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農業經濟管理> 探討如何利用農業資源保證糧食安全論文

探討如何利用農業資源保證糧食安全論文

探討如何利用農業資源保證糧食安全論文

  近年來,我國糧食生產基礎薄弱、資源環境壓力大、糧食供需矛盾突出的局面並沒有改變。當前,國際糧食價格以較快速度上漲,無疑將加大我國糧食安全的風險。面對國內外糧食安全形勢發生的新變化,從農業資源利用的角度重新認識我國的糧食安全問題,對保證經濟社會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我國農業資源利用的現狀

  (一)耕地面積減少和耕地質量下降

  首先,我國耕地資源的數量呈逐漸下降趨勢。1996年,我國耕地總面積為19.5億畝,2006年底降為18.2億畝,10年淨減少1.3億畝。同時全國人均耕地面積1.3畝,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在全國2 000多個縣(市)中,目前有600多個縣(市)人均耕地面積在世界公認的人均耕地警戒線0.8畝以下。從長遠看,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和現代化程序的加快,耕地面積繼續減少的趨勢將不可避免。其次,耕地質量有逐步惡化趨勢。一是土壤營養元素含量不均。全國有95%的耕地缺磷、23%的耕地缺鉀、14%的耕地磷鉀俱缺。二是中低產田面積大。在現有的耕地中,中低產田與高產田的比例是7:3,優質耕地所佔的比例很小。三是耕地水土流失嚴重。耕地水土流失面積有增無減,尤其是表土的流失,使富含養分的土壤被大量沖走,造成土壤貧瘠。四是土壤沙化、鹽鹼化程度逐年加重。全國土壤沙化面積已達15 330萬公頃,佔國土面積的15%,鹽鹼化耕地面積為763萬公頃,佔總耕地面積的8%。五是耕地退化加劇。乾旱、半乾旱的地區已有40%耕地嚴重退化。

  (二)水資源短缺和水汙染問題嚴重

  一方面,水資源總體上短缺,尤其是北方地區更為突出。我國的水資源總量為2.8萬億立方米,約80%以上分佈在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作為糧食主產區的華北平原,人均水資源佔有量不足500立方米。我國農業目前灌溉用水需求每年為4 000億立方米,預計到2030年,將增加到6650億立方米。目前,我國農村一些地方利用深層地下水灌溉,有部分江河面臨斷流的危險,地下水位逐年下降,而且工業和生活用水需求量增大,必將擠佔可用於農業的水資源數量,嚴重影響農業生產。另一方面,水汙染問題非常突出。據環保部門監測,全國七大體系中水質為五類與劣五類的有40%左右,並且不能用於農業灌溉。同時,氮肥和農藥的大量使用也造成嚴重的水汙染。農藥和殺蟲劑的大量使用導致農作物殘留很多有毒物質,損害人體健康。

  (三)氣候條件不穩定性增加

  近百年來,世界的氣溫逐漸變暖,氣候也變得無規律,農業作為對氣候變化反映最為敏感的產業之一,氣候變化對糧食安全影響重大。近四十年來,我國氣候存在變暖變乾的總趨勢,特別是北方,除長江中下游和東北等部分地區外,東部地區降水持續減少。如果今後氣候仍按這種趨勢發展,將對我國農業生產產生不利影響。2008年春季,我國南方大部分省市發生了百年不遇的雨雪冰凍天氣,給南方的甘蔗、蔬菜及春花作物(早油菜、春小麥)帶來嚴重影響,受災面積1.7億畝,農作物絕收面積達2 000萬畝,創歷年之最。據專家的預測,未來氣候將會出現大的變化,如果不採取適應性措施,對農作物產量、種植制度和作物品種都會產生重大影響。

  二、我國糧食安全的現狀

  (一)農產品供給缺口較大

  2005年,我國糧食消費總量為9 954億斤,2006年為10 160億斤,兩年缺口分別是275億斤和211億斤。2005年我國大豆進口2 659萬噸,超過國內生產總量的50%;棉花進口257萬噸,相當於國內生產量的45%。這些產品如果依靠國內生產需要近2.9億畝的播種面積,相當於我國作物播種總面積的13%。

  (二)工業用糧食需求快速增長

  隨著養殖業的發展,飼料用量穩步增長,年均增長3%左右。受糧食加工業能力快速增長拉動影響,工業用糧快速增長。“九五”期間工業用糧年均增長3.5%,“十五”期間年均增長5%。特別是2006年,工業用糧達1 240億斤,比2005年增加134億斤,增長11.1%。以玉米為例,2004—2006年我國深加工消耗玉米年均增長29.5%,遠高於玉米產量7.9%的平均增長速度。同時紡織工業等部門的迅速發展,也大幅度增加對棉花、羊毛等農產品的需求,近幾年以兩位數的幅度增長。

  (三)糧食進口數量較大

  由於耕地資源短缺,我國適當進口一定數量的糧棉油來滿足國內需求是有必要的。但這種進口應是補充性的。近年來,我國糧食呈淨進口格局,2004—2006年3年累計淨進口1 450億斤,平均每年淨進口500億斤。我國糧食進口存在明顯的“大國效應”,糧食進口占國內需求量的1%,相當於國際糧食貿易量的2%。我國糧食自給率下降1個百分點,需要進口50億公斤,佔世界糧食貿易總量的'2.5%。如果我國靠國際市場實現糧食安全,就會導致糧食價格的大幅上漲。

  (四)發展生物質能源的影響

  近幾年,世界穀物生產年均增長幅度僅為0.4%,而消費年均增長率在1%左右,世界糧食庫存持續減少,造成糧食出口國出口減少,供求緊張,價格上漲。隨著石油日益緊缺,人們對生態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及科技的發展,為生物能源產業創造了前景。從世界發展趨勢看,玉米利用已主要不是作為養殖業的飼料,而是工業生產原料,這將對我國糧食安全產生重要影響。

  三、利用農業資源保證糧食安全的措施

  (一)提高現有耕地資源的使用效率

  1.保證耕地資源的數量。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特別是加強基本農田保護。按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從嚴審查各類規劃用地規模和標準,嚴格執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依法嚴格管理農村集體和個人建設用地,堅決制止違法違規佔用耕地和林地行為。對城市大量閒置、撂荒的開發區,應儘快恢復其農業功能。同時,國家可考慮將農用地轉為非農用地徵收土地增值稅,可起到抑制非農土地需求過度的作用。還要禁止城市盲目擴張,以有效保護現有耕地。

  2.提高耕地資源的質量。合理引導農村集約用地,切實防止破壞耕作層的生產行為。加大土地復墾、整理力度。按照田地平整、土壤肥沃、路渠配套的要求,加快建設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高標準農田。加快實施沃土工程,重點支援有機肥積造和水肥一體化設施建設,鼓勵農民發展綠肥、秸稈還田和施用農家肥。擴大土壤有機質提升補貼專案試點規模和範圍,增加農業綜合開發投入,積極支援高標準農田建設。

  (二)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

  1.節約水資源。要發展節水型農業,提高水分利用率;加強井灌區的管理,對大型灌區進行節水改造,合理開發利用地下水資源;加強現有地表水灌區的技術改造與科學管理;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和水資源的最佳化分配;加強農業水源工程建設,發展引水調水工程等。

  2.減少水汙染。要合理施用和推廣高效低殘留農藥和化肥,提倡使用生理治病蟲害的方法。要嚴禁汙水灌溉,強調科學用水,充分利用大自然的淨化能力來涵養水源,植樹造林,加強水土流失的治理,以提高水體生態自淨能力。目前的農戶沼氣工程、新農村建設中的改廁改圈、集約化飼養場和飼養小區的汙水處理、配方施肥等方面的政策措施,都將有助於減少對水資源的汙染。

  (三)提高土地的綜合生產能力

  1.加大農業科技支撐力度。隨著可耕地等自然資源的減少,提高糧食產量的主要途徑是科技進步。據聯合國糧農組織預測,未來世界糧食增產總量約20%將來自播種面積的增加,約80%來自單產的提高。所以,我們應把工作重點放到大力推進農業科技進步上,加大科研投入,加強國家基地、區域性農業科研中心的創新能力建設,實施糧食安全科技保障工程,培養一批具有高水平的科技人才隊伍,確定主攻方向,組織力量聯合攻關,爭取在幾年內取得一批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大科技成果。

  2.改善農業和農田基礎設施。主要是增加小型農田設施建設投入,強化農田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基礎條件,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透過實施國家優質糧食產業工程等一批重大工程建設專案,加大土地開發整理復墾力度,搞好中低產田改造,提高耕地質量,建設一批高標準農田。加強農村飲水、道路、電網、通訊、文化等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農村公共交通,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四)開拓農業資源迴圈利用的新途徑

  1.開展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實行種植業生產所積累的生物資源全程化利用,禽畜養殖業低排放與糞便資源化利用。尤其是發展沼氣外,要探索生物質能源、微生物能源、禽畜糞便最經濟利用的新思路,進行迴圈利用與資源化開發。農業廢棄物的合理利用,一方面可治理廢棄物對農業環境的汙染,另一方面可變廢為寶,讓廢棄物作為資源發展迴圈農業。

  2.延伸農業產業鏈。在農業產業鏈中實行清潔生產,使上游環節的廢棄物作為下游環節的資源,拓展農業產業化空間。重點關注農業產業迴圈鏈的內生延伸與產業聯動,加強農業產業迴圈整合思路、途徑與模式,拓展農業產業化的經營領域。

【探討如何利用農業資源保證糧食安全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