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職業/專業/職能> 中美工業工程專業學生的專業技能比較分析論文

中美工業工程專業學生的專業技能比較分析論文

中美工業工程專業學生的專業技能比較分析論文

  眾創型社會需要人才的保障,而目前高校在校生專業技能培養中存在著一些培養環節的問題,概括為深入實際、綜合分析、自主實踐方面存在著不足,其背後的原因主要歸納為實踐專案的環境因素影響及實踐專案的社會因素影響兩大類,在培養創新型人才的環境建設中需要對此加以改善。

  打造經濟強國,培育“眾創”人才,工科大學人才培養目標應儘快轉向專業應用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並重的方向。未來的競爭主體將體現在人才競爭,未來的競爭市場將是一個國際化的市場,為此,有必要從專業技能及其形成因素的角度對工科在校生能力狀況進行比較分析,及早發現不足,為培養創新型創業人才提供高效、優質的教育服務。

  工業技術工程專業是一個具有鮮明應用特色的專業,要求學生具備針對實際問題的分析和解決能力。與國外高校相比,我國的工業工程專業開設的時間較晚[1];相對於我國高校開展的其他工程類專業教育活動而言,工業工程專業屬於出現較晚但發展迅速的新型本科專業,不僅在傳統的工程背景的高校中開展,在綜合類高校、農林類具有行業特色優勢的高校中也開展[2];不僅在工科專業背景的院系開展,也在管理專業背景的院系開展。這種“多面開花”的繁榮景象,在相互借鑑教學經驗和成果的同時,也勢必存在不同教學特色的工業工程專業培養效果。

  國內學者一直非常關注工業工程專業的技能培養,在實證的基礎上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經驗和成果[3-4]。但是,在一些高校工業工程專業學生的培養和就業過程中,依然存在著一個嚴重的問題:從學生、用人單位和社會,都還沒有明確一個清晰的專業能力認定、就業崗位去向,很難對學生“懂什麼”、“能幹什麼”、“去哪裡”等就業方向做出明確的描述。同時,在與相近國外高校工業工程專業教學實踐活動加以比較後,也發現在本科教學中最為注重的專業技能培養上,也有一些較為明顯的差異[5]。透過這些差異的分析、比較,將對工業工程專業未來人才的培養方向和模式提供借鑑。

  1 主要技能比較

  本文選擇學校歷史、專業結構、強勢特色專業等方面具有較高相似性的兩所大學進行比較,透過在河北農業大學、美國新墨西哥州立大學的工業工程專業課堂、實驗室、科研、實踐活動的親身參與,以及對兩校在校生、專業教師的訪談交流,發現存在以下專業能力方面的差異:

  基礎能力方面。中國學生在大學前教育中數學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是舉世公認的,相比而言學生在數學基本運算能力方面優勢突出。如在進行一位和多位的乘法運算時,多數美國學生會選擇使用計算器,而中國學生一般用心算或筆算來即可得出結果;在高等數學、機率與數理統計等課程的學習中,中國學生的心態更為平和。

  表達能力方面。中國學生不擅長選擇口頭表達的形式來闡述、說明學習和研究的成果,同時在專業報告寫方面的熟練程度也要弱於美國學生。這些問題的癥結不在於大學,要追溯到更早的初中、高中階段的學習和訓練。

  專業技能方面。在一些專業軟體、通用軟體的應用方面,中國學生具備了對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但是在完成一個完整的專案分析和技術表達上,熟練程度相對不足。同時,美國學生可以從校外獲得更多的學習資源,學生們可以從google學術等網路服務商處獲得很多免費的文字和影片類的學習資料。

  專業技術拓展應用方面。由於缺乏綜合型任務的訓練,在一些非工業工程典型問題的分析和解決上,中國學生表現的相對弱於美國學生。如,目前工業工程專業問題分析大多以加工裝配型企業為研究背景,這是最成熟、最成功的工業工程應用領域;而一些新湧現的問題領域,如現代農場管理、城市管理中的最佳化問題,有更強的社會需求,但因為缺少相應的成功案例做模板,學生們進入此類新領域感覺困難很大,上手慢,畏難情緒重。

  社會實踐能力方面。中國學生相對而言更習慣在實驗室裡分析、設計、提出解決方案,美國學生的社會實踐經驗和能力更為突出。

  2 實踐應用能力差異的實踐因素分析

  拋開觀念、習俗等更為寬泛的文化因素,從課堂外實踐環節訓練的角度出發,將上述專業技能、專業技術拓展和社會實踐能力等方面表現出的差異,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的成因:

  實踐環節參與形式與程度不同。中國學生的課堂外實踐環節,其方案基本上是經過任課教師或指導教師精心設計,多數採用“事先聯絡”、“事中陪同”和“事後指導”的'全程指導方式來完成的,專案與專業培養的相關性高、專案完成的成功率高、外部偶然因素的風險性小。相對而言,美國學生的課外專業實踐活動,則由學生自主完成,任課教師更多的是完成事先審題和事後評價工作,學生對實際問題的認識程度和對專案背景分析及解決方案設計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認識更加深刻。

  實踐環節成員專業結構不同。在專業性社會實踐活動和科研活動中,中國學生往往是參加本專業專案的實踐和研究活動,因此同組合作的同伴基本上是同級本專業或相關專業的學生,按照任務分割的思路進行分工協作,以提煉、分析問題為主;而美國學生除了參加一些典型的專業專案實踐活動外,還有相對較多的機會參加跨專業領域的綜合型應用專案的實踐,這類專案一般是對現實問題的綜合解決,參與的人員往往是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學生在一起協同合作,更有機會體會到實際問題的複雜性和解決問題的全面性。

  實踐環節的組織結構不同。中國學生參與小組形式的實踐專案時,往往會選擇相對熟悉的、能力更被認同的本專業同學負責小組實踐工作的組織和領導,遇到重大的問題習慣依賴指導教師做出最終決斷;而美國學生在專案之前不會深入瞭解同組非本專業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能力水平,一般是根據專業原則進行小組內分工,這種方式更接近於實際任務環境。

  實踐環節的成果形式不同。由於選題的範圍差異、小組成員專業差異等,最終實踐環節的成果表現為:中國學生更傾向於從實踐中挖掘專業知識可以解決的部分並提出對策,而美國學生則傾向於給出一個簡單而全面的問題解決方案。

  3 實踐應用能力差異的環境因素分析

  除了在現行高校招生、錄取形式,以及校內考核形式等影響因素外,學生在面臨的任務環境方面存在的較大差異導致了中國學生在專業技能訓練和提升方面存在著一些不利因素。

  目前高校多數以專業進行組織結構劃分,專業內部交流相對密切,而專業之間資訊的交流相對較弱。高校內的科研專案立項往往傾向於熱點問題、本專業的前沿問題,評價成果以高水平科研論文及成果為主,這一學術導向特徵導致了專案往往遠離了本科教學活動和一般企業實踐,本科生參與專業教師科研專案的機會很低。而校外實踐性課題往往時間緊、任務明確、考核嚴格,不適合入門級的本科生自主承擔,有幸參與也是旁觀、助手的角色居多,不能真正領會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精髓。

  實踐問題的提供方-企業,出於對諸如安全問題、能力問題等因素的考慮,一般不會為在校大學生提供自主實踐的機會,更不用說參與企業內複雜專業問題的分析與解決。不僅大型優質企業自身人才資源充足,沒有敞開大門歡迎學生專業實踐的意願;而一些小型企業,即使自身不具備工業工程專業人才,需要得到高校在專業技術和能力的知識,也不會選擇給在校生提供專業實踐的機會。一些作為公共服務的社會管理部門,對於在校大學生的資訊服務也不是很充分。

  從社會文化整體的視角看,雖然從法律上在校大學生已經是具備完全行為能力的成年人,但從傳統和感情的因素上,他們依然被視為“孩子”。這種愛護的同時也相對削弱了對學生獨立能力的認同,流失了很多實踐的機會。

【中美工業工程專業學生的專業技能比較分析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