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設計> 高二政治第一框《世界的物質性》說課設計

高二政治第一框《世界的物質性》說課設計

高二政治第一框《世界的物質性》說課設計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識記】物質的哲學概念;

  【理解】自然界是物質的,人類社會的產生和發展是物質的;

  【運用】懂得用世界的物質性原理思考現實問題。

  能力目標:透過對具體物質形態的直觀感受,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透過對世界的起源的探究,培養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的物質觀,對神創論的否定。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人類社會的物質性

  難點:物質的哲學概念

  三、教學策略與手段

  (一)設計理念

  1、貫徹主體性教育思想和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把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把教教材轉變為用教材教,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2、貼近生活,體現構建以生活為基礎,以學科知識為支撐的課程理念。

  (二)教學方法

  教法:觀察法,討論教學法,

  學法:合作學習法,探究學習法,體驗式學習法,質疑學習法

  四、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具體實物(蘋果、榴蓮、香蕉(生和熟)以及其他非水果實物)

  (二)匯入新課

  直接匯入:很高興來到xx,和我們xx四中的同學們一起學習,今天我們來探究一個神秘的話題:世界的本質是什麼?

  (三)講授新課

  1.物質的概念(約15分鐘)

  教師分發之前準備的物體,讓學生自主觀察,並描述自己手上的物體。

  學生描述自己手上的物體,教師抓住學生提出的表示感知的詞語,並及時寫在副板書上。

  教師針對描述榴蓮的學生的回答進一步挖掘,提問“榴蓮的味道你喜歡嗎?不喜歡但是你能改變嗎?”

  教師提問:大家手中的這些具體的物質形態有什麼共性?

  教師總結:哲學上說的物質就是不依賴於人的意識,並能被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

  進一步提問:wifi是物質嗎?

  2.自然界的物質性(約4分鐘)

  讓剛剛拿到香蕉的同學吃一下香蕉,分別採訪吃了熟香蕉和生香蕉的同學,有什麼感受。

  引導學生回答出生的香蕉很難吃下去,從而引出我們應該要遵守自然界的規律。

  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出自然界的發展是不依賴於人的意識的。

  教師提問:請同學結合自己現有的知識,說說自然界是怎麼產生的?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透過大家的回答,我們至少能知道,自然界不是由神創造的。

  教師小結:自然界的產生和發展是不依賴於人的意識,所以自然界是物質的。(板書)

  【過渡】學生提出:我們可以改造自然界。(突發事件)

  教師針對學生的問題引導:大家來思考一下,“改造”是一個什麼樣的'規程。

  3.人類社會的物質性(15分鐘)

  學生結合課本,分組討論“改造”是一個什麼過程,並以小組為單位分享。

  學生分組回答,教師層層挖掘:

  (1) 從人類社會的產生來看

  改造需要用雙手→這是一個勞動的過程→勞動的主體、工具、物件都是物質的→勞動產生人→勞動產生人的思維、語言和人類社會→人類社會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2) 從人類社會的存在來看

  人類社會產生了,人類社會的存在又需要哪些要素?

  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地理環境、人口因素和生產方式。而這三者都是客觀的物質要素。

  (3) 從人類社會的發展來看

  人類社會的發展是有規律的,而這個規律是客觀的,不依賴於人的意識,具有物質性。

  教師小結:人類社會具有物質性(板書)

  4.人的意識一開始就是社會的產物(4分鐘)

  剛剛同學們提出,勞動產生人的思維。再看同學們提出的“改造”,人們改造世界能不能隨心所欲地改?

  引導學生提出我們在改造世界的時候應該遵循客觀的規律。

  教師小結:人的意識是物質的產物(板書)

  5.總結(2分鐘)

  剛剛我們逐一驗證了自然界是物質的、人類社會是物質的、人的意識是物質的產物,分別對應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所以我們可以說,整個世界是物質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於它的物質性。(板書)

【高二政治第一框《世界的物質性》說課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