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攝影> 攝影藝術中的美學探討論文

攝影藝術中的美學探討論文

攝影藝術中的美學探討論文

  早期,當攝影技術剛誕生時,人們還只是將其視為一種把客觀事物用影像固定並儲存起來的實用性科學技術。隨著科學技術的持續發展與更新,市場上開始出現越來越多體積更小,更加精密的照相機。同時,伴隨著感光材料的出現,攝影才開始逐漸擁有自己的藝術語言,一直到上世紀30年代,攝影才正式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藝術。當攝影技術逐漸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開始與人們的現實審美產生關係,攝影美學也就隨之誕生。攝影美學的主要研究內容有:攝影藝術的審美本質與審美特徵;攝影藝術的形式美法則;攝影藝術與繪畫藝術兩者之間的關係以及攝影藝術與現實生活的關係等等。

  一、攝影藝術中的美學在意識形態中的具體體現

  從本質上來看,攝影藝術的創作過程是藝術家個人的審美意識與審美設想的'物化過程,是攝影者對客觀事物的主觀審美過程,在意識形態中的體現具體如下。

  1.超前的思想意識。攝影美學主要是研究客體的內在屬性,從哲理上把握其美學特徵,再透過一定的手法將其物象化,換言之,藝術作品的創作過程就是作者感性思想到理性的飛躍產物。因此,攝影者思想意識的超前體現直接決定了作品的成功與否,這就要求攝影藝術家要根據自身的文化修養、才情,以超前的思想意識用審美觀念、審美標準以及審美能力對客體進行大膽的想象,創造新觀念、新形式的攝影作品。

  2.客觀事實與主觀意識的融合。不難發現,攝影藝術家們選擇的創作物件以人、物、景居多,而這些客體事物所呈現的狀態也各不相同,攝影藝術家的工作就是凸顯出他們的特徵與差異。美國著名的現代攝影家N.西福曾說過,攝影者在拍攝之前就應當先將拍攝客體在腦海正進行預審美規範,進行構思,然後將個人構思與客觀事實互相融合,最終創作出來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的攝影藝術作品。

  3.意識形態發展的啟示。藝術是意識形態的內容反映,而意識形態則是藝術活動規律的體現,兩者互為體現,互相影響。隨著社會的發展,攝影藝術中影響的表達方式也在不斷提升精煉,呈現出不同的審美意識。由於攝影技術的進步,以及藝術領域的拓展,湧現出大批具有社會性的攝影作品,促進了現代藝術的進步。藝術家們通常會根據自身對生活的領悟來創作藝術作品,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人類的社會生活,既體現了作品的審美價值,也影響了社會的意識形態發展。

  二、攝影藝術中美學元素的常用表述

  1.虛實:攝影藝術中經常會使用虛實相生的手法來處理空間層次感,透過清晰與模糊的對比,使得想要突出的物體更加鮮明,而虛化處理的部分也會顯得更加美妙。

  2.疏密:攝影師在處理畫面時,採用有疏有密的結構排列,能夠充分刺激人的視網膜,形成視覺衝擊,使其享受到畫面的美感。

  3.布白:攝影者在佈置畫面時,除了要考慮實體,還應當留有一定的空白部分,這些空白部分可以是天空、水面、草原或土地等景物,透過攝影手段,使其失去原有的形象,變成單一色調的背景,襯托出其他的實體物件。

  4.比例:攝影藝術中常使用井字構圖,這種基於黃金比例劃分畫面佈局的方法往往能夠讓作品更容易被人們所接受。

  三、攝影美學中攝影師應具有的基本素養

  攝影師與一般人相比,應當具備能夠及時洞察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敏銳目光,把常人容易忽略的角度,透過攝影手段處理成審美的主體。如果僅僅靠眼睛去攝影,單純地去重複複製自然事物,是無法成為一名優秀的攝影師的,攝影師應當把自己看作一個創作者,用創造性的眼光去尋找素材,只有這樣才能在攝影創作的路上長久發展。

  攝影師如果能夠用心去觀察生活,會產生一種悸動的感覺,在決定按下快門的瞬間,鏡頭記錄下的不僅僅是客觀事物,還有攝影師當時內心的感動,而這種情感是可以透過作品傳遞給觀眾的,這也是我們常說的心眼。一般來說,決定性的瞬間由以下幾點因素組成:攝影師的直覺、對構圖的詳熟認知、藝術修養、個人情感、熟練的操作技能、拍攝主體的配合等等,一個好的決定瞬間,即便是最平凡的場景事物,也能夠給觀眾帶來不一樣的視覺與心靈的雙重享受。

  四、結語

  總的來說,攝影藝術中的美學不僅滿足了人們視覺和資訊的需求,還給人們帶來了審美享受。人們在欣賞攝影作品時,常常會自覺或不自覺地運用美的意識去衡量,因此,將攝影藝術納入美學領域來進行研究,實際上是體現了人們對攝影藝術的審美追求。

  參考文獻:

  [1]鍾麗.淺議光是攝影藝術的魂靈[J].美與時代(上),2016(04).

  [2]邵雲飛,徐亞婷.論攝影藝術及其體裁[J].知音勵志,2016(03).

  [3]陸峰.攝影藝術的表現語言探討[J].現代裝飾(理論),2014(04).

【攝影藝術中的美學探討論文】相關文章: