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能源技術> 以課程理論視角認識大學能源本科專業論文

以課程理論視角認識大學能源本科專業論文

以課程理論視角認識大學能源本科專業論文

  摘要:一個本科專業的開設與發展有歷史與現實的依據,也有其理論與政策的支撐。該文以課程理論的三種價值取向分析了某大學“能源”本科專業的設定過程,闡釋了其學科中心的價值取向以及帶有社會中心的價值色彩,並就兼顧學生中心價值取向所能採取的措施給出了建議。

  關鍵詞:課程理論、專業設定、專業建設、專業發展

  某大學“能源”本科專業設在電氣與控制工程學院,具體說是在電氣工程系中。本文用課程理論分析該校“能源”專業設定,分析其中的得與失、存在的合理性,並給出一定的建議。在該校實施“大類招生”的背景下,筆者做學理梳理更顯得具有理論價值與實踐價值。

  1專業開設狀況概述

  “能源”本科專業是2011年該校新開設的專業,當年按“能源工程及自動化”專業招生,規模為2個班,班級名稱為“能源11-1”“能源11-2”。以後每年招生2個班,班級名稱沿用“能源1*-*”。曾經,“能源”班的在校生實際是三個專業,2012年與2011年一樣,按“能源工程及自動化”專業招生,2013年按“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招生,2014年按“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招生。學生中,特別是大一學生中流傳這樣一種說法“4年換了3個專業名字,不知道教的是什麼”。

  該專業與“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專業組成電氣工程系,教學組織是以係為單位安排,並未設立傳統意義上的教研室,專業課授課教師成立教學團隊,個別專業課程由學院裡的其他系老師講授,公共基礎必修課則由學校公共課程教學團隊或其他學院老師講授。科研方面也是以團隊形式開展,與教學團隊的人員不重合。儘管四年有三個專業名稱,對應地也有三個版本的教育教學培養方案,但是其中的課程體系、主幹學科、主要課程一致,見圖1。

  畢業的學分標準為修滿方案規定的總學分數180學分,且符合各模組學分要求。“能源”專業的主幹學科為電氣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能源動力,主要課程有半導體物理、數位電子技術、類比電子技術、控制理論、電機學、現代電力電子技術、微控制器原理及應用、發電廠電氣部分、風力發電原理、風力發電機組監測與控制、風力發電系統設計執行與維護、光伏發電原理、光伏發電併網技術、太陽能建築一體化等。

  2專業設定歷程

  該校於2011年經教育部批准,在原機電工程學院自動化系(2014年9月,該校進行機構調整,將機電學院的2個系分設為2個學院,在自動化系的基礎上設立電氣與控制工程學院,電控學院內設3個系)設立了“能源工程及自動化”專業,並於2011年和2012年連續兩年招生。教育部於2012年9月14日釋出《教育部關於印發〈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定管理規定〉等檔案的通知》(教高〔2012〕9號)檔案,其中的附件2為《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新舊專業對照表》。根據這份對照表,2013年該校的“能源工程及自動化”專業更命名為“能源與動力工程(080501)”進行招生。但根據該校“能源工程及自動化”專業的特點和優勢,該專業的人才培養方向重在新能源發電(含風電技術和光伏技術)系統的控制技術,並不涉及傳統動力工程的相關內容。因而,新專業目錄中的特設專業名稱“新能源科學與工程(080503T)”更能代表該校該專業的特色和培養內容。於是,2013年6月該校提交《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定申請表(備案專業適用)》,將本科專業“能源與動力工程(080501)”更名為“新能源科學與工程(080503T)”,並於2014年按照新專業“新能源科學與工程”招生。

  這三個專業可謂一脈相承,對該校而言,本質上就是一個專業。最早的專業名稱“能源工程及自動化(080505S)”是2011年新設專業時使用的。招生兩屆後,教育部發布新專業目錄,該校只好將“能源工程及自動化(080505S)”更名為“能源與動力工程(080501)”。2013年上半年,該校一方面做好按“能源與動力工程(080501)”專業招生的工作,一方面著手將“能源與動力工程(080501)”專業更名為“新能源科學與工程(080503T)”專業。可見,2013級招生的專業名稱是個過渡。那為什麼要有這麼個過渡名稱?在教育部2012年9月釋出新專業目錄後,立刻啟動增設“新能源科學與工程(080503T)”專業就可以避免這個過渡名稱。另外,2012年版新專業目錄中的特設專業部分中是將舊專業“新能源科學與工程(080512S)”“風能與動力工程(080507S)”更改為新專業“新能源科學與工程(080503T)”。也就是說,該校最初在設立“能源”專業時並未申請“新能源科學與工程(080512S)”,而是申請的“能源工程及自動化(080505S)”。

  3該專業設定的理論分析

  學校在教育部的專業設定的指導下,及時調整專業名稱,而且對兄弟院校培養方案進行認真充分的調研並優化了該校的專業教育教學培養方案。本文試圖從課程理論角度對該專業做些粗淺的'分析。

  3.1專業設定的理論

  我國的大學“專業”實際是一組特定的知識,這組知識由一系列課程的組合承載,是課程的集合體。課程理論有三種不同的價值取向,分別為學科中心、社會中心和學生中心。學科中心課程理論認為,學校課程應以學科分類為基礎,以學科教學為核心,以掌握基礎知識、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為目標。社會中心課程理論認為,教育的根本價值是社會發展,學校應該致力於社會的改造而不是個人的發展。學生中心課程理論過於注重學生的個人需要、興趣、自由及活動,教育的目標在於充分發展人的稟賦和促進個性發展。不同的課程理論價值取向下,對專業設定也有不同的認識與標準。“課程的分類標準也有可能成為本科專業劃分的新標準”。[1]在學科中心課程理論價值取向下,專業劃分標準是按學科設定,注重基礎知識、專業知識的邏輯結構和內容體系;社會中心標準要求按照社會發展需求進行知識傳授和專業設定,培養能夠改造社會所需的專門人才;學生中心強調專業設定要考慮個人的全面發展與興趣、愛好,促進人的解放、個性發展和自我建構。

  3.2對該專業的學科分類的認識

  該校“能源”專業設定具有濃重的學科中心課程理論依據,教育部的專業目錄也以學科門類作為專業設定與歸屬的依據。教育部2012年9月釋出教高〔2012〕9號檔案,其中《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新舊專業對照表》規定“新目錄自發布之日起開始實施。本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定備案和審批工作按新目錄執行,普通高等學校的招生計劃和招生工作自2013年起按新目錄執行,在校生的培養和就業工作仍按原專業執行。”[2]於是,該校只好將已經在2011、2012兩級招生的專業“能源工程及自動化(080505S)”更名為“能源與動力工程(080501)”。2012年版新目錄是將學科門類“工學”下的專業類“能源動力類(部分)”改為“能源動力類”,具體專業為將“熱能與動力工程(080501)”“能源工程及自動化(080505S)”“能源動力系統及自動化(080506S)”“能源與資源工程(部分)(080110S)”更改為“能源與動力工程(080501)”。

  2011年底,該校原機電工程學院自動化係為了明確能源專業的發展方向,組織人力對兄弟院校相關專業的培養方案進行了廣泛的調研。當年,“總的來講,我國高校在新能源專業設定和專業人才培養方面還落後於發達國家。近幾年國內僅有十幾所高校增設了核能相關專業,如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等開設了核物理、核工程與核技術、核反應堆工程等專業。華北電力大學、長沙理工大學等近十所高校開設了風能與動力工程專業。山東建築大學、南昌大學等幾所高校開設了太陽能建築一體化、光伏材料等專業。國內幾乎沒有高校開設生物質能相關專業。以西安交通大學為代表,大多數高校是在原有熱能與動力工程等專業基礎上增設了部分與新能源有關的選修課程,作為對新能源領域知識的一種補充,或進行了專業名稱的更改。”[3]該專業建設負責教師對各學校能源相關專業的課程設定情況做了詳盡的調查,在比較研究的基礎上優化了能源工程及自動化專業的課程安排。這些都體現了該專業設定以學科中心課程理論為價值取向。

  3.3對該專業社會需求的認識

  2011年底,該校為了明確能源專業的人才培養方向符合北京市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市場需求的導向,組織人力調查了新能源的行業背景。該校能源工程及自動化專業只涉及光伏發電和風力發電兩個新能源領域,因此,著重調研關於對這兩個領域的發展情況。主要的調查手段是深入有關的公司,透過和有關人員座談的形式瞭解新能源相關領域發展的第一手資料。同時,該專業教師對北京市“十二五”時期人才發展規劃、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我國新興能源產業發展規劃中關於新能源專業的相關政策進行了解讀,以期更好地建設“能源工程及自動化”專業。這些表明該專業建設在學科中心的主流價值取向下,也有以社會中心為理論依據的影響。

  在2012年9月教育部公佈新專業目錄後,該校認真貫徹落實了有關規定,對2013級招生按新專業“能源與動力工程(080501)”進行。但根據該校“能源工程及自動化”專業的特點和優勢,該專業的人才培養方向重在經濟社會中新能源發電(含風電技術和光伏技術)系統的控制技術,並不涉及傳統動力工程的相關內容。因此,2013年6月該校申請將在2013年招生的新專業目錄中的本科專業“能源與動力工程(080501)”更名為新專業目錄中的“新能源科學與工程(080503T)”,並於2014年按照“新能源科學與工程(080503T)”招生。這裡也體現了專業設定以社會中心的理論依據。

  4專業建設的建議

  本文認為該校“能源”專業設定的理論依據主要是學科中心和少量的社會中心標準。這兩種理論共同的特點是以教師為主提出知識組合的課程,這種課程體系是基於教師的學識和經驗的。而現在的學生責任意識不足,但自主意識強烈,他們中有擔當、肯鑽研的優秀分子渴望發表自己對課程組合的想法。因此,我們應讓這部分學生以學生中心課程理論設定“專業”——課程組合,允許他們自我建構知識體系。考慮到學校內外部大的政策環境,這樣的願望可以透過加強學生第二課堂建設在一定程度上予以實現,讓優秀的學生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運用他們的想象力,不斷挖掘自身的創造力。可以推出的具體鼓勵措施有:

  第一,建立健全學生科技社團組織,有計劃地開展課程研討、知識培訓、學科競賽、科技志願服務等。

  第二,制定對教師、研究生指導本科生科技活動的鼓勵政策,包括榮譽和物質方面的獎勵。

  第三,設立專項資金支援學生的科技活動,形成幾個品牌活動專案,提升專案對師生的吸引力。

  第四,擴大創新學分的獲得範圍並嚴格管理,使學生參與教師、研究生的科學研究以及自我創造性研究都能獲得學分,甚至替代相關課程的學分。

  第五,加強院校間學生科技活動交流,“走出去、請進來”,派最優秀的學生去中國科學院大學與其他211院校參加他們的學生科研夏令營,請他們的本科生科研積極分子來該校參加科技品牌活動專案。

  參考文獻:

  [1]盧曉東.本科專業劃分的邏輯與跨學科專業類的建立[J].中國大學教育,2010(9):10-15.

  [2]教育部.教育部關於印發〈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定管理規定〉等檔案的通知(教高〔2012〕9號)[Z].2012-09-14.

  [3]楊立永.能源工程及自動化專業關於修訂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調查報告[Z].未發表的報告,2012-01-01.

【以課程理論視角認識大學能源本科專業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