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資訊科技> 在物理教學中資訊科技的運用

在物理教學中資訊科技的運用

在物理教學中資訊科技的運用

  【摘要】本文闡述了資訊科技在物理教學中的有效利用,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運用資訊科技的豐富資源創設良好的網路學習情境,培養學生髮現式學習的能力。

  【關鍵詞】有效利用;抽象;魅力無窮;興趣;發現式學習

  新課標指出:高中物理課程應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積極參與,樂於探究,勇於實驗,勤于思考。透過多樣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學習物理知識和技能,培養其科學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由此,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與改變物理教學方式並重。教學中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學生髮現式學習的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其有效途徑就是將物理學科與資訊科技有效結合起來,在物理教學中理清資訊科技、計算機輔助教學與物理教學之間的關係。怎樣才能使資訊科技在物理學科教學中得到有效應用呢?筆者做了以下幾點探索。

  一、利用資訊科技,最佳化課堂教學

  物理作為一門理科學科,大量的習題是必要的,但訂購的習題集往往又存在著題型偏舊、資訊過時的缺點,這對於學生習題更新、掌握中考的習題形勢是不利的。為了克服這一缺點,我們可以充分利用Internet這一資訊資源,從網路如一些重點中學網站試題庫上下載最新的試卷、蒐集物理相關試題,用來給學生作為測試題和平時練習。實際情況證明:這些題目題型新穎、資訊準確,對於啟發學生的思維,開闊學生的視野有著很大的幫助。網路的互動性給物理教師互相學習交流提供了機會。教師可以一方面利用電子郵件與有關專家進行交流,學習前沿的理論知識,獲取名教師的經典教案;另一方面還可以參與網上的教師繼續教育和參與一系列教育入口網站的教育論壇,我們可以與重點學校的名師專家探討物理教育應培養怎樣的人才,在教育論壇我們可以與各地的同行探討物理教學中遇到的問題以及對物理教學改革的看法,透過網上學習交流,實現資源共享,達到提高教學水平的目的。

  二、運用資訊科技,培養學習能力

  課堂教學應該在教師的主導下,各種教學方法相互協調,相互促進,資訊科技輔助教學的優勢才能真正發揮作用,透過數年的物理教學實踐,充分體會到物理學科與資訊科技有效結合的`優越性:

  第一、資訊科技在物理教學中的有效利用,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在教學中,運用現代資訊科技,可以創設學生樂學、愛學的學習情景,把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課堂教學的內容上去。其次,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班班通”提供的網路資源、電子白板等,實現“人機互動”,這不但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而且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

  第二、運用資訊科技的豐富資源創設良好的網路學習情境,培養學生髮現式學習的能力。資訊科技的豐富資源,能為課程教學提供各種資源,包括文字、聲音、圖片、影片等,能創設和模擬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情境,為培養學生的學生髮現式學習提供條件;教師可以在伺服器上建立如:“魔燈”平臺,將物理教學資訊置於平臺中,學生透過各種現代媒介獲取其資訊並思考,從而達到發現式學習及自主解決問題的目的。

  三、運用資訊科技,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心理學表明,感知愈具體,表象形成就愈清晰、深刻,越有利於促進從感性到理性的飛躍,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轉化,從而建立概念,培養能力。多媒體技術與傳統媒體最佳化組合,再配合以教師的講解,能夠突破時間、空間、宏觀、微觀的限制,使傳播資訊量增大、傳播速度加快,突出重點、分解難點,幫助學生抓住本質。實現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上的飛躍,從而正確地理解概念,達到訓練學生思維的目的。例如:在講解磁場的磁感應線的方向與形狀這部分教學時,儘管教師可以用掛圖、鐵屑和小磁針等教具演示,但學生往往還是難於理解,若是利用計算計多媒體設計三維空間畫面,並模似出磁場周圍的磁感應線的位置、形狀和方向,栩栩如生,既準確又科學。再配合傳統的演示和講解,使學生由直觀上升到理論就輕而易舉了。

  四、運用資訊科技,強化物理探究能力

  第一、複雜的物理現象及物理過程的形象展示。物理教學過程中,對許多複雜物理現象和物理過程、用語言、用文字等難以講清道明,學生也難想象出具體情景,而利用資訊科技卻能變靜為動、變難為易。如:“自由落體運動”,“機械波的產生過程”、“速度與位移的關係”等,用計算機模擬時可化抽象為具體、變靜為動、變難為易。還可以用“慢鏡頭”播放,形象地幫助學生理解具體情景和物理過程;如:在實驗《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一課中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用課件的形式演示了實驗的全過程,給學生展示電磁打點計時器和電火花計時器的構造和操作原理,特別直觀和清晰。同學能很快區分兩種計時器,而且會簡單的安裝使用。使用課件“慢鏡頭”播放實驗的演示過程,對個別在瞬間完成的實驗能夠看得很清晰,更有利於對物理現象的理解。

  第二、縮放兩個不同的“世界”,讓學生對研究的物件有直觀的初認識。微觀世界看不見,摸不著,寵然大物又說不清道不明,過去教學中只能讓學生看看掛圖或用語言、文字加以描述,學生很難得到正確完整的認識與印象;現在可以利用資訊科技把微觀世界加以放大,把龐然大物加以縮小,展示在學生眼前。例如:“理想氣體模型”、“布朗運動”、“自轉的地球繞太陽公轉”等,可以利用電腦製作flash動畫,形象而具體的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對微觀和宏觀世界有初認識。

  第三、利用頻閃照片研究自由落體運動、平拋運動等運動規律。利用頻閃照片記錄自由落體運動、平拋運動的運動軌跡,然後再與學生真實實驗結果進行比較,從而研究運動規律,同時也教會學生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的能力;如果沒有條件獲得頻閃照片,也可用照相機的錄影功能獲得運動影片,再利用軟體(如:TMPGEnc4.0Xpress)將影片分解為幀幀圖片,再進行有序排列,也可記錄出各種運動的運動軌跡,為研究運動規律提供有效的圖文資源。如:在研究機械振動與機械波等,可用此法進行操作。

  物理教學中充分利用資訊科技、網路技術和網路資源其核心目標就是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充分發揮物理與資訊科技交融的魅力,真正使物理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特效。

【在物理教學中資訊科技的運用】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