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職業/專業/職能> 護理職業不靠吃青春飯

護理職業不靠吃青春飯

護理職業不靠吃青春飯範文

  今天是2017年5月12日,一年一度的護士節又不期而至。此時,5年前聽過的一句話又迴響在耳畔:“我們不能把護理職業做成一種吃青春飯的職業啊!”

  這是5年前,在山東省醫院協會護理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上,筆者聽當時的山東省衛生廳一位負責同志在談到應關注護士的職業生涯時所說的一句話。此後仔細揣摩,極受啟發。後來曾經就此話題撰文,在包括《健康報》在內的諸多平媒和網媒上釋出過。五、六年的時間過來了,護理作為一種“吃青春飯”職業的狀況,正在隨著醫改的步步深化逐步得到解決。儘管如此,但筆者認為,作為關注護士群體的一個重要視角,這一話題仍有重提的必要。

  似乎難以否認,“不能把護理職業做成一種吃青春飯的職業”,這一呼籲絕非空穴來風之說。在許多醫療機構,護士即使做到護士長這個位置,當年齡達到50歲左右時,除去其中的個別人繼續留在護理管理崗位上外,絕大多數也會被“一刀切”般“切”離本崗位,到一些輔助科室從事技術含量極低的所謂“打雜”式工作,有的甚至處於半閒置狀態。

  要知道,50歲本該是人生和事業的黃金時期呵!再仔細想想,從離開校門走上工作崗位,能熬到護士長的位置,這樣的護士應屬護士群體中的佼佼者。即使她們,其職業生涯尚且面對如此結局,那麼其他人呢?這一現象的“示範效應”當不言而喻。

  輕賤護理工作的偏見古已有之。

  “醫生越老越吃香,護士越年輕越吃香”的說法曾經廣泛流傳且很少有人對此提出質疑,就是其明證之一。這種錯誤觀念源於人們對護理工作性質和職能的錯誤定位——護士是醫囑的機械執行者,是醫療工作的附庸。護理模式的轉變本來為人們克服這一陳腐觀念提供了契機,但遺憾的是結果卻遠非如此,在醫院管理工作中重醫療輕護理、在護理人員管理中重使用輕培養的狀況不僅沒有從根本上得到遏制,且在某些醫療機構有愈演愈烈之勢。

  在醫療工作中本處於舉足輕重作用的護理工作被做成一種“吃青春飯的職業”,嚴重扭曲了護理工作的真正意義,嚴重危害護理隊伍的穩定和護理工作的健康發展。充滿變數的職業前景和繁重的工作壓力,導致護理人員的職業認同感和工作滿意度日益下降、離職率升高等情況日益嚴重,使護士這一寶貴人力資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銳,此種狀況如果得不到遏制,對我們醫療衛生事業的傷害將具有傷筋動骨的性質。怎麼辦?

  首先,應逐步建立起一套與現代醫院管理要求相適應的護士基本素質測評體系。在醫院裡,醫生職業生涯的路徑是十分清晰的,這對穩定醫生隊伍、提高醫療水平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但護士就不同了,在其職業生涯中常常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因此建立護士的.基本素質測評體系就顯得十分重要。透過這一體系,對護士的個性特點 智力水平、知識結構、工作能力、職業興趣等方面進行全面測評,這樣做不僅有助於護士自身更清醒和全面認識自己,增強其自我生涯管理的自覺性和積極性,更能使得護士個人的事業奮鬥目標和醫院發展目標相一致,從而達到個人、醫院和患者三贏的效果。

  其次,應注意幫助護士制定職業生涯規劃和目標。作家柳青曾經說過,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如果能夠幫助護士設立切合個人和醫院實際的短期、中期和長期目標,那麼就會使她們對職業前景有盼頭,對人生奮鬥目標有奔頭,幹起工作來有勁頭,而這種內在的動力是其它激勵手段所難以激發的。

  另外,在用其所長避其所短的基礎上拓寬護士職業發展的路徑。應該看到,隨著中國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護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護理人力資源將成為日益寶貴的人力資源。在這一社會背景下,醫院對護理人員的職業生涯管理應該突破過去的職業生涯路徑模式,根據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保健需求,努力為其設定多條發展階梯、管理通道和技術通道;要大力培養臨床護理專家並努力發揮其作用;要透過設立護理諮詢等崗位、加強社群護理人才隊伍建設等措施來發揮高年資護理人員的作用。談到發揮高年資護理人員的作用,醫院管理者還應該大力破除世俗的偏見。事實上高年資護理人員因長期護理職業生涯的歷練,對患者及其親屬的心理有敏銳的觀察和全面而準確的把握 ,對護理工作有深刻的體驗和深厚的感情,對年輕護理人員更可以進行富有針對性和成效的傳幫帶活動。俗話說家有老是一寶,我們醫療機構的高年資護理人員何嘗不是一寶?我們的醫院管理者切莫鼠目寸光,身在寶山不識寶啊!

  總之,日益深化的醫改,為從根本上解決護士吃青春飯這一問題提供了豐沛的政策資源,能否加快解決進度,目前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醫療機構決策團隊對護理崗位重要性的深刻認識,更取決於他們對當前醫改所帶來的寶貴機遇能否準確把握。

【護理職業不靠吃青春飯】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