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電影> 《尋電影版》觀後感

《尋電影版》觀後感

《尋電影版》觀後感

  觀後感01

  對於電影的這個結局不算特別意外。在第一季第一集中,Patrick就抱怨過自己的每一段戀情都不會超過6個月。而比賽的關係也恰好在第6個月時亮起紅燈(時間軸可以參考Patrick和她姐和解那集)。整個劇集其實就是導演想透過比賽的關係的變化來表達一些自己的觀點。

  參考導演的另一部作品『週末時光』,兩個劇集的主角有個共同點,那就是對自我的不完全接納。Patrick因為生長在環境優越的中產家庭。母親對人對事的喜好早已內化到他的心理,成為他選擇男友以及活出自我的一大障礙。

  Patrick曾經和Kevin抱怨過,在原生家庭裡,他和他的父母從來都不會說“I love u”(貌似在西方家庭裡不常見)。這就造成了Patrick內心缺乏愛以及沒有安全感。在第一集中甚至連約個炮都希望能借機認識下對方。而且他又特別容易矮化自己(第二季第五集裡Patrick跟Kevin抱怨上學時因為胖而受到歧視,以至於現在還要格外注意身材)

  所以就是這麼一個敏感,多疑,缺乏安全感也缺乏愛的人。被動的進入了一段關係。在Kevin和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的男友John分手前,Patrick雖然嘴上道理說的很清楚,不想做沒有結局的努力,對當小三有罪惡感。但是每當Kevin撩他時,Patrick總是用“what?”這種曖昧模糊的方式做回應。也就是在兩個人關係的一開始,Patrick就是被動的。但是這種被動是源自於他的貪心。既不想開離Richie有希能望和Kevin保持曖昧的關係。

  Richie和他分手,以及Kevin和他表白。Patrick似乎總是一副把自己當做局外人的態度。他對和Kevin在一起後的生活,在腦海中的構想多於行動。並且不想付出太大的代價。其實電影最後Kevin和Patrick在喝咖啡閒聊時,就一針見血的指出了Patrick這種懦弱的逃避型人格。一旦兩個人關係出了問題,Patrick主動就選擇放手。這樣的做法看似佔領了道德制高點,但實際上是對彼此關係的不負責。這個才是Patrick每段戀情都很短的原因。

  說到第二季最後一集,兩個人分手那場戲。Kevin的確很多言語你可以說他渣,說他故意。但是Kevin也說出了一個事實。Kevin說Patrick似乎在找理由離開他。這句話其實戳中的Patrick的要害(他的迴避型人格)。一個人和前任分開了,開始跟你構建未來。結果第一天搬進來第二天就搬走了(根據電影Kevin說連朋友都做不了,估計Patrick搬走的時候連招呼都沒打)。甚至連嘗試一下都不願意(廢了這麼多套套才等了好久終於等到今天。您這是弄啥哩?)

  說句題外話,如果Jay-z劈腿後Beyonce也梨花帶雨的嚷嚷著離婚。估計就不會有『Lemonade』了。而Patrick最後向Kevin列出了一系列可能讓他們關係走到盡頭的原因。但其實呢?Patrick,你一開始認識的Kevin難道不就是這樣的嗎。至於開放性關係,Kevin願意坦誠,已然說明Kevin對Patrick的愛是真的(沒錯,電影中Kevin道別時也又說了一遍“Why? Because I love u”)。

  所有的關係都是互動出來的,不管結果怎樣。最後不是得到了,就是學到了。Kevin至少願意去嘗試努力下。對應電影裡Patrick問牧師一個人是不是會重複自己之前犯下的錯誤(他不確定Kevin的承諾是否真的能做到,自己一時意氣的離開是否正確),可以知道Patrick對當時的一走了之其實是有些後悔的。連給彼此試錯的機會都沒有。

  當然Patrick最後願意和Richie嘗試甚至願意去德州。說明Patrick還是成長了。但是他的那些人格上存在的問題是否真的突破了。電影結尾很突然。導演似乎並不想給一個很明確的答案。可以算是一個開放性的結局(如果要明確表明Richie最終和Patrick真的走到了一起甚至結婚,那麼導演至少會加一場6個月之後的戲,明確的告訴觀眾打破了這個“魔咒”)。而且Kevin最後對Patrick說的他愛他。可見,這個故事還遠不是導演要的最終的結局。(可以參見瓊瑤對『還珠』前後的改編)。導演給自己留了個鉤子。如他的另一部電影『週末時光』。導演有意做成想“愛在三部曲”那樣的系列。隨著個人生活經歷的累加,導演腦海構建的那個結局也是在變化的。

  最後Patrick 會和誰在一起其實還是個迷。而這洽洽就是劇集的名字『LOOKING』

  所以至此可以大致梳理出導演想要表達的意圖:人生是一場神奇的旅程,你永遠不知道你會成為怎樣的人,你會和誰在一起。但這種未知即是一種饋贈也是一份折磨。要看你如何去看待和從中能學到什麼。這個主題才更適用於更多的受眾群體,具有更普遍的現實意義。如果電影呈現僅僅是比賽最後走到了一起,那就變成了無腦的偶像劇(霸道總裁愛上你還死纏爛打不走之類的腦殘劇)。

  沒有一個人一定要愛另一個人一輩子。即便是活在婚姻裡,也並非就意味著感情進入了保險箱。變化是人的本性。一個人的喜好標準會隨著社會價值觀的更迭以及個人在生活上體驗的疊加而不斷地迭代更新。愛與被愛是每個人都需要的東西。所以本質上講,everybody is LOOKING

  觀後感02

  Patrick 選擇做什麼,取決於當天他聽到了什麼話;他沒有堅固的價值體系,甚至沒有隔夜的雞湯。 整部片裡,都是最不希望自己成為的角色型別

  主人公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很成功的,尤其是小喬,那種猶猶豫豫,那種尋尋覓覓。那種兜圈子一般的,曖昧的,無法說清的尋尋覓覓,正是許多同志們的主要狀態。

  記得第一季的時候,小喬雖然已經出櫃,但明顯感情和性的狀態都還是探索狀態,包括去露天漁場(第一幕)的探索,跟墨西哥小哥和英國小哥的角色探索,自己在工作上定位的探索,對家庭出身造成的價值取向的取捨探索。。。

  寫這樣的影評,不可能是客觀的以疏離的態度,解剖所有的細節,必須是自我的代入,更多的情況下,是在為自己而寫,為身邊的朋友而寫。說道,故事本身,簡直泛善可陳,乏味到極點。全部是由一些毫無意義的橋段組成,比方說,婚前恐慌梗,好朋友之間上床梗(跟DOM那一段我簡直崩潰),ex情愫梗,關於小喬本身的成長,變化,尋尋覓覓的新方向卻避而不談,或許編劇本身對這個主題也沒有靈感了。感覺是在看一篇高中生剛剛開始學習散文時期的作品。

  我還是挺喜歡HBO這個做法,所謂的.讓沒有講完的故事講完。但如果不拍這一個,他們的生活狀態也還是這樣。其實不過是在粉絲中再圈點錢,不過認真看過第一季的人,便是有了感情,投入了也就美好了。

  觀後感03

  沒有看過這套電視劇,但這部獨立成章而具有大結局意味的電視電影還是能體現出安德魯·海格不少個人創作風格來。兩三天的敘事濃縮在短短80多分鐘裡,導演再次重拾《週末時光》的時空處理方式。黑夜與白天的場景變得曖昧不清,接踵而至的瑣碎事件模糊掉時間的流逝感,而較多的黑夜戲份顯然是主人公表露性格與心跡的絕佳時機。空間處理更具有流暢感,鏡頭似乎一直跟隨著主人公在舊金山的大街小巷間流連,酒吧、公寓、私人工作室、咖啡館、市政廳以及通宵營業的餐廳。鏡頭裡沒有絲毫獵奇的眼光,卻能輕易捕捉到這個現代化大都市對同志群體的開放與包容態度。

  這個講述主人公一年後回到熟悉地方參加朋友婚禮的故事,完全是好萊塢常見的拍攝題材,過程中逐漸展現主人公與朋友或舊情人的種種往事。然而導演卻極力避免採用記憶閃回的切換手法,這一點跟《45週年》如出一轍。印象中全片根本沒有出現過此類畫面,敘事推進完全建立在字字珠璣、唇槍舌劍的對白編寫上,相當考驗編劇的功力。而事實上效果也相當不俗,不少精闢的臺詞讓人忍俊不禁,而對於同性戀婚姻、高齡女士生育等等話題更有不少發人深省的表現。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在短短几天裡,主人公的愛情觀經歷了自覺而勇敢的轉變,儘管最後的大團圓結局似乎有點來得太快。導演對同志群體生活真實呈現的手法具有正面積極的社會意義,證明了同志群體也該有自主的愛情觀,而不屈服於道德約束與俗世眼光。這無疑令影片具有為同志群體爭取平等權利的意味。

  觀後感04

  其實剛看完第一季的時候,感覺Patric還有些可憐,是個讓人心疼的孩子。他努力尋找自己的愛情,嘗試過,但都以失敗告終。我以為他看見Kevin時的那種感覺是和任何人都不會再有的,包括Richi,我感覺他喜歡Kevin就像是所謂的不可抗力。他和Richi在一起的時候都不願意把自己全部交出去,但是和Kevin在辦公室的那一出時,他願意。Kevin讓他遲疑了,以至於他在Richi面前無法百分百的說自己ready,沒有錯,在這個時候,他不得不承認,Kevin在他心裡的地位已經很重要了。

  然後第二季的時候,我覺得他有些神經了。他自從意識到自己和Kevin的不正當行為後,開始自責,然後堅決要和Kevin把整件事情解決掉。可是在他知道Kevin沒有向Jon坦白的時候,他居然開始生氣,還說Kevin在他和Jon之間已經做出了選擇,所以就沒有什麼可談的了。Excuse me?他作為小三居然還有權生氣,這是小三在趕走正位嗎?而且他還在Party上喝醉,懟自己的好朋友,並且準備說出這檔子破事兒,這個做法也太糟糕了吧?好吧,最後Kevin意識到自己無法放下Patric的時候終於和Jon分手了,而Patric也終於如願以償地說出Yes。但是Patric作為剛上任的正位居然不給Jon一點面子,要在分手的兩週後就高調出席,穿Kevin的衣服,告訴全公司的人他現在是Kevin的男朋友了。這個時候他居然沒有一點點自責和愧疚嗎?後面,Patric、Kevin、Richi以及Richi新男友一起吃飯的時候,他居然還打趣Richi說,之前某個人說我沒有ready,所以這次我不想錯過這個機會就答應Kevin了??他真的沒病嗎?

  在第二季結尾的時候,Patric發現了Kevin有跑出去幫別人擼炮的可能性之後,整個人就徹底崩了。在電影中他清楚地說到他在那時就不可能completely believe Kevin了。但是大哥,Kevin是百分百地坦誠的啊,要不然他給你說實話是腦子有病嗎?他還瞎猜測說Kevin不想要monogamy。但是Kevin相信,他們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件事,只要Patric相信他。然而我們的Patric依舊錶示自己並不願意相信。然後第二天就去找Richi理髮去了。對於這個結局來說,我以為是個HE,我以為Patric是願意理解的,只是需要時間而已,我以為他剪個頭髮後就會和Kevin重新開始。

  嗯,直到我看完looking的電影大結局,我終於得出了Patric是個bitch的結論。

  萬萬沒有想到,他在第二天剪完頭髮後就直接和Kevin分手了。然後一個人跑到外地去工作,最後變成一個公司的小boss,開著私人飛機回到這裡,來見自己拋下的同伴和前任。不過那段時間他依舊和Kevin有聯絡,一起合作開發app最後分成。他敢說自己心裡沒有Kevin?一回來就和一個小可愛約了炮。他沒想到這個小可愛居然知道Kevin。Patric把自己和Kevin的故事給小可愛講了,瑪麗蘇的就在這裡,他說他離開舊金山不是因為Kevin?而是因為另一段relationship?還把它比喻作一艘開走的ship?說自己和Kevin分手後才意識到自己有多麼蠢居然錯過了這艘ship?所以我可以推斷出,在Patric心裡,和Kevin有關的一切都是Bullshit嗎?真是氣得想砸電腦啊!!

  當然,他後來還是主動發簡訊約Kevin見面了,目的就是要和Kevin做個徹底的了斷。一個真正了斷的人還會需要故意做個儀式?這不明擺著心裡面放不下那段往事嗎?既然放不下,為何不願意去嘗試呢?Kevin在和他說話的時候還是很來氣,說他是個coward,我覺得說得很對。一個看到問題就逃走的Patric能為這段關係帶來什麼呢?他倆明明應該在一起,Kevin也願意去調整自己,但最後掰了不過都是因為Patric不願意相信不願意嘗試罷了。時隔那麼久Kevin還能生氣不就是因為心裡放不下嗎?他就是不能理解,不能接受這段關係就這樣over了,即使他和Jon複合了,但是他也放不下Patric,一個深愛過的人都會對往事在意,可是Patric那一臉冷漠一臉與我無關的表情看得真叫人心寒啊。他還好意思開口問Kevin:你認為我們兩個真的可以work out嗎?

  這裡已經很瑪麗蘇了。然後在兩人告別的時候,Kevin說為他準備了落腳的工作,以便他想的話可以留在這個老地方。而Patric居然還一臉茫然問Why?心涼啊?Patric以為Kevin一直在玩弄他嗎?還是覺得Kevin一直沒有把他當回兒事?Kevin回答的那句Cause I love you簡直像是一把刀要捅死人啊。最後的one last hug那個摸耳垂的動作可以說是要看哭了。Patric這時都不敢相信原來Kevin這麼愛他。

  最後嘛,Patric就像是瑪麗蘇附身一樣搶走了已經有男朋友的Richi。他當初從Jon的身邊搶走Kevin的時候不是還良心愧疚嗎,現在做起這檔子事兒來抖也不打一個。這個行為很bitch啊。他最後還好意思在路邊問Richi願不願意和他try一下,並且一臉堅定誠懇地告訴Richi沒有結果都算了,也沒什麼,至少我們try過了。他現在莫名其妙地就有勇氣try了,當初和Kevin在一起的時候就逃走,現在突然間什麼都不怕了。最後這個結局算是HE嗎?可能還是算吧,畢竟是喜劇呢。

  好吧,也不想再吐槽了。希望瑪麗蘇的Patric會遭到報應吧。不過我還是想說一下,我覺得Kevin這樣的男人值得去愛,儘管他會犯錯,有幫別人擼炮的癖好,但是每個人不都有犯錯的時候嗎?何況Kevin還坦誠地面對自己?他在經歷了Patric製造的一堆bullshit後,顛覆了自己不說,為Patric的付出那也是有目共睹啊!即使如此,他都還在為Patric考慮,願意做Patric崩潰break out後的堅強後盾,這難道不是說白了,就是把自己做成一個備胎嗎?Kevin希望Patric可以happy,願意change,這種男人你有什麼理由不相信?你有什麼理由懷疑?而Patric連adapt都不願意,還談什麼change,只希望完美的愛情從天而降。天啊,他真的可以去拯救世界了!

  當我們遇見Kevin時,真的,我們都應該勇敢愛這個男人一次。

  觀點可能不會符合所有人的審美,還請包涵,謝謝。

【《尋電影版》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