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四年級下冊用計算器計算課後反思

四年級下冊用計算器計算課後反思

四年級下冊用計算器計算課後反思(精選6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藉助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四年級下冊用計算器計算課後反思(精選6篇),歡迎大家分享。

  四年級下冊用計算器計算課後反思 篇1

  《用計算器計算》這一單元可以說是學生最喜愛的一部分知識.他們每天都進行著大量的筆算,而用計算器可以輕易得到一個式題的答案.還沒有到學的時候學生都嚷嚷要學習它了.他們也自認為自己完全會使用計算器,但是在使用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有的同學購買的是科學計算器,上面的功能鍵很多,亂按容易鎖定格式,導致計算不出來想要的結果,還有的計算器上出現了三位分一級的現象,這與我們剛學習過的認數中四位分一級的情況不符合,於是就產生了懷疑等等.

  由於計算器給人們解決生活中的具體計算問題帶來了方便,使用計算器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普遍現象。在課的開始,讓學生交流生活中見到的使用計算器的場景,體會計算器在現實生活中的價值。並利用學生已有的認識和操作經驗,相互交流、指名介紹來初步認識計算器的基本構造和基本功能。

  由於書本上安排的練習都是單一的計算題,形式比較枯燥。學生早已掌握了,不必要按要教科書安排的課時進行教學.於是在解決課本上兩道例題後,我設計了三道與生活密切聯絡的題目,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用計算器計算,同時滲透了“節約用電用水”的思想教育。

  學生雖然能夠比較熟練地利用計算器計算,但是在使用過程中還是有可能出現錯誤,比如,按鍵按錯了,看數字看錯了,或是多按了或是少按了等等.於是我設計了兩組競賽題,一組裡都是需要用計算器才能計算的,比一比看誰速度快而且沒有錯誤.另一組是既有資料較大需要計算器計算的、也有直介面算、直接簡便運算的。讓學生在比賽過程中,學會辨證地看待計算器。認識到要根據資料的特點靈活運用。

  四年級下冊用計算器計算課後反思 篇2

  3月20日,我出示了學校的教學研討課《計算器》。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整數四則運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學生對計算方式的認識的擴充套件,也是第三學段使用計算器計算的基礎。學生雖然在生活中接觸計算器的機會比較多,但系統的認識計算器還是第一次。所以教學時我充分尊重學生的差異,幫助學生運用已有的經驗,系統認識計算器,提高操作水平。

  教學過程的.設計我完全按照我們學校小組合作學習基本模式:自主先學—合作交流—小組展示-質疑點撥-達標測試—歸納提升的環節來設計的。

  透過課前調查,我發現學生對怎樣使用M+、M-、GT鍵非常感興趣,於是在計算5864-(1438+519)時,我向學生滲透了如何使用M+鍵。先在計算器上輸入1438+519=1957,這時按下M+鍵(把這個數值放在儲存器中),再輸入5怎樣864-,這時按下MRC鍵(調出儲存器數值),就得出正確答案3907了。為了研究怎樣使用M+、M-、GT鍵,我還費了好大功夫,自己深深體會出:“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道理,作為一名老師,真的需要不斷學習,才能為好人師。學生們被我這一招佩服的五體投地,連聽課老師也覺得很意外,因為很多老師也對M+、M-、GT鍵不熟悉。這算是這節的一個亮點吧。

  這節課還有很多不足。

  1、當學生的回答在我的教學預設之外時,我還不能靈活處理,今後應繼續提高自己的課堂調控能力。

  2、當學生的表現沒有符合我的教學思路時,我有些沉不住氣,總想牽著學生鼻子走,今後應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充分的交流和研討,孩子的潛力是巨大的,老師一定要耐心傾聽。

  四年級下冊用計算器計算課後反思 篇3

  在以往的教學中往往只顧上課,很少會考慮為什麼要上這節課,教材中為什麼把這節課安排在這裡上。《巧用計算器》從表面上看視乎很簡單,讓學生找到並學會電腦中的計算器程式就可以,但縱觀全域性,理解教材,讓我明白計算器這一課不簡單。它是第一冊資訊科技中第一次提到“程式”這一概念。對於程式是什麼,有什麼作用以及程式具備的一般性都要讓學生透過計算器的學習去了解,去感知。如果課前沒有注意到這點,教學就會出現疏漏。再次,用鍵盤來操作計算器這一環節,學生又是第一次接觸電腦鍵盤,對鍵盤的初步瞭解也是這節課的教學任務之一。所以在備課中不僅要著眼本節課,更應縱觀全域性,瞭解教材編寫的目的,才能更準確地把握教學目標。

  另外,學生剛剛接觸電腦,對電腦的認知和操作都處於初級階段,所以在教學中要落實基礎。

  首先鼓勵學生說。說的過程其實是知識內化轉為外化的過程,表現出一個學生是否真正學會了教學內容。很多學生會操作但缺乏說的勇氣或方法,所以教師的表述就起了示範作用,鼓勵和要求學生的表述正確、規範。

  再次注重學生的練。學生到底有沒有掌握,掌握地熟不熟練,完全要取決於教學中的練習量的多少。為了吸引學生,體現生活化,設計了一個貼近學生的練習:要去秋遊了,假如你有20塊錢可以在超市裡消費,選擇怎樣的消費最為合理。在展示的過程中,有的“消費者”超出了限定的金額,只能舍掉部分物品;有的“消費者”將20塊錢都拿來買了水和飲料,雖然還有餘額,但卻被同伴告知這趟秋遊會很累,因為他背的東西太重了;還有的“消費者”既買了吃的、喝的,還有剩餘的錢買一些玩的,得到了其他學生的肯定。同時,在用計算器算賬的過程中也“淘汰”了一小批不合格的“收銀員”。在這個練習中,不僅熟練掌握了計算器的操作,還學會了該怎樣合理消費。

  四年級下冊用計算器計算課後反思 篇4

  本課教學是讓學生感受在什麼樣的問題情境下可以使用計算器,體會計算器的作用。教學旨在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並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年齡特點,我在設計上遵循新課標的幾個基本理念,並體現以下特點:

  1、透過嘗試操作、自主探索,認識計算器及計算方法。

  計算器已融入現代生活,大部分學生都已接觸和使用過計算器,對它有一定的感性認識。所以我在教學時,充分運用學生對計算器已有的認識和操作經驗,在嘗試操作、自主探索中認識計算器及計算方法。直接出示練習題讓學生用計算器計算,學生興致濃厚,在自主操作中,發現問題,學會本領。

  2、透過探索規律,發展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結合使用計算器的教學,我還補充出示了這樣一個算式,11111×11111=

  學生在運用計算器計算的過程中形成矛盾衝突,引起他們解決問題的需要,激發探索慾望。然後組織學生討論辦法,運用找規律的方法來探索結果。然後再出示類似的題目,讓學生透過觀察、比較、歸納、類比發現並表達這些算式的規律,發展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3、注重對學生的評價。

  在這節課上,我追求評價方式的多樣化,在上課過程中,我時不時給學生加10分,就是老師對學生的評價。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回答問題情況給自己加分,這是學生對自己的評價。還讓小組對小組的發言作評價,這是學生對學生的評價。最後再由大家給得分高的小組作出評價。

  不足之處:

  1、應培養學生使用計算器與估算結合的意識。在教學時,我發現學生在使用計算器時一不小心就會按錯鍵,輸入錯誤資料,導致結果有誤;或者,按健順序搞錯,也發生錯誤。在計算前應該培養學生先估算結果大約是多少,然後再計算,以提高使用計算器的正確率.這一點,我在上課時沒有很好地做到,以後要特別注意。

  2、課前準備應做得充分。由於計算器非常普遍,學校又沒有統一購買,儘管我一再強調要帶哪一種,學生帶來的計算器各式各樣,有的是普通計算器,有的是科學計算器,計算器的功能也有所不同,最關健的是計算位數不一致,這就帶來課上計算時的不統一,給上課帶來很多的不便,有待以後更好地解決。

  四年級下冊用計算器計算課後反思 篇5

  教材教學內容應與生活時代緊密聯絡,以動手配置一臺電腦活動為主線,教學中體現學生為主體的學生觀、發展觀和知識觀,培養學生資訊科技綜合應用能力,提高學生的資訊素養,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本節教學,不宜採用抽象的術語,應以感性認識為主,採用體驗學習、模擬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任務驅動等多種方法,透過實物接觸、教學課件等直觀方式引導學生認識計算機。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教學中常常有這樣的體會,教師若能選擇好時機創設問題情境,學生的興趣就會提高,因為包含著未知因素的新問題能刺激學生的認知衝突,能在學生中引起認識上的爭論,促使學生進一步探究,使其產生一種內在的求知慾。所以,我們在課堂上要有目的地巧設問題,形成不同的問題情境,就可以引起學生認識上的矛盾,造成一種積極的“心理緊張”,這是發展學生興趣,加強學生思維的訓練的一個好方法。在本節教學中,我利用猜謎遊戲,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培養了學生主動去學習資訊科技的習慣。

  二、師生討論、講授新知

  小組討論進行學習活動,精彩,妙不可言,學生形成了互助、互勉、互愛、互尊的良好人際氛圍,培養了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本人認為組織小組活動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倡導教學民主、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生生關係。教師只是學生學習活動的指導者、夥伴、促進者等多種角色,而學生是積極的參與者。學生之間建立了良性的競爭與相互的人際關係。()儘量營造民主、寬鬆、和諧的心理氣氛,充分理解、信任每個學生,尊重他們的思想感情和獨立個性,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自主學習條件,提供成功創造的機會,引導他們對自己和他人做出合理評價。

  2、備課時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確所要體現的新理念。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可行性和探究性。活動主題要有一定的開放性,要設計好哪些內容需要小組活動,什麼時候進行小組活動。

  三、課堂實踐、設計虛擬購機方案

  本課以學生為中心,並設計虛擬購機方案來吸引學生的注意,活躍了課堂氣氛,學生的積極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透過實踐操作設計,體驗了成功,同時更大膽了表達了自已的想法,增強了他們學習的自信心。本節課後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合作精神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四、不足之處

  這堂課還存在不足的地方——沒有照顧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這也是資訊科技學科普遍需要面對的一個難題。學生自學知識所用時間長短不一,他們的這種差異是由主客觀原因造成的。在今後的備課環節,我將多多注意分層次教學有關的研究探索。“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是資訊科技課追求一種境界,我們的學生如果資訊科技每天都在進步,那將是最美好的事情。老師要能在課堂的全程為學生營造平等、寬容、尊重、理解、和諧、愉悅、進取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想投入、能融入課堂的學習,朝“我自信,我參與,我快樂,我成長”的方向發展。

  四年級下冊用計算器計算課後反思 篇6

  1: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實際出發。

  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活動要關注學生的個人知識和直接經驗”。在設計教案之前,我對兩個班的學生(30人)進行了調查,其中只有2人未用過計算器,其他學生都會使用計算器。有的是家長教的,有的是自己拿計算器按按就會了,所以用計算器計算對學生來說並不難。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我在本節課中設計了讓學生自己介紹計算器的按鍵及功能,教師做補充的環節,把本節課的重點放在價值與應用上。

  2:巧妙安排,體驗計算器的好處。

  如何讓學生體會用計算器的好處,我設計一個數目較大的計算(統計表求合計)。在沒有提示的情況下,學生有的用筆算,有的用計算器算,在彙報時對兩種方法我都呈現其計算過程。能主動用計算器計算的學生選擇計算工具的能力較強,很有成就感;而用豎式累加的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能正確計算也顯示了其較強的計算能力。學生透過親身體驗和交流,自然發現了用計算器計算的好處──快捷、準確,為今後合理選擇計算方法做了有效的鋪墊。

  3:滲透解決問題的策略。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需要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教師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性,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本節課實踐應用的目的是,讓學生體會計算方法有口算、筆算、簡算、估算、計算器算,根據不同的情況合理選擇計算方法。課堂設計較大膽,出示4個情景後讓學生任選兩個感興趣的問題在小組內解決。在沒有任何提示的情況下,學生由於剛學完計算器,所以很多學生都選用計算器算。在彙報中,當有的學生指出第二題口算更好時,學生們恍然大悟。於是有的學生說第三題可以估算,第一題還可以用簡便演算法。體現了計算方法的多樣性,滲透了解決問題的策略。

【四年級下冊用計算器計算課後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