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職業/專業/職能> 高職院校輔導員職業高原現象分析及對策研究論文

高職院校輔導員職業高原現象分析及對策研究論文

高職院校輔導員職業高原現象分析及對策研究論文

  【摘要】教師是職業高原的高發人群,在高職院校輔導員隊伍中表現尤為突出。在全面落實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的今天,探討輔導員隊伍職業高原的成因,研究克服的對策,是高校建設一支“政治強、業務精、作風正、素質優”的輔導員隊伍所必須面對的一大問題。

  【關鍵詞】職業高原 輔導員 對策

  一、職業高原的概念

  職業高原(Career Plateau)是由Ference於1977年最早提出的,指“在個體職業生涯中的某個階段,個體獲得進一步晉升的可能性很小”。職業高原通常被看作是個體職業生涯的峰點,是向上運動中工作責任與挑戰的相對終止,是個體職業上的一種“停滯期”。

  近30年來,職業高原現象日益受到國內外學者的關注,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職業高原的概念也得以不斷完善,一般分為結構高原、內容高原以及個人主觀高原三種類型。

  (1)結構高原,指發生在組織水平的,因組織結構原因使員工的職業發展受到限制。

  (2)工作內容高原,是員工個人原因,由於員工掌握了工作相關的技能和資訊以後,缺乏進一步發展的動力和熱情。

  (3)個人主觀高原,指員工滿足於現狀,在工作上缺乏新的目標,同時在生活上也相對靜止。

  個體所能夠獲得的進一步晉升的可能性非常小,不僅包括職級的向上發展(晉升)受到限制,同時也包括在橫向水平上的崗位變動已經不大可能。Aaron B.Rochlen等學者發現,處於職業高原期的員工遠比一般員工提供的崗位績效要低得多。

  二、高職院校輔導員職業高原的影響

  當輔導員處於職業高原期時,在心態、工作、生活上都很受影響。

  (1)在心態上,對自己未來的工作、生活等方面感到迷茫失措,看不到自己未來職業發展的方向,產生“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思想,消極地面對現實。

  (2)在工作中表現為對現任的工作很冷漠,沒有激情,消極怠工。

  (3)在生活上,狀態消極,覺得生活平淡無奇,進而對人生不抱太多希望。

  而對學院來說,長期處於職業高原的員工也往往是較大的隱患。

  (1)處於高原期的輔導員對工作缺乏激情,導致工作效率降低,或者安於現狀,不再追求工作上的進步,這些往往導致學院學生工作沒有活力,創新能力降低,競爭力下降。

  (2)“職業高原”也是導致人才流失的重要因素,一些輔導員發現在原職位上無法再取得更高成就,從而尋求更好的發展機會,轉崗,甚至跳槽離開學校,造成大量優秀人才流失。

  三、高職院校輔導員職業高原現象分析

  1.制度不完善

  在體制建設上,有的學校對輔導員工作隊伍建設、體制執行、考核評價、工作程式、待遇與人員發展定位都是一個模糊的概念。有的輔導員就形容“輔導員工作是個筐,什麼都能往裡裝”,往往“兩眼一睜,忙到熄燈”。由於事多事雜,輔導員學習思考時間少,更談不上創新研究。在管理上,很多職能部門都對輔導員下達任務,造成輔導員在組織上沒有歸屬感。在崗位設定上,缺少整體規劃,沒有制定行之有效的激勵機制、健全有效的.流動機制、完善的進修晉升機制,讓輔導員感到沒有奔頭。在學歷層次和職稱方面,輔導員明顯偏低。

  2.思想不穩定

  輔導員隊伍中很少有人真正安心長期從事輔導員工作,這對大學生思想教育產生很大沖擊。學院重視教學科研,思想政治工作相比而言成果無形化、工作評價模糊,輔導員得不到充分的尊重與理解,滿足感不強。馬斯洛層次需要理論告訴我們,人的需要是分層次的,由低到高依次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輔導員整天忙於事務性工作,科研成果偏少,難以找到“成就感”,自我價值難以體現。

  亞當斯的公平理論告訴我們,一個人對自己的工資報酬是否滿意,不僅受收入的絕對值的影響,也受相對值的影響。輔導員的工作與專業教師相比,上班時間長、工作強度和壓力比專業教師大得多,而平均月收入卻是專業教師的2/3左右;與機關工作人員相比,上班時間相等、工作強度和壓力比機關工作人員大得多,收入相當。可見,高校輔導員報酬與貢獻的比例嚴重失衡,在輔導員心理上造成了嚴重的影響,極大地挫傷了輔導員工作的積極性。精神的、物質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因而,有較強的失落感致使輔導員隊伍“人心思轉”,思想不穩定。

  四、高職院校輔導員職業高原對策

  1.避免職業高原期,輔導員首先要從自身做起

  首先,輔導員應正確認識職業高原,它是事業歷程中的正常階段,改變自身的態度與觀點,對自己的現狀、內在潛能做全新的分析,選擇能發展自己潛能的工作做新的嘗試。

  其次,輔導員必須有自我智力投資意識,不斷進行自我培訓、學習,透過多種渠道開發自我潛能,廣泛攝取有關教育學、管理學及心理學領域的文化科技知識,促使自己向複合型人才方向發展,為以後的職業發展爭取更多的主動性。

  最後,輔導員要充實工作內容,承擔多種角色。在工作中透過嘗試新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拓寬工作範圍、承擔更大責任、增加工作挑戰性等,從而達到充實工作內容、找到工作成就感的目的,並在新的角色中找到挑戰性及被尊重和被需要的感覺。

  2.組織要善待員工為避免職業高原期帶來的尷尬,要把工作做在前面

  第一,學院要高度重視輔導員工作。學院領導要把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與教學工作擺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提高輔導員在學院中的地位,使輔導員以健康、積極的情緒投入到工作中。

  第二,學院要提倡成功標準多元化。需要讓員工認識到職業成功的標準不僅僅是晉升,還有工作本身帶來的樂趣、工作經歷的多樣性以及不斷的自我完善等。另外,獎勵方式也可多樣化,使更多的員工獲得工作成就感、自我認同感以及自尊感,從而最終淡化對職位晉升的關注程度。

  第三,學院要抓好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政策的落實。建立科學的需求滿足機制,引進合理的競爭機制,健全有效的流動機制,完善進修晉升機制,改善傳統的工作條件。透過這些人性化的管理機制,有利於滿足輔導員的自尊和自我實現的需要。

  第四,學院要加強輔導員培訓。堅持常規培訓與專業培訓相結合、學術研究與工作創新相結合、能力培養與學位進修相結合,多渠道、多形式地開展政治、業務培訓和工作交流。為輔導員定期舉辦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等方面的培訓班,開展職業生涯規劃等專題研討,設立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課題讓輔導員積極參與研究,從而不斷提高輔導員的專業素質。另外,有進取心的輔導員將會有較強的繼續深造的需求。學校應從組織關懷的角度,協助其選擇學校或導師進一步學習專項技能或學位課程等;同時可對其進修經費予以適當的補助,構築“心理契約”,加強組織關懷和向心力。

  參考文獻:

  [1]馬遠,凌文輇,劉耀中.“職業高原”現象研究進展.心理科學,2003,(3).

  [2]明曉輝.新形勢下高職院校輔導員職能研究[D].東北師範大學,2007.

  [3]陳道華.高校輔導員職業倦怠的成因及對策[J].思想教育研究,2007,2(28).

【高職院校輔導員職業高原現象分析及對策研究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