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藝術> “蘇格拉底”思想影響下藝術教育研究論文

“蘇格拉底”思想影響下藝術教育研究論文

“蘇格拉底”思想影響下藝術教育研究論文

  一、蘇哥拉底的“助產術”

  蘇格拉底是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他承認自己本來沒有知識,而他又要教授別人知識,這個矛盾,他是這樣解決的。蘇格拉底自比“助產婆”幫助別人產生知識。這些知識不是由他人灌輸,而是人們原來就具有了,並已在心上各懷了“胎”不過自己還不知道而已。他的“助產術”集中表現在“詰問式”的談話中,有如下特點:談話是藉助於問答,以弄清對方的思路,使其自己發現真理;在詰問中,蘇格拉底自己並不給予正面的、積極的回答,而是由對方回答中引匯出其他問題的資料;以謙和的態度發問揭露對方的各種命題和矛盾,使對方逐漸瞭解自己的無知,而發現自己的錯誤,建立正確的知識觀念。反思當下的藝術教育,多年來人們一直遵循傳授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模式,向兒童灌輸美術基礎知識和繪畫理論,比如,比例、透視、構圖、色彩原理等等,也有一些以牟利為目的的比賽,以臨摹為手段的培訓機構等,致使不少學習畫畫的兒童出現繪畫中出現的迎合和模仿,面臨失去審美個性、創造性思維和情感體驗的危險。更因為功利主義價值觀仍不可避免地影響著成人,屈於經濟和名利的壓力,孩子便成了模糊的投資物件。藉助“詰問式”的談話人們才能逐漸瞭解自己的無知,發現自己的錯誤,轉變自己的思維,建立正確的知識觀念,才可能為孩子創造更多的可能性。

  二、在自然中游戲和體驗,啟迪心智

  盧梭認為,“一切真正的美的典型是存在大自然中的”。在大自然懷抱裡盡情體驗可以讓兒童獲得詩性的智慧和豐潤的生命情感,內在的潛能激發巨大的生命力力,推動著他們在自己的生活中自由地創造。記得有一次,我將線描課的地點安排在集美輪機學院的自然環境裡,課前有個小男孩發現操場邊的一棵大樹上有白蟻,一邊喊一邊跑來向我報告:“老師,那邊的大樹都被白蟻的窩包圍了,我們快去救它啊!”在我的帶領和組織下,班裡的小朋友都參加到“救樹”的行動中。小朋友有的拿著筆蓋小心翼翼的扣著樹上的泥巴,有的小朋友拿著地上撿的小瓦片狠狠地搓掉一條條長長的泥巴窩,嘴裡還不停地說:“看你往哪怕跑,我把你和你的窩砸的稀巴爛”,還有小朋友把水往白蟻爬的位置澆灌,嘴裡不停模仿戰鬥機、炸彈、飛機、救護車發出的聲音,一場救樹的“戰爭”轟轟烈烈地打響了。一會兒下來,打了勝戰的孩子們紅撲撲的小臉蛋上綻放出幸福的笑容,“救助”主題的故事伴隨著沙沙沙的作畫聲,不一會兒一幅幅生動而真切的救助場景躍然紙上,有的小朋友畫出拯救世界的英雄戰鬥場面;有的小朋友描繪了森林著火,人們子弟兵勇敢救火的場景,就連叔叔腋下露出一撮長長的黑毛也表現的淋漓盡致;還有的小朋友描繪扶老人過馬路,路上發生交通事故120救護車送傷員去醫院的畫面……“關懷”在此的救助畫面讓我感動不已,兒童的生命狀態此刻在自己的想象和生活的世界中僅用一根畫筆就可以自由創造。感嘆大自然是真正的老師,孩子們從大自然中和生活的世界裡選擇他們喜歡的事物當作“模特兒”,當孩子面對疑惑時,我們有責任喚醒他們對自然事物的真切感受,若是有機會和條件,不妨聽從視覺、聽覺、觸覺、味覺等諸多的情感語言,這樣的體驗過程能讓孩子們得到自然的啟示和美感,遠比他們課堂所學的知識,或握住他們的手畫一個標準的形體重要得多。

  三、轉變思維,創造更多的可能性

  兒童繪畫依靠直覺,他們把自身體驗的情感融入在藝術創作中,呈現純真的情感世界,記錄著不同的氣質與個性,如果單一以像不像為評價標準,那麼難免會忽視兒童認識和觀察生活的感受,抑鬱兒童心理的早期發育和創造力。只有老師、學生和家長間的地位平等,才可能為創造性地教和學提供了保障,才有利於學生自由、自主地發展。記得有一次,我和四歲半的女兒一起給畫的機器人塗色,我讓她用彩鉛從淺至深給機器人上色,而她要從深至淺畫顏色,她告訴我,她的光線從另一邊來;我讓她用彩鉛從左至右給機器人上色,她卻要從中間畫向周邊,她告訴我,她的機器人裡面的顏色和外面的顏色不同;我用彩鉛從亮部畫到暗部再到畫出陰影部,讓她學我的方法畫出立體感,她卻說:“我要畫的和你不一樣,因為我的機器人是七彩的,它在做遊戲,到處跑,怎麼能有固定的明暗呢?”此時我才明白,藝術是自由的,沒有人可以按社會常理去擁有和管控他人的思維啊!兒童作畫不是追求成人的承認,也不能具備成年人概念中的形體,是在以一種使自己快樂的新方式重新安排他世界裡的東西,並賦予極大的情感,每個兒童創造藝術作品就像“孕育胎兒”的過程,我們只要“對話+助產”,最後的生成就像瓜熟蒂落的“嬰兒”一般自然。

  四、共同成長的“助產術”模式

  在蘇格拉底“助產術”的啟發下,本人在藝術的實踐活動中嘗試了以下方法,得到家長和學生的一致好評與肯定。小班教學制。一般為8-10人,選擇有當地代表性的自然環境如“集美的嘉庚鰲園”、“集美園博苑”、“集美大學校園”等當地引以為豪的人文及自然景觀,讓孩子們在大自然中接觸新鮮的空氣,在優美的環境中會觀察和表達情感,在寬鬆的對話環境中感受傳統和文化藝術的薰陶,釋放潛能,喚醒兒童產生一種內部自動的`力量,從而有能力負起超越自我責任。1、在預設場景中實行“對話+助產”。師生圍繞場景事物進行對話,交流感受與體驗,瞭解孩子的個性及愛好。以學生為主,根據他們的能力和興趣,自行構思取景。2、設定師生和家長共同參與的點評環節。學生自我闡述作品中的故事與體驗;老師根據每位孩子的個性特徵及取得的每一個進步給以肯定與鼓勵,並指出作品中的不足並加以完善;家長透過觀看孩子的作品描述自己體驗與感受,避免以成人的眼光要求和評價孩子,而忽視孩子的自身感受與情感體驗。3、碰到問題運用“詰問式”的談話,幫助孩子克服困難的心理,幫助家長養成良好的行為導向,提高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及與人溝通協助的能力。4、師生和家長建立教與學的共同目標,共同體驗,共同對話,營造愉悅的學習體驗和溫馨的生活環境。教師不是知識的供應者,不是注意的中心,而是退居暗示地位,激發學生對探索求知的責任感;孩子與家長互相平等,角色不同,透過對話交流,形成求知、發展的自動力量。5、作品展示與觀摩,促進相互間的學習和欣賞。以一個月為週期,實現資料整理與資訊反饋,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五、結語

  本文探索的“助產術”藝術教育,是主張在大自然中接觸新鮮的空氣,在遊戲和體驗中啟迪心智,激發孩子的探索和求知慾;透過“對話+助產”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呵護兒童的直覺和個性審美;透過教師與學生、家長與孩子的平等對話,營造輕鬆的學習和生活環境;透過共同體驗與對話,以求知、求真和孩子的全面發展為目促進師生和家長的共同成長。

  作者:鄭麗景 單位:廈門理工學院設計藝術與服裝工程學院

  參考文獻:

  [1]葉秀山.蘇格拉底及其哲學思想[M].人民出版社,2007.

  [2]楊景芝.直覺與造型——兒童美術教育探討[J].藝術教育,1997(3):65.

  [3]﹝法﹞盧梭.李平漚,譯.愛彌兒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蘇格拉底”思想影響下藝術教育研究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