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職場> 40歲後的真智慧拖延職場勵志文章

40歲後的真智慧拖延職場勵志文章

40歲後的真智慧拖延職場勵志文章

  40歲後的真智慧——拖延!

  拖延,光就字面上看來,似乎是個負面的名詞。「議題太複雜,延到下次的會議討論」、「檢討會不見結論,只好下次再處理」。每當媒體報導上用到這個詞,無論在政治或是經濟面,給人的印象似乎都不太好。

  但是,我認為在人的一生當中,「拖延戰術」有時候確實是必要的。

  舉例來說,聯考時,在攤開考卷之後,發現第一題就是最困難的題目,這時候你會怎麼做呢?堅持要依序解題的人,很可能在困難的第一題花太多時間,最後還來不及解完第四題時,時間就已經到了,結果遺憾地落榜。

  在這種狀況下,應該「延後」對第一題的挑戰,儘量先解會的問題或擅長的題型,這樣就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得分。

  正確判斷哪些事該施展「拖延戰術」

  工作也是一樣。你所負責的工作,以及在辦公室裡必須面對的許多問題中,應該也包括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與難關。如果你經過判斷之後,覺得這個工作「雖然會花點時間,不過努力一下還是能處理好」,那麼一開始就著手進行,之後會比較沒有壓力,也能提升整體的工作效率。

  當然,「代替部屬向客戶致歉」、「月底設法搶救低落的業績」這種緊急的工作專案,處理起來再麻煩,也應該在第一時間就迅速解決。

  但是,辦公室裡要處理的問題還有很多,有些事情實在不必急著處理。象是提振公司全體業績、提升企業形象,這種靠你一個人的力量也很難推動的工作,或是辦公室裡所有主管應該思考、面對的議題,我建議你,不必猶豫,儘管將這些工作延後處理吧。

  工作上講求效率,如果你能迅速拿出成果,一定能夠獲得上司及部屬的肯定。但對於職場責任較重、同時還得煩惱家庭與子女教育問題的上班族來說,如果判斷「這個問題太困難,而且不必立刻處理,時間會解決一切」,先決定拖延一陣子再處理,就是明智的抉擇。

  大多數的煩惱,都應該「放著不管」

  若是看到這邊你依然放不下,我可以多舉出幾個適合「延後處理」的例子。

  在辦公室裡,每個人應該都有許多不為人知的煩惱。以我來說,在寫書的這一刻,我心裡也在煩惱著眼前的問題:「下週的節目來賓還沒決定」、「如果眾議院真的正式解散,該請誰來當特別節目的主持人呢?」乃至於個人生涯和工作的`中、長期計劃:「我就這樣在廣播公司待到退休,真的好嗎?」、「該規畫一下春季節目檔期了,有沒有什麼能爭取到新節目的好方法?」

  我煩惱的問題不只是在辦公室裡,家庭方面也包括房屋的改建問題、孩子的升學計劃等等,多方面的煩惱,也很難用三言兩語就說清楚想明白。

  人生在世,煩惱無所不在,如果太在意,將躊躇不前,無法往目標邁進。

  遇到這樣的煩惱時,可以先試著什麼都不要想,將煩惱本身「延後」思考。換句話說就是「放著不管」,或是設法從腦海中「消除」煩惱。

  以剛才的例子來說,可以試著放鬆心情,換個想法:「以前也沒有找不到特別來賓,或是因為這樣就開天窗的例子啊,總有辦法的。」、「如果不堅持要找名人主持,馬上就能決定人選了。」中長期的煩惱,也能一笑置之:「反正就盡人事,聽天命吧。」家庭上的煩惱,也不用看得太嚴重:「反正改建房屋的事,委託包商處理就好了。」、「孩子有孩子的人生,也要看他們自己的意願吧。」

  如果還是很難放下,不自覺就是會掛在心上,那麼我要提出一個問題。你還記得一年前這個時候,自己在煩惱些什麼事情嗎?對許多人來說,可能有的人連一個月前的煩惱,都記得不是很清楚了。除了遇上大震災,必須為重建而努力的受災戶,或是有家人生病住院這種大事,其他無論公私方面的煩惱或令人掛心的事,大多都會在幾個月內忘得一乾二淨。

  多數煩惱在延後處理的過程中,很快就會煙消雲散。與其面對煩惱發愁,不如放鬆心情,雲淡風輕地對自己說一句「總會有辦法的啦。」

  人際煩惱全部可以「暫時不處理」

  有時候,在職場中最令人感到煩惱的,不是工作本身,而是與周遭的人際關係。

  「這次的特別企畫,我想交給A和B負責,可是他們兩人之間好像有什麼心結……」

  「能被選為組長是很高興,不過小組裡的成員似乎都各懷心思,很難統整意見。」

  「上司比較器重和我同期進公司的B先生,因為我和上司的工作方式有太大的不同。」

  這樣的經驗,也許你也不陌生吧?我自己也遇過一、兩次這樣的經驗。

  一般人遇到這種狀況時,可能會覺得自己總該做些什麼才行。

  以剛才的例子來說,也許有人就會想到「我來邀A和B一起吃頓飯,緩和一下兩人的關係吧」、「應該個別找小組成員來談談,告訴他們我的想法」、「我應該告訴上司心中的不滿」,總之,為了解決煩惱,有的人會直接做了再說。

  只是,真的行動之後,或許才會發現,有些問題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解決的。

  心結不是靠吃頓飯就化解的

  當然,有時候在行動之後,事態很可能會好轉。但是,他人之間的心結、小組成員各懷心思、和上司的想法和工作方式有出入,並不是你做了什麼,就馬上能夠解決的問題。這種情況下,與其煩惱周遭的人際關係,不如先處理手邊的工作,過一段時間再思考應對的方法。

  每個人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說話、做事,所以為了鞏固立場,會維護自己的行為,容易說出比較偏頗的意見。

  所以相處不融洽的A和B,很可能會在工作上堅持己見,就算你在中間充當和事佬,表面上可能吃頓飯就和解了,但想從根本解開兩人的心結,還是有些困難的。

  小組成員各懷心思,就算聽了你的想法,一時表現出服從的態度,但以後要是遇到什麼風險或考驗,很可能又會立刻掀起反對聲浪,這點一直是組織統合上的一大考驗。

  既然如此,煩惱辦公室裡的人際關係,難道不是一種浪費時間和精神的行為嗎?

  幸好,現在大多數的辦公室都有定期的人事異動,只要忍耐幾個月或幾年,其中一方很可能就會被調職到其他部門去。到時候,可能就會遇到和你比較有共鳴的部屬,或是能夠欣賞你的上司。就像我前面提到的,在半年或一年之後,你現在所煩惱的人際關係問題,或許就會得到解決,或是忘得一乾二淨,根本不是煩惱了。

  試著告訴自己:「煩惱是自己的損失」,大可延後思考、處理,先解決其他重要的工作吧。

  最後一件要延後的事……

  在決定要不要做一件事時,心中必然會產生一些掙扎。這樣的情緒主要是因為會開始煩惱「要花多少時間?」、「會有好結果嗎?」、「好像很辛苦」這些負面想法。

  其實,我也有過同樣的掙扎。

  只是,一般狀況下,人付出努力,通常不能立即看到成果。

  「我希望在明年、或後年的上半年,就能夠升職成部長。」這個想法要實現,前提是必須有人推薦你當部長。

  「這次一定要讓新產品的銷售量翻倍,超越年度業績領先的A公司。」這個想法要實現,必須靠消費者大力選購。

  這兩種想法,沒有其他條件的配合,努力的心血也無法化為成果。

  我們在心裡會想「是不是得花很多時間?、「真的能看到成果嗎?」、「會不會中途就累了?」面對目標感到不安,是理所當然的,我也不時與這樣的內心「掙扎」對抗。

  許多人在努力之後,如果沒辦法看到成果,就會想「為什麼還沒有成果?」時間久了,就會逐漸喪失動力,放棄努力。但是,只要能持續下去,我相信一定能有所改變。

  像我這樣沒有什麼特殊才能的人,能夠在辦公室裡成功逆轉勝,在職場外也有自己的一片天空,也多虧了延後思考內心的掙扎,在努力的過程中,為了不讓精神和肉體感到過度負荷,我選擇輕鬆地想:「總有一天,一定會看到成果的。」儘量讓自己平心靜氣度過每一天。

  越是急於追求結果,內心就會越「掙扎」,這樣只是作繭自縛,導致停留在原地動彈不得。對你而言,這才是擺脫現狀計劃中最大的風險。所以請儘量放鬆心情,保持「如果有成果,就是賺到了」的心情,享受每一天吧。

【40歲後的真智慧拖延職場勵志文章】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