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資訊科技> 淺談國小數學教學與資訊科技整合

淺談國小數學教學與資訊科技整合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與資訊科技整合範文

  摘要:目前課程改革正在進行中,課程整合作為一項重要的任務正在開展,而資訊科技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工具也日益被人們重視,尤其是如何與學科有效地進行整合成為了當前人們關注的問題。資訊科技在學科課程中的有效運用能促進變式教學,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有利於學生對數學的認識,提高教與學的效率。本文就如何開展數學教學和資訊科技教學的整合作了一些粗淺的探討。

  關鍵詞:數學資訊科技整合創新

  數學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嚴謹的邏輯性的學科,它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必須是直覺思維和時間邏輯思維二者密切結合,而傳統教學往往忽略了直覺思維,變教學為一門純粹運用邏輯思維的學科,資訊科技在教育教學的廣泛應用,便解決與這一問題。

  所謂資訊科技與數學教學整合,我認為是指在教學過程,把資訊科技、資訊資源、資訊方法、人力資源和教學內容有機結合,以實現教學目標,完成相應教學任務的一種新教學方式。作為一種現代化教學手段,資訊科技利用文字、實物、影象、聲音等多種傳媒方式向學生傳遞資訊。它不僅能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活躍學生思維、拓展學生想象力,而且作為教學資訊的傳輸渠道與載體,其容量大、效率高、節省教育投資,使其成為目前教學技術手段主流的原因。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說過:“與時代俱進,才能做一個長久的現代的人。”也就是說,我們的人民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我們的教育更是應該這樣,才能滿足時代的要求。如今,我們又迎來了新課改,新課改倡導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整合。所謂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就是將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融為一體,把資訊科技作為一種工具,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如何將資訊科技整合到數學教學中來,讓數學課更加生動,有趣、有效,這是課改中的一個熱門話題。下面就數學課與資訊科技的整合,談談自己的粗略的看法。

  一、換位教與學

  我們知道,所謂的學科有機“整合”,其核心就是要我們把現代教育技術融入到小學數學學科的教學中去,在教學實踐中合理的運用資訊科技手段得到文字、影象、聲音、動畫、影片、甚至三維虛擬現實等多位資訊用於課件製作,充實教學容量,豐富教學內容,運用教學方法更加多樣,更加靈活。所謂的學科整合,決不僅僅是簡單的將資訊科技作為一種教學手段與傳統的教學手段想疊加,更不是僅僅使用幾張幻燈片,用一用事物投影,而是將資訊科技真正的為教學服務。實現學生的學習過程互動化;學習環境的時代化,全球化。

  課堂上,學生面對電腦,在強化了演示作用的同時,更加大了互動作用的發揮,從而有效的促進了師生在教與學雙邊的活動。在這一互動中,又涵蓋了以下三方面的互動:

  1、師與生之間的互動

  由於有了資訊科技平臺的支援,使得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變得簡潔明快,如:教師希望引導學生髮現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教師用學具演示時,強調學生不要講話,仔細看老師動手操作的演示,可是課堂上還是有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可當老師說,看電腦時,全體學生的注意力都放在了電腦螢幕上,認真看課件的演示,從而明白了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就是三角形的面積。在結合教師說明的同時,使學生很快找到了感覺,快樂的情緒自然表現出來。

  2、師與電腦的互動

  教師在操作電腦時,由於做了充分的準備,所以操作起來輕車熟技,而電腦教學程式的設計則更有利於學生的學習活動和教師的教學指導。老師在操作過程中的自信、自如,更是有效地促進了教學活動的發展。

  3、師生與電腦之間的互動

  學生從電腦課上學到的資訊科技技能,能在這樣的課堂學習中得以運用和展示,促進了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互動。課堂上,教師設計的一組練習題,讓學生自己選做,答題完畢後,可以看看自己的成績。當成績單跳出後,可以從中看到相關資訊:有對、有錯,還有錯的原因,有對高分數成績的表揚,也有對低分數成績的鼓勵。這樣有效得促進了學生在練習過程中的思考熱情。

  二、高效運用資訊科技,生活中感悟數學。

  我們知道,數學教學必須注重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他們感興趣。比如教學《年,月,日》教學中,首先應該抓住學生年齡特徵,利用課件中的時間小精靈來引出時間的重要性,引發小學生的強烈的興奮感和親切感,營造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氛圍,為學習新知創設良好的情境。

  為突破教學由於地域、時空等因素的侷限,利用課件把相關的影視資料、動畫、影象巧妙的加以組合,在教學中播放,有利於學生跳出書本的侷限,拓寬知識面。如"元、角、分的認識"和"千克、克的認識",是小學數學教材中學生比較難掌握的學習內容。教學中創設一個"虛擬現實"-超市情境。"超市"裡琳琅滿目的商品,分為學習用品區、生活用品區、兒童玩具區、食品區等。這些都讓學生興奮不已,極大激發了他們強烈的參與慾望,迫不急待地想在網路中做"顧客"。根據電腦顯示,學生可以自己充當售貨員,點選食品到秤上去稱,然後根據單價算出金額。也可以是"顧客",自由地去花錢購物,將手中的錢計劃著去用,學習熱情空前高潮。其間,學生主動參與互動,得以充分展示,每個學生自然地把所學的知識與生活實際,透過資訊科技緊密地整合在一起,縮短了教材內容和生活經驗之間的距離,既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三、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的興趣。

  我運用多媒體技術匯入新課,能全方位、多角度地激發小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慾,是他們產生學習的動機。在我《數字與編碼》一活動課時,從網路上搜集的有關編碼的圖片製作成一段影片,再加上效果和音樂,呈現在學生面前。這樣激發了小學生的求知慾,使他們對數字與編碼之間的聯絡充滿了濃厚的好奇心。這樣的引入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產生了學習動機,明確學習目的。

  1、讓資訊科技成為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金鑰匙

  有些學生認為學習數學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對數學的認識僅僅停留於乏味的計算,對數學沒有學習興趣。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數學要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絡,讓學生了解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情感態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發展。我們可以藉助資訊科技,網路媒體讓學生從書本上學習數學知識擴充套件到從生活中獲取相關資訊。網路資源圖文並茂,資訊量大,獲取資訊便捷快速而深受學生的喜愛,如果能有效的運用網路等資訊科技手段將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將樂於去了解數學,學習數學。

  比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的時候,我帶領學生進入軸對稱圖形的專題教學網站,專題網站裡含有豐富的資源,軸對稱的建築物、植物、動物、工具還有各種漂亮的軸對稱剪紙、窗花,學生們被這些資訊所吸引,不僅對軸對稱有了感性認識,而且對軸對稱圖形產生了進一步探究的慾望。網頁中把實物圖抽象成數學圖形,配合一些揭示軸對稱的圖形本質的動畫演示,學生學習又從感性認識提升到理性認識,從而認識軸對稱的相關概念,提高數學思維能力。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不僅學到了數學知識,而且拓寬了視野,瞭解了社會,瞭解了自然,更增強了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自己動手搜尋,發現了軸對稱圖形在人們生活中美妙的作用,瞭解到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知道學好數學的重要性和現實意義,而且透過搜尋,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觀察、分析資料的能力。

  教學中,我們要注意適當的選擇適合資訊科技與數學教學整合的內容,不能什麼都用網路等資訊科技,而且還要注意資訊科技在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性,有時教師可以適當搜尋好內容,以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更好的學習,避免無效地收集資訊和受到無意義的資訊的干擾。

  2、讓資訊科技成為提高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催化劑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使學生能夠掌握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展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學會與人合作,並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利用資訊科技創設新穎的教學環境,將課堂教學從以教師講授為主轉為以學生動腦動手自主研究、小組學習討論交流為主;利用資訊科技把數學課堂轉為"數學實驗室",使資訊科技的運用成為學生學習過程的有機組成部分,從而便於學生掌握資訊的收集、檢索、分析、評價、轉發和利用的技能。學生透過自己的活動得出結論,創新精神與能力得到發展。

  比如教學《年、月、日》,目的是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和閏年,知道各月及平年、閏年的天數,初步學會判斷某一年是平年還日閏年的方法。教學時,我先讓學生透過計算機呈現的日曆來探究每個月可能有多少天,學生在小組活動中可以選取不同年份來發現探索出大月、小月的天數,並且由此認識平年和閏年的概念,學生可以從網路中查詢資料瞭解為什麼要設立閏年和平年,並且由此在小組內來歸納判斷閏年的規律,全班交流,並且全體學生可以透過網上萬年曆這個小程式舉例驗證這個規律的正確性,最後在瞭解了年、月、日之後,學生可以自由地上網查詢各種歷史資料,結合所學知識,小組內用ppt製作成電子簡報,傳送給每位同學進行交流。這是一節數學與資訊科技整合的實踐活動課,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我只告訴學生一些平年、閏年等名詞,沒有告訴學生一個概念的'內涵,更沒有告訴學生一條規律。學生藉助資訊科技激發了思維,有助於學生探索發現,合作交流,在整個過程中自主地完成資訊的收集,轉化和釋出。這一探索過程是常態教學所實現不了的。課堂由貧乏無味的概念課程轉化為有趣的探索過程,課堂氣氛達到高潮,每個人都儼然一個小數學家,在介紹自己的新發現,或傾聽或參與探討。思維的豐富性導致了方法的多樣性和創新性,最終促使學生深刻的理解了知識,促進了創新能力的發展。學生在教師的積極指導下利用資訊科技勇於創新,學生自己找到的方法,無比喜悅,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數學教學還可以藉助於資訊科技延伸到課外,利用資訊科技進行探究性課題的研究。比如在校園網或教師的個人主頁上,公佈研究的數學課題。在老師的指導下,整理自己的成果,寫成小論文或者簡報在網上釋出。運用資訊科技進行與小學數學拓展型課題的整合,使學生的學變得更為主動。他們在交流研討中,不僅學習他人的研究成果,而且對自己所研究的成果有喜悅感,成就感,同時感受到與他人討論、探究的樂趣。

  3、讓資訊科技成為提高學生數學運用能力的助推器

  數學教學中,鞏固性練習是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和形成能力的重要保證。練習既要講究精練,又要有一定的量,同時要及時反饋,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達到舉一反三目的。教師利用資訊科技設計形象生動的練習,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慾望。

  例如我在教學《口算除法》時,進行了有益的嘗試。按照過去的常規教學方法,在新知識的鞏固練習中,我還要安排學生做課本上的習題,或者再佈置一定數量的卷面作業,要求學生同一時間完成,從大多數學生出發這自然是合理的,但是,怎麼同時解決理解能力較強的學生個體需求和關注理解能力較慢的學生呢?傳統方法往往只能限制發展快的,犧牲發展慢的,採取所謂“一刀切”的辦法。利用計算機網路進行學習就不一樣了,學生利用計算機隨機習題庫,進行了5分鐘的練習。結果是做了8-20題的有4人,21-35題的有8人,36-60題的有27人,61-74題的有7人,平均每人做30題。可以看出,反應快和反應慢的學生做題速度相差是10倍,這種練習形式,題目隨機出示,相鄰的計算機出題均不相同。學生每做完一題,計算機緊接著出下一題,這樣有了競賽的意味。學生做正確了,計算機作出“正確”的反饋,做到一定數量的就播放幾幀動畫以示鼓勵。做錯了,計算機又做出提示糾正的反饋,遇到障礙還以查詢相應知識。學生的學習過程完全是自主進行的,做8道題的學生沒有壓力,覺得輕鬆愉快,做了74道題的同學意猶未盡,全體學生興致勃勃,都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的提高。同一目標段的學習內容,學生還可以多次重複選擇,由於系統設定是隨機出題,學生面對的是知識難度相當的不同題目,這既避免了學生學習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厭倦情緒,又可以使學生對已經獲得的內部經驗性資訊進行有益的復讀,從而促進他們將知識內化為技能。數學鞏固中藉助資訊科技的手段為適合不同型別的學生學習,為不同能力的學習者提供不同素材,不同機會,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髮展的需要,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

  總而言之,二十一世紀,是數字化資訊時代,是充分展示學生品質的時代,數學的課堂教學要適應時代的需要,在課堂教學中,形成把書本知識與社會資訊透過電腦有機的結合,從而實現傳授知識與自我探索知識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未來數學教學與資訊科技的有機結合,給課堂教學帶來從形式、內容到教學模式的變革。教師只要適時、適度、適當地運用新的教學媒體,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把學生置於教學的出發點和核心地位,應學生而動,應情境而變,課堂就能煥發出勃勃生機。

【淺談國小數學教學與資訊科技整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