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生物/化工/環保/能源> 現代生物進化理論

現代生物進化理論

現代生物進化理論

  第七章 現代生物進化理論

  一、選擇題。

  1. 以自然選擇學說為核心的現代生物進化理論認為,新物種的形成是()

  A、自然選擇的結果 B、突變,選擇和遺傳的綜合作用

  C、用進廢退的結果 D、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的綜合作用

  2. 華南虎和東北虎兩個亞種的形成是因為()

  A、地理隔離的結果 B、生殖隔離的結果

  C、地理隔離和生殖隔離的結果 D、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

  3. 下列關於共同進化的敘述,正確的是(多選)()

  A、任何一個物種都不是單獨進化的

  B、不同物種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展

  C、生物與無機環境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展

  D、透過漫長的共同進化過程形成了生物的多樣性

  4. 獅子和斑馬透過捕食關係進行著

  A、相互選擇 B、相互競爭 C、食物交流 D、能量交流

  5. 恐龍類動物是中生代時期最繁盛的一類大型爬行動物,但是到白堊紀末期盡歿於世。從生物進化角度而論,恐龍這類動物滅絕的原因可能是

  A、食物不足 B、防衛能力不強 C、環境變化 D、生存鬥爭失敗

  6. 1937年某人把原產于丹麥和德國的三葉草移到瑞典栽培,那裡氣候較寒冷。最初三葉草的產量很低,但經過若干年後產量顯著提高。對這一事實作出的解釋中不正確的是

  A、不耐寒冷的個體被自然淘汰 B、耐寒的個體得以生存並繁衍

  C、三葉草再生長過程中逐漸適應了新環境 D、這是一個自然選擇的過程

  7. 昆蟲的保護色越來越逼真,它們的天敵的視覺也越來越發達,結果雙方都沒有取得明顯的優勢,該現象說明

  A、自然選擇不起作用 B、生物為生存而進化

  C、雙方在鬥爭中不分勝負 D、雙方相互選擇共同進化

  8.按照達爾文進化論學說,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生活在地學水中的盲螈,因長期不用眼睛而失去視覺

  B、食蟻獸的長舌是因長期添食樹縫中螞蟻反覆伸長所致

  C、鹿和狼在長期的生存鬥爭中相互進行選擇,結果發展了自己的特徵

  D、春小麥連年冬種可以變成冬小麥,這是環境影響的結果

  9.到了寒冷的冬天,楓樹紛紛落葉,而松樹卻依然是鬱鬱蔥蔥。這說明

  A、楓樹不適應寒冷環境 ,松樹適應寒冷環境 B、它們都能適應環境

  C、楓樹適應寒冷環境 ,松樹不適應寒冷環境 D、它們之間進行著種間鬥爭

  10.鯡魚在夏季如遇乾涸,常藏於泥中進行夏眠,直到雨季來臨時才“復甦”,下列對這種現象的解釋正確的是

  A、是一種生存鬥爭的`表現 B、這是對不良環境的適應

  C、這是定向變異的結果 D、這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

  11.某地區人群每10000人當中有一個白化病患者,若一女性患者與該地一個表現正常的男子結婚,則他們生育一患白化病男孩的機率是多少

  A、1 ﹪ B、0.5﹪ C、1/8 D、1/4

  12.影響基因頻率改變的因素有()

  ①基因突變 ②過度繁殖 ③基因重組 ④染色體變異 ⑤自然選擇 ⑥隔離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⑥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⑤⑥

  13.關於生物進化的大致過程,正確的敘述是()

  A、原始生命→原始的原核生物(異養型)→自養型原核生物→需氧型原核生物→真核生物 B、原始生命→自養型原核生物→原始的原核生物(異養型)→需氧型原核生物→真核生物 C、原始生命→原始的原核生物(異養型)→需氧型原核生物→自養型原核生物→真核生物 D、原始生命→需氧型原核生物→原始的原核生物(異養型)→自養型原核生物→真核生物

  14.使用農藥來防止棉紅鈴蟲,開始效果很好,但長期使用後,效果越來越拆,以下敘述正確的是()

  A、紅鈴蟲對農藥產生了定向的變異 B、紅鈴蟲對農藥進行了定向的選擇 C、紅鈴蟲對農藥產生了隔離 D、農藥對棉紅蟲的抗藥性變異進行了定向選擇

  15、在一個種群中隨機抽出一定數量的個體,其中基因型為AA的個體佔24%,基因型為Aa的個體佔72%,基因型為aa的個體佔4%,則基因A和a的頻率分別是( )

  A、24%、72% B、36%、64% C、60%、40% D、57%、43%

  16、下列關於隔離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阻止了種群的基因交流

  B、對所有的物種來說,地理隔離必然導致生殖隔離

  C、種群基因庫間的差異是產生生殖隔離的根本原因

  D、不同的物種之間必然存在著生殖隔離

  17.根據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長頸鹿的頸和腿之所以特別長,是由於 ( )

  A、為了攝食樹葉,頸和腿不斷伸長,代代相傳,愈伸愈長

  B、長頸,長腿者比短頸短腿有較佳的生存機會

  C、長頸,長腿者影響了遺傳基因

  D、基因控制的性狀在表達時受到環境的影響

  班級 座號 姓名 得分

  一、 選擇題(2分×1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下圖為在農業生態系統內進行農藥防治(噴施DDT)和生物防止(引入天敵)害蟲過程中,害蟲種群密度消長示意圖:

  ⑴A點開始進行的是 防治;E點開始進行的是 防治。

  ⑵在A點開始的防治中,害蟲數量越來越多,即原因是:一方面害蟲 ;

  另一方面害蟲的天敵因 。

  ⑶指出E點開始的防治有何突出的優點 。

  19.假設一對等位基因A、a的頻率為A=0.9,a=0.1,那麼AA、Aa、aa三種基因型的頻率分別是 ;若環境的選擇作用使A頻率由0.9降為0.7,選擇後第二代基因型為AA、Aa、aa的頻率分別是 ;若選擇作用保持不變,後代基因型頻率的變化規律是 。

  20.右圖為加拉帕戈斯群島上物種演化的模型,A、B、C、D為四個物種及其演化的關係,據圖回答:

  ⑴A物種進化為B、C兩個物種的兩個外部因素是 。

  ⑵甲島的B物種遷到乙島後,不與C物種進化為同一物種的原因 。

  ⑶遷到乙島的B物種進化為D物種的原因是 。

  B→ B→

  ↓ B

  C→ B→

  C→ D

  C

  ↗

  A

  ↘

  21.(5分)以下是英國曼徹斯特地區樺尺蠖的體色變化過程,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1850年以前,淺色樺尺蠖佔95%以上,黑色樺尺蠖不到5%,這表明稀有的黑色型是由淺色型透過______________產生的。

  (2)從1850~1898年間,黑色樺尺蠖逐漸取代淺色樺尺蠖,使種群呈現出過渡性多型現象,這表明黑色基因(S)和淺色基因(s)的頻率均產生__________。

  (3)被汙染的環境使得淺色樺尺蠖容易被鳥類捕食而處於劣勢,黑色樺尺蠖由於具有保護色而處於優勢。這表明,_________透過保留有利基因型個體和淘汰不利基因型個體,導致種群的________定向改變,使種群產生的適應新環境的黑色突變型別得到迅速發展。

  (4)以上事實表明,生物進化的方向是由________決定的。

  22.(6分)在以自然選擇學說為核心的現代生物進化理論,

  其基本觀點是:種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進化的實質在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是物種形成過程的三個基本環節,透過它們的綜合作用,種群產生分化,最終導致新物種的形成

  答案

  一、 選擇題(2分×1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D A ABCD A D C D C B ABD B B A D C B B

  18.⑴農藥 生物(天敵)

  ⑵由於DDT的選擇作用,具有抗藥性的個體比例越來越多 DDT直接毒死或透過食物鏈的富集作用而被毒死,捕食者的減少是害蟲越來越多

  ⑶不汙染環境(或不會引起害蟲的泛濫)

  19.0.81、0.18 0.01 0.49 0.42 0.09

  AA型逐漸減少、Aa先增加後減少、aa型逐漸增加

  20.⑴自然選擇 地理隔絕

  ⑵ B與 C已形成生殖隔離

  ⑶甲乙兩島的環境條件不同,自然選擇作用不同,再加上地理隔離使它們基因頻率的差別得到積累而形成了生殖隔離。

  21.(1)(基因)突變;

  (2)定向改變;

  (3)自然選擇,基因頻率;

  (4)自然選擇;

  22.(6分,每空1分)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

  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 突變 基因重組 自然選擇 隔離

【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