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觀後感> 《兩百萬分鐘》觀後感

《兩百萬分鐘》觀後感

《兩百萬分鐘》觀後感

  在假期教師培訓學習中,《兩百萬分鐘》的電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部電影深入研究二十一世紀的三個超級大國,中國、印度和美國學生的未來。所謂“兩百萬分鐘”,大體上是美國高中生在4年中的在校學習時間。影片的拍攝歷時近20個月,跟蹤對比了美國、中國和印度各2位、共計6位高中畢業生的學習和生活,試圖探討三國中學生的學習狀態,各自文化中教育的特殊地位和教育標準是如何被學校、家庭和學生所接受的。

  而我們在影片中看到,當中國和印度的學生在努力刻苦地學習時,美國最優秀的學校中的好學生,或是在鏡子面前顧影自憐,或是在玩電腦遊戲,或是在和同學一起看熱播電視連續劇《實習醫生格蕾》。從影片中不難直觀地得出結論:美國學生與印度和中國學生相比,實在是浪費了太多的`時間。而該影片直接要告訴我們的是:美國正在被世界其他國家快速地甩在後面!但是反過來這部美國電影也為中國教育敲響警鐘。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沒有因為看到該影片得出的結論,說我們中國的學生在未來將會居於領先地位而沾沾自喜,更不會就此認為我們的教育體制、教育效果就比美國的強。相反,看完這部影片也值得引發我們對中國教育、教育體制以及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作深刻的反思。

  “知識就是力量”這句培根的名言,任何一位中國學生和教師都不會陌生,也因為這樣的觀念使得我們這麼多年對考試、分數、重點學校趨之若鶩。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改變,也許我們應該改改這樣的觀點了。假如知識就是力量,為什麼大家都在反思我們中國教育的失敗?為什麼幾千年的教育制度受到了挑戰?為什麼碩士、博士在貶值?為什麼受過高等教育的學生找不到工作?在現在新型的社會下,知識應該從力量變成了基礎。知識不是力量,對知識的利用才是力量,知識不是力量,創新才是力量。我們學習知識是為了創新,一個國家沒有知識是不行的,可是沒有創新沒有思想力量確實萬萬不行的。我們如果只把自己的駕馭目標停留在分數和高考上,按照統一化的標準,像製造螺絲釘一樣加工學生,那麼我們只會培養出高分而低能的學生,我們也不是在培養人才而是在製造有知識五思想的鸚鵡。

  但我不是在貶低知識,而是我們應該在反思教育的同時,應該把知識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作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可能我們無力改變現在的教育大環境和現狀,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大江大河是有無數個支流匯聚而成,每一次大的變革都是由無數個小的變化而引起的。也許今天我們在教育方面僅僅邁進一小步,但是對將來一定會有所影響的。

【《兩百萬分鐘》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