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冬至節> 《遊走在冬至與聖誕之間》演講稿

《遊走在冬至與聖誕之間》演講稿

《遊走在冬至與聖誕之間》演講稿

親愛的全體師生

  大家上午好!

  我是804班的潘晨辰,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遊走在冬至與聖誕之間》。

  接近年底,各種東西方節日紛紛到來。

  今天是陽曆12月22日,也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冬至”,它是一個內容豐富的傳統節日,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早在周代,我們的祖先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了。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定出的一個,其節日傳承已近3000年,是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冬至這天,夜最長,晝最短,冬至過後,各地氣候都進入最寒冷的階段,相信這幾天有關全國各地氣溫驟降的新聞報道,大家都有所關注;而在我們安慶,每年嚴寒天氣的代表——下霜,其時間也往往在冬至前後。

  既然冬至意味著難熬的嚴冬的到來,人們為何又要大加慶祝呢?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東西方在這個問題上有著驚人一致的智慧。在西方,詩人雪萊說——“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在東方,老子說——物極必反,哀極必興,否極泰來。是啊,人生的拐點往往在最低點開始攀升,只要我們牢記最可寶貴的希望,就如過了夜最長,晝最短的冬至,儘管氣溫日降,但畢竟晝漸長,夜漸短,終將春回大地。

  聖誕節本是個洋節日,這些年在中國也大為流行,聖誕未至,聖誕的味道已早早在眾多商家蔓延開來。我並未信仰基督教,也不追崇聖誕節,但我尊重聖誕節的慶典,因為耶穌是西方文化中悲天憫人情懷的代表,就如東方的孔子,印度的佛陀。相信不少同學已經發現,經典文學名著中,最為偉大動人的情懷就是悲天憫人的情懷,如屈原之於《離騷》,司馬遷之於《史記》,曹雪芹之於《紅樓夢》,雨果之於《巴黎聖母院》,托爾斯泰之於《安娜·卡列寧娜》,乃至現代的魯迅、沈從文等眾多大師鉅著莫不如是。

  有人說,人生來就是要受苦的,你看,人臉上的'兩道眉毛是“草字頭”,眼睛、鼻樑構成個“十”字,下面再加上一個“口”,那不就是個“苦”字嗎?所以人都是哭著來到這個世界的。但有些人離開這個世界時,他們為世界減少了痛苦:有的人為世界減少了水災,如上古的大禹;有的人為世界消除了狂犬病,如法國的巴斯德;有的人為世界減少了飢餓,如當代的袁隆平······身處苦難,心憂世人,這份悲憫情懷是值得我們深思與尊敬的。

  從這個意義上講,不管是傳統節日,還是洋節日,都可以用寬廣的胸懷去面對,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遊走在冬至與聖誕之間》演講稿】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