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師> 幼兒的生成與教師的回應行為

幼兒的生成與教師的回應行為

幼兒的生成與教師的回應行為範文

  “教師預設”和“幼兒生成”作為幼兒園課程的存在方式而加以理念性宣導時,新一波討論在實踐領域展開了:教師預設性活動和幼兒生成性活動的內涵是什麼?兩類活動的關係怎樣,如何轉化?如何關注和回應幼兒生成的活動? “教師預設”和“幼兒生成”的提出,其根本的價值在於強調對幼兒生成性活動的關注。因為我們已經習慣了教師預設性活動的設計與組織,而對幼兒生成性活動卻極其忽視。而“教師預設”與“幼兒生成”的並列提出,還在於強調兩者之間的聯絡,以區別於傳統以教師為中心的預設性活動。教育是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必須有預設;但很多東西是難以預設的;預設好的東西也不是一層不變的;所以必須關注活動過程中幼兒生成的東西、變化的東西;教師預設的東西也可能是源於

  幼兒生成的。因此,教師對於幼兒生成的有價值的問題,如何適時地予以恰當的回應是需要不斷探索的一門學問。

  在教學活動《鳥——我們的朋友》中幼兒生成了:小鳥吃什麼食物“當幼兒在不知道小鳥吃什麼食物時,如果教師直接給幼兒一個答案,或自己也不知道,糊弄過關,下次再說,那勢必會抑制孩子的探索欲和積極性的發揮,阻礙幼兒主動學習、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而透過幼兒自己尋找鳥的食物再經過試喂,這不僅引起幼兒的好奇和興趣,還增加了幼兒更多瞭解小鳥的渴望望。

  ”小鳥為麼怕冷?在每一次的活動中,幼兒的興趣很大,這時就要得到教師的支援和正確的引導,當幼兒提出“羽毛是鳥的衣服,並且會設計衣服”時,教師就應讓它們大膽發揮動手創作,這樣讓幼兒再一次萌發了探索欲和學習的主動性

  “小鳥為什麼不高興”,探索中的幼兒是自主獨立的,教師似乎失去了“領導地位”,變為幼兒共同的探索夥伴,這種變化是十分重要的,但幼兒的探索深入發展離不開教師有目的地推動。大班幼兒的環保意識還比較淡薄,他們並不很理解大自然對小鳥的重要意義,一心想把小鳥留在自己的身邊,做小鳥的好朋友,但小鳥對大自然的留念之情孩子卻不懂。當幼兒

  對小鳥無計可施時,教師的故事令幼兒豁然開朗,同時教師的開放性提問“小鳥想家了,你們有什麼好辦法幫助小鳥”又讓幼兒進入了深一層的探索。隨著探索的深入,孩子終於瞭解了小鳥真正不高興的原因,想出了放小鳥迴歸大自然的好辦法。

  透過多次實踐,我覺得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把握是:根據課程目標和內容,根據幼兒的總體發展狀況,教師應當在計劃中有預設的活動,幼兒自發性活動(包括遊戲)都是幼兒生成性活動,在幼兒自發生成性活動中,老師必須積極關注,適時介入,個別應答。當教師在幼兒自發生成性活動中捕捉到有價值的內容,也可預設為過後的集體活動;在教師根據課程目標而安排的預設性活動中,如果幼兒離開老師預設的`活動流程要素,而表現出始料不及的行為,這也是幼兒生成的行為,可以即時調整當時的活動,也可以預設為過後的活動。我以為,有了這樣的理解,教師自然會關注

  幼兒的需要和興趣,適時調整教育行為,做到《綱要》所指出的:“善於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遊戲和偶發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映,敏感地可見,從對“教師預設和幼兒生成”作為課程形成方式的理解出發,給教師的是一條行動的原則,這裡不可能衍生出標準化的操作程式,不可能給出具體的時間比例,不可能規定出每一個具體的預設和生成的時機。每個教師自己的理解和把握,就是對自己行動的指南,理解和把握會在對行動的反思中變化和發展,行動也會在不斷深化的理解和把握中完善。

  “教師預設”和“幼兒生成”的提出,讓教師進一步理解:教師預設的活動並不等於高結構活動,由於低結構的活動中幼兒有更多的自主選擇、自由表現的機會,就會使教師能夠更多地關注到幼兒生成的行為,幼兒生成的行為也可以轉化為教師預設的活動,因此如何回應幼兒生成的行為又成為重要的教育策略。也許,求索對幼兒生成行為的回應策略,又需要對一系列新的概念和名詞的理解和把握,因為回應的策略也不可能標準化,不同地區、不同的幼兒園、不同的孩子、不同的老師,因時、因地、因人而異,策略產生於所處的關係和背景中。於是幼兒成長的生態關係和背景,又需要得到闡釋和理解。

  教師要提高自身的專業化水平。維果斯基認為:幼兒的心理發展離不開言語的中介作用 ,提問作為一種言語活動,是兒童主動吸收文化的工具。在探究學習中,教師要善於利用幼 兒提出的問題或教師本人向幼兒提問的方式,經常使幼兒面臨問題情境;教師不急於指導或 釋疑,使幼兒輕易獲得成功,而是要讓幼兒自己去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途徑,不要怕幼兒 會遭遇挫折、失敗而急於求成。教師可以透過設問或幼兒的問題來激思引路,這有助於幼兒 明確探究活動的方向,激發進一步探究的興趣,促進幼兒思維發展和解決問題能力提高的保 證。教師的回應方法直接影響幼兒的學習熱情和探索欲,面對幼兒強烈的求知慾和探索熱 情,教師要依據不同的活動形式、根據幼兒的不同發展水平隨時調整自己的教育目標和教育 策略,遵循兩個優先的教育原則,支援和推動幼兒的自主學習、主動建構、整體發展。

【幼兒的生成與教師的回應行為】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