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資訊科技> 淺談資訊科技的教學運用及體會

淺談資訊科技的教學運用及體會

淺談資訊科技的教學運用及體會

  淺談資訊科技的教學運用及體會

  1分層次教學的應用

  1.1深入學生,把握分層的客觀性和動態性。

  學生之間普遍存在的差異,具體表現在學習態度、知識基礎、情感、智慧等方面,在資訊科技課的學習中,學生主觀上還有一些特殊差異,如。資訊科技學習起點不同,因為學校、家庭、社會環境和條件的不同,導致基礎技能和基本知識方面存在差異,有的學生能夠掌握計算機的基本操作,甚至在某一領域中還很擅長,而有的學生要從零開始,因為沒有接觸過計算機;興趣不同使然,雖然大多數學生都比較喜歡玩遊戲,但是層度不同,有的痴迷,有的無所謂,有的還比較反感;學習態度各有不同,有的學生渴望學到知識,主動的去求索;有的學生則是被動地接收,等待教師佈置任務、安排作業。應當隨時根據學生的不斷變化做出及時的調整才能不斷地激勵學生向高一層次“遞進”,為了對學生進行綜合能力的評價,這就需要全面的考察學生的智力因素以及非智力因素,以動態發展的觀點客觀的認定學生的層次。 並且結合教學內容來確定教學目標,使全體學生達到教學大綱要求的前提下,讓有精力學習的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是設定分層目標的原則。為了讓所有的學生都有自己力所能及的'目標,教師在制定目標時一定要使各類學生的發展水平與目標的層次相適應。

  1.3放手學生,課堂練習的分層次進行。

  無論是師生共同完成的練習題還是學生獨立完成的練習題,在難度的設計上都應當盡力分出層次,包括必做題和選做題,難度上分為基本題和綜合題。各層次學生都能完成基本題和必做題,學有餘力的學生要求完成選做題和綜合題。所以就會出現有的同學少做、快做,有的同學跳過不做,還有的同學直接做有難度的題了。無論哪一類題,要求上都不能限制的太苛刻,由於都是學生自行安排具體的操作細節,這樣不僅可以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還能充分適應自身的實際情況。因此,學生不論自身的基礎知識水平如何,都能找到自己充分發揮能力的空間。

  1.4鼓勵學生,評價方式的分層次進行。

  在學生的日常的學習中應當記錄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活動以及操作成果等,充分結合過程評價、動態評價以及終結性評價來考核和評價學生的成績,將學生的學習活動納入日常有效的監督和管理之下,這樣才能透過客觀公正的評價以反映學生真實的學習水平。透過一段時期的教學實踐和教學總結,這種將教學目標、內容、方法以及練習和評價進行分層次教學的方式被學生廣泛接受,並受到學生的歡迎。同時由於分層次教學充分利用了資訊科技課的特長和優勢,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但教學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態度以及學習成績也在逐步上升。利用分層次教學的方式不但避免了基礎薄弱學生學習困難的狀況,也進一步避免了很多學生認為所學內容簡單的不平衡的矛盾,同時利用這種教學方式還有效的激發了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和資訊科技課的特長。在資訊化的時代中,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和技能比單純的接受或掌握課堂知識更重要,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還應加強該方法的學習和應用。

  2分層次教學的思考與體會

  在“分層次教學”的實踐過程中,學習不僅僅是單純的競爭,更是一種合作關係。如:在教學中有兩組同學,第一組的同學以一對一的模式輔導第二組同學,或者兩個小組的同學共同來完成一個模組的教學目標。在實踐中這種一對一的模式是隨著教學的需要不斷調整的,他不是一種固定的模式。由於每個同學都有自己的知識經驗,在小組的合作學習當中,同學之間除了互相幫助完成任務外,還可以交流學習心德,教師透過總結好的方式方法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同學們在幫助中學習,讓同學們感受到同學之間的關係不僅僅是單純的競爭對手關係,更重要的還是互相促進學習的幫助者,以此培養學生在競爭中的合作關係。綜上所述,在資訊科技學科的教學過程中採用“分層次教學”的方法不但能夠克服學生掌握知識兩極化的矛盾,更能夠有效的克服教學內容與學生興趣之間的矛盾;由於分層次教學真正以學生為出發點適應了學生對不同內容的學習需要,從而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但提高了教學質量,還有效地解決了班級授課制度與因材施教的矛盾。為了更好的適應當今教育改革的形式,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不能形成思維定勢,還應當根據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物件的不斷變化探索新的模式。

【淺談資訊科技的教學運用及體會】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