我們教了十年、二十年、幾十年的書,我們對教育產生了厭倦,我們對孩子產生了厭倦,我請你去馬上去開啟蘇霍姆林斯基!回到蘇霍姆林斯基的文字裡,你還感覺到教育的幸福!你會感受到教師在創造教育過程中,自己的精神世界不斷地得到豐富;你會感受到一個精神世界豐富的教者是那樣的幸福與強大!

  在蘇霍姆林斯基面前,很多的“教育家”顯得那麼無力與乏味。說一句實話,我並不反對理論,但優秀的理論同樣應該成為豐富我們精神世界的重要因素。對於教育理論書刊的眾多的優秀的論文,從來都是能帶給我們美妙的啟迪的,從來就是能帶給我們精神的愉悅的——我覺得閱讀如果不能與自己的精神發展相聯絡的話,閱讀便會成為一件苦差使。

  更何況,時下實在太多的是拼拼湊湊的“論文”,即使並沒有拼拼湊湊吧,我也實在不知道發表這些論文、閱讀這些論文對於我們的真正的教育發展究竟有沒有作用?甚至我頗懷疑它們的副作用。我寧願一次次地走進蘇霍姆林斯基,從那裡去尋找靈感,尋找智慧,尋找胸襟,尋找精神!

【《蘇霍姆林斯基選集》讀書筆記】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