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動滑輪和定滑輪》教學實錄

《動滑輪和定滑輪》教學實錄

《動滑輪和定滑輪》教學實錄

  教學目標:

  1、透過探究,讓學生認識定滑輪、動滑輪,知道其各自的特點,以及實際

  生活中的應用。

  2、透過探究,培養學生制定計劃、動手操作、觀察描述等能力。

  3、透過探究,使學生感悟到周圍生活處處充滿科學,只有掌握其規律,才

  能更好地為我們服務。

  教學重點:

  探究中讓學生認識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特點,培養學生定計劃、動手實驗、觀察描述等能力。

  教學難點:

  透過探究,使學生感悟到周圍生活到處充滿科學,掌握好規律,更好地為人類服務。

  師:能有機會與小朋友們共同上一節科學課,我感到非常高興,所以特意給大家送上一首嘹亮動聽的歌曲。等一會兒我放歌曲時同學站起來,嚴肅一點,眼看著黑板上面的五星紅旗,大家一齊用雄壯有力的聲音唱出來。

  師:請同學們先猜一猜這首是什麼歌曲。(學生思考並猜測)

  師:誰給同學們彙報一下?

  生:我覺得這首歌曲對祖國有關。

  生:我發現教師剛說的話和提出的要求,這首歌應該是國歌吧。

  師:剛才兩位同學說的都有道理,正是一首我們在每星期一或者有重大意義節日升國旗的時候唱起來的國歌。

  (教師開始播放升旗片段,同學們以深情之聲唱起來。)

  [評析:教師用學生喜聞樂見及多煤體的形式引入新課的學習,激發了學生探究的新知識,而且也隱含了“動滑輪和定滑輪之間的作用”這一理念。]

  師:升旗時,大家想過沒有,它為什麼輕輕一拉繩子,旗幟就能升得那麼高?

  生:我認為有一個輪子在轉動,一拉繩子,輪子起著潤滑作用,旗幟就能輕輕升上去。

  生:不對,如這樣太費力了,應是有一個輪子當拉繩子時就會活動,使拉繩更垂直向上動力,故此,輕輕一拉繩子,旗幟就能升到杆頂上了。

  生:我認為這種說法也不對,只有一個會動的輪子也不能這麼輕輕一拉繩子,旗幟就能升得那麼高。

  生:可在旗杆頂部把輪子固定不變,讓它的繩子不會偏動才可以輕輕一拉繩子旗幟就升到頂杆上。

  師:大多數同學會想到可能與旗杆頂部的輪子有關,為了進一步研究升旗的秘密,讓我們來模擬一個升旗的裝置吧。

  (老師板書:動滑輪和定滑輪)

  [評析;在觀察升旗過程,讓學生有感性的認識。透過體驗、交流、彙集學生對升旗的認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和學生的發散思維。]

  生齊:好。

  師:請看老師出示的幻燈片,同學們利用提示組裝升旗的裝置。請你邊操作邊觀察,並說說你發現了什麼?

  (學生分小組操作並觀察)

  師:操作好了沒有?

  生:好了。

  師:哪一小組的同學願意把自己操作中發現的情況告訴大家?

  生:當我向下抖動繩子的時候,旗杆頂部的輪子是固定不動的。

  師:你真聰明,觀察得很仔細。那麼,我們把這種像旗杆頂部的輪子一樣,固定在支架上不隨重物移動的輪子叫做定滑輪。

  生:當我們向下拉動繩子的時候,掛有旗幟的那部分繩子會向上移動。

  生:由於這個輪子是滑輪,輕輕一拉繩子就把旗幟升到杆頂部了。

  師:你們真棒。

  師:那麼是什麼起了作用?這說明定滑輪有什麼作用呢?

  生:說明利用定滑輪,可以改變動力的方向。

  師:不錯,我們發現定滑輪可以改變力的方向。那麼,定滑輪是不是也有省力的作用呢?我們可以怎樣來研究這個問題。

  生:應組裝一個定滑輪來做個實驗,就清楚了。

  生:老師,我們一起來研究好嗎?

  師:很好,現在就找來鐵架臺,在其上面固定好一個滑輪,並穿好線繩,各組同學討論一下,統一了意見,再開始進行做實驗。

  (學生分小組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評析:討論後再做實驗,發揮學生的相互作用,培養與他人合作的能力,是將來適應社會、生活、工作必需的素質。]

  師:小朋友們實驗結束沒有?

  生:實驗好了。

  師:哪組的小朋友願意把他們的實驗結果展示給大家看。

  生:(上臺展示)我們在滑輪兩邊的繩子上任意掛上一些鉤碼,它們平衡了,所以定滑輪是不省力的。

  師:在小組實驗裡,我們有沒有發現什麼問題?

  生:老師我發現了他們不是先一步一步實驗掛鉤碼或假設兩邊同時掛相同的鉤碼,結果都一樣的。

  師:真了不起,誰能將定滑輪的特點完整複述一遍?

  生:我能行!利用定滑輪不能省力,但是可以改變力的方向。

  [評析:教師在學生的探究活動過程中,不停地巡視,瞭解各組的實驗進展情況並做及時輔導,教師是學生探究活動的引領者、參與者和合作者。]

  師:剛才,我們研究了定滑輪的特點。那麼有些同學已經在想了,有定滑輪,那是否有動滑輪呢?

  生齊:應該有吧。

  生:老師,我們可否再來做這方面的實驗呢?

  師:好,大家興趣很濃,我們就來研究動滑輪吧。

  (教師播放相關的錄影片段)

  師:看,在搬運貨物時,我們常看到這樣的情景,那麼像這樣可以隨著重物一起移動的滑輪,我們把它叫動滑輪。

  生:老師,動滑輪一定有它的特點?可不可用實驗來證實一下呢?

  師:研究動滑輪時,我們需要到哪些材料呢?你打算按照什麼樣的步驟來研究呢?

  (學生分小組討論,制定一個可行的研究計劃)

  師:哪組來彙報一下探究計劃?

  第三組生:研究動滑輪的計劃首先研究需要的`材料、研究的步驟就可以了。

  生:還應該有研究發現與結論更好了。

  師:還有問題嗎?沒有問題我們用掌聲對他們的研究計劃表示祝賀。(學生鼓掌)

  師:第二小組開始彙報時要注意不要重複別人的內容,要提出自己的發現和問題。哪個小組願意上來和大家交流?

  ……

  (第八組彙報告後)

  師:有問題嗎?

  生:沒有。

  師:都沒有問題。

  生:沒有。

  師:都沒問題,我來提個問題好嗎?(師生間的平等對話)

  第八組生:好。

  師:剛才你們提到研究的材料、步驟、發現、結論都非常有創意。請問你們研究計劃完美了嗎?

  第八組生:可能還沒有那麼完美吧!

  師:你們應該考慮到畫出實驗示意圖,那麼就更清晰了。

  生:(沉思)這樣的研究計劃變得更完美無缺了。

  師:你們就按照計劃寫出的專案進行研究。

  [評析:透過小組交流,讓大家瞭解各自的研究計劃,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如果能讓學生對別的組的計劃提出自己的建議,就更好了,更能達到交流的目的。]

  生:好的。我們用鐵架臺做支架,把繩子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繞過動滑輪向上提(這裡可用橡筋或測力計),動滑輪下掛重物。

  生:老師,我們發現動滑輪能省力,但不可把物體移動。

  生:原來定滑輪與動滑輪有區別的。

  師:使用動滑輪大約省一半的力,但並不能改變動力的方向。

  師:你們同意我的說法嗎?

  生:同意。

  師:如果說滑輪也是一種槓桿,你能找到它的三個點的位置嗎?你能試著用槓桿的原理來解釋它的作用的不同嗎?

  生:(爽朗地)可以。

  生:老師,我們嘗試用圖示法來解釋可能更明白。

  (小組討論、思考)

  師:誰可以在黑板上畫出圖示法,並找出它的三個點的位置來。

  (學生紛紛舉手並說老師我能行)

  生:我就利用圖示法來解釋。如圖:

  師:有了圖示我們清楚地看到定滑輪不能省力,但是可以改變力的方向;動滑輪可以省力,但是不能改變力的方向。

  [評析:這是一種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思維的滲透。不是透過實驗獲得的規律,即使是正確的,只能作為已有經驗,而不能模糊剛才的研究。孩子已經自覺地理解了本課要求掌握的知識,相信他們在以後的實驗中也都會這麼做,這就是科學探究能力的發展,我們看到了孩子在成長,在進步。]

  師;時間過得真快,一下子一節課過去了,在和老師說再見之前有什麼話想說嗎?

  生:老師,這節課真有意思,讓我們不僅學會了假設驗證結論來解決科學上的問題,還大開眼界。

  生:老師希望你今後還能來給我們上課。

  師:下課繼續觀察一下還有哪些地方應用了定滑輪和動滑輪,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方便,行不行?好,下課。

  反思: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遵循了“科學探究始於細緻觀察”的新課程理念,教學中著去培養學生科學的觀察技能和細緻、認真的觀察品質,對學生進行發散性提問的訓練。讓學生能認識動滑輪和定滑輪的作用,懂得科學結論的獲得是需要透過科學的實驗來證明的,同時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目的是為了讓學生真實、生動地受到科學素養的教育,所以教學中透過討論及活動,使學生能利用動滑輪和定滑輪的作用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

  當然,我的教學中還有一些值得商權的地方,比如在各組彙報報完問題後應讓學生對別組同學研究的問題提出自己的建議,在討論中的時空太倉促,有點走過場,有時還會給學生畫圈子,不夠開放的問題等。非常誠懇地希望能有機會就這些問題與大家進行交流。

【《動滑輪和定滑輪》教學實錄】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