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建築/建材/工程/家居> 淺談建築文化的特徵

淺談建築文化的特徵

淺談建築文化的特徵

  建築文化的第二個特徵是它的綜合性。從構成角度看,建築與文化一樣,包括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個方面。建築不僅要滿足人們衣食住行的物質需要,也要體現政治、經濟、科學、技術、哲學、宗教、藝術、美學觀念等精神方面的要求,另外還要滿足不同時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思維方式、風俗習慣、社會心理等的需要。這種綜合性使建築成為人類每個歷史階段發展水平最重要的標誌,如長城、空中花園、金字塔、巴特農神廟、聖彼得大教堂、摩天樓、水晶宮、埃菲爾鐵塔……它們構成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歷史形象,因而被人稱之為“石頭的史書”.對於典型建築物的考古、研究和欣賞,往往會對產生該建築的社會有深入和具體的`瞭解。如布達拉宮的八角街轉經朝佛圖,可使人看到大昭寺和拉薩的總體佈局,是如何受到佛教信徒轉經宗教儀式的深刻影響,推斷出這樣的建築是怎樣形成及形成後如何影響人們的行為。

  人類的建築價值觀念大致經歷過五個階段(或叫做五個里程碑):

  ①把建築作為謀生存的物質手段的階段--為遮風蔽雨防野獸侵襲,穴居野處、構木為窠階段;

  ②把建築奉為藝術之母,當作純藝術作品的繪畫、雕塑階段,即“建築是凝固的音樂”,這個階段對後世的影響最深遠;

  ③大工業產品時代--以勒·柯比西埃為代表,把建築當作“住人的機器”;

  ④認為建築是空間藝術的階段--如賽維所說“空間是建築的主角”;

  ⑤認識到建築是環境的科學和藝術的階段--1981年第14次國際建協華沙宣言提出,這是建築價值理念上一次新的跨越。

  建築文化的本質特徵就在於它是“環境文化”、“背景文化”.環境相當於人類、自然和社會的“籠子”,而建築文化就是為人類設計和建造生存發展空間的“籠子文化”--各種各樣的住宅、居住區、城市,進行區域規劃、國土整治等。建築對於人類歷史和社會發展影響之大,其重要性是不應與一般生活用品和工業產品等同視之的,建築同人的生命史、人類和城市鄉村的發展史、國家的進步史始終是連在一起的。環境一經形成,就成為人們生活、生產、交際、娛樂種種行為的舞臺,規定著人們的行為模式,影響著歷史的程序和速度。偉大祖國的社會主義“四化”建沒,迫切需要我們重視建築文化的研究工作,使之在城鄉建沒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淺談建築文化的特徵】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