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資訊科技> 高校的資訊科技論文

高校的資訊科技論文

有關高校的資訊科技論文

  1高校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建構的現狀分析

  1.1高校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過程中偏向資訊科技。在進行高校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過程中,多媒體教學逐漸替代了傳統的黑板教學。但是大部分教師只是透過製作的課件將大量事先整理好的資訊“灌輸”給學生,這與傳統的教學模式並沒有多大的區別,並沒有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作用。而是把資訊科技誇大化,認為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就是學習課件製作與應用,沒有理解資訊科技與課程的整合的本質,從而導致了資訊科技與課程的脫節。過於重視資訊科技,並不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學習效率。

  1.2注重教師的教,忽略學生的學。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透過聽、記教師口授、板書的資訊進行學習,教師灌輸,學生被動的接受。在高校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過程中教師的教學仍是以教為主,雖然運用了多媒體進行教學,運用了資訊科技手段,但傳統的教學模式並沒有改變,教師還是在臺上唱獨角戲,很少考慮與學生的互動。只是將書本變成了課件,將黑板變成了螢幕,將傳統的教學手段變成了現代的資訊手段。教學過程中過於重視教師的教而忽略了學生的學,學生仍是被動的'接受資訊扮演聆聽者的角色,而沒有進行主動學習。

  1.3高校教師教育技術水平整體偏低。高校中一部分年長的教師因為欠缺資訊科技應用技能而放棄使用這種工具,仍舊使用傳統的黑板教學,不能與時俱進使得教學過於單調。而有一部分年輕教師為了應用資訊科技而應用,認為所用的資訊科技越高就越能做到課程整合,教學效果也越好,但是往往適得其反。這些狀況導致了教育技術水平整體偏低。教育技術水平偏低的教師難以適應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新環境,為了整合而整合,使得高校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效果受到了影響。

  1.4課程資源與計算機網路結合不足。實現學生個性化優質學習與課程資源和計算機網路的良好結合是分不開的。二者良好結合可為學生提供足夠的學習資源,使學生課下自主學習成為可能。但是由於技術、觀念、資金等原因,一些高校的校園資訊資源並不豐富,且更新較慢,教師與學生缺乏交流互動。這使得師生與很多優質的資訊資源無緣相見,並且師生也難以共享一些課程資源,就難以做到資訊科技與課程資源的整合,也難以改變學生被動接受資訊的狀況。

  2關於高校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建構的思考

  高校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建構,並非只是在於教師運用資訊科技教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師生能夠運用資訊科技更好地獲取資訊與知識,從而解決教學與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最終實現最最佳化的教與學。針對高校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建構中存在的問題,對二者的建構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2.1加強數字化硬體環境的建設。加強數字化硬體環境的建設,如數字教室、數字化校園建設等,可解決課程資源和計算機網路結合不足的問題,還能為高校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提供物質條件。在進行數字化硬體環境的建設時,要結合實際,針對不同學校的具體情況進行建設數字化硬體環境,實現課程資源的最大化利用。並不是所有的學校都是硬體裝置越齊全,其整合效果就越好,而是進行資源的有效配置,才能實現最優的效果,要優先進行與教學密切相關裝置的建設。

  2.2搭建各種應用軟體平臺和教育教學軟體資源庫。高校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基礎是搭建各種應用軟體平臺和教育教學軟體資源庫。而硬體作用要想充分發揮出來,需要各種相應的應用軟體平臺的參與。與高校各種業務相關的軟體平臺,包括資源平臺、教學平臺、管理平臺和通訊平臺。如在搭建資源平臺時,注重網路資源共享平臺的搭建,能夠實現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最佳化。透過這個平臺,教師和學生可以建立和分享各類課件、圖片、影片等檔案,實現知識和資訊的有效管理、共享和創新。而軟體平臺的執行需要教育教學資源的支撐,如管理資訊資源可支援管理平臺,教學資源可支援教學平臺等,因而在搭建各種應用軟體平臺的同時,需要建設教育教學資源庫。

  2.3加強高校教師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培訓。由於在高校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實踐過程中,高校教師對其存在著錯誤的認識,從而影響了高校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實踐效果。因此在進行高校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時,必須加強高校教師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培訓。在培訓過程中要對教師現代化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教學手段以及高校資訊科技和課程整合的相關知識等方面加強培訓,使得教師能夠正確認識高校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實質,不再為了應用資訊科技而應用,在教學過程中正確使用資訊科技解決“教與學”的問題並與學生進行良好的互動,提高教師的教育技術水平等。

  2.4結合學科特點建構新型教學模式。每個學科都有其自身獨特的特點,如物理學科具有很強的系統性、語文學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等,而且各學科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物件等也是不同的,它們在進行教學過程中使用的教學策略也不一樣,因此並不是所有學科都適合同一種教學模式。在高校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建構中應根據各個學科的特點,結合教學中的環節來建構能實現其良好整合的新型教學模式。其中能較好實現高校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教學模式有“探究式”教學模式和“合作式”教學模式。如在進行科學性知識的教學時,使用“探究性”教學模式,就可以取得較好的效果。

  2.5關注學生的主體性作用,轉變其學習方式。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必然導致學生的學習方式的改變。在資訊爆炸的時代裡,追求的是有意義學習,這對傳統的學習方式來說是一個嚴峻的挑戰。因此學習者必須構建新型的學習方式,體現其在學習中的主體性。而在高校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建構中,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等新型的學習方式對其有促進作用。如學生可以根據教師的課件,對其相關的影片、音訊資料、文字資料、影象資料等進行自主學習,而不是教師一個人在講臺上侃侃而談,這反過來促進了教師對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因此在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建構過程中,高校教師要關注學生的主體性,幫助學生的學習方式向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等新型學習方式轉變。

  3結束語

  在高校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建構的程序中需要對其現狀有所瞭解,並透過加強對高校數字化硬體環境的建設,應用軟體平臺和教育教學資源庫的搭建,加強對高校教師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培訓,結合各學科特點建構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新型教學模式,關注學生的主體性作用以及引導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只有提高資訊科技和學科課程的有效融合,才能實現教育教學的根本目的,提高學生的資訊素養,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及培養學生的創新性。

【高校的資訊科技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