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材> 四年級語文《黃河的主人》教材理解

四年級語文《黃河的主人》教材理解

四年級語文《黃河的主人》教材理解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這是古代詩人描寫黃河的不朽名句。的確,黃河滾滾滔滔,一瀉千里,以不可阻遏之勢奔騰向前,真令人驚心動魄啊!然而,有誰能征服、駕馭這桀驁不馴的黃龍呢?有誰能成為這萬里黃河上的控縱自如的主人呢?又怎樣藝術地表現這位主人戰勝驚濤駭浪的勇敢無畏和高超技藝呢?請讀《黃河的主人》吧。

  一、渲染黃河氣勢營造活動環境

  文章以黃河滾滾這樣短捷的句子開篇,一下子把波濤洶湧的萬里黃河拉到了讀者面前,讓人感受到黃河波陡浪急的非凡氣勢。尤其是接下來的萬馬奔騰、濁浪排空的描寫,更把黃河那種猶如千萬匹駿馬賓士騰躍、疾撲而來的闊大氣勢,那種濁浪翻滾、直撲天穹的無比威力,生動形象地展現出來,面對自然界這種無與倫比的偉大力量,膽戰心驚之感便會自然而生了。

  這就是黃河!這就是主人公活動的環境!作者愈是描寫乃至渲染黃河的急流奔瀉、巨浪滔天,就愈是營造了主人公的活動環境多麼險惡萬端,令人望而生畏,也就愈是突出了主人公敢於搏擊風浪的英雄氣概。因此,文章落墨縱筆渲染黃河驚天動地的氣勢,為主人公的出場鋪墊蓄勢,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對比描寫皮筏突出驚險態勢

  作者描寫了黃河的驚濤駭浪的氣勢之後,又把目光聚焦到羊皮筏子上,採用的是對比描寫、渲染感受的方法:

  先寫遠望所見。我的目光有如被強磁力吸引,投注到正在洶湧的激流裡鼓浪前進的一個東西上,它的特點是小、輕、浮,究竟是什麼東西?作者並不徑直點明,留下一個懸念。

  接寫近觀所見。那東西距離漸近時讓我看清了,上面居然還有人,一、二、三作者的點算之態躍然紙上。一共有六個人!這一句加上歎號,表明人數之多。

  這時,才點示這就是黃河上的羊皮筏子,它只有十至十二隻羊那麼大,上面卻有五位乘客和一位艄公,還擺著兩隻裝得滿滿的麻袋!

  這就形成了雙重對比:一是羊皮筏子的小、輕、浮,與上面的載人和物的多、重形成對比,二是載有多人和重物的.羊皮筏子與湍急的黃河形成對比那麼小、那麼輕,浮在水面的羊皮筏子,好像只要一個小小浪頭,就能把它整個兒吞沒,竟然載有六個人和兩袋重物,有如貼著水面漂流,多麼使人提心吊膽,簡直驚險得無以復加了!其實,作者愈是這樣寫黃河波急浪高,愈是寫羊皮筏子的小、輕、浮和所載人和物的多、重,就愈是能顯出艄公的能耐來,歸根結底還是為突出主人服務的。

  二、展現人物情態映襯信賴心理

  文章層層渲染、鋪墊、對比,意在引出人物。羊皮筏子在滾滾黃河中是那麼小,隨時都會出現危險,筏子上的人會怎樣呢?艄公卻很沉著,那麼專心,那麼小心,又那麼大膽,這是辯證統一的,既要思想集中,小心謹慎,又要認準水勢,大膽前行,如此描寫就使沉著的內涵得到具體揭示了。

  那麼,乘客呢?是不是如同作者那樣提心吊膽?不是。他們在湍急的黃河上貼著水面漂流,居然談笑風生,甚至向岸上指指點點,如同坐在汽車上瀏覽窗外的景色。這一比喻,把乘客從容不迫、輕鬆自然的情態表現得淋漓盡致,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了。

  其實,作者這樣寫在於收到互為映襯的藝術效果:艄公愈是沉著,乘客愈是放心;艄公愈是大膽心細,控縱自如,乘客便愈是自由自在,從容如常了。乘客也許是不止一次乘坐皮筏,有著迎風斗浪的勇氣,更重要的是他們對艄公的高超技藝瞭如指掌,充滿了信賴之感,這才能以平靜的心理坦然面對兇濤惡浪吧!人物的情態和心理豈不是有著立足於信賴的映襯作用了嗎?

  三、收篇點明題意揭示主人內涵

  文章收篇時首先強調指出: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更值得敬仰和讚頌。原因在哪裡?讀者從上面的描寫中已經有所領悟了。如果要論明確的話,就要研讀作者的點示了艄公任務艱難、責任重大:他要戰勝險惡風浪,他要保證乘客安全。艄公渡河工具十分簡陋:一個小小的羊皮筏子,一根不粗不細的竹篙。艄公出色完成任務:戰勝驚濤駭浪,在滾滾黃河上如履平地。艄公靠了什麼戰勝黃河、完成任務:勇敢、智慧、鎮靜、機敏,有著高度的責任心和高超的技藝以上種種融為一體,造就了一個光彩奪目的艄公形象。此時,讀者對於艄公更值得敬仰和讚頌自然心領神會,毫無異義地贊同首肯了。於是,作者運筆輕輕一點,這位艄公成為黃河的主人,猶如百川歸海,順理成章,既點明題意,又突出中心,甚至啟迪讀者向黃河的主人學習,勇敢無畏地去戰勝任何艱難險阻了。

  總之,這篇課文先渲染黃河波浪湍急、氣勢浩大,繼寫羊皮筏子體積小、容量大,再寫艄公沉著、乘客從容,最後突出了艄公的高大形象,並歸結到黃河的主人上,由此可見老作家袁鷹的藝術功力了。

【四年級語文《黃河的主人》教材理解】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