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貿易/消費/租賃> 基於引力模式對中國與東盟貿易關係研究論文

基於引力模式對中國與東盟貿易關係研究論文

基於引力模式對中國與東盟貿易關係研究論文

  一、研究意義和相關研究進展

  自2002年中國與東盟正式簽訂《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以來,雙方經貿關係迅速發展,而2015年達到90%零關稅的目標也意味著彼時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全面建成。儘管近來菲律賓、越南在南海的爭議在定程度上影響雙方經濟合作和文化交流,但不容忽視的是在中國與東盟經濟關係的發展歷程當中取得的成就。因此,探究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在多大程度促進雙邊經濟增長有助於管理層在宏觀層面做出政策決定等。

  引力模型最早是由Tinbergen等(1 962)根據牛頓的引力方程提出,表示式為Tij=AYiYi/Dij。其中Tij為j、i兩國間貿易額,A為常數,Yi、Yi為i國和j國的經濟總量,Dij為兩國間間距離。他選用42個國家研究發現國家間距離對於貿易的擴張作用很強。在國內學者的研究當中,潘沁(2006)提出產業內貿易引力模型,並表明區域經濟體化能促進區域內貿易及產業內貿易。張昱等(2006)運用該模型估算我國與主要貿易伙伴的貿易潛力,為中國對外貿易戰略提供了一個數理考量。

  本文目的在於檢驗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對於雙邊貿易額影響程度,因此,資料和模型比較簡單,解釋變數是中國和東盟各國的國內生產總值,被解釋變數是兩國間的貿易額,迴歸之後,來比較中國與東盟各國間的貿易關係。

  二、中國與東盟各國經濟關係現狀

  隨著中國一東盟自貿區的建立,雙方在各種包括關稅、給予投資者公平公正待遇、權利和義務上達成了一致,同時,區內相關法律法規透明度的提高,使雙方全面經濟合作更進步。首先,雙邊經貿合作迅速擴大。1991-2011年,中國與東盟貿易額從79.6億美元增至3628.45億美元,增長約44.6倍,年均增長高達20%以上。其次,雙邊貿易共生。

  一方面,雙邊均為第三世界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依靠的也均是豐富的勞動力資源與自然資源,這種競爭將持續存在並加劇。另一方面,雙方在自然資源稟賦方面又各有所長,如工業製成品及雙方的相互投資、技術互補等都是彼此互補性長期存在的。最後,雙邊經濟關係仍面臨諸多挑戰。貿易區的建立有益於分享中國經濟增長所帶來的好處,但也存在諸如中菲南海爭端問題等出多挑戰。

  三、資料、模型及實證

  文章所用的資料包括2004年到2013年間中國與東盟各國的進出口貿易額、中國與東盟各國實際GDP,資料來源於聯合國資料庫。至於中國與東盟各國之間的距離,將各國首都作為經濟中心城,來衡量彼此之間的距離。

  根據前文的模型,修正後得到的模型如下:

  各符號含義在此不再贅述,根據方程(1),運用軟體迴歸得到下表資料:

  表1:2004-201 3年間中國一東盟迴歸主要資料

  從資料迴歸的結果來看,各個迴歸方程係數的符號都滿足理論要求。也就是說,兩國間的距離對雙邊貿易起反作用,且其對雙邊貿易的影響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弱;兩國的經濟規模對雙邊貿易起正向作用,區域協定促進了區內的進出口。各回歸方程的F檢驗值的顯著水平都很高,且各個迴歸方程的擬合度(調整的R2)也都高於0.7,從而實證了各個迴歸變數係數在統計上的.可靠性。

  四、結論和政策建議

  儘管本文在運用引力模型實證雙邊貿易當中並沒有將所有解釋變數考慮進去,但是模型獲得的較好的擬合度說明該模型是可以用來作為判斷依據的。結合有關文獻和本文結論,主要提出以下幾點意見:首先,提高不發達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和加快與這幾個落後國家之間的基礎交通設施建設是建設好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長遠之計。從中國的角度出發,這發展戰略其實與我國的西部大開發戰略不謀而合。建議國家政策應作出適當的傾斜,鼓勵國內資本到東盟投資,同時也可以從東盟國家引進資金技術以促進西部地區的發展;與此同時,加強西部地區與越,束,緬,老四國的陸路與河運連通,縮短“貿易距離”,大力發展邊境貿易。再次,進步加快雙邊關於實現零關稅的目標,增加雙邊交流博覽會,並將雙邊合作延伸至還未開展的領域,不斷拓寬雙方經濟合作領域。最後,擱置領土爭議,如南海爭端,在侵犯他國原則的基礎上,以發展雙方經濟為目標,共同開展經濟建設。

【基於引力模式對中國與東盟貿易關係研究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