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小稻秧脫險記》語文教學實錄

《小稻秧脫險記》語文教學實錄

《小稻秧脫險記》語文教學實錄

  第一課時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小稻秧脫險記》。請小朋友把手拿出來,跟於老師一起寫課題。注意“稻”的筆順,“秧”的右邊起筆位置。

  [評:板書課題不忘寫字訓練,說明老師有很強的訓練意識]

  師:學這篇課文,我們有四項任務。(出示投影片,教師讀)

  教學目標

  1.讀課文,讀出生字字音,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體會詞語的意思。

  3.小稻秧遇到了什麼危險?後來是怎樣脫險的?

  4.寫生字,要求寫得正確、規範。

  [評:於老師提出的這四項教學目標是在研究本課課後作業題的基礎上制定的。課後作業題規定了教每課書的具體目標,只有每課的具體目標落實了,才能確保小學階段教學總目標的實現。因此,我們教每課書,都要像於老師這樣強化目標達成意識,圍繞課後作業題來設計教學實施方案]

  師:現在,先來看第一個任務。(出示投影片)這一課的生字一共有16個[注:教材是原版本,現已有所調整]。

  雜 擁 拼 棵 劑 噴 器 欺 負 喘 紛 霧 吵 洶 蠻 搬 黴

  小朋友注意看,這些生字哪些不要老師教,也不要看書上的拼音,你就認識?

  生:我認識“棵”、“拼”。

  師:這個“拼”字你是什麼時候認識的?

  生:我是一年級時認識的。那時有一個詞是“拼音”。

  生:我還認識“劑”、“吵”、“霧”。

  師:對她來說,近一半的生字都認識了。你讀書的時候,只把不認識的字的拼音畫出來。還有哪些字你認識?

  生:我還認識“雜”、“器”。

  師:(老師指“紛”)這個字有認識的嗎?

  生:認識,這個字讀fēn。

  師:你是怎麼認識的?

  生:我是在{清明>這首詩裡學的:裡面有一句是“清明時節雨紛紛”。

  生:我還認識“搬”。

  師:你是在哪兒認識的?

  生:在我們家門口牆壁上的“搬家公司”的廣告上認識的。

  師:那是一些“野廣告”。看來,“野廣告”也有好處,可以幫助你認字。作為你,還要“感謝”“野廣告”。這些字有沒有一個都不認識的?(學生搖頭)大家要實事求是:請大家拿好書,認真地讀書,遇到不認識的字看一看課後的生字表。那上面有注音。

  [評:生字對學生來說並非都“生”,這是因為“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在此基礎上進行識字教學,這就叫實事求是]

  (學生讀書,教師巡視指導)

  師:我發現有同學已經讀第二遍課文了。有的同學在讀書時,把自己不認識的生字的拼音寫在生字的上面。這樣很好。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把不認識的生字的拼音寫在上面。

  (學生默讀,邊讀邊寫拼音)

  師:讀完寫完後,請同學們讀一讀生字的拼音,並記住它。

  (學生讀,教師巡視指導)

  師:書上生字能記住的請舉手。(學生紛紛舉手。出示投影片)請同學們看,哪些字記住了。

  (請一同學讀,其餘同學跟著讀)

  師:注意“欺負”的“負”,單讀時,讀第四聲。和“欺”連在一起時讀輕聲。請接著讀。

  (學生讀完,老師出示投影片)

  雜草 一擁而上 拼命一棵

  化學除草劑 噴霧器 欺負

  喘氣紛紛 爭吵 氣勢洶洶

  蠻不講理 搬到 倒黴

  師:看一看,這些字組成的詞你會不會讀?(指一學生讀完)還有問題嗎?

  生:“蠻”我讀不準。

  師:多虛心,有不懂的就問。誰來當她的老師?

  (一學生站起來教讀)

  生:“氣勢洶洶”的“勢”我讀不準。

  (一學生站起來教讀)

  師:還有問題嗎?(學生搖頭)看來需要老師幫助的很少很少,有些字平時就會的。第一個任務完成了。下面我們還有一個任務。請大家一邊讀課文,一邊把不懂的詞語畫下來。

  (學生讀課文,畫詞語,教師巡視。發給部分學生小黑板。讓他們把不懂的詞語寫在小黑板上)

  師:請寫好的小朋友把小黑板送過來。(學生紛紛送來.老師把小黑板掛到大黑板上。這些詞浯是:氣勢洶洶、蠻不講理、不由分說、警覺、收拾、有氣無力、紛紛)請大家把這些詞語讀一讀。

  (大家讀詞語)

  師:這些詞,有的需要老師幫助,有的自己讀課文就可以理解;請大家讀課文,邊讀邊想這些詞語的意思。我相信,同學們能透過讀課文理解這些詞語。

  (學生讀課文,教師巡視)

  師:讀完兩遍的請舉手。(學生舉手)好,讀的時候不僅要考慮詞語的意思,還要做到正確、流利,如果能做到有感情就更好了。請大家再讀。

  (學生繼續讀課文)

  師:有的同學已經讀到第四遍了。剛才有的同學問我(板書“蠟黃”)“蠟黃”的“蠟”的讀音。請大家讀字音。(師順手在“蠟”上面加上拼音。學生讀la)“蠟黃”是什麼意思?就是指臉色像蠟一樣黃。第二個任務基本上完成了。

  [評:感悟,感悟,“感”而後“悟”。怎麼“感”?主要是誦讀,讀得多了,學生便能借助語言環境悟出語句的意思。認知心理學告訴我們:人的.已有的認識結構對於當前的認知活動會起到決定作用;教師在指導學生理解某個詞語或句子的意思時,所聯絡的語言環境可視為學生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思維組塊。學生憑藉這個詞語或句子與上下文中的其他語句的邏輯聯絡,便能比較容易地推知這個詞語或句子的意思:於老師指導學生反覆誦讀課文,意在讓學生充分感受課文語言。從而為領悟詞語或句子的意思創造良好條件]

  師:哪個小朋友有把握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學生舉手)三分之二的同學舉手。哪些同學雖然沒把握讀正確,但願意試一試?(一個同學舉手)好,請你站起來。於老師很喜歡這個小朋友,因為她勇敢、敢試。請你試著讀一讀。

  (學生讀得較流利。但讀到“小稻秧望著這群蠻不講理的雜草,說……”時,“蠻”讀錯了,但自己意識到後,就改正了)

  師:請停下來。這個小朋友讀得好不好?好在哪裡?

  生:“蠻”一開始讀錯了,後來又改正了。

  師:好,你聽得真認真。於老師就喜歡這樣的同學,自己錯了自己改正。請你再讀讀那一句。

  (學生讀完那句後,接著讀下去,教師相機糾正錯誤)

  師:哪一位同學能不讓老師教,就能讀得正確、流利,還能有感情?

  (指一學生讀。學生讀得很好,老師相機表揚)

  師:讀得多好呀!不要老師教,你就能讀好了,真不簡單!

  [評:感悟是指學習主體對語言材料的能動感受與領悟。感悟的效果取決於學習主體的內因,也就是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於老師長於激勵、善於調動,是其教學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下課)

【《小稻秧脫險記》語文教學實錄】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