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職業/專業/職能> 教育專業人員與非專業人員的教育行為差異案例及分析

教育專業人員與非專業人員的教育行為差異案例及分析

教育專業人員與非專業人員的教育行為差異案例及分析

  案例:

  一個孩子的母親因孩子把她剛買回來金錶當成新鮮的玩具給弄壞了,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頓,並把這件事告訴了孩子的老師。老師幽默地說:“恐怕一箇中國的愛迪生被你搶斃了。”這個母親迷惑不解,老師對她說:“孩子的這種行為是創造力的一種表現,你不該打孩子,要解放孩子,讓他從小有動手的機會。”

  “那我現在該怎麼辦?”這個母親聽了老師的話後悔不迭。

  “補救的辦法是有的,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把金錶送到金錶鋪,讓孩子站在一旁看鐘表匠如何修理。這樣鐘錶鋪成了課堂,修表匠成了先生,令郎成了學生,修理費成了學費,孩子的好奇心就得到了滿足,說不定他還學會了修理呢。”

  分析:

  上案例讀後,感嘆萬千,記得小時候,我曾把家裡的鐘錶摔壞了,卻是遭來爸的一陣毒打,我想若我的父親先看到此案例,我那時不但會免了一頓皮肉之苦,現在的我說不定會更上一層樓呢,唉,往日已矣!

  就此案例來說,我覺得這個孩子是很幸運的。這位母親(非專業人員)把這個孩子發生的事告訴了老師(教育專業人員),透過專業人員的指導與建議,使這位母親正確的認識到孩子的行為,進一步輔助了孩子的行為。父母親作為子女的啟蒙老師,在教育孩子方面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由於父母的文化程度不同,對於教育孩子也要不可能達到專業水準。這就是要求父母在教育孩子時要與教育專業人員例如老師密切配合,以利於孩子個性與素質的全面發展。教育專業人員與父母密切配合,這同時要強調教育人員的教育專業化,如果那位教師只是建議母親好好安慰孩子,不要打孩子的話,這個案例也就無經典一說,正是由於這位老師給了“補救的辦法”,體現了教育專業化,才使這篇案例熠熠生輝。

  不過回頭再看此篇案例,母親因為孩子把金錶弄壞了就狠揍了孩子一頓,這裡不免有我們國家傳統的“棍棒出孝子”“嚴師出高徒”等思想,現在我國的大批教育工作者做了許多實驗,透過許多資料顯示了這些思想是有待商榷的。現在國家雖無明文規定家長不可以打孩子,但已公佈的教育法,老師是不可以打學生的,這也體現了我國教育制度的改革。愚已之見,教育重於說服、規勸,“現身說法”即“言傳身教”,傳統的教育觀點有些遏制了學生的'發展,我們也應象對待歷史文化遺產一樣,對傳統教育採取“棄其糟粕,取其精髓”的辦法,當然,具體的辦法,應該由國家統一部署,深入宣傳學習,特別是廣大的農村。我是農村來的,對農村父母的教育行為深有體會,由於他們文化水平偏低,不懂得如何有效教育孩子。不可否認他們的樸實,樸實的思想以為把孩子送入學校,教育孩子是老師的職責,如果孩子成績不好,自己打一頓,然後再送給老師,讓老師也“嚴管”,這也就是他們的教育行為。

  總之,對於教育專業人員與非專員人員的教育行為差異,我們應採取辯證統一的觀點,要讓教育專業人員彌補非專員人員教育行為的不足,同時非專業人員應及時反饋資訊到教育專業人員處,只有這樣才能更好有益於受教育的全面發展。

【教育專業人員與非專業人員的教育行為差異案例及分析】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