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望月》的教學實錄

《望月》的教學實錄

《望月》的教學實錄

  第一課時

  師:今天我們學習一篇課文,題目是《望月》。

  (板書:望月)和我一起寫課題,注意“望”的第三筆是豎提。齊讀課題。(生齊讀)

  師:課文預習了嗎?讀了幾遍?

  生:七遍。

  生:五遍。

  師:這篇文章寫誰在哪兒望月?

  生:寫作者和小外甥在江輪上望月。

  師:一定是作者嗎?

  生:寫課文中的“我”和小外甥在長江江輪的甲板上望月。

  生:還寫了他們一起背古詩,一起談論月亮的事。

  師:課文讀了五六遍,能有這麼多收穫,就很可以了。

  [自評:學生預習了,對課文內容已經有了大概的瞭解。透過交談是為了瞭解學生掌握得怎麼樣。這也是讓學生初步從整體上把握課文。]

  (老師出示生字:甥、瞳、爍、斑、沐、仁、喻、絮、鎖、呵、欠)

  師:這課的生字比較多,同位互相讀讀聽聽,看誰預習得好,讀得準,都認得。

  (同位的同學互相讀給對方聽,互相糾正。)

  師:請班長讀一讀。(師指生字,班長讀。讀得很正確。)不愧是班長。——誰再讀?(接著又對班長耳語一番,由他指定幾位同學讀,無一錯誤。)預習得真好,每課都能這樣預習嗎?

  [自評:因為是借班上課,對學生不瞭解,所以只能請班長指定部分學困生來讀。他們認得了,其他學生問題就不大了。我經常說,教學一定關注學困生。]

  生:老師說,您要給我們上課,所以要求我們好好預習。

  師:下了死命令的,是不是?(笑)因為你把“好好”說得特別實在,特別重。(笑聲)

  生:我們平時也是這樣的預習的,都是“好好預習”的,當然這次更認真一點。(笑聲)

  師:實話實說。如果我是你們中的一員,我也會像你們一樣比平常多讀幾遍。為什麼?為了給班級爭光,為了讓於老師滿意呀!養成預習這個習慣非常好。課文讀得怎麼樣?

  生:我能流利地讀下來了。(該生是男同學)

  師:那我就請你,你再邀請兩位同學一起讀課文,好嗎?(該生邀請了兩位男同學)

  師:你不能都請男生,也要給女同學一次機會嘛。再換一位女同學——咱們不換了,再增加一位女同學好嗎?

  [自評:當時我想,不能換!否則被換下的男同學也會不好受的。於是決定再增加一位。善待學生應體現在方方面面,尤其是小的方面。小的方面,學生感受更真切。]

  (該生又請了一位女生。老師為他們做了分工,四人一起把全文從頭至尾讀了一遍。個別讀得不好的地方,做了糾正,有些句子還領讀了一下。初讀課文很實在。)

  [自評:著名教育專家張慶、高萬同老師常說,閱讀教學要“強化初讀,延遲開講”;還說,“課文不讀熟不開講”。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是基礎,是“保底工程”。書面語言是怎麼學來的?是讀。語感是怎麼培養的?還是讀。在這方面花時間是值得的。在初讀中,我不放過任何一點錯誤,不達到正確、流利的目標,決不罷休。做到這一點不容易。但只要我們嚴格要求,嚴格訓練,多多鼓勵,人人都可做到。]

  師:聽我讀一遍行嗎?——請聽好。看看哪些地方你認為讀得好,值得你學習,哪些地方讀得不好,你認為不可取。(老師把課文範讀了一遍,老師讀得繪聲繪色,把學生帶入了一個如詩如畫的境界。讀完,掌聲雷動。)

  [自評:範讀我都是選擇在學生“嘗試”過之後。美文要美讀。我體會到,教師讀好了,就會使自己的語文教學富有生氣。不但使教學有成就,而且省力氣。]

  師:我備課時,至少讀了五六遍,但我今天讀得還不太好,有兩個地方讀得不連貫。大家為我鼓掌是鼓勵我。同學們,課文讀好了,真是一種享受。大家再讀讀看。(學生讀書的興致十分高漲。)

  [自評:學生是很愛自己的老師的。我對學生表達的對我的愛,一定向學生髮出“我知道,而且領情”的資訊。此外,還是表示感謝,因為師生是平等的。我範讀過之後,學生的讀書熱情總是很高漲的。聲情並茂的範讀有激情激趣的作用,有使學生頓悟的作用。]

  師:下面還有點時間,請全班同學把生字寫一寫。先在書上,把生字描紅一遍。然後拿出寫字本來仿影、臨帖。

  (學生按要求寫字,最後,老師強調了“甥、瞳、鎖”三個左右結構的字的左右各佔的比例,並作了示範。)

  (下課休息)

  第二課時

  師:下面我找同學讀課文1、2兩段。

  (一學生起來後開始讀,讀完課題後被叫停。)

  師:讀完課題以後要注意停頓,讀課題聲音要響亮一些,你再讀一下。(該生按要求讀了,然後請那位學生繼續讀課文。)

  師:讀得正確、流利。——你讀了幾遍?

  生:二三遍。

  師:“二三遍”不順嘴,改為“兩三遍”,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不容易。文中的這段文字,寫出了月色下景物的寧靜,你能不能試著把這種寧靜的感覺讀出來。不要快,要體會“寧靜”。全班同學都練一練。

  (學生練讀,人人聲音很輕。)

  師:(指著一個練讀時表情特別好的男同學)你的表情特別好,能到講臺前讀一下嗎?

  (該生動情朗讀,眾鼓掌。)

  師:這兩個自然段中又不懂的詞語嗎?

  生:“蘆蕩”

  師:誰知道?

  生:江邊長了很多蘆葦。

  師:應當再加三個字——江邊長了很多蘆葦的地方。

  生:什麼叫“剪影”?

  師:剛開始我也不太明白,後來看了幾幅照片,特別是到了雁蕩山看夜景,才真正理解了。請同學們看幾幅雁蕩山的照片。(投影出示群山剪影的畫面,兩幅是日落以後山和樹的剪影,一幅是月色下“犀牛望月”的剪影。)什麼叫“剪影”懂了嗎?月光下,那山、林只留下了黑色的輪廓,真像用黑色的紙剪下來貼在遠處似的。

  [自評:“剪影”是個實詞,對於類似的詞語,最好的理解方法是把它所表達的客觀事物戰士在學生面前,或者透過敘述,啟用學生頭腦中的圖象。]

  師:

  詞語理解了,我想你們會讀得更好。剛才讀書的那位女同學再讀一下好嗎?(指第一位學生)

  (該生有感情朗讀,讀得比第一次更好。)

  師:大有進步。於老師讀讀可以嗎?謝謝大家給我這次機會。

  (師配古箏音樂朗讀。生熱烈鼓掌。)

  師:這兩個自然段寫的是(板書:?月)什麼月?請你思考。看誰能把這兩個自然段讀成幾個字。

  生:明月。

  生:亮月。

  師:你們怎麼知道月是明的,月是亮的.?

  生:用眼睛看到的。

  師:對,這兩節寫的都是作者用眼睛看到的月,是什麼月呢?——是“眼中月”。

  (擦掉問號,在橫線上板書:“眼中”,形成眼中月。)

  [自評:一次,我和高林生先生一起聽一位老師執教這一課。評課時,我們把這一部分概括為“眼中月”。老師們覺得有點道理。於是我在執教這一課時,就引導學生這樣去概括。概括是一種很重要的能力,我很重視這種能力的培養。但不是課課都這樣訓練,要因文而異。]

  師:這部分寫的是看到的月。你接下去讀3-12自然段,思考一下這一部分寫的是什麼月。

  (學生朗讀)

  師:讀懂了嗎?

  生:懂了。

  師:我們暫不討論這個問題。先找同學來讀讀這一部分,找兩個人分角色讀。

  (找同學分角色讀“對詩”那一部分。)

  [自評:概括能力雖然很重要,但較之朗讀,還是次要的。所以我還是讓學生朗讀。]

  師:接下去,齊讀第12段。

  (學生齊讀。讀完,老師又動情地複述了一遍:“詩,和月光一起,沐浴著我們,使我們沉醉在清幽曠遠的氣氛中。”)

  [自評:語文的“人文性”很大程度上體現在一個“情”字上。讀要有情,說也要有情。]

  師:多好的境界啊!下面我來當文中的“我”,誰來當我的外甥?這可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啊。(眾笑)

  師:誰能做我的外甥,請你(師指一名男同學)推薦一下。

  (學生推薦一位男同學到前邊和於老師分角色讀。師生讀得都有感情。同學鼓掌。)

  [自評:我之所以充當文中的“我”,一是從年齡上考慮的,二是從情趣上考慮的。師生融為一體的境界是很美妙的。]

  師:(對“外甥”)今天月色這麼好,我們來對詩好嗎?可以用書上的,也可以不用。但必須是寫月亮的詩句。

  生:好。

  師:你先說。

  生: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師: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眾笑)

  師:你們笑什麼?

  生:你們背的是一首詩裡的句子。

  師:可以嗎?

  生:可以,都有月。

  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師: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生: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師:梨花園落溶溶夜,柳絮池塘淡淡風。

  生:老師背的句子中沒有月!不能算。

  師:沒有?“溶溶夜”,說的就是月色溶溶!有嗎?

  生:有!

  師:你再接下去背。

  生: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師:月兒彎彎照樓臺,樓高又怕摔下來。

  (生大笑,說不是古詩,是老師胡編的!)

  師:是古詩!這是京劇《望江亭》中的楊衙內做的詩!後面兩句是:“今天遇見張二嫂,給我送條大魚來。“楊衙內也是古人嘛!——你再背。(生笑聲不止)

  [自評:我是故意背楊衙內的歪詩的,不是為了別的,為了讓學生感到有意思。這種調侃,相信老師們也會接受。——至於學生,是肯定接受的,而且會長時間不忘的。課後,他們圍著我,說上我的課真有意思(我不是第一次在這個班上課了。)俗而不傷大雅,這是我“幽默“的底線。一旦學生喜歡老師,喜歡上我的課了,就成功了一大半。]

  生:……

  師:他被我的歪理邪說搞得有些暈頭轉向,背不出了。剛才我也有點暈頭轉向,所以才憋出一首歪詩來的。說實話,這位同學很不簡單,大庭廣眾之下,應對得這麼好。下面我們同學分兩部分,這一半當“舅舅”,那一半當“外甥”。來個比賽好嗎?(師把全班學生分成兩部分,比賽背詩。)

  (學生背誦踴躍。因為太快,記不下來。)

  師:第一輪,“舅舅”敗了,因為沒接上茬兒。再給一分鐘時間準備,然後再比。

  生:能不能背山水類的?

  師:可以。

  (兩部分學生爭相背山水詩,氣氛更活躍。因速度更快,也沒記下來。)

  師:(發現一個學生背詩吐字不清。)請你到前面來,你雖然剛才吐字不太清晰,但是你會的詩很多,很活躍,你能不能認真背一首?

  (學生認真地、有感情地背一著杜甫的《望嶽》,博得大家的掌聲。)

  師:這一輪比賽,不分上下,棋逢對手,平起平坐。同學們,如果說1、2兩段寫的是“眼中”的月,那麼這一部分寫的是什麼月?(板書:?月)

  生:(異口同聲)詩中月!(師擦掉問號,在橫線上寫上“詩中”。)

  師:如果眼中月只是看到的月亮的樣子,那麼詩中月就融入了人的感情。眼中月是美的的,詩中月更美。

  [自評:這兩句話是對一、二部分的概括。課後有老師說,於老師,您的語言很美,應了一句話:“腹有詩書氣自華。”我說,有些關鍵的話,比如對一、二部分概括的話,我是備課時就想好了的。]

  下面請同學讀課文後一部分,看看這一段又寫的什麼。

  (學生讀課文,然後進行交流。)

  生:想中月。

  生:幻中月。

  師“為自己鼓掌吧。但是不要為了和上邊的一致,非說成三個字不可。這是寫的幻想中的月,或者說想象中的月。(板書:幻想中的月)

  [自評:眼中月,詩中月,幻想中的月,都是我和高林生琢磨出來的。]

  師:這一部分能讀好嗎?

  生:能。

  (學生練讀。)

  師:先找個男同學來讀。

  (學生朗讀,教師相機指導,尤其強調人說話時的語氣。)

  師:同學們注意,“不假思索”為什麼用“假”而不用“加”?

  生:“假”是借用的意思,是不用大腦思考的意思。

  師:對的。注意不要寫錯這個字。大家把這個詞書空一下。“假”和“加”讀音就不一樣,只要讀準了,就不會寫錯。再齊讀一下。(生齊讀“不假思索”。)

  [自評:中學語文老師常常對我說:於老師,您教的學生進了中學,作文錯別字較少,字寫得較端正,我們就感謝不盡了。是啊,小學語文老師幹什麼?不就是教學生認字、寫字、讀書、作文嗎?這些基本功紮實了,真是功莫在焉!]

  師:小外甥的話該怎麼讀,他說月亮困了,實際是表示什麼呢?該用什麼語調呢?大家練一下。

  (學生用心練讀。練讀過之後再請那位男生讀,讀得有昏昏欲睡的感覺。)

  師:我們一聽就知道小外甥也困了,他想睡覺了。再找一位女同學與前面的男同學比賽。(一女生讀第三部分。)

  [自評:指導朗讀也應該而且能讓學生感到有情有趣的。就看我們讀沒讀好,會不會啟發。]

  師:(讀到“又冒出了一個問題”打斷讀書女同學)為什麼說“又”冒出一個問題,為什麼用“又”呢?

  生:因為他前面提過問題了。

  師:那為什麼用“冒”?

  生:他突然又提出了一個問題。

  師:有道理。除了“突然”外,第二問題比第一個問題提得怎麼樣?

  生:更有價值,更讓人沒想到。

  師:對了,所以說“冒出了一個問題”。——接著讀。

  (該生讀完。)

  [自評:實際上我是告訴學生讀書要思考,要注意前後照應。但我沒直說。有時候,直說反而不如不說。]

  師:讀得真好,把我們帶到了童話的境界中去了。

  (又找一名同學把最後一節讀完。)

  師:讀得真是有夢幻的感覺。你們也幻想一下,閉上眼眼想象一下月亮。(學生閉目想。片刻之後——)你們想象中的月肯定也很美。這篇文章與了眼中月、詩中月、幻想中的月。幻想中的月十分奇特,孩子們幻想中的月是最美的。(指三名同學分角色讀第三部分。)

  師:文章寫得美不美?

  生:美!

  師:寫得美,讀得也美。大作家羅丹曾經說過一句話:“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我們的眼睛來說缺少的不是美,而是發現。比如月亮吧,“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照古時人”,從古至今都是這一個月亮,但是那麼多作家、詩人筆下的月亮為什麼都不一樣,都那麼美呢?今天作業就是:在有月亮的晚上,同學們觀察一下月亮,再觀察一下週圍的景物:山、樹、人、房屋都是什麼樣。你仔細觀察,用心幻想,你的筆下一定會有一篇篇優美的文章誕生。於老師期待著。

  [自評:有句諺語叫“燈不撥不亮”(過去點油燈)。學生們潛能很大,但需要點撥、需要激發。]

【《望月》的教學實錄】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